訂閱本網誌: Facebook, Google+, 電子報, RSS

Mr. Jamie 台灣行 感想

December 8th, 2009 by Jamie

Social Apps Event 1

Social Apps Event 2

經過了十幾個小時的飛行,途中在小鬼的堅持下重複看了無數次海綿寶寶 (應該要禁止兒童觀賞的卡通) 和天外奇蹟後,我終於回到了下著雪的紐約。

這次在台灣停留的三個多禮拜,除了很高興在 meeya 辦的 Social Apps 座談會見到了許多創業圈的朋友 (上圖,感謝 meeya 的 Jimmy 提供。更多照片),我也馬不停蹄的拜見了許多創投同業和創業團隊,試著深入去了解網路創業在台灣的氣壓和環境,然後聆聽大家對這樣一個產業,存在的疑慮和想法。

大體上來說,網路創業的意願在台灣,是相當高的,而且是在加溫的 — 尤其當大家開始意識到 Facebook 和智慧手機崛起後,所能帶來的新契機。至於疑慮,大多是針對市場規模,營收來源,和來自大陸的競爭對手。

我在這邊把我的 FAQ 跟大家分享:

市場規模

“台灣市場太小!”

這大概是我這趟聽到最多次的一句話,然後就是”要走出去!”  其實台灣市場一點也不小,就像我在 Social Apps 座談會上的簡報寫得一樣,台灣線上電子商務,有高達 2,000 億台幣的年產值,且年增率達 22%。大陸的人口雖然是台灣的 70 倍,但就 B2C 產值來說,也只有台灣的 3.3 倍。 以 B2C 佔 GDP 比率來說,台灣甚至勝過網路產業先驅的美國 (1.06% vs. 0.83%)。所以只要選對商業模式,台灣的網路公司絕對有創造上億營收的能力。

當然這麼說不是叫所有的網路公司都只要做本土市場就好了,而是建議大家其實可以先站穩腳步,再邁向國際。且在 Web 3.0 的大環境下,”國境”的角色會越來越薄弱。網路的藩籬,將只剩下語言。所以只要專心把服務/產品做好,有營收的支持,進入全球華文市場只是佈署的問題,而英文等外文市場,也只是當地化的過程,真的不怕走不出台灣。

營收來源

就像上面說得一樣,台灣網路的大餅在於線上交易。以往大家都在看線上廣告的 50-60 億產值,這樣的規模當然養不起幾家網路公司。所以網路業要生存,就要把自己擠身到線上交易的供應鏈中。無論是賣產品,或是介紹買家給賣家,收取佣金,都是比廣告更有潛力的營收模式。如果拿 60 億來估算,那詹宏志先生的 100 家上市網路公司,當然聽起來像是春秋大夢。但是換作 3,000 億去計算,那這個 100 家的數目是指日可待的。

競爭對手

另外一個現象,就是創業家們普遍對於大陸的山寨能力感到畏懼。其實早在大陸崛起之前,抄襲就已經在科技業行之有年。微軟視窗是抄自蘋果,蘋果的 iPod 也是抄自創巨,Google 更不是第一個發明搜尋引擎的公司。所以我在這個網誌最常提的就是後進者優勢,如果怕人家抄,那就要更用力的去研究對手的動態,更努力的利用別人的創意,來讓自己的產品/服務更精進。網路時代,比得是速度,服務和使用者經驗,如果只想守株待兔,不知精進,當然只有被對手趕過的份。所以這個憂慮,其實是不存在的。

無論如何,這次的旅程,讓我對於推動 Web 3.0 在台灣的發展,又更加的有信心。未來的幾個月,我會努力的執行 appWorks 育成創投啟動的相關事宜。這次因為停留時間短,錯過了很多團隊,在這邊也跟你們致歉,希望能很快有機會再次回去拜訪你們。

Update (12/9): 2009 台灣 B2C 產值為 2,076 億,較 2008 成長 22% (原誤植為 3,000 億)。2009 台灣網路廣告產值為 69 億,較 2008 成長 15%。

歡迎訂閱 MR JAMIE 電子報
讓新文章自動寄到你的信箱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