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3D Printing’

全面「動態定價」時代正在降臨

March 13th, 2014

Economic surpluses

2012 年初,網路租車市集 Uber 位於波士頓的分公司發現了一個問題。每到星期五、星期六凌晨一點,他們的系統就會開始出現大量的「未滿足需求」。仔細調查後發現,起因是許多 Uber 合作司機習慣在午夜左右開始簽出系統、收工回家,但在外跑趴的客人們卻要到 1 點左右才會開始陸續需要用車,因此造成了供給與需求的瞬間不平衡。最需要用車的時候卻叫不到車,讓很多顧客對 Uber 開始產生怨言,因此 Uber Boston 決定動手試著解決這個問題。

他們最終決定在午夜到凌晨三點期間調高乘車單位價格,而司機們也給予非常正面的回應,短短兩個禮拜內,週末凌晨上班的司機數量增加了 70-80%,而未滿足需求也因此下降了 67%。實驗結果證明,價格對於司機是否提供服務有非常大的影響。

Boston 的這個成功實驗幫 Uber 打開了「動態定價」這個潘朵拉寶盒,一年多後的今天,Uber 上已經有 10% 媒合會隨著當時供給與需求的平衡狀態自動調整單位價格。這當然會大量減少未被滿足的需求,但另一方面卻召來另一群批判者,那些習慣「常態定價」的媒體與消費者。

公定價 = 公平?

自從我們有記憶以來,多數商品的定價幾乎都是全國一致的,久而久之我們把這個邏輯視為一種必然,如果違反它就是「不公平」,我們甚至設置消費者保護組織,去強迫定價的一致性。但事實是,常態性的定價,僅僅是近代工業革命後才有的產物。

工業革命帶來了量產,也就是相同產品的大量複製,因而在現實世界實現了經濟學上理想的供給需求結構。當廠商把一個量產商品定為某個標準售價,則這個售價上方與需求線產生的面積,就成了所謂「消費者剩餘」(上圖粉紅色區塊),意思是那些本來願意付更高價錢買這個產品的消費者,因為標準定價而省下了許多現金。

但假設今天廠商能有差別定價的能力,讓原本願意多付一點錢買這個商品的 A 先生,用他心中的最高價格買到該商品,那麼誰受到了損失呢?事實上是沒有的,因為 A 先生本來就願意多付一點錢買這個商品。

所以所有人都用同一個價格買東西其實是假象的公平,買賣雙方之間自己根據每次交易的時空背景、供需平衡自行去定義雙方可以接受的價格,才是真正的公平。

網路帶來的革命

當然,傳統的實體通路很難做到差別定價,因此權衡之下採用常態定價。但來到電子商務的時代,動態與差別定價都是可以做到的。而由於動態定價更能確保需求跟供給間的常態平衡,因此就像 Uber 的案例一樣,整個商業活動無可避免的會往那個方向移動。

此外,像是虛擬寶物、數位內容,以及 3D 客製化列印等技術,都將打破工業革命的「量產」概念,把世界再帶回多樣化、個人化的小量生產模式,在那樣的世界裡,公定價又更難存在。

因此,隨著網路、電子商務,以及 Maker 等運動的普及,常態定價這個工業革命的產物將逐漸被這個世界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由軟體自動控制的動態定價世界。

講透了,網路的興起正在徹底改寫人類的行為模式,過程雖然緩慢,但絕對是一場巨大無比的革命。

___

歡迎訂閱 MR JAMIE 電子報

(Graph via Wikipedia GNUFD License)

品味:可口可樂用「3D Mini Me」犒賞粉絲

August 23rd, 2013

Coke 3D Mini Me

歡迎來到每週一次的「品味」專欄,在這裡,我分享我所看到的種種美好。

3D 列印這個題目近來越來越熱門,除了幫設計師打樣,幫消費者「自造」之外,它還能幫廠商創造美好的品牌體驗。以色列的可口可樂最近就做了一個這樣的行銷活動,搭配「Coke Mini Bottle」的上市,他們邀請幸運粉絲到當地的可樂工廠參觀,做一個 360 度 3D 掃描,然後把你的模型輸出成精美的 Mini Me 帶回家,讓我們來欣賞一下影片:

Coca-Cola Mini-Me (3D printing)

這看起來好像是貂蟲小技,但背後其實有一定技術難度。首先是 3D 模型如果沒建好,印出來的 Mini Me 一點也不像我,那整個體驗會大打折扣。但目前為止桌面 360 度掃瞄器有人做,人體的 360 度則沒有經濟的解決方案。因此 Coke 是用 Artec 3D 所生產的 Eva 精密商用手持式掃瞄器,然後再自己打造一個轉盤來配合它。

掃描出模型後,工作人員會先檢視、整理過,然後再以 3DSYSTEMS 所生產的 Z510 3D 打印機把精美的 Mini Me 輸出。

就像 150 年前照相機剛剛普及的時候,得到一張自己的大頭照是很稀奇的事情一樣,在 3D 列印興起的現在,對絕大多數人而言,得到一個 Mini Me 也是一個很特別的體驗。我相信 Coke 不會是最後一家做這個活動的廠商,就讓我們繼續觀察還有什麼有趣的創意,會從這裡面跑出來囉。
___

生活中看到的美好,我常分享在 Instagram,歡迎追蹤

(Thanks, William Lue & VentureBeat)

品味:吃得營養、吃出健康,請享用 3D 列印食品

May 24th, 2013

3D Food Printing

歡迎來到每週一次的「品味」專欄,在這裡,我分享我所看到的種種美好。

無庸置疑的,3D 列印正在顛覆製造。但除了製造,還有很多領域可以被重新發明,其中每個人每天都要吃下許多的「食物」,就是一個明顯的目標,讓我們先來欣賞一下 TNOResearch 的這支概念影片:

食物的問題事實上有很多,首先就像影片中說的,從小孩、青春期、成人、孕婦到老年人,每個階段我們都需要不同的食物營養價值。甚至每個個人因為運動、體質、疾病等種種因素的影響,都有可能需要不同於其他人的營養成份。過往在「量產」的時代,我們只能靠市售的商品去排列組合,想辦法去取得需要的成份,但那往往是很沒有效率的過程。而根據每個人需要所 3D 列印出來的食品,有潛力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食品還有保存期限的問題。食物的成品與空氣中的氧、微生物接觸後,很容易就會產品化學變化、變質。研究顯示,在美國,被人們丟棄的食物佔總體產量的一半,相當於每年高達 1,650 億美金的產值。相對的,把食品原料變成粉末儲存在 3D 列印「墨水匣」裡面,可以放置 30 年都不會變壞,可以大大解決過期浪費的問題。

3D Food Printer

原物料供應的產量也是食品的一大問題。全球人口在過去 50 年內從 30 億成長至 70 億,依照這樣的成長速度,人類目前的牲畜飼養方式將無法繼續提供足夠的蛋白質供給。已經有人在討論利用海藻、昆蟲來生成替代、較永續的蛋白質來源 — 我知道,聽起來有點噁心,但是如果你有試過啤酒屋的炸蟋蟀,其實還蠻好吃的。而 3D 列印就是把這些替代性蛋白質製作成精美食品的其中一個好方法。

當然,就像「駭客任務」演的一樣,我們還是會想念美味多汁的牛排。但如果 3D 食物列印能夠做到健康、安全、環保,甚至產生出新的材質、口感、味覺,我想初期至少可以讓它來取代麥當勞,讓我們每個月中那幾個必須要快速完成的午餐,能夠有更好的選擇。

接著我就想到 10 年後出生的嬰兒,那些「3D 食品原生族群」,這些現在我們覺得非常奇怪的東西,到時候將會是他們記憶中「媽媽的味道」。

___

歡迎加入第七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

(Image via TNOResearch)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