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Internship’

創業的第一步:加入別人的 Startup

April 23rd, 2013

Sushi Chef

如果你的志願是開一家自己的壽司店,你的第一步通常是先去一家很厲害的壽司店當學徒,等到把醋飯、生魚、捏壽司、切蘿蔔絲、煮味噌湯、觀察客人的表情、與客人交談、記住常客的喜好等等無數種壽司師父必須有的能力練得差不多了,然後再出來開自己的壽司店。

如果你的志願是當一個開業的醫生,除了念醫科、考醫師執照之外,通常還要去醫院實習、當住院醫生,跟著很厲害的主治醫師學習,等到把看診、問診、開藥、開刀、觀察病人的反應、與病人交談、記住病人的特殊狀況等無數種醫師必須有的能力練得差不多了,然後再出來開自己的小診所。

事實上,世界上大多數的行業,在開一家自己的店之前,你幾乎都會先去別人的店裡面磨練,學習必要的技能與觀念,等到有了一定的程度,再考慮出來自力更生。但有一個行業似乎特別例外,至少到目前為止,在大多數人的心中,要創一家網路公司,兩三個大學生湊在一起,直接開始搞就可以了。

這其實是 90 年代遺留下來的產物,然後變成了某種社會的組織記憶。在那個時候,由於網路產業才剛剛開始,根本沒有「厲害的壽司店」可以去磨練,所有人一起摸著石頭過河,所以年輕人的確可以直接開始搞。但時至今日,網路已經發展成一個非常複雜的行業,無論是客戶開發、使用者研究、數據追蹤、以數據為基礎的行銷決策,或是搜尋引擎最佳化、社群經營、留客行銷、病毒效應,再加上「行動」這個全新的座標軸,網路已經是一個很難讓年輕人「第一次創業就上手」,相當成熟的產業。

所以我越來越建議大家網路創業的第一步,就好像開壽司店、開診所的第一步一樣,不是直接頂著鋼盔上戰場,而是先去別人的 Startup 裡面磨練磨練。

你尤其應該挑「厲害的」 Startup 去學習 (你總不會挑一家生意不好的壽司店當學徒吧?),網路產業是一個比任何產業都還要贏者通吃的「Power Law」世界,去一家厲害的網路公司,你可以學到那些 1% 成功者的「態度」與「方法」,大大提昇日後自己創業的成功機率。

怎麼挑選一家「厲害」的 Startup 加入?這裡有一些線索讓你參考:

  • 粉絲團經營得有聲有色 — 如果一個 Startup 的粉絲團有 10 萬人以上,TAT (談論這個) 的比率接近 10%,那他們是很有本領的
  • 網站流量成長得很快 — 參考一下 Alexa,如果這家 Startup 的網站排在台灣前 1,000 大,而且到訪量一年內成長超過 100%,那也是很厲害
  • App 下載數很高 — 打開他們的 Google Play 開發者頁面,如果他們的 Apps 累積有超過 100 萬次下載,那也很有實力
  • 創辦人讓你佩服 — 如果你跟他們的創辦人聊天,心裡一直覺得我將來也要變成像他一樣厲害的人,那二話不說,趕快想辦法進去
  • 公司人數很少 — 如果他們能夠做出很厲害的成績,但公司人數卻很少,那表示這裡面有很了不起的工作方法,你可以學習。並且當你去人很少的公司,你多半可以接觸到公司內所有的業務,有更全方面的磨練
  • 成功募得創投資金 — 當然募得創投資金不代表創業成功,但至少表示他們獲得了資本市場的肯定,未來你自己創業,某些時候還是需要創投的幫忙,先了解資本市場思考的方式,甚至因此認識一些創投夥伴,也對你未來很有幫助

如果你有興趣嘗試這個路線,歡迎參考 AppWorks Startups 的求才資訊總覽

(Photo via eschipul, CC License)

先同居,再結婚

November 29th, 2012

你一定有這樣的經驗,有些人,明明興趣、價值觀都跟你很像,總覺得應該要是好朋友的,但無論你怎麼跟他相處,就是沒辦法真的變成好朋友。也有另外一些人,明明看起來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但當你第一次認識他,兩個人卻一見如故的聊個沒完。

人與人之間,就是這麼神奇,你要叫它頻率也好、化學反應也好,無論如何,它就是這麼不可控制,也不可預測。既然如此,我覺得與其試圖去預測它,還不如直接用實際的體驗,來確認這個連結的存在。所以,每當碰到任何「與人相關」的決定,我總是叫我的夥伴,和 appWorks 育成的創業者們:

先同居,再結婚

這其實是我從自己的婚姻經驗來的。我跟我的夫人結婚前,兩個人已經同居了一年半 (希望我的岳父大人沒在看這個網誌),對於彼此的生活習慣,碰到事情的反應,不喜歡對方踩線的地方,都已經有了非常透徹的了解。所以在真正步入禮堂前,我們其實已經確定這段關係「Works」,而真正結婚後,我們的生活也幾乎沒有改變。或許這樣少了一點刺激,但婚姻畢竟是一輩子的關係,這段關係 Works,我覺得比什麼都還重要。

從那個經驗得來的啟發,從此之後,我常常把「先同居」這個觀念,應用在人生中重大的「關係」決定上。

我現在的所有工作伙伴, 通通是先同居之後,才決定長期的合作關係。當我還在紐約,正在籌備 appWorks 時,IC 看到了我在網誌上分享的進度,主動 Email 與我聯絡,說他有興趣加入我。兩個人喝了一、兩次咖啡,我就約他一起看投資案,並且一起與申請第一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的團隊們面談。經過這段「同居」的合作過程,最後確定要一起創辦 appWorks 時,其實是非常容易,也沒有任何意外的。

我們兩位能幹的 Associates — Phini 與 Yvette,也是在讀了我的網誌之後,主動與我聯絡,想要加入 appWorks。聊了幾次天,覺得理念合得來,我就邀請他們先來 appWorks 實習,並且一來就給了他們籌備 Demo Day 的大型任務。經過這個超緊湊、超高壓力的「同居」過程,我看到了他們在最嚴峻考驗下會有的反應,他們也能夠接受我對細節的吹毛求疵,最後要成為一個 Team,也是非常容易的決定。

appWorks 育成計畫說穿了,其實也是一個「創投」與「創業者」 的六個月同居過程。投資絕對是關係,一旦創投成為你的股東,那往往是一個 5-10 年的婚姻關係,無論就法律上還是就「商道」上,雙方都必須要對彼此負不小的責任。因此在決定要步入禮堂前,理應多了解對方的價值觀、行為模式。而對 appWorks 來說,在育成計畫的六個月,甚至是在團隊們畢業之後,對於尚未真正入股的團隊,我們所提供的輔導、業務拓展、行銷支援、財務、帳務、法律等等服務,基本上與已經投資的團隊並沒有差別,因為我們把它當作是同居的過程,在這中間要讓團隊們了解到 appWorks 做事的方式,讓最終他們在選擇我們為投資人時,不會感到有任何的意外。

當然每一種做事的方式都有缺點,先同居會讓決策的速度緩慢許多,也會讓機會成本高出許多。但人與人之間是這麼的複雜,從我自己的經驗,我認為比較起多得的好處,這些犧牲絕對是非常值得的。

與大家分享。

When in doubt, try before you buy. –Jamie Lin

___

本週六 (12/1) 在台大有一場 2012 新創事業實習冬季媒合會,有 48 家一流的 Startups,包括 29 家 appWorks 育成的公司,會在那裡找「同居對象」,去給人生一個機會吧!

(Photo via unicornsof911, CC License)

學生們,一起跳進社會的勇氣區吧!

November 22nd, 2012

多半的情況,我們寧可抱怨大環境,卻不敢對眼前的事「全力以赴」,因為害怕被嘲笑,害怕錯誤,害怕失敗,所以寧可不全力以付,因為不盡全力的失敗還有話說,全力以赴的失敗,不就沒話可說了?

許多人會討論如何「離開舒適圈」,好比壯遊、去做一百件沒做過的事… 等等… 但離開舒適圈不是目標本身,最重要的是跳到「勇氣區」,開始一路闖關,完成你的目標。–Wondero

當然這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情只有優點沒有缺點,但大體上來說,「實習」是一個優點遠大過缺點的事情,尤其當你選對公司的話。

我的第一次創業就是從實習開始的。那時候,幾位台大的學長剛開始創辦哈酷網,要複製戴爾電腦的成功模式,在網路上販售客製化的個人電腦。主要的創辦人 Louis 是我台大男籃的學長,他記得幾年前我去他家幫他修過電腦,知道我對 PC 組裝很在行,既然要賣客製化電腦,他就索性就找我來一起幫忙 — 當然是沒薪水的。

那是 1999 年,全世界最厲害的人都在創業,學長給我這麼好的機會,雖然我才大三,什麼都不懂,而且還有很久才會畢業 (那時候已經確定會延畢了),但我二話不說的答應了。進入哈酷之後我首先幫忙正在開發電子商務平台的技術團隊,優化使用流程、抓抓臭蟲。後來平台做好了,我就開始負責產品上架的工作。

我永遠都記得第一張訂單進來的那一刻,那大概是辛苦了半年多之後吧,你發現你這麼小的年紀,做的這麼多看似虛幻的事情,最後居然真的可以在這個世界上造成一些影響 — 別忘了那是 1999,絕大多數人從來沒有在網路上買過東西,甚至根本不知道在網路上可以買東西 — 那種感覺是非常非常奇妙的,而從此也讓我愛上了「網路」這個產業。

不久之後我們聽說世貿要辦一場電子商務大展,這麼好的活動我們當然不可以錯過,但一問之下沒有人有任何參展經驗,這下好了,趕緊分配任務,大家快去研究我們要怎麼好好善用這次的機會。我被分配到的是「行銷」,也就是當場要跟消費者如何的推廣、互動。

我想了一下自己去看展的經驗,走到每個攤位,廠商不是發給我一張 DM,就是夾帶一些贈品,回到家後贈品還可能會拿出來看一下,但 DM 往往只有被丟到垃圾桶的份。我們是小公司,大概沒辦法每個消費者送贈品,但發 DM 基本上只會把錢浪費掉。想了很久,突然在電視上看到廠商辦抽獎活動,靈機一動,我們可以假借抽獎的名義,叫消費者現場註冊會員,留下聯絡資料,這樣他們一定會留下正確的資料,而算一算買一個好獎品的錢,也遠遠小過發 DM 或送贈品的預算。

最後這個行銷活動相當成功,為我們帶來了好幾百個新會員,事後我們發會員電子報給他們,也產生出了不少的訂單。Louis 覺得我有行銷的天份,所以公司成立後,我就得到了「行銷副理」的這個職銜,進入了核心的團隊裡面。

不久之後,我們向威盛、台灣工銀等投資人募得了好幾億的資金,而我也被 Louis 拉進總經理室,成了他的特別助理。這是哈酷網轉型成為碩網的時候,我們發現電子商務雖然有營業額,但要成長到可以支撐一家公司的規模,還要很久很久的時間。所以在創投的建議之下,我們轉型成為一家賣軟體的科技公司。要賣軟體,需要業務,而且需要了解軟體的業務,所以 Louis 又把這個任務交給了他的活棋,沒錯,又是我。

當然我也沒做過業務,所以接下來的兩年,我努力的學習這個很難的事情。過程中我們攻下了台積電、聯電、廣達等等大客戶,公司的營運也逐漸上了軌道。到了 2002 年,公司認為我們在台灣市場地位已經穩固,是時候嘗試「西進」,我們需要一組人馬去建立在中國的灘頭堡,沒錯,又是我,於是身掛「碩網資訊大中國區總經理」的職銜,我又去上海住了兩年。

如果你問我在答應 Louis 要幫忙他的那一刻,我有沒有想到後來會發生這麼多事情,當然沒有。但如果人生再來 100 次,我永遠都會選擇跟 Louis 一起走這一遭。在我身上,當初去哈酷「實習」,是目前為止發生過最美好的一件事情。

所以年輕的學生們,與其抱怨社會不給你機會,我鼓勵你不如大膽的跳進勇氣圈,去找到你的哈酷,你的 Louis。

12/1 (六) 在台大,將會有一場 2012 新創事業實習冬季媒合會,有 48 家一流的 Startups,包括 29 家 appWorks 育成的公司,會在那裡,去試試,或許,你就是他們在找的那個 Jamie。

___

第六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申請,最後 4 天。

(Photo via evenhuang, CC License)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