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mber, 2011的文章

「新」聞

December 23rd, 2011

搬回到台灣之後,越來越不看電視新聞。因為說實話打開電視,根本沒有新聞。不是翻拍自 YouTube 的「Kuso」影片,就是「網友」、「鄉民」又幹了什麼好事,不然就是誰家的大阿姨昨天出國的時候買東西被貴了 3 塊錢。有時候你還真的搞不懂,這些人新聞系念了四年,就是為了有一天在電視上播報這些五四三東西嗎?當然我知道這是「收視率導向」的自然結果,結論是觀眾沒有水準,但因此我也就不想浪費時間在這上面。

前幾天讀到 Seth Godin 的「Lazy Journalism」一文,倒是幫這件事情做了很好的解釋,他說:

以前,報新聞是很地區性的,所以這件事情的公式很簡單:在其它媒體上找重要的趨勢、活動或是議題,然後就報導它。因為你就是你鎮民的聲音,所以跟全世界其它 1,000 家媒體同步是很重要的,這樣你的讀者才不會錯過重要的資訊,這也會讓挖掘到這個故事的記者知道她做了一件很棒的事情。

這不是懶惰,這是明智。你的工作是服務你城鎮的居民,讓他們知道重要的大事,這也是所有的媒體都在做的事情。

然後我們就有了這個:

到如今,早就已經沒有所謂的「地方性媒體」,全世界的人都可以看到全世界的新聞,所以「追熱門話題」這個習慣,反而傷害了新聞的專業性。

我們不需要專業媒體幫我們「retweet」(轉推),這樣做只會更分散觀眾的注意力。他們給我們一堆智障的隔夜加熱新聞,只是希望能夠藉此抓到一些些注意力,因為這是一則「熱門」的話題。這種東西根本可以留給那些免費媒體去做。

接下來的專業新聞,重點在於報導那些還沒有被報導的,把鎂光燈轉向還沒有被照到的地方,和講一些新的故事。

Seth 解釋得很好,追逐熱門話題這個習慣,在以前新聞媒體的供給尚未過剩時,是必要的,因為這讓人們不會錯過重要的發展。但時至今日,媒體應該要開始回到源頭,專注在挖掘沒有人挖掘的故事。從這個觀點,你就能了解為什麼壹週刊、蘋果日報會那麼成功。雖然他們是把這個精神用在八卦新聞上,但至少他們做到了大多數傳統媒體做不到的事情,那就是報真正的「新」聞。

PS. 2011 年最後一次歲末大團員 TechOrange + appWorks Startup Mixer 將在 12/29 (四) 6:30PM 舉行,先圈好行事曆,活動細節隨後就來。

(Photo via YouTubeErnst Moeksis)

團隊,不是 Idea

December 22nd, 2011

常常有人問我:Jamie,你都怎麼評估一個 idea 可不可行?

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我不評估一個 idea 可不可行,我只評估這個團隊能不能把他們的 idea 做出來。很多人以為創業的重點是「想」出好的 ideas,其實根本相反,創業的重點是永遠都在「做」出一個更好的 idea — Facebook 已經有 8.5 億使用者,人家還是兩天一小改、三天一大改。所以不能做出,不能持續改進東西的人,那去報名划船隊比較快,別來創業了。

只要團隊對了,你根本不需要評估 idea 可不可行。他們會把 idea 做出來,推向市場,然後由市場來告訴他們這個 idea 很爛 — 事實上,每個初創團隊來提的 idea,我通通聽過不下幾十次了。但是沒關係,當你把它做出來 (最好是一個花很少資源的 MVP),拿到市場裡去,你就會開始得到各種真實的反饋。從那裡,你會開始 Pivot,然後好的團隊,就會慢慢把 idea/product 越改越好,越改越好,直到有一天變成我從來沒聽過的 idea,直到有一天找到 Product-Market Fit,長出 Business Model,一步步邁向成功。

所以重點是團隊,我們只看團隊,也只投資團隊。這也就是為什麼 appWorks 育成計畫是圍繞在培育明日的創業家,而不是做出今天的好產品。科技會不斷變化,市場也會不斷變化,只有能夠跟著不斷進步的創業者,才能一直找到下一個突破,一直找到下一個成功。

所以當我的異父異母雙胞胎哥哥 Mark Suster 前幾天寫到,你應該在簡報的時候先介紹團隊,而且讓團隊每個介紹他們自己時,我再同意也不過。

重點在團隊,也只有團隊是重點。

(Photo via spacelion, CC License)

天才

December 21st, 2011

「這小孩子天生奇筋異骨,將來一定是個練武奇才。」…「神今天化身為小飛俠布萊恩,讓他百發百中。」…「周董是個音樂天才,什麼樣的曲風都難不倒他。」

太容易,我們把別人的成就歸功於天賦、背景、神明,還有許許多多我們無法控制的東西。因為我們不敢承認,他們比任何人都努力。因為我們害怕面對,其實一個人必須要離開習慣的舒適區,犧牲生活中的種種享樂,還有好幾年的生命,在全世界的人都不看好你,甚至是不認識你的情況下,孤獨的一步步向前邁進,直到那一天。

我們害怕面對那個事實:換做是我,我做不到。

沒錯,成功需要一些天份。沒錯,成功還需要很多運氣。但是,除此之外,絕大多數的成功,少不了堅持和近乎偏執的決心。你覺得王建民當初跳過台灣棒球體系,直接搬去美國從小聯盟開始打起,只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很有天份嗎?不到 20 歲的曾雅妮,放下在台灣的家人、朋友、大學同學,遠赴佛羅里達去闖蕩呢?

從小,我們都想相信超人,都想相信天生神力,都想相信奇蹟。但真實的世界中,那並不存在。每一個你聽到的成功故事背後,其實都是勇敢的挑戰「不可能」,而且勇敢的堅持下去的意志力和足跡。

所以,別再當後知後覺、錦上添花的大多數人了。下次看到一個創業者,在逆風中堅持開創自己的路時,記得拍拍他的背,給他一些鼓勵。因為他正在做的,是你一輩子都不敢做的事情。

PS. 2011 年最後一次歲末大團員 TechOrange + appWorks Startup Mixer 將在 12/29 (四) 6:30PM 舉行,先圈好行事曆,活動細節隨後就來。

(Photo via larique, CC License)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