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2012的文章

Facebook IPO 來了!

March 31st, 2012

二月一號,當台灣這邊大家還在享受過年的氣氛時,Facebook 卻在北美資本市場投下了一顆震撼彈──沒錯,社交巨人要上市了。這個消息一出,短短不到一個月時間,所有公開、非公開的資料、數字都已經被拿出來的徹底翻過、查過、算過、分析過。正反雙方最大的辯論:Facebook 到底值不值 1,000 億美金。

反方的主要論點是 Facebook 的成長已經趨緩,也太過依賴平台上的社交遊戲獲利,而且靠 Banner Ads 的商業模式不太像大家熟悉的 Google,反而更像垂垂老矣的 Yahoo。況且人們最喜歡用 Facebook 來分享照片,一天甚至平均要上傳多達 2.5 億張,但是在這個成本高昂的活動上,Facebook 卻沒有任何的營利模式。

正方的論點也很有趣,首先,他們認為「上 Facebook」已經成為現代人的生活習慣。事實上,最新的統計資料顯示,有高達 42% 的 Facebook 會員每週要使用六天以上。Facebook 的廣告也不完全是看板廣告,除了大多採用類似 Google 的 CPC (Cost Per Click) 點擊式收費以外,它還能針對使用者的性別、年齡、興趣、所在位置,甚至是服務的公司等等資料做精準行銷。

另外,Facebook 的股票和投票權都還有過半在創業團隊手上,也是大家辯論的一個重點。分析師們把這看做是風險,認為股東們將無法有效的「監督」Facebook 的經營,但也有投資人認為權力集中將有助於 Facebook 更快的創新、變形,去適應變動越來越快速的市場。

以上的這些討論當然都很棒,不過要了解 Facebook 的股票到底有沒有那個價值,我更喜歡從「供需面」的角度去看這個問題。畢竟這個世界上的「超級科技公司」,每隔十年左右才會出現一家,所以它的供給是非常稀有的,也因此資本市場在面對這樣的商品,所表現出來的反應也很類似。

Facebook 在 2011 年的營業額是 37.1 億美金,淨利則有 10 億──你不覺得很驚訝,Facebook 居然這麼會賺錢嗎?我當初看到財報的時候有點嚇到。回到重點,假設我們用這兩個數字去計算 Facebook 的估值乘數,你會發現他們的市值營收比約為 27 倍,而本益比則為 100 倍。這兩個數字或許聽起來有點高,但是跟歷史上的「超級科技公司」比起來呢?

1980 年,當時的超級科技公司蘋果電腦上市,價值 19 億美金,換算成市值營收比是 25 倍,本益比則是 102 倍。1996 年,當時的超級新星是 Yahoo,上市價值是 8.48 億美金,市值營收比 652 倍,本益比則是無限大 — 公司根本還沒賺錢。2004 年 Google 上市,價值 230 億美金,與營收比是 15.7 倍,本益比則是高達 219 倍。

從這樣的角度看過去,你就會了解到 Facebook 的 1,000 億市值,其實也不算太貴。事實上,雖然有人說 Facebook 的模式不如 Google,但與當年的 Google 相比,Facebook 的營運效率其實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以上市前一年來說,2003 年的 Google 營運淨利率是 23%,但是 2011 年的 Facebook 營運淨利率卻高達 47%,是 Google 的兩倍有餘。

無論如何,這個十年的最大科技 IPO 終於來了,無論你喜歡或不喜歡 Facebook,它絕對會是我們需要持續追蹤的重大科技巨獸。

Facebook 在 IPO,有為者亦若是 — 第五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正在接受申請

4/6 (五) 1pm appWorks Demo Day #4 — 歡迎一起來 Party!

(Photo via wiredphotostream, CC License; 本文編輯後,刊登在 2012.3 月的《創新發現誌》)

少了「熱情」,你在開張那天就死了

March 30th, 2012

創業過 8 次,並且從他的經驗中萃取出了「顧客開發 (Customer Development)」的創業方法,然後從那裡引發了整個 Lean Startup 運動的 Stanford 大學教授 Steve Blank,最近推出了一本新書「The Startup Owner’s Manual」。這本書我還沒有看到 (沒有出 Kindle 版),但 Steve 最近在他的網誌上,把整本書的重點精神整理了出來

剛好最近看到一些團隊陷入「功能開發」與「產品開發」的窠臼之中,一股腦兒往產品裡面加功能,卻沒有去認真了解客戶到底為什麼要來用,為什麼不來用 (記得嗎?在爆紅前,門可羅雀的 Pinterest 創辦人親自寄了 emails 給前面 5,000 個使用者)。因此,今天決定拿 Steve Blank 的話來勉勵大家。

新創公司是一個暫時性的組織,它的存在是為了尋找一個可複製且可規模化的商業模式

  1. 你的辦公室裡面並沒有任何「現實」,請走到外面去
  2. 用「顧客開發 (Customer Development)」搭配「敏捷開發 (Agile Development)」
  3. 「失敗」是找到成功商業模式的必經之路
  4. 根本不必害怕失敗,因為你注定必須要失敗
  5. 更新與 Pivots 必須是基於「消費者內幕 (Insights) 」(而不是參考別人的產品)
  6. 做實驗去驗證你 (對顧客) 的假設 (而不是在腦海裡驗證)
  7. 成功是從讓投資人與共同創辦人「相信」開始
  8. 所有「商業計畫書」都在進到市場的第一天就滅亡了
  9. 每家 Startup 都不一樣
  10. 創業者追蹤的「數字」應該與大公司非常的不同
  11. 先在「市場形態」取得共識,因為那會改變一切作法 (是快速成長、還是飽和市場?)
  12. 快速、無畏的做「決策」,專注在轉速、效率與節奏 (決策不必全對,大多對,不對快速修正就好)
  13. 如果少了「熱情」,你的公司在開張那天就已經死了
  14. 創業團隊內的「頭銜」與「職責」分配,與大公司的非常不同
  15. 「縮衣節食」,當你還在找商業模式時。「用力擴張」,當你找到之後
  16. 花很多時間「溝通」和分享心得
  17. 你必須要能夠處在「混亂」與「不確定」,還怡然自得

以上,希望能夠給你們一些啟發。如果對於這 17 個點有任何問題,需要更多解釋,歡迎留言。

4/6 (五) 1pm appWorks Demo Day #4 — 歡迎一起來 Party!

有興趣跟我們一起學習精實創業、顧客開發?第五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已經開始申請

(Photo via maynard, CC License)

David Ogilvy: 你「寫」得越好,在奧美就爬得越高

March 29th, 2012

任何成功的產品廣告,都必是基於對該產品消費者的了解。 — David Ogilvy

前幾天才聊到「我們都是文字工作者」,今天就看到 David Ogilvy 寫給奧美員工一個很棒的 Memo (備忘錄)。還不認識 David Ogilvy 的人,他是個廣告人、行銷人,也是個創業者,1949 年創辦了奧美廣告 (Ogilvy & Mather),1962 年被《時代雜誌》喻為廣告界的巫師,那位品牌主搶著跟他合作的人,數年後奧美也成為美國第一個上市的行銷公司。

Ogilvy 深信贏得新客戶的方法,就是為既有客戶提供「令人矚目」(Notable) 的服務。越讀他的故事,就越發現他的信仰與今日的精實平行等種種「新」時代行銷觀念幾乎一致,也讓人不禁懷疑為什麼 60 年後,「舊」廣告圈卻背離了他們大家長的理念。

這個 Memo 是 David Ogilvy 在 1982 年 9 月 7 日,寄給全體員工的一個內部備忘錄,標題叫做「How to Write」。

你寫得越好,在 Ogilvy & Mather 就會爬得越高,因為很會「寫」的人,就是很會「想」的人。

糊塗的人只會寫糊塗的 Memo,糊塗的信和糊塗的講稿。

寫得好不是天生的,你必須要學會如何寫得好,而這我的 10 個小竅門:

1. 讀 Roman-Raphaelson 的「Writing That Works」,三次。

2. 用你講話的方式寫,很自然的。

3. 用簡短的字、簡短的句子和簡短的段落。

4. 永遠不要使用任何術語,像是 reconceptualize, demassification, attitudinally, judgmentally — 這些字只代表了一個虛偽的混蛋。

5. 關於一個題目,永遠不要寫超過 2 頁。

6. 檢查你引用別人的話。

7. 絕對不要在你寫信或 Memo 的當天把它寄出,請等到隔天早上,再次大聲的唸出來,然後修改過 (再發)。

8. 如果是很緊急的事情,先請一個同事來幫你看過。

9. 在你送出一個 Memo 之前,確認你想要收件者做的事情,是非常清楚的。

10. 如果你希望他馬上動起來,不要寫,直接去告訴他你想要他做什麼。

David

雖然今日我們已經不寫 Memo 了,但我們卻發出更多更多,常常更不負責任的 Emails。我不知道你覺得如何,但我認為這些 Emails 裡面,常常有 2-3 成,是不清不楚甚至是造成誤會的溝通。想到這裡,你就發現如果大家都能夠學會寫得更好,光這麼簡單的一件事情,這個世界不知道就會更美好多少。David Ogilvy 在 30 年前提出了他的方法,我認為到今天都還適用,與你們分享。

4/1 (日) 2pm 《Jamie 流行銷》簽名、見面會

4/6 (五) 1pm appWorks Demo Day #4 — 歡迎一起來 Party!

第五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已經開始申請

(Photo via noodle, CC License)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