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每週五的「品味」專欄,在這裡,我分享我看到的種種美好。
你應該還記得 2011 年中 Lytro 第一次公開「先拍照後對焦」光場技術時,整個社群媒體一陣瘋狂轉貼。緊接著在 2011 年底,他們把這個基於創辦人 Ren Ng 在 Stanford 攻讀博士時發展出來的技術,包裝成了第一代 Lytro 光場相機,定價 $399 美金,目標瞄準休閒市場,結果也創造了不少話題。
但同時間,那也引來了包括 HTC、Nokia、三星等在內數家手機大廠的競相模仿,並在過去一年間陸續推出了內建先拍照後對焦與 3D 動態景深相片等 Lytro-like 功能的智慧手機。
雖然使用的不是光場技術,但這些手機大廠用其他技術所做出來的景深效果,對休閒玩家而言其實難以分辨,也十分夠用,因此推測對 Lytro 的銷售產生了不小的衝擊。除了把立刻把第一代 Lytro 相機價格砍半至 $199,為了凸顯出光場技術在 3D 拍照上的真正實力,Lytro 也在日前正式宣布二代機 Illum,一口氣把光源捕捉量提昇 3.6 倍,並且配上等同於 30-250mm、f/2.0 專業鏡頭,價格定在相當高的美金 1,499,要瞄準專業的玩家。讓我們先來欣賞一下由創辦人 Ren 親自帶來的 Demo:
Lytro Illum demonstration with Dr. Ren Ng
從影片中可以看到,加上了專業鏡頭後,Illum 讓攝影師可以在照相前先透過鏡頭的控制,設定好景深捕捉的深度與前、後邊際,來創作出一張理想中的景深照片。值得注意的是 Lytro 強的不只是光場技術而已,在相機的使用介面上,為了讓攝影者一眼就能分辨景深、邊際,並且輕鬆的控制,看得出來他們在軟硬整合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甚至幫 Illum 搭載了先進的 Snapdragon 801 處理器來確保這些 3D 軟體有很高的執行效能。
當然 Illum 拍出來的 3D 效果再精美,光場相片畢竟是特殊格式,如果沒有對應的軟體可以欣賞也是白搭。所以除了產品上的軟硬整合,還需要有周邊生態圈的整合。在這方面,除了原有的桌面編輯軟體,為了更進一步讓攝影到欣賞的流程更無縫,Lytro 也宣布將隨著 Illum 推出類 iPhotos Stream 的雲端方案,未來 Illum 將會自動把新拍的光場照片上傳到 Lytro 的雲端,接著使用者就可以用 iPad 等裝置上的 Apps 直接開始欣賞,再也不需要費工傳輸照片。
創辦人 Ren 用「彩色照片之於黑白照片」,來比喻「光場照片」為攝影所帶來的躍進,但 3D 光場取景最終是否真能全面取代傳統 2D 取景,我認為還有待觀察。不過無論如何,Lytro 的市場策略與整體生態圈建構上的縝密思考,確實值得成為創業者的啟發。
___
歡迎所有軟硬整合團隊申請 AppWorks Accelerator
AppWorks Demo Day #8 即將於 5/21 (三) 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