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

AppWorks Demo Day #13 亮點總整理

November 9th, 2016

AppWorks Demo Day #13

AppWorks Accelerator Class #14 申請將在 11/21 截止,有興趣挑戰 Demo Day 舞台的創業者,歡迎加入

AppWorks Demo Day #13 昨天順利落幕,這次我們選在新場地「華南銀行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給到場的貴賓一個更舒適的體驗。

AppWorks Demo Day #13

錯過的朋友,可以到 Facebook 欣賞全程實況,也可以參考 TOInside數位時代經濟工商TVBS 等媒體上的報導。以下則是我的 AppWorks Demo Day #13 亮點總整理:

AppWorks Ecosystem 近況

  • 活躍新創團隊數增加至 305 支,領先全亞洲
  • 年營業總額達新台幣 246 億元,年增 182%,較 2014 初成長 25 倍
  • 總共雇用人才數達 3,721 人,年增 35%
  • 累積募資金額達新台幣 86 億元,年增 60%
  • 總估值來到新台幣 285 億元,年增 59%,較 2014 初成長 14 倍
  • 近期有重大突破的 AppWorks 校友
    • EZTABLE (AW#1) 累積餐廳訂位破 1,200 萬人次
    • Tagtoo (AW#1) 程式自動化廣告營業額突破 NT$ 78M
    • CHOCOLABS (AW#2) 200 萬月活躍用戶
    • BraveKnight (AW#3) 知識王遊戲拿下六國冠軍
    • 早餐吃麥片 (AW#4) 年營業額達 NT$ 240M
    • 電子豹 (AW#4) 累積寄送電子報超過 2 億封
    • justfont (AW#4) 金萱半糖體成功完成製作與出貨
    • 甘仔店 (AW#5) 異國零食行動購物換算年營業額達 1.2 億
    • Wagecan (AW#5) 領先全球區塊鏈創新
    • 鮮乳坊 (AW#6) 天然無添加鮮乳年銷售量成長至 100 萬瓶
    • WeddingDay (AW#6) 營業額達 NT$ 19M、每 4 對新人就有 1 對使用
    • Goodnight (AW#7) 私密聊天交友 App 月活躍用戶破 15 萬
    • Rooti (AW#8) 智能醫療穿戴裝置獲歐盟認證,進駐 5 家醫院
    • Umbo CV (AW#9) 贏得 NVIDIA GTC Summit 冠軍,開始出貨
    • WritePath (AW#10) 雲翻譯年營業額達 NT$ 20M
    • 潔客幫 (AW#11) 年營業額達 NT$ 40M
    • SkyREC (AW#11) 店面人流分析系統安裝至 600 店點
    • AsiaYo (AW#12) 民宿訂房網站年營業額達 NT$ 120M

AppWorks Demo Day #13 登場團隊簡介

  1. ShopBack ─ 東南亞最大電商購物返現平台,GMV 達新台幣 45 億
  2. CreationCell ─ 開發大受歡迎的 VAGO 智慧型可攜式吸真空裝置
  3. Ztore ─ 香港最大網上生活超市
  4. 好食 HOJIA ─ 專注在校園的餐飲訂購 App
  5. EventXtra ─ 獲 Web Summit 採用的專業中、大型活動會務系統
  6. FRNCi ─ 媒合外國旅人與當地業餘導遊,促進交流與深度旅行
  7. MARK ─ 幫助本地商家自動接受預約的 Chatbot (聊天機器人)
  8. Lawsnote ─ 法律界的 Google
  9. 29th Century ─ 媒合中小型電商與資料科學家,提昇電商經營績效
  10. Colorgy ─ 受到大學生們愛用的課程行事曆 App
  11. WHATSQUARE ─ 幫助電商自動接單的 Chatbot
  12. BetweenGos ─ 台灣最大的職場女性媒體
  13. Soul Hackers Labs ─ 為電子看板設計的觀眾分析軟體
  14. Amabie ─ 為美國消費者打造的亞洲美妝商品評鑑網站
  15. VROOM ─ 為重機賽車手開發的 VR 賽道訓練方案
  16. Goaway ─ 為腳踏車、重機騎士設計的路線分享 App
  17. 加洲陽光 ─ 專注在北美餅乾、巧克力、醬料、糖果的跨境電商
  18. Movier ─ 專業影評網站,推出廣受歡迎的 MovieTogether 交友服務
  19. Mobzii ─ 為兒童打造的吸色觸碰筆
  20. 守寫字 ─ 把你的手寫字轉成網路字型
  21. Wota ─ 禮遇通關、遊艇、奧斯卡等高端旅遊服務
  22. Trid Kingdom ─ 提供學齡兒童 BizWorld 等創新體驗教案
  23. Peer ─ 兒童校園社交評估系統
  24. Travel Moment ─ 專為旅人設計的 App
  25. DT42 ─ 把深度學習縮小化、佈署至端點的技術公司
  26. butbeautiful ─ 美觀實用的智能體重計
  27. Mr. SMISSION─ 幫助晚班機旅客將行李先送到機場的特工

恭喜以上 27 組 AW#13 團隊完成 Demo Day 里程碑,在此祝福他們越飛越高。

AppWorks #13 at AppWorks Demo Day #13

創業 CEO / 期望管理很重要、期望管理很重要、期望管理很重要

November 2nd, 2016

Bill Gates

在「創業 CEO」系列,我們探討創業者如何教會自己,成為偉大的 CEO,因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網路公司,往往是由這樣的人在領導

近期在一家我們投資的公司董事會上,執行長遭到董事們猛烈的砲火抨擊,主因是公司連續九個月都沒達到去年設下的業績目標,每月的虧損還不斷放大。有幾位董事對他失去耐心,接連重炮批評他的判斷、質疑他的經營能力,其中一位投資人甚至提出要撤換執行長。

但事實是這家公司的表現並沒有不好,在同一個垂直領域裡面,他們是成長最快、新餅市佔率最高的。雖然沒有達到年初設定的目標,但相較於去年同期,還是有 4 倍的業績成長。而他們的 EC 商業模式,是每取得一個會員後,需要半年時間、積累 2 張回購訂單,才能把當初的會員取得成本賺回來。因此,隨著營收與會員基礎的快速擴大,短期帳面虧損增加是合理且可以預期的。只要繼續把商品、服務、回購行銷顧好,未來幾乎一定會轉正。

所以為什麼我的這幾位董事同僚這麼憤怒?其實說穿了,都是期望的問題。

這九個月來,每次董事月會時,這位 CEO 幾乎都是報告上個月的業績沒達標,因為某些不可預期的因素,但保證下個月一定能做到目標。放羊的小孩連續九次下來,董事們當然對他信心崩盤。

但事實是去年設定的目標,根本是太過樂觀的,今年初開始執行幾個月後,就幾乎已經確定不可能達成。但 CEO 一方面愛面子、一方面想幫團隊爭取獎金與員工選擇權發放等達標激勵,所以一直遲遲不願鬆口。不斷過度承諾、又不斷放鴿子的結果,就是造成投資人失望再失望,最後失去耐心。

那場董事後,我私下提醒這位執行長,假如他這段期間臉皮薄一點,把董事們的期望先降下來,說不定結果會完全相反,因為公司實際體質一點也不差。他說這次真的上了一課,未來要多花心思管理股東的期待。

事實上,執行長不只需要管理股東與董事會的預期,還需要 360 度管理主管、員工、供應商、通路夥伴,甚至是家人的期望。在變化日益迅速的現代,幾乎很少業務在執行時會與當初的計畫一模一樣,這時,期望管理就越顯重要。

要把這件事情做好,以下幾個點提醒所有創業 CEO:

一、建立一致的認知

尤其是新業務、新專案,通常應該預設股東、同事不清楚內涵,寧可多花一些時間,詳盡解說,確認大家的認知與你是一致的。

二、永遠拉低期望

在目標設定上,無論董事會如何施壓,永遠要拉低他們的期望。如果你覺得這個月業績一定可以做 500-700 萬,就跟董事會說只會有 400 萬。覺得 1-2 個月可以完成,就跟他們說需要 3 個月以上。覺得 30 家潛在客戶有 20 家會簽約,就跟他們說大概會簽下一半。寧可讓董事會在預期時小小失望,也不要讓他在開獎時大大失望。

三、連續更新

開始執行後,要持續向董事會回報進度。在智慧手機普及的現代,即時通訊、郵件、群組等管道非常暢通,要學會善用。尤其是重大專案,或是很動態、變數很多的業務,更應該時時更新狀況。最忌諱讓董事會持續期待,然後到了月會、季會時,才發現結果完全不一樣,這時最容易變成一場災難。

四、永遠超標演出

拉低期望、保持溝通後,接著就是要超標演出。換言之,當初承諾 400 萬業績,最後就要做到 600 萬;說好 3 個月完成,2 個月就把它搞定;預計 30 家潛在客戶簽下一半,最後就要簽回 20 家。由於預期已經被你降低、並且在過程中持續與現實校正,雖然只是你意料中的結果,最後會因為超過股東的期待,反而結果感覺上更美好。

五、逐漸建立信任

當你不斷的拉低期望、保持溝通、超標演出,久而久之,股東、董事、同事、合作夥伴對你的判斷與執行,將會越來越信任。而後即使過程中出現意外,他們也會知道你盡了最大努力,願意接受你建議的修正目標。一旦正向循環確立,後續大家一起工作、協調溝通,就會變得容易許多。而這,就是好的期望管理,帶來的美妙結果。

所以,期望管理與案子本身的執行管理,其實同等重要,千萬要做好。

___

創業 CEO,歡迎加入 AppWorks Accelerator

點我訂閱 MR JAMIE 電子報

(本文編輯後刊登於《30》; Photo via tsevis, CC License)

沒趕上 Mobile 創業大浪?別錯過 Chat、AI、Smart Car、Blockchain 的起飛

October 27th, 2016

global-smrt-shipments-forecast

過去 9 年,隨著 iPhone、Android 熱銷,拉動了巨大的 Mobile Internet 浪潮,不僅方方面面改寫我們的生活,也讓 Uber、WhatsApp、滴滴、Snap、LINE、Kakao、Lyft、Ola、Square、Grab、InMobi、Instacart、Go-Jek、Instagram 等眾多原生於行動的新創,達到了 10 億美金以上的市場價值,其中 LINE、Kakao、Sqaure 已經成功 IPO,而 WhatsApp、Instagram 則被 Facebook 高價買下。

時至今日,Mobile First / Mobile Only 已是主流創業策略,App 也已成為所有網路公司、傳統企業的標配。但與此同時,大約從去年中開始,隨著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的成長停滯,Mobile Internet 也出現飽和現象。因此過去 18 個月,我們幾乎沒有看到新的 Mobile 服務,能像他們的前輩一樣,出現猛暴成長的軌跡。

當然,人們花在 App 上的時間與預算還在成長,但隨著空間的擁擠、成本的增加,在 Mobile Internet 領域創業所需的資源較先前成長許多,但成功率恐怕下降不少。

所以,如果你今天要創業,有沒有哪些新領域,是成長快、開闊、機會多、更適合缺乏資源的創業者?在我看來,以下四個新興平台是你可考慮的:

1. Chat Internet

WeChat、FB Messenger、WhatsApp、Snap、LINE 等超高活躍率的即時通訊服務普及後,紛紛開始往平台化的方向推進。WeChat 在這件事情走得是最快的,透過公眾號可以完成的事情,已經幾乎可以媲美整個 Internet。只可惜 WeChat 在中國以外的普及度很低,但好消息是 FB Messenger 的用量正快速在台灣及亞洲各地崛起,也是剩餘四個聊天體系中,平台化進度最快的。

我稱這一波大勢為 Chat Internet,與 App Internet 相比,同樣是數十億月活躍用戶基礎,目前為止,Chat 還擁有許多相對優勢 (請參考下方我整理的表格)。我尤其鼓勵思考 Chat-Only 的題目,換言之,在這樣用戶非常活躍的新興平台上,有什麼原生服務可以提供,是之前 App、Web 做不到的。

App Internet vs Chat Internet

2. AI / Machine Learning

與另外三個用戶規模快速成長的新興通路平台相比,機器學習比較是技術的突破,因此雖然殺手應用非常多,但要能建構可規模化、有防禦性的商業模式,相對比較難。但如果你對於這個領域有興趣、有研究,還是一個相當值得奔跑的寬闊草原。短期內,AI 應用中時機比較對的,應該是面對企業的解決方案,尤其是幫中小企業取代基礎白領工作、增加效率、優化生產力的 SaaS 類型服務。透過 Chat Internet 提供面對消費者的服務是另外一種,不過由於聊天內容比較容易發散,我認為難度更高、需要更長的時間醞釀。在發展 AI 的時候,我建議早期從 Hybrid 模式開始,也就是高比例「工人」智慧、小比例人工智慧。等到累積足夠資料、訓練出夠厲害的機器,再慢慢減少工人的比例。

3. Smart Car

Smart Car

在 Tesla 的刺激下,全球主要車廠都已投入車子的智能化、自動化,可以預期在 5 年內,世界上主要的新車,都將是 Smart Car。換言之,一年銷售量 5,000 – 8,000 萬台的汽車,多數將成為上網裝置,能讓開發者在其上佈署加值服務,建構新商業模式。雖然 Smart Car 較 Smartphone 少兩個數量級,但車主是高消費族群、每次待的時間短則十分鐘、長則數小時,比 Mobile 長上許多,再加上可能有多位乘客,所以總體來說,每個活躍 Session 的價值可以遠遠高過 App。而在這樣的新連網環境中,有什麼原生服務可以提供給人們,創造什麼樣新型態的商業模式,是未來 3-5 年,非常值得創業者探索的領域。

4. Blockchain

如果說 Internet 是「資料」儲存的分散化、去中心化,那麼 Blockchain 就是「價值」儲存的分散化,去中心化。因此 Internet 在過去 20 年對人類社會的資料取得,產生了多麼大的顛覆,Blockchain 就可能在未來 20 年,對人類社會的價值交換,產生多麼大的顛覆。在 Internet 普及的現代,圖書館、文件中心等實體資料儲存重鎮,雖然也有連上 Internet,但已經不是重點。在 Blockchain 普及的 20 年後,銀行、交易所、外幣結算中心,雖然也會使用 Blockchain,但恐怕也已不是重點。所以重點是,在現在與 20 年後中間,創業者可以透過 Blockchain,如何重新發明人們境內境外支付、交易、儲蓄、借貸、保險、締約、履約等行為,並且建構新的商業模式,就有可能成為從這波 Blockchain 大浪中,成功誕生的新金融巨獸。

以上,四個新興平台與各位分享,希望看到更多台灣與東南亞創業者,用力抓住其中機會,建立成功、偉大,值得人們景仰的新企業,一起努力。

___

正基於 Chat、AI、Smart Car、Blockchain 等開發新產品、建構新商業模式?歡迎加入 AppWorks Accelerator,讓我們幫助你

(Graphs from BI, BI)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