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給年輕人」文章

聰明的換工作,恐怕比聰明的工作重要

January 26th, 2017

Cargo Ship Flips

Choose work smart, that’s more important than work smart.

–Jamie

上禮拜一位記者朋友來採訪,訪問結束後,換我關心她的工作狀況。她說,公司今年收入不好,恐怕沒有年終獎金,事實上,已經連續三年不好了,現在的營收比高點幾乎是腰斬,開銷也得跟著縮減,很多員工福利早已消失,遇缺不補下,每個人的工作量都增加,只有薪水卻沒有增加。

我這位記者朋友非常認真優秀,來採訪前往往做足功課,總能直指問題的核心,對我不夠周全的論述提出質疑,挖出我更深的想法,而她最後寫出來的故事,也往往非常精闢動人。

看著這麼有才的朋友死守一家陷入負向循環的公司,相當不捨,於是我決定把事情說破:

很明顯鐵達尼號正在沉船,你為什麼不提早跳船、轉職呢?

她無奈的回說:

也不知道要轉去哪,我懂的就是採訪、寫文章,因此除了其他新聞媒體外,也沒地方可以去,但媒體是整個行業都不好,所以換家公司也不會比較好。

於是我好奇的問她:

為何不考慮網路媒體?

她苦笑著說:

網路媒體多半好像也找不到獲利模式。

這時我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因此解釋給她聽:

當年報紙雜誌,多半也找不到獲利模式,只有少數公司賺錢,網路媒體只是贏者通拿的現象更明顯而已。所以重點是略過那些載浮載沉的公司,加入有健康成長、成功中的網路媒體。再說,網路媒體也可以是跳板,幫你開啟數位的大門,進去之後,你還可以轉去其他公司做公關、行銷、活動,甚至內部媒體等工作,所以它是不是能長期成功,對你而言也不一定那麼重要。

這時她終於豁然開朗,興致勃勃的回我:

對耶,你完全突破盲腸,下禮拜過年,我要好好來研究一下轉職。

其實我這位記者朋友並不是特例,回來台灣六年,我觀察到許多好人才都有一樣的通病,他們可以很聰明的工作,但對於很聰明的換工作,卻往往懷抱著鄉愿、念舊、不願面對的態度。

其實,一家公司好不好,幾乎不是一個人可以控制。所以即便你再聰明認真工作,選錯公司還是白搭。

因此,聰明的換工作,重要性遠大過聰明的工作。所以,如果我們用 1 倍的努力在工作,那麼就應該花 10 倍的勇氣跟智慧,去面對選工作、換工作這個任務。

聰明的選工作

此外,關於聰明的選工作,我認為,還有以下幾個思考點可以分享給大家:

1. 成長比規模重要

一家快速成長的公司,可以創造很多新舞台、新學習給同仁,也可以讓你的收穫越來越大。相對的,在一家規模很大卻沒有成長的公司,所有人都在搶有限的資源、排隊等高層退休,年輕同仁能分到的空間,當然相對侷促。

2. 主管比制度重要

好主管會幫助制度配合你,爛主管會創造更多不合理的制度,所以挑主管當然比挑制度重要。

3. 工作內容比職稱重要

當你透過實際操作,熟悉了重要的觀念技能,認識了有價值的夥伴,這些資產會讓你在人才市場更搶手。另一方面,如果只有亮麗的職稱,卻沒積累到真正實力,兩三下就會被人看穿手腳。

4. 機會比福利重要

比起 10 天還是 13 天特休,更重要的是公司能不能提供源源不絕的新機會,讓你不斷磨練、成長、發光發熱。

5. 謹慎上船,果斷下船

最後,由於換工作的機會成本很高,我會建議大家在過程中,用最高的規格去研究、調查、喝咖啡、詢問,以做出當下最聰明的選擇,把上錯船的機率壓到最低。上船之後,萬一還是發現公司、工作的實情遠差於預期,那麼還是要及早果斷下船。

新年新希望,在此鼓勵所有身陷負向循環公司、被惡質老闆欺壓、做著看不到未來工作的大家,都能鼓起勇氣,聰明的換工作,為自己爭取更好的 2017。
___

2017 冬季 AppWorks 聯合大徵才進行中,85 家優質 Internet 公司,787 熱門職缺,歡迎你 #2017轉戰網路

(Photo via Core77)

別再上課學創業了,直接跳入新創吧!

January 5th, 2017

U.S. Army World Class Athlete Program bobsledder

「我們想要送台灣年輕人們去矽谷上創業課程,半年、一年後回來,希望他們會更有勇氣跨出這一步」某熱心的政府官員跟我說。

「我想去商學院修財務、會計、行銷、管理課,為將來的創業做好準備」某熱血的學生跟我說。

「我們大學的創業學程非常完整,從敏捷開發、數據分析、廣告投放,到商業計劃書撰寫、如何跟創投募資的課程都有,總共 36 學分,讓學生們一次學到所有創業需要的知識」某熱忱的校長跟我說。

「我們這個創業課程非常重視實作,讓學員們在一個月過程中實際體驗用戶需求訪談、產品開發、推廣、數據收集,經過這個培訓,創業的能力會大大增加」某熱情的私人培訓機構主任跟我說。

何必捨近求遠?

聽到這些論述,我的直覺反應往往是,為什麼要繞遠路?如果想學創業前緣的真正精髓,為什麼不直接去一家優秀、真正在第一線打仗的新創公司裡學習?無論是實習、上班都好。為什麼要在離實際戰場那麼遠的地方玩模擬遊戲?

真的去打仗一不小心就會死傷,但真的去加入一家新創公司,風險其實跟去加入一家一般公司,沒有太大的不同。無論是新創或是一般公司,如果不幸失敗了,負責人可能傾家蕩產、身敗名裂 [1],但身為實習生、員工的人,頂多就是最後一、兩個月薪水沒拿到,損失一些收入而已。聰明人甚至會在公司狀況開始變差時,就先行離開,連這樣的損失都不會發生。就算第一次碰上不懂得判斷、沒有先走,用一、兩個月薪水學到一個重要的教訓,還是非常划算的社會大學學分。

風險同樣很低,在新創公司實習、上班,得到的創業相關學習,卻會遠遠大過上課。在新創公司,你每天從早到晚都在真實商業世界中,跟真正的創業者一起奮鬥。相比之下,在學校、創業補習班,老師與教練自己多半沒創過業、沒經營過公司,上課過程中,也往往無法感受到真實世界的競爭與複雜。

所以,如果真心想學創業的精髓,實在沒道理把時間浪費在上課。[2]

沒有既定模式可以複製的 0 到 1

這裡所謂的創業精髓,簡單來說就是 0 到 1 的思維與做事方法。

0 到 1 是在極度缺乏資源下,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借力使力、無中生有的過程。這個過程沒有既定模式可以抄襲 (否則創業豈不保證成功?)、有效的方法很快就會半衰、還得跟許多優秀的創業同儕比快。因此,創業者要學的不是公式,而是提高成功率的觀念與能力。

舉例來說,洞察市場板塊位移 (Paradigm Shifts) 與新興需求,定義目標客群,與目標客群訪談,挖掘他們真實面對的問題,形成解決方案的構想,定義最小可行產品 (MVP) 以測試解決方案有效性,精準推廣產品給早期目標客群,收集、分析數據,基於數據決定修正、擴大,或是放棄該目標客群,共同創辦人間的分工與關係、新創招聘、向早期投資人募資、現金流管理、乃至於選擇創業加速器等,都是 0 到 1 過程中重要的能力。但這些領域的相關知識,卻都有相當的模糊特性。

找好師父的重要

2011 FIL Luge World Cup

因此,就跟音樂、作畫、電影等其他創造性、有模糊知識性的工作一樣,要學習 0 到 1 的心法,跟著一位好師父,近身觀察他,從與他協作的過程去磨練自己,反而才是更有效果的學習方式。

換言之,如果你未來想當一位獨當一面的創業家,那麼今天應該做的事情,不是去上課,而是該挑一家優秀新創公司、一位優秀的創業家,以實習、員工的身分加入,然後在過程中去吸取日月精華。

哪種老闆可以教你最多創業心法?

至於要如何挑一位值得追隨的創業家、值得加入的 Good Startup,之前的文章已經寫過,就請大家自行點擊回去參考。除了這兩篇文章提的重點之外,基於今天「加入創業學創業」主題我想補充的,是追隨哪種創業者,才能讓你學會更多、更好的創業心法。

1. 經常 Start with Why 的老闆

學習創業是學習事物背後的道理,因此,老闆再厲害,如果與你的溝通停留在 What 的層次,換言之,只是交代你做事,卻沒有讓你充分理解這麼做的原因,那麼對你理解創業世界的幫助當然較小。相反的,經常 Start with Why 的老闆,會讓你領悟到很多道理。

2. 質問你到底的老闆

優秀的創業導師老闆不只自己 Start with Why,也會要求團隊成員都要如此。因此,當你跟他溝通,他會不斷的質問你,直到所有道理都明確為止。而他的這些質問,會敦促你更努力去理解這個世界。

3. 喜歡被你質問的老闆

除了 Start with Why 與質問同仁,這些教學相長的老闆還會非常喜歡你的 Respond with Asking Why,換言之,他們不但不會像一般老闆一樣因為你的質問而動怒,反而會很喜歡跟你一起,把事情弄得更清楚。

4. 讓你參與核心決策、事務的老闆

要學習創業的精髓,當然必須要接近公司的核心事務與決策。尤其 30 人以下的新創,都不該因為會議室太小,而造成同仁無法參與。所以,選擇偏好扁平、透明的老闆,會讓你能更貼身觀察。

5. 給你舞台與空間的老闆

能夠幫助你學習的老闆,當然必須給你舞台與空間。一些風險較小的專案,他們會願意授權給新人、實習生,讓你自己去發揮,當個小小內部創業家,從過程中去磨練、學習。

6. 鼓勵你主動爭取的老闆

另一方面,對於一些較核心的專案,雖然沒辦法讓你自己去主導,但只要你主動爭取,好導師老闆多半會願意讓你參與、貢獻,在過程中得到珍貴的學習。

7. 希望你變強、有一天自己出去闖的老闆

最後,這些好導師老闆,不會認為同仁是公司的固定資產。相反的,他們會用更開放的態度面對雙方關係,心理上準備好,在公司磨練兩、三年後,你可能會想自己出去闖。當那一天到來,他們不但不會阻止你,甚至還會投資你。

以上,就是在我心目中,會讓你學到最多創業道理的老闆。這些特質應該不難確認,只要在面試過程中聰明的問問題即可。

年關將至,今天的文章送給所有年後想有一番新氣象的你和妳,祝 好運。

___

想加入新創學習的朋友,2017 冬季 AppWorks 聯合大徵才熱烈進行中,85 家優質 Internet 公司、787 個職缺供您挑選

[1] 有些負責人在公司財務陷入負向循環後,會去動用房貸、信貸,甚至是高利貸來支應資金需求,因此造成自己在公司破產後,也陷入債務深淵。另外,也有負責人在過程中會挪用公款、挖東補西、人謀不臧,甚至進行內線交易,最終在公司倒閉後,造成自己的信譽破產,甚至必須逃亡海外,或是受牢獄之災。

[2] 商學院的課程不是沒有價值,只是對於創業的初學者效益較小。商學院的真正價值,我認為,在於歸納商業世界運作的模型,以及經理人應有的對策。但就像是籃球的戰術一樣,對於有相當經驗的球員非常重要,但對於剛開始打籃球的菜鳥則沒有太大意義。菜鳥還不如先開始打球、看球,透過這些經驗去理解籃球的基本概念,比較有價值。

(Photos via familymwr and adamtaber, CC License)

年輕人,轉戰網路,建立新經濟,我們才能翻轉,台灣才能翻轉

December 28th, 2016

War On

我們祖父輩出生的時候,台灣以農業立國,但他們之中的許多人,決心不走農耕的老路,投入紡織、製鞋、金屬加工等新興行業,帶領台灣走入現代化工業社會,也幫自己世代創造了富裕的生活。

我們的父母輩出生的時候,台灣以工業立國,但他們之中的許多人,決定不走加工廠老路,投入電腦組裝、PC 零組件製造、晶圓代工、IC 設計等新興行業,帶領台灣走入科技代工社會,也幫自己世代創造了富裕的生活。

我們出生的時候,台灣以科技代工立國,但我們之中的許多人,必須決心不走電子業的老路,投入網路服務、電子商務、數位內容、手機遊戲、隨選經濟、廣告技術、金融技術等新興 Internet 行業,才能帶領台灣升級 21 世紀數位經濟社會,也才能幫我們世代創造富裕的生活。

這是世代的宿命。

加入舊經濟,你能分配到的收益,勢必遠遠低於已經盤據高位的上個世代。

因此,唯有創造新經濟,才能幫助自己世代爭取到新舞台、新機會,以及隨之而來的新收益。

全球經濟殖民競賽

另一方面,從更高的觀點來看,這個新陳代謝是全球性的活動。

無論台灣是什麼進度,全球其他國家的年輕世代,分分秒秒都在努力透過推動新經濟,改變自己的命運。因此,當他們的進度超前,我們的進度落後,下一秒我們就會發現,台灣淪為強國的新經濟殖民地

如此一來,我們的年輕世代就更難翻身了,因為除了要突破舊經濟的束縛,還必須抵抗來自國際列強的制約。

所以,選擇加入新興行業,不但是為了自己、為了我們的世代,更是為了台灣的未來。

所以,2017 年,所有有志年輕人,我鼓勵你們轉戰網路,加入 Internet,翻轉我們的命運,也翻轉台灣的命運。讓我們一起,帶領她,再次成為東亞上最閃耀的福爾摩沙。

___

2017 冬季 AppWorks 聯合大徵才,85 家優質 Internet 企業、787 個熱門職缺,邀請你 #2017轉戰網路

(Photo via dvids, CC License)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