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創業須知」文章

別傻了,這件事沒有捷徑

May 23rd, 2012

我聽說你這邊有很多資源,我希望來跟你的這些資源接軌。

類似這樣的說法,我大概聽過好幾百次。我不知道是誰把這些創業者教壞的,但是很明顯的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有養過花的人就知道,隨便亂灌肥料,最後只會把整株胚都養死。就算是對的肥料,如果在錯的時間澆下去,那很有可能還是弊多於利。

所謂的「資源」也是一樣,你只需要在對的時間,找到對的合作夥伴、對的人才、對的投資人,至於其他肥料,對你而言可能根本是毒藥。所以沒事無聊「接軌」一堆「資源」,有什麼意義?這樣的說法,這樣的做事方式,只是凸顯了你對於自己的公司需要什麼,一點概念也沒有,以為胡亂施肥就能夠更快成功,相信我,你只是在徒勞無功。

更可怕的是這種創業心態的背後,往往緊跟著一個「我明天就要成功了」的假設。不知道是誰跟這些創業者說,他們只要做對了一、兩件事情,明天就能爆紅,後天就會成功。對,Facebook 上周五風光的上市了,但你知道他們是在 2004 年創業的嗎?沒錯,天才如 Mark Zuckerberg,擁有這麼堅強的團隊,也花了 8 年的時間才達到這個里程碑。在這 8 年裡面,Facebook 不知道做出了多少正確的決定,又避免了多少錯誤的決定,才能夠走到這裡。憑什麼你今天接軌了幾個資源,明天就能夠成為下一個 Facebook?

更重要的是,很多人忘記了,Facebook 一直到 2009 年為止,基本上都是沒有獲利模式的。這麼受全球消費者歡迎的服務,都花了 5 年的時間才能轉虧為盈,換做你的網站卻只要衝一下流量,賣幾個「精準廣告」,明天就會賺錢,那真是比傑克還要神奇。真的,如果創業這麼簡單,那大家也不必這麼辛苦了。

當然罵歸罵,或許這也不是初創業者的錯。再往裡面想一層,這一切應該是「18 年國教」害的。我們的整個教育體系,其實根本就是一個製造業。從小到大,只會強迫孩子用老師教的最強公式,趕快把正確答案解出來。至於這件事情背後的邏輯,那一點也不重要。反正考試只是為了升學,升學只是為了找好工作,找好工作只是為了賺錢,賺錢只是為了買房子、取老婆、生小孩、退休。他們花 18 年教你這套公式,然後大多數人就乖乖的這樣過了 80 年。

問題是,創業根本不是這樣,因為你不是在「找」公式,而是在「創造」新的公式。既然是創造公式,那當然不可能有近路可以抄。所以第一步,請先忘記你找捷徑的脊椎反射,在沒有人爬過的山裡面找路,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確定自己不會餓死,然後不斷嘗試,永不放棄,如此而已。

【活動訊息】本周六 (5/26) 1:00-5:00PM 在台大闈場 (普通大樓地下室),appWorks 將與台大創創學程聯合舉辦「2012 夏季 新創公司 正職/實習媒合會」,當天將會有超過 30 家一流的網路公司在現場,釋出近 100 個工作機會,所有有興趣加入新創團隊的人,歡迎你來給自己一個機會。

(Photo via krypto, CC License)

 

商業模式 ≠ 收費模式

May 21st, 2012

這個網誌的長期讀者就會知道,我常常文章強調「商業模式」的重要。基本上我認為一個 Startup 在蓋的不是一個新產品,而是一個新的商業模式。並且你必須要在錢花完之前,蓋出一個不錯的商業模式,才能得到繼續前進所需要的資金 — 無論是從創投那裡募資或者是向市場開始收費。而如果在錢花完之前達不到這樣的點,那創業就算是失敗。

但我發現很多人在討論「商業模式」時,尤其是很多的創投同業,卻把它與「收費模式」搞混了。事實上,商業模式雖然包含收費模式,但收費模式卻只是商業模式的其中一小部分。

商業模式 = 創造並留下價值的方法

基本上,商業模式是你的公司在市場裡面創造、留下價值的方式。舉例來說,如果你開的是早餐店,把原來價值 10 元的麵包、火腿、蛋,做成一個可以賣 50 元的三明治,那你主要創造價值的方式就是「把食材變成食品」的這個過程。至於三明治做好之後,你是想要一個賣 50 元,還是要採會員制,每個月收 1,000 元,可以每天早上吃到新鮮的三明治,或者是吃白麵包不用錢,但是想要加火腿、蛋,每多一項食材收 20 元,甚或是通通不要錢,但是你必須要一邊吃早餐,一邊看廣告,那些,都才是「收費」的方式。

而除此之外,一個商業模式還包含了客戶關係、通路策略、關鍵資源、關鍵生產活動、關鍵夥伴、成本結構等等面向。並且對於一個想要長期經營的公司來說,它的商業模式必須要是可以重複的。而對於一個網路創業者來說,你在找的商業模式除了可以重複,還必須要是可以「規模化」的。

所以你必須要清楚了解你的商業模式中的每一個環節,並且不斷的追蹤、測試然後更新它。關於這方面,大多數的 appWorks 團隊採用的是「Business Model Canvas」。每當我們檢討商業模式的時候,我們第一個會做的事情就是把這張圖拿出來,然後針對眼前問題的癥結去研究解決的方案。它可能是這裡面的其中一環,也有可能是多個,甚至是全部的環節。

所以,當你下次在討論商業模式時,請記住,收費只是其中的一個節點,而你必須看到的是全局。

另外,為了讓大家更了解「商業模式」這個東西,我會在未來的文章中,陸續討論 Business Model Canvas 裡面的九個區塊,和它們與網路公司之間的關係,敬請期待。

【活動訊息】本周六 (5/26) 1:00-5:00PM 在台大闈場 (普通大樓地下室),appWorks 將與台大創創學程聯合舉辦「2012 夏季 新創公司 正職/實習媒合會」,當天將會有超過 30 家一流的網路公司在現場,釋出近 100 個工作機會,歡迎跟我們一起來找未來。

(Image via ninmah, CC License)

抄襲與創新

May 16th, 2012

Good artists copy, great artists steal. — Pablo Picasso (畢卡索)

這是 Steve Jobs 有次被訪問,問到他當初拜訪了 Xerox PARC 研究中心,看到了視窗和滑鼠的原型,然後回去便開發了 Macintosh 的圖像式界面,這樣「抄襲」的行為時,引述了 Picasso 的話。要注意的是,即使是比「Steal」低一個等級的「Copy」,還是被畢卡索認為是好的藝術家該做的事情。

這背後的道理很簡單,因為世界上其實根本沒有所謂「原創」這種東西。即使是牛頓發現地心引力這件事情,他還是從蘋果掉到地上的過程中,得到了他的啟發。所以偉大的藝術家懂得從生命的各種地方,用各種不同的角度,去發掘新的可能性。這,就叫做「Steal」。

但並不是每個人一出發就是偉大的藝術家,就像思想必須要靠舉重來訓練一樣,從生活中找靈感的嗅覺,也必須要時間才能夠醞釀。所以剛開始,你用臨摹來練習。但「Copy」的重點,並不是一筆一劃抄得有多像,而是在重製的過程中,去進一步體會原作者當初的思考邏輯,幫助你對於該領域有更深入的了解。

除此之外,臨摹的過程還能讓你精進實做的功力,所以未來當你要執行自己的點子時,才不會有眼高手低,想得到卻做不出來的囧境。所以我完全贊成畢卡索的「good artists copy」觀念,因為唯有透過 Copy,你才有機會進一步成為一位真正能夠「Steal」的偉大藝術家。

所以各位創業者,尤其是剛剛開始的那些,請你們別再一味堅持要「原創」、要「與眾不同」了。與眾不同的爛,那還是爛,是沒有任何意義的。而與眾不同的好,那可必須要是偉大的藝術家,才有能力做到。所以在那之前,或許你該考慮當個「Good Artist」,先從臨摹別人的作品開始。

而至於各位觀眾,我們其實也別對新創者太過嚴苛,或許今天他還厚臉皮的抄著洋人的作品,但很有可能到了明天,他就會領悟出一套自己的花樣。創業,也不過就是一直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的過程罷了。

【活動訊息】5/26 (六) 1:00-5:00PM 在台大闈場 (普通大樓地下室),appWorks 將與台大創創學程聯合舉辦「2012 夏季 新創公司 正職/實習媒合會」,當天將會有超過 30 家一流的網路公司在現場,釋出近 100 個工作機會,歡迎一起來認識這些未來的偉大藝術家們。

(Photo via wallyg, CC License)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