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創業須知」文章

你能不能再快一點?

February 7th, 2012

這次去新加坡參加 Startup Asia 收穫頗豐,除了認識很多東南亞各國的創業者、創投之外,也讓我更加確認除了西進之外,大家其實還有很多一樣棒的選擇

兩天下來的活動,Willis Wee (Penn-Olson 的創辦人) 其實辦得非常成功 ── 尤其考慮到這是他的第一次。除了邀請來很多重量級的創業者之外,更重要的是他的主持風格,不管是哪位來賓上台,他都毫不留情的問各式各樣的 Tough Questions,一旦被 Willis 咬住一些蛛絲馬跡,他還要不停的追問下去。也因此這是我第一次去類似的活動,台上的討論會讓我覺得很有趣的。

其中 Willis 最喜歡問創業者的,就是請他們往後看,然後想想創業的這些年來,有什麼事情他們當初寧可改變的。兩天下來,十多位經驗豐富的 Founders,結果答案幾乎一致。其中 Game Ventures 創辦人 Zaki Mahomed 是這麼說的

Speed is something I regret when I look back. I wish I would have moved faster.

是的,大家都後悔當初沒有動作快一點。因為其實對初創業者來說,基本上錯誤的機率是遠大過於正確的,因此「小心」根本一點用處都沒有。與其浪費時間在一些 (事後才會發現沒有意義的) 細節上,還不如趕快前進,讓這個世界來教你什麼才是重點的。

速度快還會讓你有機會在有限的時間裡面,做最多的嘗試。很多創業者跟我說他還有六個月、九個月、一年、兩年的現金,問題是那根本不是重點,重點是六個月裡面,你到底可以 Iterate 幾次、Pivot 幾次、做出幾個 MVP、進步的多快,這些,才決定了你在錢燒完之前,能夠找到 Product-Market Fit、找到理由生存下去的機率。

所以,親愛的各位,快一點,請再快一點吧!

(Photo via eole, CC License)

停損

January 31st, 2012

我知道今天這篇文章可能又會引來一陣批評,說我「教壞小孩子」。不過這就是我腦海中常常在「辯論」的其中一個題目,提出來跟大家分享,也聽聽你們有什麼意見。

今天凌晨,Jashami 行動得來速的創辦人 Atwood Liu 在他的 Facebook 分享了這段話:

有一種打死不退的創業者,天性執著,無論發生什麼事,都不會拋下創業,下船走人,就算錢燒完了,母親老了,老婆跑了,仍然堅持下去。這種創業者,不是無情,而是他無可救藥的樂觀,相信困難總有解決之道,鼓起勇氣找錢,找人,找關係,要打破家人跟事業的兩難。

接著有朋友留言:

設立停損點也是成功的關鍵. 許多成功創業者是在第二次創業才真正成功. 若是第一次就燒乾了, 就沒有第二次機會, 這不是很可惜!

這樣個故事我們的確聽過不少,創業到了第二次、第三次 Pivot 才成功,也還好資本、人脈沒有全部燒完,所以才能夠抓住機會。但我一直在想的是,會不會前面的不成功,根本就是因為你從一出發就知道自己有一個安全網,一條可以全身而退的後路,因此整個人就悠哉悠哉,表現得很有紳士風度,一點也不 Hungry

問題是不 Hungry,怎麼會成功?所以你當然就失敗了。然後你的銀行存款慢慢的沒了,接著還要去跟親戚朋友借錢來擋,然後房子也抵押了,就這樣一直往後退,直到最後,你發現再退就是懸崖了,你的人生剩下這最後的一搏,什麼面子問題都不重要了,有種擋拎北就給我死。

這下,你才夠 Hungry,也因此,你找到了成功。

當然,上面這個故事聽起來有點誇張,但它真的發生過,而且在不只一個我認識的「成功」創業者身上。所以,這不禁讓我質疑「設立停損點」,這個我們從小就被灌輸的觀念。既然都一定要到沒有後路了,才能夠招喚出我們身上蟄伏的那隻猛獸,那為何從一開始就要給自己後路呢?

每件事,包括別人的期待、榮耀、恐懼、或失敗,在面對死亡時都會消散,只剩下真正重要的東西。提醒自己你快死了,是最好的方法,避免你掉進患得患失的陷阱。你本來就一無所有,沒什麼理由不順心而為。

–Steve Jobs

(Photo via stephenpoff, CC License)

麻煩門檻

January 22nd, 2012

Schlep (n.): 起源於猶太文,後為美國人廣泛採用,意指繁瑣、令人厭煩的工作

Paul Graham 幾天前在他的網誌貼出一篇「Schlep Blindness」,點出了許多創業者都有的共同心態。他說:

沒有人喜歡 schleps (瑣事),而工程師尤其討厭它們。大多數創業工程師的心願,就是可以寫出一個很屌的軟體,把它放在某台伺服器上面,然後就可以看著錢「卡親卡親」的開始流進來 — 不需要跟使用者聊、也不需要跟別的公司談判、更不需要修裡其他人搞出的 bugs。這種事情或許是可能的,但我從來沒有看過。

appWorks 從成立到現在已經育成了超過 80 個團隊,相信我,工程師的這種心態是全球性的。我的解讀是,對他們來說,寫程式是熟悉的工作,如果一天下來,至少寫了一些功能,他們會覺得今天是有進度的 ── 雖然事實很有可能是相反。再說大部分的工程師都比較內向,所以當他們面對要選擇去跟使用者聊聊、跟合作夥伴談談,或者是把一個未來「可能」會用到的功能寫出來,大多數人會自然的選擇後者 ── 反正都算是進度。

但你會驚訝,大多數的創業者沒有體會到,最厲害的競爭門檻,就是來自征服這些瑣事。EZTABLE 花了三年的時間,說服全台灣近 400 家最受歡迎、沒訂吃不到的餐廳加入,在他們的網站上提供訂位服務,現在,他們建立起了一個幾乎沒有人能複製的商業模式。GoodLife 好生活用手動的方式去收集、整理所有優惠資訊,產生出了一個完全沒有垃圾、超級實用的好服務。Mamibuy 花很多心思去經營「新手爸媽勸敗團」,創造出了一群忠誠的消費客戶,網站上線不到半年,公司就已經損益兩平。

像這樣的例子,我還可以舉出好幾十個,因為這就是我們在 appWorks 教創業者的最重要方法 ── 如何善用「工人智慧」,甚至是「工人體力」,去解決問題、創造價值和產生優勢。所以,在你想破頭如何用技術創造門檻之前,先想想如何不用技術,達到同樣的效果。新的一年,讓我們一起專注在製造全世界最屌的「麻煩門檻」吧!

新年快樂,各位!

PS. 接下來 7 天,我要跟大家請個假,進入閉關修練狀態。MR JAMIE 網誌,我們開工日見。

(Photo via freddy, CC License)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