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總體市場」文章

在數位經濟中邊緣化的台灣,必須靠每個人一起振作

April 6th, 2016

Yilan, Taiwan

年後的台灣,瀰漫著詭譎的氣氛。

歐洲央行持續寬鬆貨幣、國際資金氾濫,導致殖利率相對較高、股價淨值比相對較低的台北股市,突然成為國際熱錢追逐的標的,大盤指數從一月下旬開始,兩個月內上漲了一千多點,成為近期全球表現最佳的資本市場。再加上新政府即將上任,大家對未來似乎充滿希望。

但如果你打開實質的經濟數據,台灣的總體 GDP 其實已經連 2 季負成長,我們的出口更是連續 13 個月衰退,眼看就要打破金融海嘯時期的「紀錄」。所以事實是台灣經濟本質並不好,當下只是因為國際資金浮濫,造成股市大好的短期背離現象。換言之,灰姑娘被施了魔法,突然間化身為公主,但午夜鐘聲一響起,還是要變回原形。

台灣經濟為什麼不好?

台灣近一年來經濟不好的主因,大體上是中國經濟成長趨緩、美國需求轉弱,導致我們的出口不振。

把數據攤開來看,我們最主要的貿易夥伴,包含香港在內的大中國區,佔我們年出口值的 40%。2015 年,我們對這個區域的出口,大幅衰退 14.5%。另一方面,我們對美國的出口,也出現連續七個月的衰退。於是,貿易順差 (出口值減進口值) 開始縮水,也因此,GDP 成長也就跟著趨緩,甚至落入衰退。

以數字而言,在 2015 一整年,台灣出口衰退了 0.30%,而進口卻成長了 0.53%,造成貿易順差縮小不少。這個縮小對 2015 全年 GDP 的影響,是讓它較 2014 年下滑了 0.5%。好在國內需求仍對 GDP 貢獻了 1.38% 年成長,因此兩者相減,全年 GDP 還有 0.85% 的小幅成長。

全年雖然守住成長,但 2015 下半年的數字就非常難看。以第四季為例,貿易順差減少讓 GDP 年減 1.07%,而國內需求只貢獻了 0.8% 的年成長,因此,2015 第四季最終,GDP 較 2014 年第四季衰退了 0.28%。

中、美兩國經濟仍在成長

值得注意的是,當台灣的出口與經濟已經陷入萎縮,我們的兩個最主要出口對象,中國與美國,經濟卻還在成長。根據官方數字,中國的 GDP 在 2015 年成長了 6.9%,第四季也還有 6.8%。如果你覺得這個數字太高,一些民間學者的保守估計也有 4%,無論是 4% 或是 6.9%,以國際而言,都算是相當高的經濟成長。

另一方面,美國 GDP 在 2015 年成長約 2.4%,第四季也有 1.9% 的年成長。以美國 17.4 兆美元的總體產值來說,1.9% 的年成長等於 3,306 億,也就是 10 兆新台幣的新增產值,還是有巨大的量體空間可供出口夥伴爭取。

但在兩個泱泱大國、我們最主要的貿易夥伴經濟雙雙成長的前提下,台灣對他們的出口,卻已經出現衰退。換言之,他們正在成長的強勢行業,是我們較無法參與的。

網路成為新成長引擎

那麼,促使美、中持續成長的,到底是什麼行業,而我們又為什麼無法參與呢?

更深入研究美國的經濟數字,我們發現帶動 2015 經濟成長最重要的引擎是服務業,大約佔了 GDP 成長的七成。其中,來自網路的新經濟成長,又在這七成中佔了很大比例。

以零售服務業而言,北美 2015 年的總體產值年成長為 600 億美金,其中網路零售,也就是電子商務的總產值年成長就多達 430 億。換言之,電子商務貢獻整體零售年成長的 72%。另一個例子,廣告服務業,2015 年整體產值上升 29.8 億,但來自網路的成長,居然高達 65.6 億。換言之,在傳統媒體廣告衰退的同時,網路廣告一肩扛起了整個廣告行業,貢獻高達 220% 的年成長!

假設我們取 72% 這個相對保守的數字,也就是說,在 2015 年,基於網路的數位經濟,很有可能貢獻了美國總體經濟成長的一半 (72% x 70%)。有些研究顯示,在中國,電商等互聯網行業,也對其 2015 的經濟成長有約半數的貢獻。

在數位經濟中邊緣化的台灣

中、美兩國的經濟正在經歷巨大變革,其主要成長引擎,正從傳統的實體經濟,翻轉為以網路為主的新經濟。而在他們的數位經濟價值體系中,台灣並沒有扮演重要角色,也因此,當他們的 GDP 因數位經濟而持續成長的同時,我們的出口卻大幅衰退,經濟陷入萎縮。

面對這樣的窘境,台灣該怎麼辦?除了持續努力在美、中的網路產業價值鏈中扮演關鍵角色,更重要的,當然就是自己也要發動數位經濟引擎,去爭取下一波的 GDP 成長。而這個改變,需要靠每個人參與推動,創辦明日的偉大網路公司,推動自己公司投入電子商務、放更多預算在數位行銷、發展基於 App 的新服務等等。只要今日我們社會中有更多優秀的人才能投入網路公司的創辦、更多優秀的企業投入數位轉型,明日台灣的新經濟競爭力就會更強。

我們的股市近期很好,但殘酷的午夜終究會來到,在那之前,我們是否能轉身成為有競爭力的網路經濟強國,就看 2016 年大家能否一起下定決心了。

___

呼叫 O2O、行動、電商、物聯網等領域的 Internet 新創,AppWorks Accelerator Class #13 已經開放申請,歡迎加入,讓我與 580 位 AppWorks 校友組成的 AppWorks Network 成為你的支柱

(本篇文章編輯後刊登於 《30》;Photo via pmjc, CC License)

不成為網路強國,台灣沒有未來

October 22nd, 2015

101 in Dusk

台灣必須在未來 5 – 10 年內,快速轉型成為網路強國,否則將會被世界淘汰。[1]

主要理由如下:

1. 網路正在徹底改變全球人類的生活方式

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網路正在徹底改變全球人類的生活方式。尤其是 2000 年以後出生的人們,基本上從小就活在「Always on」的環境裡面,無論是搜尋資料、玩遊戲、看影片、聽音樂、與朋友交流、購物,幾乎主要都是透過網路來完成。

Everybody on, always on

我自己的大兒子就是最好的例子,他是 2007 年跟著 iPhone 一起出生的,2 歲時就能使用 iPhone 的基本功能,而現在 8 歲的他,已經可以拿起 iPad,打開 Chrome,透過 Google 搜尋喜歡的日本戰隊系列影片,找到高畫質、有英文字幕的版本,連線 AirPlay,透過 Apple TV 把影片打到電視機上觀賞。

你基本上可以預測,這些 21 世紀人類未來的生活,方方面面都是 Internet。

2. 網路正在徹底改變媒體生態

由於人們花越來越多時間在網路上,想要跟他們溝通、影響他們,當然也必須透過網路。所以你看到電視、報紙、雜誌、廣播等傳統媒體的影響力日漸式微,而各種網路媒體的聲量則日益擴大,去年的太陽花學運,就是最好的例子。

但網路媒體與實體媒體最大的不同,是通路的差異 ─ 傳統媒體多半擁有直達閱聽眾的固定通路,而網路媒體則主要靠社群分享擴散。問題是台灣目前最普及的社群是 Facebook 與 Line,換言之,我們的社會輿論某種程度上,是控制在外國企業手上的,一旦 Facebook 改變演算法,台灣民眾所接收到的資訊,就會受到影響,因而形成的共識,就會有所改變。

換言之,在 Internet 日漸成為主流媒體的 21 世紀,網路弱國的輿論,將會受到強國的干預。

3. 網路正在徹底重組經濟結構

當然人們的購物決策越來越受到網路影響、越來越多消費預算移至網路購物,商業模式與國際經濟局勢也會跟著徹底重組。

在過去,品牌、商家要觸及消費者,會透過傳統的電視、報章等媒體,這些媒體多半是本地的。但在新的網路經濟中,強勢的數位媒體往往是國際性的,像是 Google、Facebook 等,換言之,網路弱國的本國經濟,將長期遭到強國的數位殖民與抽稅。

另一方面,在過去,一個國家經由出口貿易來產生順超,貢獻 GDP 成長。但在網路時代,由於消費者可以輕易透過電商跨境消費,久而久之,一個電商弱國會自然就成為一個入超國,讓 GDP 難以成長。相反的,一個電商強國會自然的成為一個出超國,讓 GDP 更加成長。

換言之,在 21 世紀的 Internet Economy 中,網路弱國無論在本國經濟、出口貿易,都將受到強國的掠奪,並且將陷入難以翻轉的長期惡性循環。

4. 數據正在成為企業與國家競爭力的來源

在 20 世紀,國家長期競爭力的來源是天然資源、武力、經濟力等相對「耐久」的資產。來到「快速迭代」的 Internet 世紀,競爭優勢必須要靠「進步的速度」來維持,而要進步的比別人快,掌握數據就變成重點。

當一個國家能夠掌握越多他國民眾的數據,進步的動能自然就會優於他國。而要掌握更多數據,必須仰賴強勢 Internet 行業。因此,Internet 弱國不僅媒體影響力、經濟實力將會落後,連翻身所需要的「數據」,都將無法掌握。

5. 自動化正在徹底顛覆就業市場

網路與數據的普及,正在促使自動化科技的加速度發展。網路海量、全面的收集數據,送回強大的雲端主機運算,產生決策後,再透過網路把指令、更新的軟體即時送到各種各樣的機器上,形成了一個能不斷進步的自動化機制。

Facebook 首頁的動態訊息就是最好的例子,每個人看到的訊息都是不同的,適時、適地、適人的自動產生,並且能夠根據你的回饋,不斷在下次登入時產生更符合你需要的首頁內容,完全取代了傳統媒體總編的角色。Amazon 的網路商店又是另一個例子,每個人登入時都會看到的個性化的產品推薦,比傳統的店員還要聰明 100 倍。

緊接著,自動化工廠、自動駕駛車、掃地、服務機器人、自動銀行等等,都將越來越普及,換言之,許多人類的工作將會被 Internet 與數據所帶來的自動化取代。在這樣的世界裡,一個國家的 Internet 越發達,就有越多居民能夠從事自動化軟體、自動化科技開發的工作,那麼國家的競爭力就會越強。相反的,一個國家的 Internet 越弱,她的國民就會面對越來越多工作被自動化取代,而他們的就業選項也就會越來越受限、越來越沒有價值。

站起來吧,大家!

當然,這些只是其中五個較主要的理由。真的要說,還有千千萬萬個理由,為什麼 Internet 極度重要,又為什麼在 21 世紀,一個 Internet 弱國將難以翻身。

往前走,台灣需要徹底的轉型,而她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參與。

我們已經大大落後了,世界卻沒有意思要等我們。

時間不多了,每個人,請你們站起來,把它當一回事,每天每天,告訴你身邊的人,Internet 很重要,大家必須要一起努力,把它在台灣發展起來,讓台灣成為一個 Internet 強國。

否則,我們不會有明天。

___

如果你有興趣加入 Internet 行業,歡迎到 AppWorks Ecosystem 夏季聯合大徵才參考我們提供的 620 個職缺

如果你正在創辦 Internet 公司,歡迎加入 AppWorks Accelerator

如果你有興趣了解 Internet 發展的最前緣,歡迎在 11/11 (三) 來 AppWorks Demo Day #11 看看

[1] 網路強國很難有明確的定義,但很容易透過簡單的大腦測試確認。如果想到世界上的網路強國,你能很明確的把台灣歸在裡面,那就代表台灣是網路強國。如果不行,那就代表台灣還要努力。

(Photo via daymin, Boydell, CC License)

三年內,台大資工畢業起薪將破台幣 10 萬

May 20th, 2015

Mark Zuckerberg, Time Person of the Year

上星期我去台大資工系演講,大膽跟他們預言,三年內,該系畢業學生的起薪會突破新台幣 10 萬元每月。[1]

這當然不是一個空穴來風,背後有個非常、非常嚴重的結構性問題,正在快速發生。

需求不斷成長

首先,業界對於資工畢業的軟體人才需求,正在大幅成長,背後主要動力如下:

  1. Google、PChome、Momo、Yahoo! 等在台灣有研發團隊的大型網路、電商公司的業務都還在快速成長,需要更多軟體人才開發各種前、中、後端系統 (估計每年新增數千職缺)
  2. 快速成長中的網路新創公司們,在 AppWorks 為首的創投資本支持下,將更積極搶進人才 (估計每年新增數千職缺) [2]
  3. 所有網路與電商公司,接下來都需要同時跨桌面與行動,開發 Apps 的 QA 複雜度高,對軟體人才的需求量比之前的網站開發還大 (估計每年新增上千職缺)
  4. 傳統銀行,在金管會主委帶領下,積極追逐 Bank 3.0,需要大量軟體人才 (估計每年新增上千職缺)
  5. 以 Facebook 為首的新一代國際網路公司,開始發現台灣人才的優秀,已經開始在台徵才,並將越來越積極 (估計每年新增數百職缺)
  6. 傳統品牌、通路,都開始積極轉型電商,需軟體人才 (估計每年新增數百職缺)
  7. 傳統電信,都開始積極增加 OTT,需軟體人才 (估計每年新增數百職缺)
  8. 傳統電視頻道商,都開始轉型 OTT,需軟體人才 (估計每年新增上百職缺)
  9. 傳統媒體,都開始積極轉型為新媒體,需軟體人才 (估計每年新增上百職缺)

供給沒有成長

在一個自由市場,如果某樣商品的需求大幅成長,則供給也會快速跟上。但可惜的是,台灣的人才供給並不自由。

台灣的業界主要仰賴高等教育,也就是大學與研究所,供給需要的人才。台灣的高等教育,每年可以畢業約 3 萬位資工、資管相關科系學生,這個數字,在過去幾年幾乎沒有變化,而在未來 5 年,也不會有變化。

原因是高教司對於學生員額分配,陷入一個無可救藥的囚犯困境。

  1. 大結構是每年學生總人數正在減少,因此必須總量管制
  2. 總量管制下,如果要提昇資工、資管系學生數,就必須減少較冷門科系的學生數
  3. 如果減少冷門科系的學生,則該系的教授就必須相對減少
  4. 但高教司無法為這些教授安排別的出路

因此,業界對於軟體人才的需求雖然大幅提昇,國際名校如哈佛雖然在過去五年大幅提高資工學生數達 3 倍,台灣絕大多數大學的資工系學生人數,在可預期的未來內,將不會有顯著成長。

需求成長 >> 供給成長 = 價格大幅上升

當需求快速成長,而供給卻沒有改變,這時唯一的結果,就是價格的大幅上揚。在過去五年,台灣一流學校資工系畢業生的起薪,已經很快從原本的 3-3.5 萬,成長至 4.5-5 萬的等級。往前走,隨著上述需求成長的加速,這個價格還會更快速的上升。

而在資工領域排行台灣第一的台大資工系畢業生,薪水成長當然會快過平均值。因此,預言這個數字在三年內突破 10 萬台幣,我認為,不是太過樂觀的推測。

所以如果你已經是資工、資管相關科系學生,恭喜你,你的前途大好。

如果你還在大學,我建議你,趁還有機會,多多選修軟體相關課程。

如果你還沒上大學、還在選研究所,請好好考慮選擇資工、資管科系。

Stanford 也一樣

其實同樣的狀況,在過去五年,也發生在 Stanford CS 畢業生身上。2010 年時,他們的起薪大約每年 10 萬美金,2015 的今日,則已經達到 15-20 萬美金等級。

但更重要的,最優秀的 Stanford 學生,根本不屑拿這個薪水,因為他們給自己的任務,是靠創業,來改變這個世界,就像 Mark Zuckerberg 一樣。

___

創業?歡迎加入 AppWorks Accelerator,讓我幫助你

新朋友,歡迎在 Facebook 追蹤我更多的分享

補充說明:

  1. 薪資當然不是選擇職涯的唯一考量,我認為,應該至少與熱情、天賦同時思考
  2. 用「台大資工」作為標題,只是找一個比較容易切的入口,更快把內容帶到主題,也就是背後嚴重結構問題的描述,事實是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當然不可能只要是台大、台大資工畢業就一定比較優越
  3. 隨著網路業的持續發展,以及各行各業的網路化,不只是軟體人才,電商商品、網路行銷、大數據、資料科學、社群等人才的薪資,也會跟著水漲船高,本篇針對軟體人才論述,但讀者可以自行延伸到網路業需要的其他人才
  4. 無論是本網誌,或是網路、紙本等任何這世上對現狀的論述,對未來的預測,都有其因觀察角度、文字理解、運用能力的不同,產生的誤差範圍,身為訊息爆炸時代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斷精進自身批判思考等自主決斷能力,是在這個新世界中生存的重要基本功

Footnote

[1] 當然不會是每個人,指的是選擇去網路與科技公司上班人的平均值、中位數

[2] AppWorks 輔導的 200+ 家網路新創公司,在過去 1 年內,新增了 1,200 位員工,絕大多數是工程師

(Photo via Time)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