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本網誌: Facebook, Google+, 電子報, RSS

行動正在吃掉所有媒體

December 10th, 2013

People Taking Pictures

根據 eMarketer 近期公布的一項市場調查顯示,美國每位成年人目前所有的媒體使用時間中,已有高達 20% 花費在行動裝置上,較去年的 12% 大幅上升了三分之二。相對的,除了行動之外的所有媒體,全數都在滑落。電視從 42% 減為 38%,桌面上網從 26% 跌為 20%,廣播從 14% 下降至 12%,而紙本則從 6% 減少至只剩 4%。

US Consumer Media Consumption Share by Business Insider

換句話說,智慧手機與平板電腦的崛起,正在侵蝕所有媒體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

這件事情是很容易解釋的,我們每天把手機帶在身上,通勤、下課、會議空檔、等人,甚至連等紅綠燈,走在馬路上,幾乎只要有空就會拿起來檢查一下。手機一滑開,朋友的照片、訊息、分享、Emails 馬上一個個跑出來,動態更新連結到文章,文章又連結到影片,總是一看下去就沒完沒了。

回到家中,當我們想要閱讀、上網、甚至聽音樂、看電視劇,平板逐漸變成最方便的選擇。我們可以坐在沙發上、床頭,舒舒服服的享受這些內容與服務。平板擁有書籍一般的活動性,卻能提供媲美電視、電腦的豐富內容,也難怪出現短短幾年,就如此獲得用戶的喜愛。

當智慧手機與平板吸引越來越多用戶眼球的同時,為了競逐這些用戶,Apple、Google、三星等廠商也必須不斷推出日新月異的裝置,同樣的,內容提供者也將推出越來越豐富的 Apps、音樂、電子書與影片。這些新裝置、新內容的又會讓更多使用者花更多時間在行動上,如此形成一個生生不息、相互推動的循環。

所以,無疑問的,行動將在明年大幅超越桌面。但更有趣的是三、五年之後,它有沒有機會挑戰 TV,成為佔據用戶最多時間的媒體。當然電視勢必會反擊,因此連網機上盒、智慧電視將會不斷推出,隨選收看、TV Apps 也會陸續進駐客廳裡的大螢幕。

但到了那個時候,電視、桌面與行動的背後,都將是網路,它們的使用方式、遊戲規則,也都會非常類似網路。這就是所謂的「數位匯流」,所有可以放螢幕的地方,都會匯流成為數位且互動的媒體。

所以行動吃掉用戶時間的背後,是網路正在取代各種傳輸管道,成為媒體的主流骨幹這個發展。行動 Apps 只是其中一個表現,更巨大的革命,可能還在後面呢!

(本文編輯後刊登於《APP 情報誌》; Graph via BI; Photo via davelawler, CC License)

創業 CEO:演講的好處

December 9th, 2013

Barack Obama

在每週一次的「創業 CEO」系列,我們討論創業者如何教會自己成為偉大的 CEO,因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創業公司,往往都是由這樣的人在領導

因為寫網誌累積的小小人氣,我經常收到各種演講邀請。但事實是四年半來我發表了近千篇文章,別說大腦裡的東西,很多連我自己都遺忘的知識,其實全都在裡面。所以我常覺得邀我去演講還不如把我的文章通通看過一遍,學到的東西可能多好幾倍。(時間不夠?歡迎愛用「創業必讀」文章精選。)

當然那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畢竟誰有美國時間把這麼多文章一篇篇看完,再加上「去演講」事實上有很多很多好處,這些年下來我倒是出席了不少這樣的公開場合 ── 算算可能有多達三、四百場。

以下就是根據我累積的經驗,整理出來關於演講的好處與注意事項,送給作為 CEO 的你參考:

接觸重要 TA

CEO 的工作是 360 Marketing,而演講正是其中一個接觸到平常無法接觸的 TA (Target Audience) 的重要管道。到學校演講可以碰到用戶、人才,到產業聚會演講有機會贏得客戶、夥伴,而到企業分享則可能得到投資人、Mentors。

精準行銷

既然 TA 是預先知道的,演講的內容就可以針對他們的組成設計。適時加入 Call to Action,請有興趣的人下載你的 Apps、寄履歷來、跟我們業務聯繫、甚至把想投資的支票寄到這個地址。

回顧與調研

準備演講很花費時間,但如果運用得當卻可以產生很大價值。整理自己與公司故事的同時,往往也是檢視方向、速度、策略、布局與執行力的最好機會。準備產業趨勢的同時,也可以推動你去調查清楚市場的走向、競爭對手、各國同業的成績等等。

建立連結

光是絢麗的詞藻無法組成一個動人故事,必須與聽眾產生真正的共鳴才行。溝通的重點不是講什麼,而是你想要聽眾留下什麼印象、產生什麼啟發。作為一個 CEO,與聽者「建立連結」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而每一次的演講就是最好的練習時刻。

QA 時間

每次演講,我最喜歡的就是 QA 時間,因為它可以幫助我知道聽眾從我的分享中得到了什麼,又有什麼訊息我沒有有效的傳達。台灣人特別害羞,很多人都要到活動結束後,才拉著你私下問問題。因此我都會在日曆上多留半個小時,才有時間好好聽聽他們的回饋。

有效分配時間

一旦你的名字開始出現在各種活動簡介裡,邀約就會如雨後春筍的冒出來。但 CEO 的時間畢竟有限,不可能從早到晚都在演講,因此你必須要聰明的投資時間。我的方法是總量管制,大概放 10% 的時間在公開活動與演講上面是個不錯的比例。

做球給夥伴

而當邀約多過你可以消化的份量,除了委婉的拒絕對方,你也可以積極得幫他們介紹人選 ── 公司的同事、合作夥伴、朋友都是可以考慮的對象。當然,要記得這裡用的是你的 Credit,務必用心介紹適合對方好的人選。

所以你可以看到,只要時間分配得宜,其實去演講可以有不少重要的好處。如果你不常這麼做,我鼓勵你再多投資一些時間在上面。如果你常常為了人情不甘不願的去,我鼓勵你反過來把它化為成長的動力。以上,與你分享。

___

AppWorks Accelerator Class #8 今天截止,請把握時間

(Inspired by Seth Godin; Photo via jmtimages, CC License)

品味:Structure Sensor 行動 3D 掃描

December 6th, 2013

Structure Sensor scanning

歡迎來到每週一次的「品味」專欄,在這裡,我分享我所看到的種種美好。

以超好用 360 Panorama 全景照相 App 聞名的 Occipital,在近兩年 iPhone 與 Android 普遍內建全景功能後,營業額成長開始停滯。但危機就是轉機,帶著強大的影像處理能力,他們決定挑戰比行動全景拍照還要更上一層樓的難題 ── 行動 3D 實物掃描。經過找尋硬體夥伴、合作、研發,三個月前 Occipital 終於在 Kickstarter 上推出了 Structure Sensor,並且得到了超大的迴響,最後募得高達美金 129 萬元,讓我們趕快來看看這個產品的介紹影片:

從影片中可以看到,Structure Sensor 是紅外線 3D 掃瞄器,把掃描到的資料透過 Lightning 傳輸回 iPad 後,再由 Occipital 開發的專屬 App 進行軟體分析,把空間中的 3D 物件座標計算出來。我特別喜歡 Occipital 對於行動掃描這件事情的細心與極致,他們設計了吻合各種 iPad 扣環讓使用者選購,讓 Structure Sensor 在你邊移動邊進行 360 度掃描的同時,紮實的固定在 iPad 上面。雖然還沒使用過他們的掃描軟體,但從影片以及之前使用  360 Panorama 的經驗,我相信 Occipital 應該能把它做到一定程度的簡單好用。

Occipital 在思考 Structure Sensor 時,把它定位在一個開放的平台。因此除了 Lightning 以外,Structure Sensor 也支援 USB 供 Android 連接。而除了 Occipital 自己的軟體,Structure Sensor 也提供 API,讓更多開發者可以在上面寫出不同的 3D 掃描應用。

雖然 Structure Sensor 在 Kickstarter 上的募資已經結束,但如果你有興趣,他們的網站上還可以預購,預計明年五月出貨。

___

正在開發 Kickstarter 專案?歡迎來 AppWorks Accelerator Class #8 讓我們輔導你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