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本網誌: Facebook, Google+, 電子報, RSS

品味:Pencil─觸控筆也進入軟硬整合時代

November 22nd, 2013

Pencil by FiftyThree

歡迎來到每週一次的「品味」專欄,在這裡,我分享我所看到的種種美好。

下載量突破 800 萬次,相當受好評,我個人也非常愛用的創作塗鴉應用「Paper」的幕後製作公司 FiftyThree,六月剛剛完成由 Andreessen Horowitz 領投的 1,500 萬美金 A 輪增資,本週又有驚人之舉,推出一款軟硬整合的觸控筆 Pencil,讓我們趕快來看看這個再次讓人耳目一新的產品:


Pencil / Think With Your Hands

從影片中可以看到,Pencil 最大的賣點是使用它畫畫時,Paper 會自動排除來自 Pencil 以外手掌的感應,再也不用小心翼翼的騰空作圖。另一個賣點是橡皮擦,如果畫得不好,只需要把筆翻轉過來就可以擦掉,省去了切換模式的麻煩。此外 Pencil 也非常省電,一次充飽就可以持續使用 30 天,相當體貼。

引擎蓋下面,Pencil 靠的是 Bluetooh Smart 低功率協定與 iPad + Paper 溝通,用無線資料交換來補足觸碰螢幕的不足。目前不清楚是否有改善市售電容筆解析度太低,筆劃很難精準的問題。我已經訂購一支,等到試用後再跟大家分享。有趣的是,當被問到軟體這麼受歡迎,為什麼要跑去做硬體時,微軟硬體部門出身幾個創辦人回答,他們最先就是做硬體,只是硬體花了 2 年的時間才完成。更重要的是,無論是 Paper 或是 Pencil,他們看到的是提供人們更棒的創作工具,而並非軟或硬的差異。

另外 Pencil 的單頁式產品介紹非常值得一看,大家都應該去欣賞一下

___

歡迎所有軟硬整合新創團隊申請 AppWorks Accelerator Class #8

「越級挑戰」是進步最快的方法

November 21st, 2013

Jack Dorsey

國三的時候,我一年長高了 10 公分,突然變成班上數一數二的「長人」。看上我的身高優勢,打籃球那掛同學開始揪我跟他們湊隊。一開始我就像櫻木花道,除了防守跟搶籃板,沒什麼其他的作用。後來苦練一些得分動作,高中三年在鬥牛場上勉強還算管用。

上了大學,系上學長小虎看上我的身材與彈性,邀我加入校隊。我有點狐疑,因為校隊通常只邀請高中聯賽出身的練家子,不過反正我喜歡打籃球,沒什麼好損失,硬著頭皮就去了。去了才知道台大校隊是有名的魔鬼營,我們沒有教練,因此採學長管理學弟制,又沒有體保生,只好靠苦練才能跟人家對抗。

我們每週訓練三次,每次三個小時,內容幾乎都是體能鍛鍊 ─ 折返跑、蛙步、全場 S 型運球、托板樣樣來。大夥幾乎都是從小練球隊長大的,這樣的訓練份量對他們而言算是辛苦,但不致於過分。我是上了大學才第一次練球隊,體能爛到爆炸,所以好幾次都搞到昏倒,甚至在廁所嘔吐。

一個學期練下來,我只覺得自己永遠跟不上隊友,直到放寒假的時候,一群高中同學約回母校打球,我才驚覺到發生的變化。當年水準差不多的人,已經完全不是我的對手,而我們這一年最強的幾個人,我已經可以平起平坐。

也就是說,我進去校隊基本上是「越級挑戰」,但也因為苦撐在那個環境裡,讓我被逼著進步。雖然沒辦法完全追上同儕,但拼命與他們拉近距離的同時,自己的水準當然就提昇了。

後來我發現,這樣「寧為牛後」的道理,在人生很多地方都是相通的。近朱者赤,如果想要變強,就該強迫自己去跟更強的人相處,久而久之,無論能不能超越他,至少你可以接近他的水準,同時間也就拉開與眾人的差距。

也因此我常建議年輕人選第一個老闆,不要選第一個工作。挑一個 Good Startup 加入,不要去一家自動導航的公司上班。因為當你跟強者相處久了,自己也會變強。當你身在積極的團隊久了,自己也會變得衝勁滿滿。

記住,有機會的話,永遠強迫自己越級挑戰,因為那是進步最快的方法。

___

11/30 (六) 13:00 在台灣大學農業陳列館,我們將與台大創聯會共同舉辦「2013 冬季新創企業 正職/實習 媒合會」,現場將有 58 家新創企業,包括 31 個 AppWorks Startups,提供超過 140 個正職、實習位置。歡迎來看看,說不定其中就能找到你越級挑戰的好機會。

2013 冬季新創企業正職實習媒合會

(Jack Dorsey photo via Joi Ito, CC License)

流言終結者 #30 ─「創業團隊人手多多益善…」

November 20th, 2013

Captain America & Iron Woman

大家都知道創業路上需要突破很多障礙,解決很多麻煩,因此會用上很多人力、物力、腦力。所以理論上一個創業團隊人手越多,就越有能力克服難關,成功機率也會越高。但實務上,事情並沒有那麼單純。

人手太多的風險

首先是決策速度的問題。大家都知道人越多就越難取得共識,越難取得共識,就越難做出決策。但一個 Startup 存在的目的是尋找「可重複且可規模化的商業模式」,需要的是快速嘗試,再不斷依據結果修正方向。這樣的工作最怕人多口雜,每個人都對走向有意見,最後勢必會拖累找商業模式的速度,降低成功的機率。

再來是人口過剩所衍生的困境。創業初期除了做產品、測試市場之外,通常沒有太多事情可以做,所以人手過多的團隊一定會有人閒著。閒著的人如果只是閒著,那會讓忙的人很不是滋味。如果不要他們閒著,又常會浪費在一些「多此一舉」的業務上面。如果不要他們沒事找事,大家都去做產品、做客戶開發,則會跑出三個和尚沒水喝的窘境。總之無論如何,在一個業務量少的 Startup,多出來的人手衍生的麻煩常常比帶來的好處還多。

最後是成本效益的問題。無論大家有沒有領薪水,越多人全職投入在這次創業,公司面對的隱性成本也就越大。但根據上述兩點在內的種種理由,這些額外支出事實上無法真的提昇公司尋找商業模式的效率。所以從財務的觀點而言,一個早期團隊擁有太多人手,也是不符合經濟效益的資源配置。

理想的規模

所以一個核心團隊要有一定的規模,但也不宜人手過剩。以網路創業而言,一般經驗法是 2 至 4 人為最理想的組成。其中 4 人團隊雖然較 2、3 人容易陷入決策變慢的陷阱,但如果主要創辦人領導有方,也是能在速度與能力之間取得最好平衡的規模。

四種能力

4 個人的核心團隊分別該負責什麼,這沒有一定的答案,但有一種組合在當今的矽谷得到相當的接受,我想可以提出來供大家參考:

1. 產品遠景擘劃者 (Product Visionary)

以先前的 Apple 來說,就是 Steve Jobs 所扮演的角色。這個人能洞悉市場機會,體察用戶需求,並且清楚的把這個需求傳遞給其他三個人。他能夠與潛在顧客溝通,傾聽他們的聲音,並且翻譯這些意見,成為內部工作的指導原則。他還必須能觀察市場動態,了解上下游產業的變化,並且依據以上種種資訊決定產品未來的走向。

2. 設計者 (Designer)

以 Apple 而言,就是 Jonathan Ive 所扮演的角色。一個好的設計者必須綜合考慮用戶需求、科技演進、物理限制,以及成本考量等因素,從中取得最佳的平衡點,產出最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這也是所謂設計思考的核心精神。當然,今日的設計者必須做全方位的設計,從行銷素材文案、通路、產品包裝、使用者介面,乃至於售後服務等整個「用戶體驗」,都被視為設計的一環。

3. 有駭客精神的工程師 (Hacker)

以 Apple 而言,比較接近軟體工程資深總裁 Craig Federighi 所扮演的角色。一個新創團隊的工程師除了要有一定的軟體技能,更重要的是解決程式問題的效率。早期創業團隊兵貴神速,只要能夠讓軟體開始運轉,測試對於市場的種種假設,程式碼本身不夠完美,或是無法支撐巨量使用者同時上線,都是可以暫時擱在一旁,日後再來修正的缺陷。此外,早期新創團隊的工程師必須要有快速摸熟新系統、新工具的能力,才能夠因應商業模式與市場策略的快速調整,因此稱他是有駭客精神工程師,一點也不是誇張。

4. 萬能者 (Hustler)

最後是先前 Apple 裡營運長 Tim Cook 所扮演的角色,也就是讓公司一切其他事情,包括日常營運、財務、法務、人事等能夠順利運轉的萬能者。此人絕不接受「No」作為答案,無論如何就是會想盡辦法得到組織需要的東西。他學得很快,非常懂得運用槓桿,製造多贏,讓其他人可以專注在產品與市場上,完全不需要擔心糧草供給的問題。

創業最終是一群人一起工作,想辦法在市場上創造價值,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因此邁向這條道路之前,組織一個好的核心團隊當然是先決條件。老祖宗所謂家齊而後治國平天下,其實講得也是一樣的道理。

___

AppWorks Accelerator Class #8 正在接受申請

(Photo via greyloch, CC License)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