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本網誌: Facebook, Google+, 電子報, RSS

品味:簡單又細膩的鐵馬配件

November 8th, 2013

Lucetta

簡單,是最終極的細膩 ──達文西

歡迎來到每週一次的「品味」專欄,在這裡,我分享我所看到的種種美好。

今天要分享兩個看似簡單實用,背後卻深藏設計功力的腳踏車配件。

Lucetta by Emanuele Pizzolorusso

(Video: LUCETTA, magnetic bike lights)

從影片中可以看出來 Lucetta 是一個為腳踏車所設計的車燈組,包含一個白色 LED 的車頭燈,以及一個紅色 LED 的車尾燈。設計師 Emanuele 非常巧妙的運用了強力磁鐵這個元素,不但因此減去傳統大又礙眼的車燈架,讓 Lucetta 可以在極端震動的路況也不會掉落,最後連車燈開關也一併捨去了。

把 Lucetta 兩個車燈分開,吸上另一個金屬就可以讓它開始發光,拔下再黏上又可以切換為閃光模式,不用了,把兩個車燈黏起來,又全部關閉。非常神奇,也非常優雅,背後的設計巧思值得大家細細品味。

Lucetta

Lucetta

C3N by Sphyke

(Video: sphyke lock nut)

C3N 是柏林設計公司 Sphyke 的作品,從影片中可以看到它是專為保護車輪框不被小偷拔走而設計的密碼鎖。在這之前的車輪鎖都是需要用特殊工具才能打開,但缺點就是沒有特殊工具時連車主也無法打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Sphyke 非常巧妙的把密碼鎖做在車輪鑼帽上,小偷很難破解,車主卻只需要記得密碼就可以解開。

C3N 安裝容易,裝好後的造型也簡單大方,背後細膩的思考相當令人欣賞。

C3N by Sphyke

C3N by Sphyke

除了車輪鎖,Sphyke 也用同樣的原理推出了座墊鎖。

C3N Seat

以上,就是兩個近期令人眼睛一亮的設計,與你們分享。

___

AppWorks Demo Day #7 即將登場

歡迎加入 AppWorks Accelerator Class #8 ,讓我們陪你做好設計

(Source: DesignBoom)

最失敗的好產品 ─ Everpix 倒閉的啟發

November 7th, 2013

Everpix

這兩天北美科技圈都在討論 The Verge 上這篇 Out of the picture: why the world’s best photo startup is going out of business,關於 Everpix 如何從創業、獲得 VC 投資、做出受到市場喜愛的產品,到近期卻因為不堪財務負荷而宣布關門的完整故事。它有點長,但是我建議所有創業者都該好好讀過一次。

這是一個非常值得討論的案例。從各方面來看,Everpix 團隊的成功條件都非常好:

創辦人

Everpix 的主要創辦人是 Pierre-Olivier Latour,他早在 2003 年就成功把第一個公司 PixelShox 賣給 Apple,加入蘋果後也負責了幾個跟視覺、影像處理相關的產品。2009 離開 Apple 後,Latour 加入了當時當紅的相片管理軟體公司 Cooliris,擔任日本分公司總經理。接著在 2011 年,他才決定出來創業。以一個創業者來說,Latour 的經驗非常完整,擁有大、小公司、工程師、管理職、退場等等經驗,又一直都專注在影像相關領域,由他來做 Everpix 這個題目是非常合理的。

團隊

另一方面,Everpix 的另外兩位共同創辦人 Wayne Fan 與 Kevin Quennesson,一位曾在 Facebook 擔任設計師,一位是 Apple 出身的 Tech Lead,都是條件相當好的人才。當然我沒有觀察過他們三人間的互動,但從紙面上來說這是一個很棒的團隊,而 Everpix 產品的品質也某種程度印證了他們的能力。

問題 / 市場

Everpix 試圖解決的問題,幾乎是每個現代科技使用者都有的,那就是相片太多,很難整理的這件事。尤其當智慧手機、平板越普及,每個裝置都加上了兩個相機,甚至還支援連續快門等功能,再加上原本就有的數位相機,每個使用者只會面對越來越多的照片,也會越來越需要軟體來協助他們整理。

產品

Latour 與他的團隊花了近 1.5 年的時間完善 Everpix,到了今年三月他們終於推出自己滿意的 1.0 版本。但即使早在 2011 年 9 月以非常 Beta 的樣貌參加 TechCrunch Disrupt,他們就已經得到科技媒體的大大好評。兩年來隨著 Everpix 不斷進步,媒體對他們的喜愛也一直持續,TC 上幾乎每兩、三個月就會出現一篇 Everpix 的報導。

募資

由於團隊的條件很好,Everpix 一出發就拿到了 500 Startups 的 5 萬美金投資。緊接著在 TC Disrupt 一鳴驚人後,很快又拿到了 Index Ventures 主投的 180 萬美金大型種子輪資金。這些錢足夠支持團隊運行 2 年,也因此他們可以專注把 Everpix 做好。

Freemium Conversion

Everpix 採用 Freemium 的收費模式,免費用戶可以看到過去 1 年份的相片,如果想要看到所有照片則需付 49 美金年費。兩年下來累積了 55,000 個會員,其中 6,800 個轉換成付費用戶,Free-to-Paid 轉換率高達 12.4%,這比起一般遊戲 1-5% 的轉換率,或是 Evernote 的 6% 轉換率都還要高上許多,也足以證明 Everpix 是一個相當受到早期用戶歡迎的產品。

急轉直下

於是在今年中,帶著這些不錯的早期成績,Latour 開始一一拜見矽谷創投。由於 Everpix 團隊大有來頭,又得到 Index 的支持,幾乎所有創投都願意接見他們。問題是 Latour 跑了一圈,居然沒有任何創投願意投資,最後甚至連 Index 自己也不願意繼續加碼。

由於銀行帳戶即將見底,接著他們緊急與買主接洽,試圖改把公司賣掉。但這時無論是 Facebook、Dropbox 等這些兩年前興趣高昂的買家,現在也失去了動機。最終他們與 Path 達成了初步協議,但就在簽約的前一刻,Path 也收回他們的 Offer,接著再隔一天,Path 宣布裁員 20%。

這時 Everpix 耗盡了所有的選項與資金,面對即將收到的本月份 AWS 美金 35,000 元帳單,他們只能宣布破產倒閉。

問題出在哪裡?

分析 Everpix 的厄運,我想以下幾點值得所有創業者思考:

  1. Traction 中值與量的平衡 ── Everpix 的產品有很好的品質,這點無論從媒體的評論、付費轉換率都可以證明,所有的 VC 也都認同。但這個產品缺乏明顯的用戶成長,因此很難證明它有能力跨越所謂的「鴻溝」,也就是早期市場與主市場間的斷層,這讓投資的風險大大提昇,也因此即使在 VC 最發達的矽谷,也缺乏有意願支持他們的投資人。
  2. 競爭 ── 在近兩年,無論是 Dropbox、Android + Google+ 或是 iPhone + iCloud,都陸續推出相片自動上傳備份、整理的功能,雖然這些功能沒有 Everpix 強大,但在他們佔據通路優勢的情況下,很難證明 Everpix 有機會殺出一條血路。
  3. 商業模式 ── Everpix 的付費轉換率雖高,但事實上是基於一個相當危險的定價策略。雲端儲存仍舊是成本相當高一種服務,大如 Apple、Google、Dropbox 也不敢推出無限儲存的方案,更何況是把這樣的產品訂在每年只要 49 元美金的價格。Evernpix 目前擁有 6,800 個付費用戶,每個月能產生約 28,000 美金的營業額,但卻要面對 35,000 美金的 AWS 帳單。也就是說 Everpix 的商業模式目前處在負毛利的區間,這點能不能因為規模放大而改善也是個問號。
  4. 募資時間點 ──  有時候產品在市場內一翻兩瞪眼後,不一定就是最好的募資時間,團隊如果已經現金吃緊,那對募資更是不利。以 Everpix 的案例來說,如果他們在去年底就出來募資,帶著完整產品即將上市的氣勢,創投的想像力可能比現在高一些。況且如果因此得到缺乏用戶量會導致增資困難的回饋,也可以提早調整方向因應。

當然,看別人的案例,總是可以舉出諸多值得改善的地方。但當我們看自己時,卻很容易被團團迷霧所困。希望今天 Everpix 的分析能夠給你一些啟示,更希望你能夠多試著從市場、創投的角度看自己的 Startup,學著做一個面面俱到的一流創業者。

___

AppWorks Demo Day #7 即將登場

歡迎加入 AppWorks Accelerator Class #8 ,讓我們協助你做好資本市場接軌

行銷的本質

November 6th, 2013

Volkswagen The New Tiguan Announcement Party

身為一個人類組織,一個成長茁壯的「企業」有機會做很多很有意義的事情。但本質上,這樣的組織必須先從市場上贏取足夠的利潤,才能夠支付水電租金、員工薪資,繼續營運下去。此外,企業存活於高度競爭的商業環境裡面,成長與規模會影響它的原物料成本、人才招募,以及營運資金的取得,進而影響它的競爭力。因此,很多時候企業必須犧牲短期獲利換取規模,以得到長期的優勢地位。

因此在企業根基非常穩固之前,為了持續在市場生存下去,當它從事某個活動,必須要與短期的獲利與長期的成長有所關聯,而「行銷」當然不能例外。

最早的時候是沒有行銷的,那時的小店,唯一做的事情就是「販售」。你來,買你想買的東西,付錢走人。後來我們發現在店裡乾等不如主動出擊,於是挨家挨戶登門拜訪的「推銷員」出現了。推銷員的優點是他們可以創造需求,用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客人買下本來不需要的百科全書、保險、果汁機等東西。但推銷員的缺點是他們的邊際效益很低,部隊越大成本就越高,平均效果也越差。

後來我們又發現了另一個更厲害的玩意,那就是「行銷」。行銷採用「非人對人」的方式來誘發需求,讓更多客人主動來買我們的產品,解決了規模效率的問題。一開始我們發傳單、寄信,接著有了看板、報紙、雜誌、廣播、電視、網路等等廣告方式,後來我們發現連店內的佈置、產品設計、媒體評論、客戶口碑、消費者在網路上分享,都能夠誘發需求,因此也都是行銷的一部分。

好的行銷活動是有極大擴散力的,它能一口氣影響很多客人來買你的產品,從 Nike 的 Just Do It、Intel Inside 到近期的 iPhone,都是很好的例子。既然企業的目的是求生存、求規模、求競爭力,當一個工具有效,所有人都必須趕快跟著使用。於是行銷訊息充滿了這個世界,也因此每個行銷活動的平均效果越來越差,這個現象在版位無限的網路世界尤其顯著。

因此行銷變成一門很深的學問,做得好與做不好之間,投資報酬率可能是數十、數百,甚至數千倍的差異。也由於「有效的影響大量消費者」不僅很難做到,也很難衡量,有些人開始改採「階段性目標」或「逼近法」,於是「曝光」、「留下印象」、「建立信任」也變成了行銷成效的衡量方法。久而久之甚至模糊了焦點,讓很多人忘了曝光、信任、印象或許與最終的購買偏好有正相關,但那絕不是企業從事行銷活動真正的目的。

行銷的本質是有效的影響消費決策,無論是金錢或是時間的消費,以達到企業需要的短期獲利、長期成長目標。

創業者切記。

___

AppWorks Demo Day #7 來了!11/18 (一) 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21 個新創團隊將登場展示他們的產品、商業模式,千萬別錯過。

AppWorks Accelerator Class #8 正在接受申請,歡迎來跟我們一起研究行銷

(Photo via yellowmo, CC License)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