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本網誌: Facebook, Google+, 電子報, RSS

秘訣:把握每天的第一個鐘頭

August 24th, 2012

當我十七歲的時候,我讀到一段話,它是這麼說的:『如果你把每天都當做最後一天來活著,那麼有一天你將會是對的。』這句話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那時候開始,過去的 33 年來,我每天早上都對著鏡子問我自己:『如果今天是我人生的最後一天,我會想做我正要去做的事情嗎?』如果答案連續好幾天都是『不』,那我就知道我是該改變些什麼了。 –Steve Jobs

很多人都問我:『Jamie,為什麼你每天可以那麼早起閱讀和寫作?』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一天中找不到更好的時間做這件事情。閱讀和寫作是我每天最重要的功課,所以當然應該排在每天的第一個小時。況且一大早寫作還有一個好處,就是當你的讀者醒來時,新的文章已經送到他們的面前。如果你可以每天早上給人們一個啟發,讓他們的一天有很棒的開始,這不是很美好的貢獻?

當然我的一天跟大家一樣,都只有 24 小時,雖然我可能睡得比大部分人少,但時間仍然是不夠用。所以當我把閱讀寫作排在第一位,相對的,有些事情的優先順序就必須被排到後面,例如 email。事實上,認識我的人就知道,我是全世界最差勁的「回信者」,寄給我的 email,常常五天、七天,甚至兩個禮拜之後才回。因為 email 對我來說是投資報酬率最低的任務,所以只能留到有空檔的時候盡量處理。

當然我不是說每個人的人生都應該跟我一樣, 事實上,每個人的優先順序都應該是不一樣的,所以你還可以參考別人都是怎麼利用他們的早晨的,今天在 Fast Company 讀到這篇不錯的「What Successful People Do With The First Hour Of Their Work Day」,以下就摘錄一些重點與大家分享:

不要檢查 Emails

Tumblr 的創辦人 David Karp 的規矩是 10 點到公司以前不看 email,因為『如果有要緊事,他們會打電話或是傳簡訊來』。Julie Morgenstern 甚至寫了一本名為「Never Check Email in the Morning」暢銷管理叢書。似乎越來越多人跟我一樣,認為減少 email 時間,可以完成更多更重要的工作,「訓練」你的同事,不應該期待 email 會瞬間的被回覆。

活動、感恩、冥想

自我訓練達人 Tony Robbins 的建議是每天一起床就開始活動,例如健走,然後一邊讓大腦專注在冥想上面,想著那些你感謝的人和事,接著想想你想要達到的目標,他稱這個叫做「The Hour of Power」。我的行程沒辦法天天運動,但是大約每兩天在到公司之前,會先游半個小時的泳。雖然沒有固定的主題,但我發現這個節奏轉換,常常讓我可以想通很多事情。

吃掉那隻活青蛙

這是 Mark Twain (馬克吐溫) 說法,每天早上先把最惱人、最討厭、最大的事情解決掉,那樣一天之中你就不再需要煩惱那件事情。我們常常會有鴕鳥心態,把惱人的事情留在後面處理,但那反而會讓我們無法專注在其他任務上面,所以你還不如先把青蛙給吃了吧。

先把青蛙準備好

Gina Trapani 甚至進一步建議,在你每天傍晚離開辦公桌前,先把第二天早上要吃的青蛙準備好,甚至把相關的調味料 (資料) 也都備好。這樣不但可以幫助你每天都有個成功的早晨,也可以提早發現需要的東西,而不會到最後一秒才在跟同事要資料。

服務客戶

Craigslist 的創辦人 Craig Newmark 每天的第一個鐘頭, 一定是花在客戶服務上面,無論是回答用戶的問題,在網站上清理垃圾訊息,或是親自把灌水者停權。當然身為一個執行長,這些事情大可以交給「客服」去做,但 Craig 認為這個工作會把他「帶回現實」,親身去體驗用戶的感受。

所以以上,就是一些關於安排一日之計的建議。希望大家都能好好把握每天的開始,趁頭腦最清澈、世界最安靜的時候做些最有意義的事情,從高點展開美好的一天,與大家共勉之。

___

在每天的第一個鐘頭收到我的文章,歡迎訂閱 MR JAMIE 電子報

(Photo via johnmueller, CC License)

Founder-Market Fit — 就像灰姑娘與她的玻璃鞋

August 23rd, 2012

我們聊過,創業初期,最重要的就是達到 Product-Market Fit,也就是做出一個你的目標客戶會喜歡,能夠為他們創造很多價值,一用就會黏上,而且還會主動的去拉朋友來用的產品。是 Product-Market Fit 而不是 Market-Product Fit 的原因,是因為 Product 是唯一可以更動的變數,而 Market (目標客戶) 一旦決定了,就是無法改變的,因為目標客戶的喜好,是你無法改變的東西。

因此,在開始嘗試 P/M Fit 之前,選定一個好的市場很重要。所謂的好市場,是年產值數百億以上的「大」市場,或是每年成長 20% 以上的「快」市場。不過產業的規模、成長等數字往往很難取得,但也不是沒有方法可以逼近,其中 Bottom-up (由下往上) 與 Top-down (由上往下) 是我們常用來的估算工具。

以「規模」來說,Bottom-up 的方法是先估計目標客戶的人數,他們的消費能力,和願意花在類似產品上的預算,再把這些數字乘出來取的一個概數。Top-down 則是看看你要「破壞」的市場,有多少產值,然後你的產品因為提昇了效率 (比較便宜、比較耐用等),產值將是原市場再打多少折。Bottom-up 與 Top-down 兩者估出來的數字,就是這個市場大略的規模。

而要估算「成長」,又更麻煩一點。Bottom-up 的方式是去找你的市場成長是基於什麼「產業結構改變」,例如 Smartphone 的普及、人口的老齡化、都市化、特定族群的增加等等,再用這些數字去逼近你自己產業的成長。Top-down 的方式則是用你要破壞的市場的成長,去估算你自己市場的成長。一樣,Bottom-up 與 Top-down 中間的範圍,就是你的市場成長的速度。

在這個充滿著消費者,經濟不斷成長,產業經常洗牌的世界,只要願意花時間做功課,你一定會找到很多的「大」市場和「快」市場,或是傳統所謂的「商機」。但現實是並不是每一個商機,都是你可以追逐的。這裡面有兩個因素。首先,幾乎每個市場都有很多的 know-how,各種的深淺遊戲規則,這些知識跟這世界上任何事情一樣,往往需要花一萬個小時你才能學會。所以如果是一個你先前完全沒有經驗的市場,那沒有個三、五年,你是很難上手的,因此也很難跟其他對這個市場更有經驗的創業者競爭。

而背後更重要的原因是「熱情」,如果你只是選了一個商機,卻對它沒有任何熱情,終究是無法熬過那一萬個小時,尤其是艱困的第二年,直到自己變成該領域的達人為止。而這樣的商機,其實對你只是海市蜃樓,沙漠裡的鑽石,甚至是有毒的蘋果,應該要放下讓其他人去追逐,然後繼續去找到另一個你真的有熱情,有經驗,又大的市場。

創業者就像灰姑娘一樣,並不是全世界的玻璃鞋,都合你的腳,而合你的腳的鞋,絕大多數也不是玻璃鞋。所以你必須找到那雙真正合腳的水晶鞋,穿上之後才有機會變成公主,得到王子 (目標客戶) 的真心寵愛,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幫你自己的忙,創業的一開始,選一個真正有 Founder-Market Fit 的好市場吧!

___

一天一錠,效果一定,歡迎訂閱 MR JAMIE 電子報

(Image via expressmonorail, CC License)

 

你必須達到「好特別」的境界

August 22nd, 2012

亞洲人的教育,無論是日系或是中系,裡面有含有很大的「合群訓練」成份。不管是從小就全班一致的課表、全校一致的段考時間、全國一致的大考季節,或是父母每天灌輸的觀念,整個社會非常系統的在告訴年輕人一件事情:你最好跟大家一樣,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但「一樣」,正是創業過程最怕的一件事情,因為你永遠都是輸家。兩年前,全世界一堆創業者一起搞起了 Groupon-like 的半價團購生意,看起來是門好生意,直到一堆一樣的服務,在短短 24 個月內把這個市場玩到爛掉。Groupon 自己最後搶灘掛牌成功,但也只能眼睜睜看到股價從 30 元一路殺到 4.5 元,而且短時間看起來不會回頭,因為公司獲利遙遙無期。這個市場大家都是輸家,因為大家到最後都「一樣」。

同時間,有好幾家公司做了很多很不一樣的事情,Airbnb 讓你在網路上出租家裡空閒的客房,Uber 讓你成為 Part-Time 的計程車司機,Dropbox 給了我們一個永遠會備份的資料夾。這些公司雖然都還沒有上市,但過去的這幾年,他們都成長的很好,也成為各自領域的領導品牌。

你或許會說,Airbnb 跟眾多的民宿訂房網競爭,Uber 跟整個馬路上的計程車競爭,Dropbox 也跟 Apple 的 iCloud 與 Google Drive 競爭,但如果你去問使用者,很多人會跟你說 Airbnb、Uber、Dropbox 對他們而言是獨特的產品。相反的,如果你去問團購的使用者,他們會跟你說跟哪家買都差不多,重點是「哪家餐廳」而不是哪個團購網。事實上,這些團購網站「一樣」到很多人乾脆直接去 GoodLife 這類的團購導航,反正重點是商品,不是通路,所以全部擺在一起看還比較快。

如果這樣的比較能告訴我們什麼事情,那就是身為創業者,你必須在消費者心目中達到「好特別」的境界 — 不是「特別好」,那樣不夠,要是「好特別」。如果不特別,無論怎樣你都不會有多好的成績,就像每一個 Groupon-like 一樣。但如果你特別,而且又好,那才是通往成功最重要的道路。當然,如果你暫時做不到又特別又好的境界,至少你可以從「特別」開始嘗試。

教育或許花了十幾年訓練你跟大家一樣,但從成為創業者的那天開始,你必須要學會成為與眾不同。這需要很多的練習,所以不只是產品,無論是公司的行銷、業務、管理等各種象限,一直到個人的生活大小事情,都是你可以嘗試的領域。

既然無論如何你必須要達到「好特別」,那就早點開始努力吧!

___

當大家都在 Facebook,或許你該來特別的 Twitter 看看

(Photo via fornal, CC License)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