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本網誌: Facebook, Google+, 電子報, RSS

懷才不遇,還是沒做好功課,又用錯方法?

August 13th, 2012

2007 年,Steve Jobs 與 Bill Gates 難得同台,接受 AllThingsD 的訪問,留下了上面這張歷史性的照片。在訪問裡面,你聽到 Steve 和 Bill 不斷重複的,不是他們有多偉大,而是他們如何好運,找到了很棒的共同創辦人一起創業,然後沿路上又吸引、留下了許多世界一流的人才。

是的,電腦世界裡面的兩代拳王,不是天才一手建立的,而是他們與一整個團隊一起打拼的結果。事實上,這世界上任何的公司,永遠都在找一流的人才。但這裡所謂的一流人才,絕對不是某某大學畢業,或是擁有某張證照的人,那不是重點,所謂的一流人才,是能夠為公司創造極大的價值的人,什麼學歷、證照,根本不重要。

你一定很好奇,如果是這樣,那又為什麼有那麼多「懷才不遇」,找不到工作的年輕人呢?

其實非常簡單,否則就是你所擁有的「才」,不是公司需要的「才」,否則就是你其實擁有公司需要的「才」,但是你沒有好方法讓他們了解。

要解決第一種狀況,你必須要先了解公司需要哪種人才。讀很多很多關於該產業的新聞,找在那邊工作的學長姊聊天,甚至想辦法到相關的公司實習,是最直接的方法。事實上,當你研究夠多了,就會發現每個產業都有不同的特性,然後開始發展出自己的喜好。最終,如果你能找出「真心相信」的產業,你才會有動力不斷進步,把自己變成那個產業裡的第一流人才。

而當你已經很明確知道自己的心之所嚮,也知道那個產業、那家公司是最好的選擇,並且他們現在最需要我這樣的人才,那剩下的,就只是讓公司了解「我能夠如何幫助他們更成功」。投履歷大概是最差的方法,除非你的選擇是很冷門的公司,否則投履歷只會讓你淹沒在人海當中。你的目標是讓自己出現在老闆的雷達上,透過認識的學長姊介紹,去產業活動 Hack 他,在他的網誌留言,辦活動邀請他來參加,幫某個媒體訪問他,無論如何,想出一個方法找機會與他「相處」,才能夠用你對他產業的理解,讓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果好不容易換來了一個面試的機會,記得,不只是公司在找人才,人才也在找公司。除了聊自己之外,千萬也要讓主管聊他的公司,例如 Inc. 就列出了應徵者該問的五個「聰明的問題」給你參考:

  • 你希望我未來三個月能夠幫公司做什麼?
  • 你最棒的團隊成員有什麼共通特質?
  • 貴公司業績成長的最關鍵因素是什麼?
  • 同事們閒暇時間都做什麼消遣?
  • 面對即將來臨的*不景氣*,你們有什麼應對的計劃? (*或者該產業特有的狀況)

除此之外,我也分享幾個我會問的問題:

  • 公司如何幫助我們多了解每個部門的業務 (好讓我們更能做出貢獻)?
  • 公司創辦的過程,有哪些關鍵的決定把公司帶到今天的地位?
  • 公司未來三年最重要的新產品線、新策略、新市場有哪些?
  • 最近的主管異動/人事改組/簽下新客戶,對公司有什麼影響?
  • 您加入公司多久?一路走來如何達到今日的位置?未來又有什麼樣的計劃?

當然,以上問題只是供你參考,不是任何公司、任何職位都適用。而更重要的,是你能不能針對你自己的情況,問出好的問題,並且在這個過程中,開始了解該公司、該主管,值不值得你託付你幾年、幾十年的人生。找工作很簡單,樓下 7-Eleven 隨時都有。但你要的不是工作,不只是工作,你要的是一個生涯的機會,既然這樣,請記得做好你的功課,用對你的方法,認真的對待人生中的這件大事。

___

本月的「MR JAMIE 同學會 #2」來了,星期二 (8/14) 7:30PM 在 WIRED Cafe,歡迎一起來聊聊關於人生、創業的各種大事與小事。

(Photo via Joi, CC License)

透過財務報表,深入你的產業 — 以「來客」為例

August 10th, 2012

台灣「Groupon-like 半價團購」市場 2010 下半年起跑,從一開始的百家爭鳴一路戰到現在的三強鼎立,整體市場也在不到兩年內跟著被撐至超過 40 億年營業額的水準。而在這個從平地拔起,接著快速進到高原期的新興市場,除了大家所熟悉的 Groupon, Gomaji 和 17Life 三個領先者外,其實有一隻非常神祕的奇兵,那就是 PCHome 集團下的「來客」。他們在 2011 年 8 月,當整體市場已經接近飽和時才正式加入,並且堅持詹宏志先生一貫的鴨子滑水政策,默默前進,完全不張揚,甚至連銷售的份數,他們也一反團購常態不拿出來公布。

但我想應該有很多人跟我一樣很好奇,Liker 狹著台灣第一大電商、第二大入口的 PCHome 集團資源,這一年來,到底做得怎麼樣?

其實,這個問題是有答案的。因為「來客」的母公司正是 PCHome 集團下去年剛剛分拆掛牌的「商店街」,所以打開商店街的財務報表,我們其實可以得到來客的營業狀況。

當然事情也不是這麼簡單,因為大多母公司並不會把旗下子公司的損益表獨立出來來報告。不過好消息是商店街只有來客一家子公司,所以從它提供的非合併與合併的兩種報表,我們就可以得出來客的營業數據 — 這裡所謂非合併報表,也就是商店街單獨的財務報表,而所謂合併,也就是商店家加上來客的財務報表。也就是說,把合併扣掉非合併,我們就可以得到來客的財務狀況。

把上述的方法套用在商店街最新公布的 2012 第一季報表上,我們可以得到來客在同一時期的財務表現:

也就是說,在這段期間,Liker 平均每個月賣出 227 萬的半價團購商品,營業的毛利則約為 9.3%。對照 GoodLife 所公布的三月份團購市場資料,這會把來客放在第 9 名,緊接在 17Shopping 的後面,而勝過第三大入口網站 Yam 的揪便宜不少。

以一個剛上線半年的團購網站來說,這樣的表現已相當不錯。而或許你又會好奇,跟他們自己在前一季度的成績相比呢?這裡又需要一些運算,因為商店街只公布了 2011 年全年的合併與非合併報表,以及 2011 年前三季的合併與非合併等四種報表。所以我們必須要先把 2011 年全年的報表,減去 2011 年前三季的報表,才能得到 2011 年第四季的資料。

經過這樣的計算之後,我們可以得到來客在從 11Q4 到 12Q1 的成長情況:

我們可以看到營業額在這兩個季度中成長了 16%,相當健康。但比較令人擔心的是銷貨退回成長了近 3  倍,再加上研發費用的大幅增加,最後讓來客的淨損比上一季還更高。

所以如果你也是在團購行業,以上就是你可以用來比較的基礎數據。事實上,無論你在創什麼行業,幾乎都可以在本地或是全世界的資本市場找到相關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有融資、流通的優勢,但缺點就是財務數據必須要透明。因此創業者如果懂得善用這個資訊不對稱,可以默默的學習大公司的優點,並且改善他們的缺點,如此才有機會建造出一家更有效率的企業。

所以,今天開始就養成習慣,好好追蹤、研究你們產業大公司的財務報表吧!

___

本月的「MR JAMIE 同學會 #2」來了,8/14 (二) 7:30PM 在 WIRED Cafe,歡迎一起來聊聊關於創業的任何大小事情,一起來同樂吧

Amazon.com 的祕密:十年練一點

August 9th, 2012

從各方面來說,今日的 Amazon 都是一家超級成功的網路公司。事實上,應該說我們已經很難定義 Amazon 是一家什麼公司。十多年前,他們從「網路書店」出發,但時至今日,這個書店早已拓展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線上百貨公司,「架」上銷售的商品足足有上千萬種。這還不打緊,Amazon 還是全世界最大的「口袋百貨」,透過智慧手機賣出的貨物,每年已經超過 20 億美金。

除了零售商,Amazon 也是一家「網路銀行」– 它的第三方支付「Amazon Payments」服務,每年估計要處理超過近 200 億美金的金流。除了銀行,它還是電信商 — Amazon 的「Amazon Web Services」雲端主機相關服務,每天要碰觸的使用者多達全世界的三分之一,頻寬使用更占全球總量的 1%。Amazon 還是全世界最大的電子書內容與硬體銷售商,每年要賣出上百萬台的 Kindle 閱讀器和上千萬「本」的電子書。

很難想像,事業橫跨這麼多區塊,年營業額超過 480 億美金,市值更是逼近 1,000 億的網路巨擘,在僅僅十多年前,也就只是 Jeff Bezos、他的 1 萬塊美金,和一個西雅圖小公寓的車庫罷了。但從那邊,Jeff 靠著他數學家般的邏輯頭腦,有方法、有紀律的一步步把 Amazon 蓋到了今天這個地步,也就是《Amazon.com 的祕密》這本書所帶給大家的故事。

有次,Bezos 被問到 Amazon 為何如此成功,他說:「1997 年,我們上市後給股東的第一封信,標題是『重點都在長線』。如果你在做的事情需要三年的時間,那你必定和一大堆人在競爭。但如果你願意投資七年的時間,那你的競爭對手只剩下一小撮,因為很少公司願意這樣做。僅僅是把你的時間拉長,你就能夠做一些別人沒辦法做到的事情。在 Amazon,我們喜歡做 5-7 年的事情。我們願意播種,然後讓它們慢慢長大 — 我們非常的固執。我們的座右銘是『固執的願景,靈活的細節』。」

何時固執、何時靈活,往往是創業人生中最難的抉擇,我從《Amazon.com 的祕密》中,向 Jeff Bezos 學到了很多好的觀念,非常誠意的推薦給所有也在創業的朋友。

___

本月的「MR JAMIE 同學會 #2」來了,8/14 (二) 7:30PM 在 WIRED Cafe,歡迎一起來聊聊 Amazon 和關於創業的任何大小事情,一起來同樂吧

(Photo via oreilly, CC License)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