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本網誌: Facebook, Google+, 電子報, RSS

設計:如何好「用」,不是如何好「看」

June 6th, 2012

工程師最常犯的毛病,就是覺得「設計」不干他們的事。「我只負責把功能寫出來,UI 就交給美術了。」他們常常這樣說。問題是,一個好 UI,根本不只是美術這麼簡單,它必須要簡單易懂、好用而且流暢,這不只是美術的責任,工程師也必須要深度的參與。

Steve Jobs 在一次 Wired 專訪中,聊到 Apple 的設計與創意哲學  (原文):

設計是一個滑稽的詞。有些人以為設計就是「美感」,但當然,如果你再挖深一點,設計其實是「好用」的程度。Mac 的設計並不在它的外觀,雖然外觀是設計的一部分。但更重要的,是它如何的好用。要設計出很棒的產品,你必須要先有深入的了解,你必須要真的知道它是用來幹嘛的。那要有很大的熱情與執著,才能讓你真正的了解某件事情。你必須要把它細嚼慢嚥,而不只是吞下去。大部份的人並沒有花時間去抽絲剝繭。

相對的,創意其實只是在連結事物。當你問很多「創意人」他們是如何「發想」的,你會發現他們有點心虛,因為他們並沒有真的「想出」什麼,他們只是「看到」了什麼。到了某種程度,這變成他們的一種直覺,能夠把經驗裡面的事物相連結,然後創造出新的東西。他們之所以能夠這麼做,是因為他們比一般人有更多的生活體驗,或者是他們對於這些體驗的思考比一般人深入。

可惜的是,能夠真正「設計」與「創意」的人非常少。大多在科技產業的人都缺乏多元的生活體驗,導致沒有幾個點讓他們連連看,所以最終只能用很線性的方法解決問題,沒辦法有更宏觀、更全面的角度。你必須有豐富的人生經歷,才能夠真的做出最棒的設計。

也就是說,要有好設計、好創意,你必須要真正用心的去了解使用者面對的困難、需求、渴望、不足,然後同樣用心的去思考如何好好幫他們解決這個問題。這不可能一步登天,但你絕對需要把產品越改越好。當然,如果你是大企業裡面的小螺絲釘,或許你已經不 care 了,因為不管你再用心,碰到急功短視的主管,也是對牛彈琴。但如果你都已經出來創業了,還不能改變「不干我的事」的態度,那你跟大企業的主管,又有什麼兩樣呢?

——

別再錯過我的文章,今天就訂閱「MR JAMIE 電子報

(Image via bethelhigh)

索羅斯:歐元的真正危機,歐盟又將何去何從

June 5th, 2012

日前在義大利舉行的歐盟「Festival of Economics」上,著名的量子基金經理人,人稱「金融巨鱷」的索羅斯 (George Soros) 給了一個演講,詳細說明了為什麼他認為歐元危機還在日漸擴大,而歐盟將出現嚴重的結構改變。演講的全文稿可以在這裡找到,而以下則是我的重點整理:

…歐元危機示範了誤解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當局對於正在塑造的歷史缺乏認知。他們不了解歐元危機的本質,誤以為它是一個政府的財政赤字問題,但事實上這個危機是一個金融、國家競爭力的問題。當局於是應用了錯誤的政策工具 — 降低經濟活動並無法減輕政府負債,你必須要刺激成長才能打敗它;但現在危機仍在升高,因為他們無法了解社會變遷的動態,在某些時代有效的政策措施,到了另一個時代已經不足夠…

…當歐元被創造時,監管機構決定允許銀行無限制的購買政府公債,而不需要有任何準備金。接著,他們讓歐盟央行在它的「貼現窗口」(讓銀行拿政府公債向央行借款的窗口) 用一樣的條件接受所有政府的公債。商業銀行因此發現他們可以累積弱勢國家的公債,借此賺取多幾分的利息。這讓所有國家的利率趨於一致,因而造成了國家競爭力的差距。兩德統一後,德國在財務負擔下經歷了辛苦重整,最後變得非常有競爭力。其他國家則在低利環境下享受了房市與消費支出的雙成長,變得更沒有競爭力。然後出現了 2008 金融海嘯,造成了歐元公約 (Maastricht Treaty) 中無法預測的狀況。多個政府必需扛起銀行的負債,因此也出現了巨額的赤字。突然間這些國家淪落成了第三世界,擁有高額負債但卻沒有自主貨幣。而歐盟各國的兩極化經濟表現,也讓這個組織進一步分割成了「債權國」與「負債國」兩個集團…

…在危機剛開始的時候,歐元的解體似乎是無法想像的。以歐元計價的資產與負債錯綜複雜,解體將帶來無法控制的崩盤。但隨著危機的發展,金融體系也開始沿著國界重新盤整…

…也因此危機越來越深,金融市場間的緊張成度,已經到了前所未見的局面。德國政府公債的利率正在歷史低點,英國政府的 10 年期利率也在 300 年來最低的位置,但相對的,西班牙政府的風險溢價卻創下新高…

…實質上歐盟經濟正在收縮,但德國卻還在成長,這代表著 M 型化將更加擴大。而政治與社會的動態也在往分解歐元區推進,最近的選舉結果證明反對經濟收縮的勢力正在成長…

…我的判斷是當局有三個月的時間改正他們的錯誤,來逆轉現在的趨勢。我所謂的當局是德國政府和德國央行,因為在一個財務危機當中,債權國是擁有主控權的人,少了德國的支持,沒有任何事情可以被完成…

…我猜歐元應該會生存下來,因為解體不僅會讓負債國心碎,德國也不會好過到哪裡去。瓦解將會讓德國背負鉅額的壞債,光德國央行帳上就有上兆歐元的債權,還不算其他的政府間借貸。並且如果德國回到以馬克為貨幣的系統,那將讓他們的出口競爭力全失,更不提政治上的後果。因此德國應該會盡力確保歐元,但他們也只會做到這裡。所以結果會得到一個被德國主宰的歐元區,債權國與負債國間的經濟差距不斷擴大,然後負債國將變成長期弱勢的經濟區。這會讓歐盟從當初讓人充滿想像的「美好國度」,瞬間成為了德意志帝國與它的附庸…

我們需要做任何我們能做的事情去說服德國,他們必須要肩負起領導者的角色,保存歐盟這個「美好國度」,歐洲的未來需要他們。

所以以上,就是歐元危機背後正在發生的真正狀態,以及 Soros 對於歐盟未來的預言。姑且不論他是否已經押寶任何結果,這場演說是否是在為他的策略拉抬勝率,至少他指出的很多現象,是很少被媒體真正探討的歐盟經濟動態。就我自己而言,投資股票十多年來,我從來沒有像現在一樣完全空手過 (除了 appWorks 的持股以外),因為三個月後世界的情勢,將是無法預測的,它很難大好,但絕對有可能大壞,所以這種時候,我認為空手是最好的策略。

再說一次,暴風雨很有可能即將到來,創業的人,請準備好糧草,這會是大幹一票的時候。

(Photo via worldeconomicforum, CC License)

閱讀的興趣

June 4th, 2012

我得承認我從小是一個不喜歡閱讀的孩子,唯一能讓我感到一點點興趣的是名偵探福爾摩斯,除此之外無論是閒書、小說、武俠、科幻,我通通沒有胃口 — 沒錯,我大概是那時班上唯一沒把金庸全套念完的人。可是從那邊,我神奇的變成了現在這個平均每天要讀 80 篇文章的人。我一直在想是什麼改變了我,但後來發現,其實我並沒有改變,因為我還是不喜歡閒書、小書、武俠、科幻,而真正改變的是我找到了興趣,那就是與科技、網路、創業相關的知識。這些東西無論我讀再多也不會膩,一天 80 篇只是時間不夠,因為每次打開 Google Reader,我可以沉溺在裡面就好像時間都暫停了一樣。

所以我認為找到熱情很重要,這世界上的道理事實上殊途同歸,但從有興趣的角度切入,那才能讓你一步步深入到核心,然後長出一整個知識體系。而這個領悟我也用在自己小孩的教育之上,只要他有興趣的事物,我都會讓他去探索,然後聽他分享心得。也因此一年多前當我第一次見到 Aaron,聽到他提出要建一個「童書 KKBox」的想法時,我就覺得那應該會是一個非常棒的產品,因為孩子們將可以盡情的探索各種不同主題的書籍,不被實體的空間、預算所限制。最後我也說服了 appWorks 的其他合夥人,一起以投資行動來支持 Aaron。

接著經過 Aaron 與他的團隊一年多的努力,這個產品終於達到了一個相對成熟,可以被推薦的境界。iSpark 電子童書城目前為止累積了 2,199 本童書,裡面包羅萬象,從格林童話、英文閃卡、中國故事、歷史、藝術到空中英語教室,應有盡有,並且就像 KKBox 一樣,只要加入一次會員,接著在 iPad、PC、Mac 通通可以看。經過一年多來的試用,我自己的小孩已經看了這裡面好幾十本的書,也找到了自己最喜歡的一些故事,常常會指定我念給他聽。

而除了「翻頁書」之外,iSpark 還有很多「有聲書」,也就是會自動念故事給小朋友聽的「書」。我得承認,有些時候,當晚上回家後還需要處理一些工作時,這些「有聲書」真的救了我一命。

也和 KKBox 一樣,iSpark 採取的是「月租式」的看到飽服務,現在只要每年 NT$ 1,999 (或是每月 NT$ 299),也就是一天 NT$ 5.5 元,就可以讓孩子們有看不完的書、聽不完的故事。我覺得是非常值得的一個投資,而我看到網路上許多爸媽,也和我有同樣的感覺

人家說孩子的教育不能等,今天就開始讓他探索閱讀的興趣,進入 iSpark 電子童書城的世界吧!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