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本網誌: Facebook, Google+, 電子報, RSS

你不需要討好每一個人

February 24th, 2012

在跟創業者討論他們的產品和商業模式的時候,最常出現的大概就是「萬一的假設」,像是:「產品沒做完就上線,萬一使用者用了之後很討厭它,怎麼辦?」或是「這個寶物這樣放,萬一使用者繞後門去拿,怎麼辦?」或是「萬一大家覺得這個東西太貴,怎麼辦?」、「萬一沒有人要買,怎麼辦?」、「萬一太多人要買,伺服器爆掉怎麼辦?」…

問題是這些「萬一」,其實多半是沒有實質效益,甚至浪費時間的練習。因為你永遠有想不完的萬一,也永遠不知道要準備到多萬一。而得到答案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產品丟出去,讓使用者來告訴你,你有什麼漏洞、有什麼不夠好的地方。這個道理我們已經講過很多次了,大多數的創業者也都認同,但讓我好奇的是,實際上他們卻沒辦法做到。

我一直在找這背後的原因,一些所謂的「大神」,害怕在同儕之間丟臉,有這樣的表現,我可以理解。但是第一次出來創業,根本沒有人認識你的人,為什麼也會犯同樣的錯誤?直到最近我終於研究出來了,原來這不只是怕失敗、怕丟臉的問題而已,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從小活在一個「大眾市場」的世界,因此在冥冥之中,我們以為做任何生意,都是在「討好、滿足每一個走進來的客人」。

在實體的世界中,大多數的東西都是「大眾商品」,無論你是餐廳、洗髮精、飲料,還是手機,幾乎每個人都是你的 TA (Target Audience)。在這樣的市場做生意,你的哲學是想辦法討好每一個走進來的客人,因為他們都是你的潛在顧客。如果他的奶茶要半糖,你就要弄出半糖的奶茶給他。如果他的可樂要去冰,杯子裡面就一定不能有冰塊。牛排要五分熟、麵要加個蛋,我們從小活在這樣的世界裡面。

但來到網路上,做生意的哲學其實不是這麼一回事。大多的網路產品,尤其是早期的 MVP (Minimum Viable Product),根本不是要做給「大眾」使用的。相反的,你是在幫一群特定的人解決一個特定的問題。你只需要這群 TA 喜歡上你的產品就夠了,至於其他不是 TA 的人,你基本上可以不要管他們。沒錯,100 個人到你的網站,只要有 80 個愛上你就好了,另外 20 個挑三揀四的,你就把大門大開,歡迎他們離去。你並不需要特別去理會他們的抱怨,更不用幫他們把奶茶去冰,想要買去冰的奶茶,他們可以去別的飲料店。

這也就是 20/80 法則的核心精神──要滿足 80% 的 TA,你只需要花 20% 的功夫。但要滿足剩下那 20%,你還需要多做 4 倍的事情。在大眾市場,由於不能放棄任何一個 TA,所以你就這樣花了5 倍的力氣去滿足每一個人,飲料店要提供數十種選項,每一種還可以再繼續客制化,餐廳也要提供 80 種菜色,另外再提供 20 種飲品。

但在網路上,你根本不需要這麼做。你需要討好的,就只是中間的那 80% 而已。因此你可以更專注在核心的功能之上,也可以更快的確定到底有沒有幫使用者解決很痛的問題。所謂的 Minimum Viable,就是這個意思。所以,別再想萬一了,專注在 80% 使用者需要的 20% 東西,然後趕快找到「一萬」個愛你的 TA,那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有興趣網路創業?歡迎來跟我們一起學習正確的態度,第五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已經開始接受申請。

(Photo via goellnitz, CC License))

機器正在一步步掌控我們的生活,無論你願不願意

February 23rd, 2012

上次聊過機器一直在「偷」我們的工作,但近來看到的一些發展,讓我對這個事情又有更深的體務。原來機器拿走的,不只是工作而已,還有我們最引以為傲的思考、決策能力。

在實體的世界,機器的任務多是「協助」與「執行」的角色。我們要蓋捷運,它們幫忙挖地下通道。我們要賣東西,它們幫忙算錢、收信用卡。我們要把貨物上架,它們幫忙搬貨、貼標籤、統計庫存。它們會做很多事情,但是往往是「不用腦袋」的工作。原因是它們雖然可以在每個個別流程中幫上忙,但是卻無法得知整個商業循環中,各個環節上產生的關鍵資訊。再者,它們的腦與手也是分離的,即使 ERP (企業資源管理) 系統可以知道大多的資訊,可以分析資訊並且做出決策,它往往沒辦法與多數的「工人機器」聯繫,去把這些事情付諸執行。也就是說,在實體的世界,人還是最終的把關者,機器最多就只能夠輔助。

但事情來到數位的世界,有了很大的不同,因為機器的眼、腦和手,突然被串在一起了。最有名的例子就是股市裡的可以自己判斷、自己下單、超高頻買賣的「機器交易員」。和人類相比,它們有著莫大的優勢。它們可以一下子看完所有的交易趨勢,用幾百顆 CPU 同時分析、預測下一步的市場走向,接著在一秒鐘內快速輸入好幾十張買賣單,這些,都是人類做不到的。事實上,統計顯示在北美,機器交易員所產生的買賣,已經到達總體成交量的 73%。 是的,也就是說股市裡的絕大多數買賣,是由機器與機器間完成。也就是說當你今天去買股票的時候,幫你決定一張該賣多少錢的,不是人,而是機器。

你或許會說,那沒差啊,我頂多不要買股票。不,事情沒這麼簡單。歡迎來到電子商務的世界,前幾天的消息,一位童書的作者,親眼目睹了機器和機器之間鬥智,幾天內把他的書打到 72 折的過程。一開始,A 二手書商的機器人先用遠高於原價的價格進入,想要嘗試看能不能騙到消費者,接著,B 二手書商的機器人加入戰局,A 與 B 之間於是開始進入割喉的削價競爭。不消多久,雙方取得平衡在一個低於零售價的金額。

到這裡,都還沒什麼,二手書市畢竟是次級市場,受影響的消費者比率有限。重點是隔沒幾天,Amazon 自己的機器人也來了,它檢查的結果發現,這本書的二手書行情不好,所以根據它的演算法,立刻決定將這本新書降價 28%。沒錯,這一切的過程,完全是機器們在主導、決策、行為。無論是二手書商、Amazon 的管理人員、出版商、讀者或是作者,看到的都只是最後的結果,他們不但沒有參與到角力的過程,我相信也處於無能為力的地位──就算真的想要修改演算法,一個單一事件很難構成理由。況且對這些「電子書商」來說,只要能夠最大化總體營收,就是好演算法,他們大概不太在意個別作者的感受。

而如果 Amazon 已經是這樣在做生意了,那其他的電子商務跟上,也是遲早的事情。也就是說,最終,人類社會的交易行為將會被機器們所統治,由它們來決定什麼東西該賣多少錢,什麼東西該上架,什麼東西該停止銷售。我並沒有說這樣是不好的事情,或許它會讓這個世界更有效率。只是光想到連定價、決定銷售策略這種需要大腦工作,都會被機器搶走,我不禁開始想,是不是該回去把演算法課本,再拿出來溫習一下了…

相信我,電子商務還有很多的革命要發生,第五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正在接受申請,歡迎你來跟我們一起研究、創造。

(Photo via childofwar, CC License)

領導,不要管理

February 21st, 2012

通常會出來創業的人,自己都是很厲害的咖,雖然不一定是某種大神,但絕對是適應力、執行力、領悟力都很強的角色,什麼事情需要被完成,就算先前沒學過、沒做過,他也會想辦法把它弄懂搞定。但到了某個程度,兩、三個人手總是會不夠用,到了某種程度,你必須要找更多夥伴,開始建立一個「團隊」。

這就是事情開始變得刺激的時候,因為你以為你要開始減少 coding,然後花時間學「管理」。於是你開始揣摩 Steve Jobs,或者是把以前大公司的那一套,拿出來對付你的新員工,但結果總是不如預期。為什麼?其實很簡單,因為大公司在做的,是「執行」已知的商業模式。所以身為一個大公司的主管,你的重點是「數字」、「績效」、「紀律」、「規範」。但這些「數字管理」的工具,當然不適用於一個剛剛找到初步的商業模式,還在微調、還在快速成長的團隊。

所以,在創業到管理之間,其實還有一個階段,叫做「領導」。關於這件事情,Fred Wilson 的網誌上最近貼出了一篇很棒的客座文章:The Crucible of Leadership,我鼓勵大家去看看。而除了那篇文章的重點之外,講到領導,我也有幾個心得可以跟大家分享:

1. 專注在人,而不是事

既然團隊還在成長,商業模式也還在演進,那領導的重點就不應該是「把事情做完」,或是「把事情做好」,因為今天做完、做好的事情,明天可能就證明沒有價值了。所以領導的重點,應該在「人」身上,也就是這個人,在做這件事的過程中,學到了什麼,因此讓他明天變成更厲害的人。

2. 成長才是重點

也就是說,如果管理重視的是事情被完成的速度、品質,那領導重視的就是每個人的成長,和他們成長的速度、軌跡。因為你在建立的是一個成長的團隊,如果只是「人數」成長,但每個人「素質」沒有增加,你最後只會被管理和溝通成本拖垮,得到一個邊際效益遞減,甚至為負的組織。唯有人數和每個人的能力同時成長,你的公司才有任何機會成為一個真正有效率的大型企業。

3. 啟發,而不是強迫

既然成長是重點,那領導的方式當然就不能是強迫,硬要成員們去做你想要達成的事情。你必須要學會如何「啟發」,如何讓環境、氣氛、文化、感動,驅動成員們去找方向,摸索出一個對公司、客戶、夥伴都最好的解決方案。

4. 失敗也是一種啟發

也因此,我們要重新檢視「失敗」這件事情。只要它不是刻意的,不是私心的,那都不應該被過度的懲罰,因為重點是成員們有沒有從中取得教訓,而不是失敗本身。有時候,即使你明知山有虎,還是必須要放手讓成員們自己去闖,因為從那個過程中學到的教訓,是你一輩子都沒辦法「傳授」給他的。

關於「管理」一個成熟的商業模式,我們已經有太多書、太多理論、太多工具。但關於如何「領導」一個正在優化商業模式中的團隊,和如何在過程中幫助成員們成長,幫助他們成功,你大概很難從書上學習,必須要親身經歷過,並且非常有意識的去扮演好這個角色。相信我,這會是一個很棒的經驗,就像他們說的,你真正能夠留下來的傳奇,就是你帶出來的子弟兵們。

正在創業?第五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已經開始接受申請,歡迎你來跟我們一起研究領導,一起成長。

(Photo via d35ign, CC License)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