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本網誌: Facebook, Google+, 電子報, RSS

網路:通路革命,不是科技革命

October 18th, 2011

每次跟一些來自「硬體」產業的人開會,講了老半天,總不免會繞回到一個問題:「請問,這個東西的技術門檻在哪裡?不是很容易被複製嗎?可以申請專利嗎?」

他們拿著 IT 世界的那套規則,很方便的就往網路產業裡套,反正底層都是 01001,所以邏輯應該是一樣的。於是乎,如果沒有技術難度的保護,那就必須要躲在政府的防火牆後面。那之外,只要容易被複製的,就是沒有價值。

問題是,網路不是一場技術革命,網路,根本是一場技術普及化所帶來的「通路革命」。所以重點不在研究 Starbucks 能不能被複製,而是如何像 7-Eleven 一樣透過通路的力量去革命咖啡產業,創造出 City Cafe 的成功模式。

還是太模糊?沒關係,舉個更容易了解的例子:EZTABLE 的網站有什麼技術難度?基本上沒有,隨便找兩個工程師來,幾個禮拜就複製了。問題是然後呢?你並沒辦法複製它們的 300 家合作餐廳,也沒辦法說服消費者改用你的 CopyTable。

這,就是「通路革命」。它改變了消費者接觸產品的管道,不是技術難度,而是商業模式難度 — 網路效應品牌社群媒體。這些難度,就算沒有專利保護,你也很難複製 — PTT 就是最好的例子。

而直到你了解這個邏輯之前,你,其實不懂網路。

歡迎加入第四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跟我們一起打破少數人把持的實體世界。

(image via seibi, cc license)

土豆網赴美掛牌,差點被「新浪架構」害死

October 17th, 2011

Youku 之後,另一個被標籤為「中國 Youtube」的土豆網,終於也在 Nasdaq 掛牌上市了。雖然被稱為「中國 Youtube」,但土豆網其實不是 Youtube 的山寨。事實上,王微創辦 Tudou.com,僅僅比 Youtube 成立慢了兩個月的時間。

而土豆於 2010 年 11 月送出的上市申請,事實上也比優酷早了近一星期的時間,但到了 TUDO 真正掛牌成功,卻足足比 YOKU 晚了九個月。而造成這差異的,就是中間發生的創辦人王微和主播楊蕾鬧得滿城風雨的離婚事件。

王微和楊蕾於 2007 年閃電結婚,又於 2008 年閃電離婚,說實在跟土豆掛牌本來沒什麼關係。但這段期間土豆完成 4 輪增資,依據中國的夫妻共同財產法,楊蕾有權主張王微這些股權中的一半。所以土豆不申請上市還沒事,才剛送出文件,楊蕾馬上提出告訴,於是才讓土豆的上市計畫因此延後了 9 個月。

而為什麼創辦者的私人官司和公司經營權有這麼大關係,足以延後上市案的進行,是因為中國網路公司慣用的「新浪架構」。

由於網站在中國屬於特許行業,必須由本國人主導股權,所以欲赴國外上市的互聯網企業,都必須透過境外控股公司與創辦人間的特殊合約關係來解套。由上圖可見,實際設立於開曼群島的 Tudou Holdings 透過了層層架構,最後和王微以合約關係綁訂他持股 95% 的 Quan Toodou 境內公司。所以萬一王微離婚官司敗訴而失去 Quan Toodou 一半的股權,那這個新浪架構可謂當場崩解,因為土豆控股跟楊蕾間並沒有任何合約關係。

而這一延九個月,對土豆投資人來說,是近一倍的損失。當去年底 YOKU 掛牌時,美國股市景氣正好,對「中國故事」也非常買單,所以優酷最後得以 31 倍營收的市值釋出他們的股票。等到 TUDO 日前上市,美國已經陷入國債危機,所以土豆的釋股的估值乘數當場少了一半,只以 16 倍營收掛牌,新浪架構下,王微一場私人官司便讓投資人損失慘重。

有趣的是土豆這次掛牌,吃「新浪」的悶虧還不只一次。在掛牌的同時,由於估值比起其他影音服務相對「合理」,還真的引來了目前在影音方面大幅落後的新浪網的大舉收購。在一番 IPO 認股和公開市場買進後,短短幾天內,市值 66.7 億美金的新浪,只花了市值 1% 的 6,640 萬,就控制了 TUDO 的 9.05% 股權,並且已經比創辦人王微控制的 8.6% 還高。

不過如果新浪因為入股土豆,促使雙方展開密切合作,對彼此其實應該都是好事。新浪微博目前已經逼近 2 億用戶,早已確立在中國市場的領導地位,將是土豆影音內容最好的通路夥伴。而相對的,新浪的影音相關服務在幾個入口網站中處於落後地位,有了土豆的加持,應該可以急起直追。

另一方面,土豆網的使用量雖然只稍稍落後目前暫居領先的優酷,但雙方的營收卻有相當顯著落差,尤其自從 YOKU 去年底上市取得豐沛資源後,這個差距有擴大的趨勢。在 2010 年末,土豆的營收佔中國影音市場的 17%,優酷則為 21%。但 2011 年上半年,眼看著 Youku 繼續成長至 23%,Tudou 卻已快速落至 14%。所以業務拓展亟需補強的土豆,若和新浪合作也將可以快速提升。

無論如何,從土豆上市的過程我們看到了新浪架構的巨大風險,和華爾街投資人對「中國故事」的逐漸疲乏。接下來就看中國政府和網路公司,如何因應這些市場的訊號了。

想進入中國市場?你需要很多幫忙。第四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歡迎你跟已經在那邊經營的學長姐們一起打群架。

(images via TUDO F-1;本文編輯後的版本,刊登在 2011 年 9 月號的《創新發現誌》上)

在那之前,先學會燒飯吧

October 14th, 2011

那天我去 App Star 錄影,中間晚餐時間,享用了製作單位準備的便當。吃完後他們很貼心的問我便當好不好吃,要用來做下次還要不要訂同一家的參考 (連便當都 Build-Measure-Learn — 一家公司會成功不是沒有原因的)。我說好吃,不是因為菜色,而是因為飯煮得恰到好處,軟硬適中、帶點 Q 勁,配什麼菜都好吃。

你一定有吃過那個便當,打開來一看擺得很漂亮,讓人眼睛一亮、食指大動。但拿起筷子第一口扒下去之後,你發現飯是糊的,當場心都涼了一半。沒錯,是米飯的問題。菜燒得再好,只要米飯沒弄好,一切都是白搭。

搬到美國之後,我常常煮咖哩飯,但怎麼弄都沒有餐廳的好吃。做了一堆實驗,看了一堆食譜,都找不到解答。後來一天睡醒,我忽然想起「蠟筆小新」的劇情 — 隔夜的咖哩飯特別好吃。於是我試著把煮好的飯冰在冰箱一個晚上,第二天吃之前再用微波爐稍微熱過,真的,當場我的咖哩飯就變成了 10 倍好吃,之後也成為了朋友們來我家吃飯必點的品項。

但一般的食譜,都不會告訴你該如何準備一碗好飯,因為寫食譜的人假設你已經會了。問題是煮飯這件事情,根本是非常非常高深的學問。事實上,看過「將太」的人就知道,一個壽司學徒常常要花好幾年的時間,就只學燒飯這件事情。

相同的邏輯也常常發生在別的領域,昨天 Seth Godin 的網誌上剛好說到

大部分的「行銷」網誌、書籍,通常都假設你已經知道如何煮飯 — 假設你已經會寫文案、懂設計、知道如何量測回應、打過幾百通的銷售電話、非常清楚的了解消費者的需要和想要,以及知道如何用他們聽得懂的語言說一個動人的故事。

問題是,如果你沒有這些「米飯」,那給你再多絢爛的菜色,那都是一盒難吃的便當。更重要的是這些基本功,並不是一個晚上就練會的。跟將太一樣,你必須要花好幾年的時間,不斷的精進這些最基本的東西。

而這也不只是在行銷而已,在創業世界,基本功則是運用文字的能力賣你的故事的能力、溝通的能力、從客戶出發的態度、打不倒的厚臉皮、不怕孤獨、失敗馬上再站起來、反應的速度、解決問題的能力、擁抱夥伴和洞悉事務本質的能力。

少了這些,讀再多文章,用再多招式,也是枉然。

第四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歡迎你跟我們一起好好的練習如何「煮一鍋好飯」。

(image via mfakheri, cc license)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