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本網誌: Facebook, Google+, 電子報, RSS

行動行銷 — 如何用 Apps 引領風騷

October 13th, 2011


星期二 (10/11) 晚上,我去動腦劇場分享了「Web 3.0 — 看 App 引領風騷」這個主題,主要在解釋「App 策略」,絕對不只是一個「行銷專案」,更不能像是一個「Campaign」,用完即丟。它必須是企業整體網路策略的一部分,Apps 也必是品牌和消費者維繫長期關係的一個管道。

中後段的分享中也集結了近年來國內外成功的 Apps 行銷案例,在這邊也和大家分享。如果有任何不清楚的地方,歡迎留言討論。

Web 3.0 — 看App引領風騷!


獨特,而且有價值的

October 12th, 2011

昨天讀到 Guy Kawasaki (Apple 歷年來最有名的產品傳教士) 一篇懷念 Steve Jobs 的文章,裡面寫到了他跟賈伯工作多年,從他身上學到的 12+1 堂課。這是一篇整理得非常好的總結,我鼓勵大家都去讀一讀 (需要中文的人可以參考 36 氪的版本)。

我今天要聊的是 Guy 文章中的最後一點 — Marketing boils down to providing “unique value.”  這句話聽起來簡單,但是做起來其實非常的難。

首先,我們來看看上面這個圖。左下角,一般又沒價值的商品,只能拿去「10 元商店」賣。右下角,有價值但卻是一般的商品,例如「筆記型電腦」,那你只能打價格戰。

而右上角,則是每個人都想要的地方 — 有價值又獨特的商品,這就是 iPhone、iPad 的家,銷售、毛利、創造歷史,都在這裡發生。

問題是,我發現大多數的人,當他們在做產品定位、設計時,往往搞錯了方向,明明應該要往右上角,但最後卻跑到了左上角。為什麼?因為他們只記得「獨特」、「原創」、「創新」、「創意」,但是卻忘了「價值」。最後做出來的產品,就是這個「三角形的平板電腦」。

沒錯,這樣的產品沒有人做過,超級原創、超級創新、超級有創意,但是那有什麼用呢?對顧客來說,它一點價值也沒有。所以別搞錯了,價值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不能在右上角,你至少要在右下角。只是為了創新而創新,一點意義也沒有。

所以,如果你要學 Steve Jobs,請學他的市場學,好好研究市場的「需要」和「想要」,千萬別在無人沙漠劃一個圈圈,然後自己說自己是那裡的蘋果電腦。

第四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歡迎你跟我們一起做獨特,而且有價值的產品。

(pic via)

流言終結者 #6:「快點,你需要先進者優勢…」

October 11th, 2011

一直以來我對經濟學和管理學都非常有興趣,因為它們常常可以幫我們解釋一些社會現象發生的原因,例如:通貨膨脹、房地產泡沫等等,所以雖然我大學的主修是工程,但還多拿了一個經濟輔系,後來到紐約大學念的也是企管碩士 (MBA)。

不過當你同時也是一個受工程師訓練出身的科學家,那就常常會發現經濟學裡面,其實也存在著許多過度簡化的模型,和背後不合理的應用。創業者常常掛在嘴上的「先進者優勢」,就是其中最好的例子。

經濟學上所謂先進者優勢,指得是一個產業的先驅公司,相較於後進的競爭對手,「應該」存在著許多優勢,例如:可在對手未出現前先搶下大塊地盤,對市場定價的擁有主動權,以及在產業標準制定過程上的影響力等等。所以個別公司應該要試著洞燭機先,比對手們領先一步投資新領域,而創業者更是動作要快,而且重點在於想出創新產品,打開所謂的「新藍海」。

但事情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不然。我在 Stern 的市場學老師 Peter N. Golder 的實務調研結果,證明了在真實世界,先進者優勢是不存在的。他和南加大的 Gerard J. Tellis 教授合作,長期追蹤了 66 個新創產品領域的發展,結果發現,十年後先進者還維持領先的,竟然只有 6 個。也就是說,在絕大多數 (91%) 的情況之下,後進者是能夠超越先進者的。

舉例來說,第一個推出網路搜尋的是 Excite,而 Google 則是比 Excite 晚了足足 4 年出現,結果呢?短短的 4 年內,Google 就成功取代了 Excite,成為網路搜尋的龍頭。另外,Audio Highway 早在 1996 年就搶先推出 MP3 隨身聽,而蘋果的 iPod 則是遲了 5 年才姍姍來到,但結果卻在短短兩年就成功奪下領先者寶座。

為什麼理論和現實有這麼大差距,其實就是過度簡化的關係。首先,「先進者優勢」假設所有人對於市場和消費者都是充分理解的,光這點就是非常非常大的假設。事實上,在新產品種類被創造的過程中,充分理解幾乎是不可能存在的狀況。在真實的創業過程中,你對市場的掌握往往是未知遠大過已知,只能靠不斷的嘗試、收集回饋,慢慢的撥開層層的迷霧。所以雖然先進者可以比後進者多嘗試幾次,但後進者也可以從先進者錯誤的嘗試中學習,節省許多寶貴的時間和資源。

另外,經濟學基本上假設所有人是「完全理性」的,但很可惜這點在創業者上卻常常不適用。創業者之所以會成為創業者,尤其是那些早期開發新品項的人,往往是對於創造這個東西充滿著熱情,非得做出心目中那個理想的產品不可。所以他們雖然是先進者,但卻常常因為過於執著於自己想做的東西,因而忽略了市場的反應,反而失去了應該有的優勢。這時,身為一個後進者,你只要仔細觀察,把他們失敗的東西做對,就能夠成功後來居上,奪取這個市場。

所以記住,創業別急,好好觀察前人犯了什麼錯,當一個聰明的後進者,才是真正的通往成功的道路。

而除了觀察跟自己類似的先進者,觀察其他網路創業團隊做對了什麼、做錯了什麼,也很有幫助。第四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歡迎你加入我們。

(這篇文章編輯後的版本,刊登在 2011 年 9 月號的《30 雜誌》上;image via kwc, cc license)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