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本網誌: Facebook, Google+, 電子報, RSS

流言終結者 #2:「趕快申請專利保護起來…」

June 11th, 2011

大多數學校老師的問題,是他們一輩子都在做研究。由於沒有其他的實務經驗,他們很容易把學術領域的那一套,方便的套用在現實世界中。所以當你有一個不錯的創業想法,假如去找你的教授討論,他們很快就會跟你說:「這個東西不錯,趕快去申請專利保護起來。」

這個邏輯最大的問題,在於沒有認識到「專利」和「商業競爭」之間的真正關係。近年來最好的例子,莫過於長期位居全球線上金流市占率第一的 PayPal。處理網路付費,聽起來很簡單,問任何一個懂一點電腦程式的人,都可以跟你說就是把 A 的帳戶扣掉 300 元,然後把 B 的帳戶加上 300 元,兩筆資料庫存取,趴趴就搞定了。也難怪當初 PayPal 開始做線上金流平台時,全世界大概有 200 家公司在做類似的服務。

但是如果你跟消費金融行業的人聊聊,你就會發現處理任何金流往來,一點都不簡單。現金的流動本身或許很單純,但是當你把壞帳、詐騙、盜刷等這些隨之而來、必然發生的副產品列入考量,這件事情就變得非常複雜,往往根本就到了棘手的程度。而這就是當工程師 Max Levchin (麥克斯‧勒夫秦) 創辦 PayPal 長達一年後,才猛然發現的驚人事實。

當時 PayPal 的成長非常迅速,上線短短 18 個月後,每個月經手的金流已經高達美金上億元。也因此,該公司上下無不沉浸在突如其來的成功氛圍中,所有人都把目光放在「第一行」(營收) 的猛爆推進,卻沒有人意識到重大的危機正悄悄醞釀。直到有天 Max 閒來沒事,把資料庫的數據拿出來分析,這才驚覺事情有多大條。原來,PayPal 的營收成長雖快,壞帳增加的速度還要更快。由於壞帳的發生有一個時間差,如果他們再不做點什麼把它壓制住,PayPal 的壞帳比率很快就會高過金流手續費,這時 PayPal 將變成一個超級賠本生意,每處理一筆金流,不但不能賺錢,還要倒貼成本進去。

幸好 Max 在大學專注的剛好是資訊安全、加密等技術,於是他開始把解決 PayPal 的壞帳問題當做首要任務。不久之後,在與客服部門通力合作之下,Max 在 PayPal 內部推出了數個營運分析管理系統,最後有效的壓制住了壞帳。Max 以前的學校教授、同學知道了這個了不起的成就,紛紛建議 Max 趕快把這些技術拿去申請專利 –「保護起來!」他們說。

但 Max 知道他絕對不能這麼做,因為一旦他把這些方法拿去申請專利,其他 199 家還在賠錢的競爭對手,馬上就知道 PayPal 是怎麼做的了。即使他們不直接盜用,也可以想其他的方法繞過 Max 的專利。而且更重要的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就像台灣的詐騙集團一樣,當初北美的網路蟑螂手法也是日新月異。Max 決定與其把心思資源花在專利申請上,還不如專心和他們對抗,才能繼續確定 PayPal 可以長期把壞帳比率壓在手續費之下。

所以,在網路的領域,專利其實沒有多少「保護」的作用,尤其在創業初期或是一個產業剛開始發展階段。因此,與其浪費時間在它上面,還不如專注在做出消費者需要、想要的產品上,並且透過不斷的更新,來維持競爭優勢。至於專利戰爭,等到公司達到了一定的規模再來布局吧!

這篇文章編輯後的版本,刊登在 2011 年 6 月號的《30 雜誌》上。

(Image via kwc, CC license)

人與才

June 10th, 2011

昨天的「最棒的程式碼」一文,下面出現了更棒的討論。其中 Arvin Huang 的留言,讓我想了一整天,他說:

能夠 document 清楚自已程式含義的人,代表著他胸有成竹,程式的可用性就很高。本人的經驗是在試用一個程式員的時候,有時候您不用去看程式,因為看別人的程式是很累人的事,看他的 document 則是很好的方式,能夠很好的注解自已程式的人,基本上都是 A 咖級的,也是可以裁培的人。

這段話讓我一直在想「人才」這個字的涵義,既然它是「人」和「才」兩個字的組合,那麼一個真正的「人才」,是不是也應該要是「人」和「才」兼具呢?如果「才」指得是能力,那這裡的「人」,我認為應該是個性、價值觀、潛力、工作/溝通的態度等等。

當我們在找夥伴、團隊成員時,往往放很多精力在「才」上面。懂不懂 LAMP、寫過幾年 RoR、什麼學歷、什麼經歷,但是常常花太少的時間在「人」上面。所以我看過不少團隊紙面上看起來非常不錯,但很奇怪就是一直搞不出什麼屁來,仔細研究之下,才發現原因出在成員的價值觀和溝通不良上面,白白浪費了每個人身上的好功夫。

所以在找夥伴時,除了能力,我覺得大家必須要同樣重視「人」這個原素。傳統的面試方式,其實很難讓你看清楚一個人,所以你必須要用一些新的方法。Mixer Labs 的 Elad Gil 前幾天寫了一篇關於他們公司如何徵才的文章,我在裡面發掘了一個是很重要的「看人」方法:

啤酒測試

每一個 Mixer Labs 有興趣邀請加入的人,他們都會帶他去吃個晚飯、喝點小酒,確認這個人和 Mixer Labs 團隊的文化是契合的。有一次,一個非常非常強的工程師,大概是他們面試過最強的,在幾杯黃湯下肚後,居然講出了一些種族歧視的話,這讓 Mixer 最後決定不要雇用他。

這個方法其實 appWorks 也用過,當我們在找 Associate 時,就請了幾個我們覺得不錯的應徵者去參加 Startup Mixer,看看他們跟創業者們的互動,是不是能夠融入我們所屬的社群。這個過程也幫助我們最後找到了 Joan,將近一年後,事實證明是非常正確的選擇。

所以,我想無論是 Arvin 的看 documents 方法或是 Mixer 的啤酒測試,我看到的是他們對「人」的重視,事實上,大多的時候,「人」是比「才」還重要的。這個問題,我覺得值得大家好好的去想想。而如果你有什麼其他的好方法,也歡迎你留言跟我們分享。

(Image via brandoncwarren, CC license)

最棒的程式碼,不是程式碼

June 9th, 2011

上次聊過工程師的生產力不應該用程式碼來衡量,因為他們的極致生產力,是在少寫幾行程式,而不是在多寫幾行程式。今天剛好又看到兩篇文章,可以用不同的面向延伸、解釋這件事情。

首先,是一位跑去日本教英文老師的前任軟體工程師,發現了寫程式和學語言間的共通性,他說:

這些工程師往往可以輕鬆的通過面試,但當他們真正開始工作,卻讓人大失所望。我讀了很多關於這個問題的研究,但當我越看它,就越發現這些「殘障工程師」,就好像我的英語學生一樣。他們有 5,000 字的詞彙,書裡面的每一個文法都背得滾瓜爛熟,但是就是說不出一句話。

我的理論是,程式其實就跟寫作沒什麼兩樣。多數的程式概念上一點都不難 (跟你想的不一樣),我們搞不好的原因往往只是寫作能力太差。大部分的工程師根本就不是「流暢」的語言使用者,也沒有努力想要讓自己變得流暢。他們不去多讀讀他人的程式,看不懂也不會使用「成語」,更不會「用程式語言來思考」。這些人寫出來的程式很糟,因為他們根本就是電腦語言的三歲小孩,卻試著要寫一本小說。

所以如果你是工程師,多讀讀別人的程式碼,是很重要的,就跟學習寫作一樣。

相反的,如果你的程式想要讓人家讀懂,那 documentation 是非常重要的。GitHub 工程師 Zach Holman 發表了一篇非常棒的文章,詳細解釋了為什麼你要寫文件,怎麼寫。

  1. Documentation 是個人的 — 相信我,你以後一定會回來改這些程式,如果要讓未來的自己更快進入狀況,把事情搞定,今天請你務必把東西寫清楚。
  2. Documentation 是清楚的 — 如果你不把你推出去的程式碼講清楚,那根本是在幫自己找麻煩,以後一定會出現一堆 bugs、困惑的同事,最後搞得自己更累而已。
  3. Documentation 是可以測試的 — 因為你必須要把程式的邏輯解釋清楚,這讓你重新思考自己的寫出來的東西是不是符合原始精神,有沒有更好的方式。為了不在寫文件時陷入無法解釋的難關,這也迫使你簡化每一個功能,把一個複雜的東西切成好幾個功能。
  4. Documentation 是可以比較版本的 — 好的文件可以讓版本間的比較更容易,也讓團隊合作更有效率。
  5. Documentation 是行銷 — 透過好的文件,可以讓下載你軟體的人更容易開始使用,這也大大提升了轉換率。
  6. Documentation 讓你在床上表現更棒 — 這點 Zach 還在驗證,不過他認為建立好的文件讓你很酷,這應該對自信會有幫助。

以上,希望這些觀念可以幫助你們更了解工程師、效率和生產力之間的關係,加油!

(Image via zooboing, CC license)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