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本網誌: Facebook, Google+, 電子報, RSS

沒有奇蹟,只有累積

June 2nd, 2011

啊~ 爆紅!多麼性感的一個字眼啊。每個人都想爆紅,一夜成名、一夕致富,你聽過太多故事了,既然他們都可以,我也有機會。只要我把這個東西弄出來,全世界的人已經等著掏錢給我了…

昨天 Michael Chiu 說得好

我覺得中樂透比較快

真的,這個世界唯一真正可以稱為一夕「成功」的方式,大概就是中樂透。所以如果你對創業懷抱著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我鼓勵你還是把錢拿去買樂透吧!期望值應該會比創業高很多。

爆紅的背後

今天讀到我異父異母雙胞胎哥哥 Mark Suster (馬克‧薩斯特) 的這篇文章,特別有同感。他說:

Rapid success stories happen, true. But the reality is that most “overnight successes” come at the end of years of hard work and those witnessing the “success” part too readily assume the “overnight part.”

翻成中文就是:

這世界真的有不少「爆紅」的故事,但實際的情況是這種事大多發生在多年的辛苦耕耘之後,可惜旁觀者多半只看到最後的「成功」這個部分,於是很簡單的認定:這就是「一夕」成功啊!

颱風什麼時候會來?

我常說創業最重要的是市場,因為當一股大浪衝來,雞犬升天,團隊的好壞根本已經不重要。所以你會常常覺得:「什麼?這種人也能成功?」的原因就在這裡 — 市場,才是成敗最重要的推手。

但問題來了,就像颱風一樣,你只知道市場就在附近,但是沒有人知道它到底會不會來,什麼時候會來。真的,沒有人知道。三年前,大家還在說 Facebook 永遠不可能在台灣起來。兩年前,大家還在說 iPhone 太貴台灣人不會買單。一年多前,全世界沒有人看好平板電腦。

那怎麼辦

雖然你不知道颱風會不會來,但是你可以持續的積極準備。因為也就像颱風、大浪一樣,市場會不斷給你新的機會,套句 Mike Jiang 的名言:「所以你得先把自己划到海中間。」

但也別小看這句「划到海中間」,它可沒有字面上看起來這麼簡單。首先,你根本不知道「中間」在哪裡。所以你必須要透過「精實創業」,不斷的去測試、了解消費者的喜好。不要太執著於某個答案也是很好的方法,如此你就變成了「幸運的人」,可以抓住任何一個市場給你的機會。

最後,最重要的是,你或許沒有別人聰明,沒有別人幸運,但是你可以比別人更努力、更持之以恆,套句 Lawrence Lin 的話:「簡單的事情每天都做就不簡單

當然我不是真的很紅,appWorks 也還沒有什麼超級了不起的成就,不過如果你問我上面這張圖 (我網誌過去一年半來的流量) 能給你什麼啟發的話,我會說:「沒有奇蹟,只有累積」,真的!

歡迎加入我的  Twitter

(Image via takeitez, CC license)

書上沒寫的領導守則

June 1st, 2011

這個世界上的「管理學」有兩種:一種,是真的帶過團隊、管過公司的領導人分享的實戰經驗;另一種,是學校老師、管理顧問在一旁觀察、然後自行「研發」出來的理論。我沒有說哪裡種比較好,只能說書店裡的管理叢書很多,但是來自真正有帶過兵、打過仗的人的卻非常少。更重要的是好的管理觀念大多是很精簡的,問題是一本書沒有個幾百頁出版社又不會讓你發行,所以即使是來自實戰者的大作,我認為往往只要抓住重點就可以。

今天要分享的就是年營業額 250 億美元,全球員工多達 72,000 人的美國軍用設備大廠 Raytheon 的董事長兼 CEO Bill Swanson (比爾‧史萬生) 所稱「書上沒寫」的管理守則。這些守則很多不是他發明的,事實上,他為了把這些守則寫成一本小冊子還陷入了一些麻煩。但無論如何 Bill 在過去 39 年來在 Raytheon 一路從基層爬到今天的位置,所以我認為這些觀念是不是原創一點都不重要,反而是它們經歷過 Bill 幾十年的實際測試,事實證明是真的有用的觀念和方法才是重點。

按照慣例,有空的人去讀讀原文,以下是我選出認為對創業者重要的,有些並加上自己的意見:

  1. 學會說「我不知道」 — 如果正確使用,你應該會經常說這句話
  2. 「出來」比「進去」難很多 — 看看伊拉克「反恐」戰爭就知道
  3. 如果沒有人批評你,那表示你沒做出什麼事
  4. 試著找出這個世界「缺少了什麼」,大多數的人只看到如何改進既有的東西 — 你沒忘記跑得比較快的馬吧?
  5. 找一個你可以把事實跟他說的夥伴 — 你不能選擇親人,但是可以選擇共同創辦人
  6. 常常檢視你們在做的事情,然後確定帶來的價值是你們想要的,千萬不要陷入「慣性作用」中 — 還記得 KCI 嗎?
  7. 無論是個多小的任務,你都要全力以赴
  8. 堅持到底常常是勝敗的關鍵,最差的就是開了很多專案,然後通通草草執行
  9. 要把一件事情做好,不要等其他人的進度,去追著他們,確定他們會如期完成他們的部分
  10. 你必須要重複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一直到成功說服其他人加入你,或是被說服為止
  11. 溝通必須要「言簡意賅」– 相信我,這是最重要的技能,需要不斷的練習
  12. 養成抓住最核心重點的習慣,任何事情都應該要能用 30 秒快速解釋
  13. 努力確定團隊裡的所有人都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或是應該如何預期,千萬避免突如其來的噩耗
  14. 千萬別隨意跟其他人的上司抱怨,一封 CC 他老闆的 email 是非常非常嚴重的事情
  15. 當與外界溝通的時候,記住,你代表著你公司的形象!!!
  16. 當碰到緊急情況時,冷靜才是最重要的技能
  17. 養成習慣作快速且乾脆的決策 — 你只需要 70% 的準確率
  18. 你只會留下 1/3 你讀過的,1/2 你聽過的,但是你會記得 100% 的感受 — 用感性、認同的方式引導團隊更有效果
  19. 一個對你很好,但是對服務生很兇的人,不是一個好人
  20. 千萬別忘了幽默
  21. 請一定要玩得很開心,你的夥伴、客戶,都會被你影響

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Image via cobalt, CC license)

社群媒體如何讓《紐約時報》變笨?

May 31st, 2011

剛過去的星期天,我被邀請去好事聯播網的年度員工訓練跟他們分享「Web 3.0 到底是什麼」和這個發展對於媒體業有什麼影響。我跟他們說:

工地秀卡司這麼堅強,演出這麼好看,為什麼不收你一塊錢門票?因為它的重點是要賣房子。從今天開始,你也要把自己當成一個建築公司,再好看的「秀」,也只是刺激消費的一個管道。

而在 Web 3.0 時代,吸引消費者最有效的管道,就是社群媒體。更重要的是它不但有效,而且花錢也買不到。這讓再小的團隊,也能夠和大公司站在同一個起跑點上競爭,因為他們錢再多也砸不死你。

結果回家之後就看到《紐約時報》的執行編輯 Bill Keller 刊出的文章,堅持社群媒體讓人變笨,他說:

社群媒體最明顯的問題,就是它們嚴重的干擾你。和壁爐或是背景音樂不同的是,社群媒體需要你的注意、你的回覆,這是沉思最大的敵人。

言下之意,就是大家別再用社群媒體了,還是電視、廣播、壹週刊比較不會讓人變笨。紐時身為媒體數位化先鋒,全球報業追隨的目標,他們的執行編輯卻有這樣的發言,不但讓人質疑先前大動作解除社群媒體編輯職務的策略是不是造成反效果,更讓人看到老媒體人不願放下的驕傲。

Social Media 背後代表的是媒體公器的下放,讓每一個民眾,都能參與資訊和知識的創造、發現和傳播 — 我今天下午的聯合報三大樓失火消息,比蘋果日報 (最快的主流媒體) 還早一個小時,而且他們沒有照片。當然這背後會有「信號與雜訊」比率的問題,但是我們應該要看到的是它對於更即時、更多元化、更精準的資訊流通,所帶來的莫大幫助。

最好的證明就是這兩年來中東數個獨裁政權接連被打倒,這是西方世界幾十年來處心積慮透過媒體統戰、間諜活動、軍火供應等手段都無法辦到的,而就像北風和太陽的故事一樣,當你給了人們社群媒體這個超強微波爐,這鍋雞湯在短短的時間內就這樣滾熟了。

所以,各位媒體朋友,我認為付費牆和這次的社群媒體事件,都只印證了一件事,那就是《紐約時報》其實還活在過去的光輝之中,無法放下身段去了解這個世界正在經歷的重大變革。因此,與其向他們學習,大家還不如多了解 Huffington Post 的商業模式,或是勇敢跨足電子商務的 UDN。這些,我認為才是媒體業真正的未來。

(Image via 917press, CC license)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