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本網誌: Facebook, Google+, 電子報, RSS

誰想一個人 Go the F**k to Sleep

May 17th, 2011

首先,先前蘭奇一文的命題似乎造成了一些讀者工作場合上的困擾,請容我在這邊向你們致歉。因為這樣的事件,今天的文章雖然不是要訐譙人,我還是把字面馬賽克處理了一下。而且其實「誰想一個人」和「Go the F**k to Sleep」也不是一句話,它們是近來兩本超級暢銷書的名字。「誰」是一本在台灣發行,寫給現代都會女子的戀愛散文。「Go」則是在北美出版,一本非常特別的、寫給大人看的童書。

這兩本書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它們都是還沒出版,就造成了瘋狂的搶購 –「誰想一個人」在台灣創下了還沒正式上架就再版的紀錄,而「Go the F**K to Sleep」則在北美光預購就登上了 Amazon 排行榜的冠軍。但這只是結果,更重要的是它們是怎麼辦到的。

「誰」的作者是「大A」,相信大多數人都還沒有聽過她,因為她的崛起也不過是近 4 個月的時間。話說當年「痞子蔡」這類第一代的網路作家,從 PTT 連載開始經營,經過了幾年,好不容易可以出書。接著出現「酪梨壽司」這種部落格作家,發文到出版,少說也要累積個一、兩年。那為什麼「大A」只要 3 個月?因為她走的是「社群媒體」,短短的幾個月就在 Facebook 累積了 5 萬粉絲,展現出的實力之後,出版社當然毫不考慮的簽下。

而「Go」的例子更有趣 (也可以參考 36 氪的文章),剛說它是一本寫給大人看的童書,什麼意思?其實是一個父親 Adam Mansbach (亞當‧曼斯巴哈) 把哄兩歲女兒睡覺的心得,分享在 Facebook,大受歡迎,所以索性真的出了一本書。本來「Go」被預期只是一本小品書 — 誰會想買給大人看的童書啊?結果離上市還有一個多月,居然看到讀者們在 Amazon 上瘋狂的搶購。深究原因,原來是「Go」的 PDF 電子檔被爸媽們熱情的傳閱,更重要的是,FOX 2000 知道之後,居然也已經出動把電影版版權談下,而出版社更因此為 Adam 安排了全美走透透的媒體行程。

在天空飛的老鷹已經在休息,還有會爬的、會跑的也是。我知道你不渴,那只是狗屁,別再說謊了,給我他X的躺下,親愛的,睡覺。

而再更深入分析這兩本書熱賣的原因,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它們都觸碰了讀者的心。讀過「誰」的都會女性,很少沒有流下幾滴眼淚的。而光看到「Go」這一頁的內容,我就已經想把這本書買下來。所以,還記得可口可樂行銷長的話嗎?哪有什麼比 Facebook 訊息更「流體又能聯想」的內容,當這兩位作者放棄了傳統的「圍堵」,張開雙手去擁抱讀者「表達」的權利時,當然能夠從社群媒體,一路攻回實體。

所以各位親愛的出版社,這樣,你懂了嗎?

PS. 本周五 (5/20) 1:00pm,appWorks 將在台大國際會議中心舉辦「appWorks Demo Day #2」,參與第二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的 12 個團隊,將在那裡向全世界展示他們六個月來辛苦創業的成果,歡迎關心我們的朋友,一起來見證這個台灣網路創業史上的另一個里程碑

(Images via Peiyi and Fast Company)

創投、天使、超級天使… 創業投資人到底有什麼不同?

May 16th, 2011

先前聊過了創投的商業模式、為什麼有些案子他們沒辦法投,然後向大家介紹了因應而生,appWorks 所歸屬的「超級天使」這個新品種投資人,我們為什麼會存在,對於創業家而言又有什麼意義。但是近來還是一直有人問我這些不同種類的創業投資人間,到底有什麼不同。

剛好昨天讀到同業 K9 Ventures 上 Manu Kumar (馬努‧庫瑪) 上分享的創業投資人比較表,想到我也可以來做一份幫大家比較一下。要提醒大家的是我的表格和 Manu 的不太一樣,首先是金額方面我用的是台灣這邊的狀況,另外 Manu 把「超級天使」和「小型創投」分開,我覺得沒有這樣的必要。

由表格上可以看到,和一般天使投資人比較,超級天使投資的額度比較大、每年投的案件數比較多,另外他們的資金來源則往往包含了來自其他法人委託的資本。相對的,一般傳統創投,案件數又比超級天使少很多,投資金額往往要從 3,000 萬台幣起跳。

所以「育成計畫」和「超級天使」這兩個黃色的區塊,就是目前 appWorks 提供給創業團隊的兩個最主要服務 — 還記得嗎?創投是服務業。而我們給自己的任務,就是不斷的調整產品內容,以能夠協助團隊把創業成功機率提升到最大,為最主要目的。

以上,就是各種創業投資人間的比較,還有 appWorks 本身的定位,希望能夠幫助你們更了解創投,如果有看不懂的地方,歡迎留言,我們一一幫你們解釋。

PS. 本周五 (5/20) 1:00pm,appWorks 將在台大國際會議中心舉辦「appWorks Demo Day #2」,參與第二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的 12 個團隊,將在那裡向全世界展示他們六個月來辛苦創業的成果,歡迎關心我們的朋友,一起來見證這個台灣網路創業史上的另一個里程碑

(Image via fligtar, CC license)

Hack, Everything!

May 14th, 2011

昨天,一群參加青年創業暨交流計畫 — 一個由中華青年企業家協會發起、給學生參加、非常重視實作的創業培訓 — 的同學們來 appWorks 參訪。他們事前做了很多功課,不知到去哪裡人肉搜索挖掘出了我這輩子所有人生軌跡,然後根據不同的階段擬出了幾十個問題,請我一一幫他們回答。

大概聊了一個多小時吧,其實是蠻好的經驗,剛好也讓我回顧一下我這些年來闖蕩的歲月。最後我送他們一句話,也是我常常送給每一個創業人的:Hack, everything!

這句話我常常說,但是似乎一直沒有好好的解釋一下它的意思,我想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首先,我們得先定義一下「Hack」,Hack 這個字當名詞用時的意思,維基百科是這麼說的

A hack is a solution to a problem, doing a task, or fixing a system (whether hardware or software) that is inefficient, inelegant, or even unfathomable, but which nevertheless (more or less) works.

翻成中文就是:

Hack 是問題的解法、一個任務,或是修理系統的方法,當這個方法不太完整、有點醜、甚至有點莫名其妙,但卻是有用的時候,就叫做一個 Hack。

也就是說 Hack 是一個不求美觀、不求完整,只求把問題解決的方法。因此,Hack 講求的是速度、實用、達到目的,所以換成動詞使用,就是「快速把問題解決」的意思。但是難就難在這個「快」,因為快速不等於「橫衝直撞」,要快之前,你必須要非常了解事情的每一個環節是如何運作的。要了解這個概念,我們可以參考一下維基百科對 Hacker 的定義

A person who enjoys exploring the details of programmable systems and stretching their capabilities, as opposed to most users, who prefer to learn only the minimum necessary.

翻成中文就是:

一個很喜歡探索系統的結構,然後「延展」它的「可能」的人 — 這和「一般使用者」恰恰相反,因為一般的使用者只想知道他們需要知道的,越少越好。

也就是說,身為一個 Hacker,你必須要對這世界每件事情背後的邏輯有極度的好奇心,因此有一天當你需要 Hack 時,你完全清楚要按哪幾個按鈕、拉哪幾條繩子,就能夠快速達到你的目的。所以 Hack 是一種人生態度,要 Hack 就要 Hack everything!

還是太虛幻?沒關係,讓我給你 10 條實作的心法:

  1. 問「為什麼不能」,而不是「可不可以」── 這世界上大多的規矩是在不同時空背景下設立的,所以你不應該被它們綁住,而是去了解環境條件是不是早已改變。
  2. 問別人「為什麼成功」,而不是「有多麼成功」── 一般人只會專注在誰有多少錢、哪個人又住在帝寶,這些只是結果,你想要知道的是過程。
  3. 「為什麼失敗」,而不是「他們太笨」── 我知道你很聰明,但是別人也不笨,重點是他們為什麼失敗,這是你很重要的功課。
  4. 「測試」界線,而不「接受」界線 ── 這篇文章就是最好的例子,我知道它可能會超出界線,但是我非得試試。
  5. 「人」也是一種系統 ── 人性也是一個系統,深入了解之後你才能 Hack。
  6. Hack 自己 ── 我發現早一點睡可以睡少一點,一天中的工作效率也比較高,所以開始 11pm 睡,5am 起床。
  7. 邀請別人來 Hack 你 ── 迫使自己進步最好的方法,就是給對手看你的漏洞。當你知道他們很快就會找方法來 Hack 你,你非得把它補起來不可。
  8. 永無止境的追求效率 ── 速度是效率的表現,所以你必須在每個環節都優化 — 回台灣之後,我試了至少 10 種開車上班的路徑,直到我試出最快速的一條。
  9. 對任何事情充滿關心、好奇 ── 身為一個宅男,我會陪我老婆去逛街 — 事實上,她的很多衣服都是我挑的。我可以跟她時尚圈的同事朋友聊天,即使去她的高中、大學同學聚會我也玩得非常開心。
  10. 影響你身邊的人 ── 你看,看完這篇文章你是不是也被我的 Hacker 精神感染了?

So happy hacking, everyone!

___

歡迎在 Facebook 上與我們一起聊創業

(Photo via)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