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本網誌: Facebook, Google+, 電子報, RSS

網路創業最重要的公式:LTV > CPA

April 27th, 2011

我們常常在聊精實創業,說一個早期的創業團隊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出人們想要的東西,或者換成精實創業的術語,就叫做找到「Product/Market Fit」,或稱 PMF。至於什麼是 PMF,之前的定義一直很模糊,說你的「用戶成長」必須是在加速 — 也就是說「加加速度」是正的,說你的伺服器要被灌爆,然後大家都有很強烈的付費意願,甚至一問之下 40% 以上都說不能沒有你的產品。

不過這些條件總是太抽象,於是有人乾脆說 PMF 就像可以娶回家當老婆的 Perfect Girl Friend 一樣,當你找到了,你就會知道。你說我身為一個工程師,怎麼可能接受這樣的答案。所以這兩年來我一直在想,要怎麼簡單,又明確的定義 PMF,直到昨天晚上讀了我紐約的創投朋友 Fred Wilson (佛萊德‧威爾森) 的這篇「LTV > CPA」 ,終於給我想通了。

沒錯,原來 PMF 就是當你的 LTV > CPA 的時候 — 哇,這真是全世界最驚人的發現!這是什麼意思,讓我們先從 LTV 和 CPA 講起:

LTV = Lifetime Value

LTV 是「Lifetime Value」的縮寫,也就是一個客戶對你的「終身價值」。什麼意思?舉例來說,假設你開的是無名小站這種相片分享服務,每個「付費會員」平均續約一次,也就是有 2 年的壽命,然後每次續約平均給你 $400,那你這個服務每個付費會員的平均 LTV 就等於 2 x $400 = $800。(實務上必須把通貨膨脹算進去,不過今天讓我們先專注在公式本身。)

CPA = Cost Per Acquisition

另一方面,在這個公式的右手邊,是我們熟悉的 CPA,也就是 Cost Per Acquisition。但這次我們是從「廣告主」的角度去看,而不是從「提供廣告版位」的角度,所以是看的是每個客戶的「取得成本」,而不是我們要跟廣告主拆分營收的方式。而要計算 CPA,你必須根據客戶取得來源的不同去統計。舉例來說,假設你主要是在 Google 買關鍵字廣告,CPC (每點擊成本) 是 $10,然後連過來的「潛在客戶」中,最終有 1% 會成為付費會員,那你的 CPA 就是 $10 x 100 = $1,000。

LTV > CPA

所以假設你是這個無名小站,你的 LTV = $800,但是你的 CPA 卻是 $1,000,請問你這門生意可以做嗎?當然不行!因為每多拉一個客戶進來,兩年後你就賠 $200。那怎麼辦呢?當然是拼命的提高 LTV,然後找方法壓低 CPA。提高 LTV 的方法,就是讓你的產品更好,讓客戶願意付更多的錢,續約更多次。而壓低 CPA 的方法,則是拼命的最佳化你的客戶取得方式,關鍵字廣告太貴?或許你可以試試病毒化的社群媒體行銷

而在你拼命努力了三個月之後,終於有一天把 LTV 拉到 $1,000,又把 CPA 壓到 $800,這時候一件神奇的事情就發生了,沒錯,你的 LTV 大過 CPA,也就是說你知道每拉到一個付費用戶,兩年後你就會賺 $200,這個時候你該怎麼辦?當然是拼命的拉用戶,因為當你拉越多的用戶,你就賺越多錢。而你發現了嗎?這時候你的服務,也完全符合了 PMF 的定義。

PMF 就是當 LTV > CPA

所以,既然 PMF 太模糊,要讓你的小小創業團隊中每個人都了解這個抽象的概念,非常的困難。今天開始,我們就把 PMF 定義為當你的服務,達到 LTV > CPA 這個關鍵里程的時候。這非常的科學,也非常的容易了解,所以也就是為什麼我說 LTV > CPA 是每一個網路創業人,都必須要知道的最重要公式。希望這對你訂定短期的創業目標,有一些幫助,加油!

PS. 今天我在北京參加 GMIC 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現場實況會在我的 Twitter @MrJamieLin 直播,歡迎收聽。

(Image credit, CC license)

摩托羅拉 Xoom 的幾個心得

April 26th, 2011

還記得兩個月前 Motorola Xoom 在北美上市時,我引用了我在矽谷的部落客朋友 Robert Scoble 的文章,比較了一下 Xoom 和 iPad 的優劣,然後說我也很期待能夠拿一台嗎?想不到台灣摩托羅拉看到了我的文章,上星期五居然真的拿了一台來給我試用。跟他相處了整整四天之後,以下是我的一些小心得:

  • 速度、速度、速度 — 無論是上網還是使用應用程式,Xoom 的速度感覺都比 iPad 快很多,跟 iPad 2 則是不相上下,甚至有快一點的感覺。下面有一個 Xoom 和 iPad 2 比賽載中文癮科技的測試,iPad 2 慢 0.5 秒開始,但是 Xoom 似乎快了 3-5 秒把網頁顯示出來,結束的時間則差不多。當然這個比較有點不公平,因為 Xoom 有支援 Flash 而 iPad 2 沒有,所以僅供大家參考。
  • 記憶體多少真的有影響 — 我對於 iPad 和  iPad 2 最大的抱怨,就是記憶體嚴重不足。每次用 Safari 連 Gmail 或是 Google Reader 時,常常訪問了一個彈出視窗後回來,原本的視窗會就被 refresh (刷新),然後剛剛看到哪封 email 還是哪個 RSS,就整個掉了。在 Xoom 上面過去這四天來,完全沒有碰到這個問題 — 也許我可以用 Gmail App 而不是 Gmail Web App 也有關係,不過真的希望 Apple 能夠趕快改善這個問題,否則真的讓 iPad 2 非常難用。
  • 超方便視窗切換 — 相對於 iPad 2 麻煩的視窗切換體驗 — 切換 App 需要雙擊 Home Button,在 Safari 切換 Tabs (頁籤) 則要按三下,Xoom 和 Android 3.0 真的是把切換視窗這件事情搞定了。在 Android 3.0,螢幕下方永遠有一個切換 App 的專屬「按鈕」,按下去會顯示所有使用中 App 的截圖,讓你超方便跳躍。在瀏覽器裡面切換 Tab 更是方便,根本就把 Chrome 的使用體驗整個搬上去,讓你可以直接點擊任何 Tab 切換,也可以方便的打叉關閉。
  • Gmail/Maps/Google Talk — 另外,相較於 iPad 2 常常需要用 Safari 去連 Google 的服務,Android 3.0 可以使用最佳化的官方 App,也是大優點。
  • Flash 支援 — Android 3.0 有支援 Flash,可以播放任合線上影片,這也是優勢。
  • 常駐 — 最後,是 Android 3.0 可以常駐的優點,讓你可以把 Google Talk、Skype 等常用的 IM、VoIP 服務都常駐在背景,方便的跟朋友連絡。

所以經過了這四天,我得說 Motorola Xoom 給了我非常符合我期待的 Android Tablet 體驗。當然 Android Market 裡面專門做給 Tablet 使用的 Apps 數量還有點少,不過這件事情我相信很快就會改變。而 Android 3.0 在這幾天中也有一兩次從 App 跳出的情形,不過對於 Google 不斷更新軟體,讓它越來越穩定、好用的能力我也有信心,總合來說,我覺得 Motorola Xoom 絕對是遠勝過 iPad 的選擇,也是 iPad 2 強勁的對手。

 

 

 

Amazon 上的一本書居然要賣 7 億台幣,怎麼回事?

April 25th, 2011

The Making of a Fly」(蒼蠅的構造) 是一本 Peter Lawrence (彼得‧羅倫斯) 寫的生物學書籍,它非常經典,是很多生物學家不時拿來參考的手邊書。不過這裡有個小問題,就是這本 1992 年出版的書,早已經絕版了。但幸好我們有 Amazon,因為在上面你幾乎可以找到任何書的二手、私人珍藏求售,是這樣的嗎?

當前陣子美國一位進化生物學教授 Michael Eisen (麥可‧艾森) 去 Amazon 找這本書,想要再多買一、兩本來給學生用,結果居然看到了上面這個畫面。沒錯,有兩家小書店還在賣這本書,但是售價高得驚人,其中一本居然要賣高達美金 220 萬。奇怪,這本書雖然絕版,但也沒有珍貴到跟一間帝寶一樣值錢。況且看看這兩個小書店的評論,都是 93% 正面,而且分別有 8,193 和 125,891 個,看起來也不像詐騙集團,為什麼他們對這本絕版書的訂價高得如此離譜?

果然叫 Prof. Mike 的人都很有研究精神 (我們 appWorks 也有一位),這位艾森教授不但沒有被天價嚇跑,反而開始好奇這件事情是怎麼演化而來的。從此那之後,他每天都回去看看這本書的售價,看有沒有什麼變化。結果第二天,220 萬那本書,居然變成了278 萬,而 173 萬那本,則變成了220 萬。到了第三天 354 萬 vs. 273 萬。到了第六天,居然已經變成了 721 萬 vs. 568 萬的天價。哇,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啊?Prof. Eisen 收集來的把這些售價都放在一個表格上,然後神奇的,他居然得到了下面的結果:

沒錯,他發現這兩家小書店,居然是採用一種自動化的「競爭標價」系統,來決定自己書的售價。Profnath 很想要把書賣出去,所以他們固定把書定價在最低價競爭對手的 99.83%,這個相當合理。現在問題來了,Bordeebook 為什麼要書定在最低標價競爭對手的 1.27 倍呢?

原來,Bordeebook 根本沒有這本書,他們只是想要把自己加到這個列表,打廣告順便增加知名度,所以故意把書賣得很貴,以確保你不會買,就算你真的買了,多了這 27% 的價格,他們去跟同業進書再賣你也綽綽有餘。所以每一小段時間,Bordeebook 就會把他們的書價提高,以確保 1.27 這個倍數,而 Profnath 的程式看到 Bordeebook 提高了,也會自動加價,以維持 99.83% 這個比率,接著兩個自動調整售價的程式就這樣一來一回,到最後把售價拱到了 2,370 萬美金的誇張程度。

到了第 10 天,Profnath 終於發現了這個錯誤,手動把售價降回 106 美元,這場鬧劇演也才就此打住。倒是這個故事,給了我很多啟示:

  1. 如果你要做自動化、競爭標價,記得加上「地板」和「屋頂」
  2. 更先進一點的話就加入「第三方機器人偵測」,如果你的對手也是用自動標價,那你就改變策略。
  3. 拍賣、二手書網站可以拿來打廣告
  4. 如果你的拍賣評價超好,你可以靠類似的方法來把評價大規模的換現金
  5. 電子商務,真的還有很多很多東西可以做

以上,希望你們喜歡這個故事,也希望你們有從中學到一些東西。

(Images via michaeleisen.org)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