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本網誌: Facebook, Google+, 電子報, RSS

創業 CEO / 聰明與智慧 ─ 為什麼創業者必須聰明?為什麼 CEO 還要有智慧?

December 16th, 2016

Maturity

在「創業 CEO」系列,我們探討創業者如何教會自己,成為偉大的 CEO,因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網路公司,往往是由這樣的人在領導

這創業者很聰明,但還需要長出當 CEO 的智慧。

這是我們觀察年輕創業 CEO 後,很常會有的結論。

但這句話其實困擾了我很久,原因是我大體上可以說出什麼樣的行為是聰明的,什麼樣的行為是有智慧的 ─ 這兩種行為常常是相反的。但從這些表象的行為中,我卻一直無法淬鍊出對智慧明白的定義,以及它與聰明到底有什麼不同。

Google 大神也沒有答案

身為一個工程師,沒辦法清楚定義是非常痛苦的事。所以這些年來,我時不時在研究社會各界對於智慧的論述,但一直沒有找到解答。

舉例來說,Google 一下,你會發現 Wikipedia 是這麼寫的:

智慧(狹義的)是高等生物所具有的基於神經器官(物質基礎)一種高級的綜合能力,包含有:感知、知識、記憶、理解、聯想、情感、邏輯、辨別、計算、分析、判斷、文化、中庸、包容、決定等多種能力。智慧讓人可以深刻地理解人、事、物、社會、宇宙、現狀、過去、將來,擁有思考、分析、探求真理的能力。

與智力不同,智慧表示智力器官的終極功能,與「形而上謂之道」有異曲同工之處,智力是「形而下謂之器」。智慧使我們做出導致成功的決策。有智慧的人稱為智者。人工智慧是機器人的極其艱難的最終目標。

也就是把智慧定義為腦神經器官的功效,換言之,聰明也涵蓋在裡面,那麼一來根本沒辦法解釋聰明與智慧的差異。

另外你也會找到很多道家、佛家的論述,大多是像這樣

首先我們講「智慧的定義」。如從傳統的定義說起,像憨山大師所謂:「分別為識,不分別為智」。意思是如果我們用「意識心」去思惟分別,而後取捨諸相;便將造業而輪迴生死。反之,能不以識心分別,才與智慧相應。故分別為識,不分別為智;這乃第一種定義。其次,智慧者,即無煩惱也。故以無煩惱,為智慧。

就以上的定義,當然不能說錯。可是我相信大部份人,必仍無法從這定義裡,去意會「何謂智慧?」因為如果沒有分別.沒有煩惱,就是智慧;那最具智慧的,反將不是人,而是那些無生物,如礦石、木頭之類。但真有人將無生物,視為有智慧嗎?不可能!…

…智慧的定義,不當只是不分別,而且要能「從分別到不分別」。前的分別,是指什麼都看盡了;到後的不分別,則因已參透它的本質,故能全然放下,一心寂滅。所以石頭、木頭不可能有智慧,因為它不曾經由從分別到不分別的心路歷程。

其次,智慧的定義亦可說是:從動心到不動心。以最初的分別,一定得動心的─隨著境界的流轉而去觀察.思惟。但動心,卻不一定即有煩惱。而動心分別到最後參透本質時,即成不動心矣。我相信以「從分別到不分別,從動心到不動心」來定義智慧,對現在人應是較容易理會的。

換言之,這些論述探討的是「無分別智」這種智慧,為了要幫助眾生面對、化解「分別智」與「情慾」所帶來的痛苦。但在商業的世界,我們所謂的智慧還是一種分別智,也不是要用來放下自己此刻的苦難,所以還是搭不上。

另外也有在愛評網共同創辦人 Erica (葉卉婷) 演講上聽到她分享,應該是從《師父》一書來的這句

聰明的人,會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有智慧的人,從別人的錯誤中學習。

這定義的確比較接近我們在講的領導人智慧,且明確點出聰明的行為與有智慧行為間的差異,不過還是停留在表象,描述了長智慧的方法,但無法從中延伸出對智慧本身清楚而明確定義。

打通任督二脈

於是這個題目一直在我的腦海中盤旋,直到前幾天,我突然恍然大悟,決定寫篇文章與所有創業 CEO 分享。

那時我在讀 Google 去年換了新 CFO 後,開始進行一連串的成本控制,結果像是無人車、Nest 等等射月專案的菁英紛紛出走。這時,嚴長壽先生的那句「財散人聚、財聚人散」,突然在我腦海響起。接著我聯想到,財聚人散是聰明,而財散人聚是一種智慧。

這時,腦海中突然一個閃電,打通了任督二脈,對,聰明與智慧可以用利益的角度去分辨。

聰明只顧短期利益,智慧專注長期利益

原來,聰明是只顧短期利益,沒有思考長期後果。相反的,智慧則是專注在長期利益,且常常要用犧牲短期利益去換取。

換言之,一個聰明的創業者,花力氣優化每一次交易,以確保相同付出下,換回最大的報酬,即使因而犧牲對方的部分、甚至是所有利益也在所不惜。

一個有智慧的 CEO,專注在整體、長期的收益,所以每次交易時,會讓對方得到應有的報酬,即使那代表要犧牲我方短期利益也沒關係,因為建立眾多長期、優質的夥伴關係,換回穩定的遠程收益,才是重點。

創業者必須聰明,CEO 必須有智慧

把這個新模型套入 0 到 1、1 到 100 的兩個創業階段過程一起思考,也相當吻合。

一家 0 到 1 的新創往往缺乏資源,根本不知道明天在哪裡,所以創業者必須是非常聰明的,要在每次交易中獲取最大利益,把有限資源的效用極大化,才能夠生存下來。

但當你達到 1,開始轉型往 100 分的偉大企業邁進,會進入一條永無止盡的旅程,路上需要非常多同仁、供應商、通路商、媒體、投資人的長期幫助,如果這時 CEO 沒有長出智慧,還持續用佔盡便宜的方式交易,那麼久而久之,好人才、優質的上下游夥伴、媒體、投資人,勢必不會待在你身邊,那這家企業終究無法積累、長大。

大智若愚

另一方面,這個模型也可以用來解釋「大智若愚」這個觀念。

有智慧領導人放著短期利益不拿的行為,看在只顧短線的聰明創業者眼中,是愚蠢的,因為智者在追求的長期價值,很多時候不是明顯容易理解的。因此我們常看到初出茅廬的創業者,自以為是的批判老企業家的決策,但其實只是自己沒看懂真正的賽局。

更有甚者,短期利益容易精確計算,但長期價值不僅很難衡量,還有發生機率的問題。因此有智慧的 CEO 追求的不是單一投資的長線報酬,而是整個投資組合的長線價值。所以當你從一個面向去解讀他們的行為,很可能是見樹不見林的。

因此,真正的大智者,在凡人的眼中,幾乎是愚昧的。

智慧與天真的差異

另外,這個模型還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智慧與天真的差異。

很多時候,當一些初心創業者計劃犧牲短期利益,換取更大長線價值時,我們會說他很天真,而不是有智慧。這又是為什麼呢?

原來,是機率的差異。

如果我們評估這個犧牲,有相當的機率可以換回長線價值,那麼我們會認定這個領導人是有智慧的。另一方面,如果我們猜測機率很低,那麼就會認定他是太天真的。

但真實的機率,不一定跟評估的一樣。

因此,當年被認為很天真的 Mark Zuckerberg,靠著連接人與人,真的建立了一家價值 3,400 億美金、全球市值前 10 的偉大企業。另一方面,幾年前宣稱要靠不賺錢手機建立滿滿大平台、被認為高度有智慧的雷軍,現在看來,其實是比較接近天真的。

所以,有智慧與天真之間,沒有明確界線,只能在事後分辨。

換言之,如果你真心相信一個短期犧牲,會在長期換回你在追求的極大價值,那麼,其實不一定要在乎別人是否跟你一樣相信。

智慧是對世界的預測能力

而從以上的探討,我們可以更進一步歸納,智慧不只是專注在長期價值,願意犧牲短期價值去換取,更是對於這個交換,在極度複雜、變動快速的人類社會中,真能發生機率的評估能力。

這種能力基於對人性、人類集體行為、各種不同科技、社會、經濟結構變遷、族群板塊位移的理解,也因此,一個優秀的領導人勢必是這些領域的終身學生,才能擁有超於常人的預測能力,也才能把種種的短期犧牲,真的換成長期的投資組合價值。

想完這一輪,我豁然開朗,不但解開了一個千古謎團,也發現它與所有已知的模型完全契合,這真是一種非常愉快的感覺。

無論如何,希望今天的文章,有幫助你更理解聰明與智慧的差異,以及成為一位優秀 CEO 必經的修煉。

___

歡迎訂閱 MR JAMIE 電子報

(Photo via Elvin, CC License)

程式不只是技能,更是滿滿的人生道理

December 7th, 2016

Kids using iPad

大多數人印象中「寫程式」是只有電腦工程師才懂的專業,但隨著科技的進步,透過視覺化的塊狀模組即可完成程式設計,大幅降低寫程式的入門門檻。程式設計如同閱讀,能讓我們獲得更多知識,並培養國際思考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透過鍵盤與滑鼠自信地面對數位創新的世界。

─ 蔡總統於「2016 年電腦科學教育週」啟動儀式 (TechOrange)

在我們大多年後,政府終於漸漸睡醒,開始展現對深耕程式教育的重視。往前走,台灣的孩子們將從國小開始接觸這個在 21 世紀生存,最重要的核心能力。但事實上,學程式遠遠超過學一種技能。實際運用程式去設計、建造產品的過程,隱含著滿滿的人生道理。

我從 10 歲開始自學程式、組電腦,21 歲與大學朋友創辦哈酷網、碩網,開始實際把程式運用在商業世界,28 歲在紐約參與社群網站 Sosauce、遊戲製作公司 Muse 的創辦,32 歲回台成立 AppWorks 幫助年輕人發展網路新創,可以說整個人生都與程式脫不了關係。

回頭看這趟旅程,程式教了我太多人生的智慧,以下是其中我認為最重要的,跟大家分享。

程式的目的不是程式

程式是讓使用者運用,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滿足需求的工具。所以真正的目標是「問題被解決」、「需求被滿足」,而不是程式本身。一個工程師必須認清程式不是一件作品,而是過程中的介質,才能設計出真正增進用戶生活的好軟體。

困難的事不一定有價值

很多時候,工程師辛苦刻了一些功能,卻發現用戶根本沒有這樣的需求。另一些時候,我們發現按鈕的顏色、說明的文字、新手上路的引導、會員登入後體貼的問候,這些功能做起來很簡單,用戶卻非常在乎。人生也是,我們辛苦的付出,人家不一定有感受,但一句不經意的話,卻可能掀起社會運動。

新東西不一定好

人天生喜歡新事物,但在設計軟體產品的過程中,新技術往往不是最好的選擇。新技術通常有很酷炫的核心,但缺乏完整的周邊配套,甚至沒有太多工程師真的懂。因此實務運用上,往往帶來更高的成本與更大的風險。因此,聰明的工程師會選擇成熟或接近成熟的技術。

懶惰不是壞事

優秀的工程師往往是最懶惰的動物,正是因為懶惰,所以可以做出最方便好用、容易維護的軟體。

簡化才是王道

N 倍複雜的軟體,帶來 N 平方成長的用戶教育、團隊溝通協作、後續維護成本。因此,學程式會教你力行減法的重要,KISS everything. (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

系統思考

程式往往不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個體,而是由許多互相連動的模組、物件、平台所形成的體系。因此,學習設計程式的同時,也勢必會增強系統思考的能力,幫助你理解單獨模組的優化不一定能提昇整體戰力,以及找到系統內槓桿點等重要人生觀念。

沒有情緒、只有邏輯

人是理性與感性兼具的動物,但機器卻只有 100% 的理性。因此當你的程式無法 Compile (編譯過關),跟機器生氣、求情、說謊都是沒用的。只有學會摒棄自己的情緒,用完全合乎邏輯的方式,才能通過他們嚴格的關卡。在過程中,你也學會了如何運用 EQ。

問題的根源都是自己

當程式掛點、當用戶的問題沒解決、需求不滿足,你並不能怪罪用戶、也無法推卸給機器,只能怪自己沒有做出好的選擇、設計出對的架構、寫出可靠的程式。人生也是一樣,問題都根源於自己過去某個時點做出的選擇,沒什麼好責怪別人。

速度與債

在設計早期版本軟體時,為了求快、求提早取得市場反饋,工程師往往會用較粗魯的方式完成功能,因此欠下所謂「技術債」。而後,當產品獲得市場歡迎,用戶量持續成長,償還這個技術債所需的時間與人力就會日益膨脹,就像現實生活中的負債會生利息一樣。因此,工程師要懂得在對的時間點,把前債還清,才不會在日後造成永不超生的後果。經歷過幾次這個過程,你將學會用成熟的態度去面對選擇、負債、償還。

可以一時繞過麻煩,但無法永遠逃避它

這跟技術債的概念很類似,有時候,工程師可以用 Work Around 暫時繞過問題,但它不能取代解決問題本身。遲早,你必須正面面對、解決它。

永遠幫自己留條後路

程式做久的工程師,往往會養成習慣在迴圈,或是需要長時間的執行程序中,幫自己留一個跳出的路徑,免得事情出狀況時,無法搶救。在人生中,永遠想好後路也是很重要的觀念。

用小里程碑激勵自己

在做一個大系統時,如果花數週、數月的時間埋頭苦幹,卻一直沒辦法看到成果,很難維持自己在意志高昂的狀態。厲害的工程師會把它切割成許多小片段,每個階段完成都有可運作的部份成果,利用這些小里程碑來讓自己保持熱情。

專注的重要

專心的設計程式 1 小時,生產力恐怕抵過邊做邊玩 10 個小時。

團隊合作的重要

無論一個工程師再強,也無法一個人完成一個大系統。與其他人組織、協做、發揮整體戰力,是工程師必修的功課,也是所有人一生中必修的功課。

__

想轉職工程師、加入網路公司、獲得更好待遇與工作環境,在實作程式中領悟更多人生智慧的朋友,歡迎加入 AppWorks School/ iOS Class

(Photo via Kentucky Country Day, CC License)

創業 CEO / 別忘了感恩

November 28th, 2016

Thankful Man

在「創業 CEO」系列,我們探討創業者如何教會自己,成為偉大的 CEO,因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網路公司,往往是由這樣的人在領導

美國的感恩節週末剛過,業界關心的都是美國 Black Friday、Cyber Monday 的電商銷售狀況,與天貓剛完成的雙十一相比的差異。[1]

但在這個特別的節日,我想提醒各位創業 CEO 的,卻是不要忘了對所有曾經幫助你的人,常懷感恩,並且在洽當的時間、用恰當的方式,讓他們感受到你的謝意。

人是奇妙的動物,大多可以幫助別人不求物質回報,但很少能忍受自己的付出不被珍惜、貢獻沒有得到正面的肯定。

很常有天使、Mentors 跟我說,某個創業 CEO 不值得幫助,因為他不知感恩、過河拆橋、把送給他的 Ideas,在外面說是自己想出來的。

這其實是很有趣的現象,說真的,這些天使、Mentors,自己往往已經很有成就、很受人們尊重,根本不缺一個小創業者的感激、聯繫、表揚。但心理上,他們就是很難不在意。

另一方面,要讓這些前輩、長輩們感受到謝意,其實也不是什麼太難的事,過年過節幾句問候,事情有進展時跟他們回報一下,碰到面時把謝謝掛在嘴上,有機會到外面演講時,提提他們如何幫助你的故事。僅僅是這些小舉動,都會讓他們覺得很窩心,你這個年輕人值得幫助。

當他們覺得你值得幫助,不僅自己會找機會再多幫你一些,像是提供你重要的報章資料、與你分享他們的觀點與想法,甚至還會去拉更多貴人來幫助你。

當然我不是說人應該要現實,為了讓天使、Mentors、共同創辦人、同仁繼續幫助你,不要在人家面前說你壞話,所以花時間去製造出感激的樣子。人本來就該對周遭的人、事、物心存感激,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但身為在時間、資源處於劣勢一方的創業 CEO,你或許可以更進一步體會,常懷感恩除了是美德,也是報酬率超高的一種心態。

這樣一來,實在沒有不好好練習的理由。

無論如何,在這個一年一次的時節,我感謝大家過去以來對這個網誌,以及我個人的所有幫助、支持。未來一年,請大家繼續關照。

___

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1] 美國今年感恩節週末的電商總體 GMV 是 $3.34B,較去年成長 21.6%。行動 GMV 是 $1.2B,佔 36%,YoY 成長 33%。換言之,桌面 GMV 是 $2.14B,YoY 是 +16%。

相較之下,今年天貓雙 11 總 GMV 是 US$17.45B,YoY +32.37%。移動 GMV $14.3B,佔 82%,YoY +69%。換言之,桌面 GVM 是 $2.17B,YoY 是 -34%。

兩邊比較可以看出,中國 Mobile 已經算是正式淘汰 Desktop,而美國還在兩通路同時發展的階段。台灣根據我們觀察到的數字,應該在兩者之間。

(Photo via barkbud, CC License)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