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apple’

創業 CEO:好策略形而無形、我專敵分

May 13th, 2013

Young boy on rock with slingshot. David, not goliath

在每週一次的「創業 CEO」系列,我們討論一個創業者如何教會自己成為一位偉大的 CEO,因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創業公司,往往都是由這樣的人在領導

歡迎來到 Good Strategy Bad Strategy 線上讀書會 #2,今天我們要討論的是第一章 Good Strategy is Unexpected 與第二章 Discovering Power。

好策略是出奇制勝的

開書第一章,Rumelt 先講了 1997 年 Steve Jobs 拯救 Apple 與 1991 年美國波灣戰爭「沙漠風暴」等兩個故事,有效的傳達了一個看似衝突的概念:好策略是「出奇制勝」的,但出奇制勝的好策略卻往往是非常基本的。

多數複雜的組織分散而不是專注他們的資源,行動上他們企圖討好與犒賞內外各種利益。

所以令人驚奇的不是 Steve Jobs 拯救 Apple 與美軍沙漠風暴的兩個案例的策略本身有多麼的「意想不到」,相反的,這兩個策略是多麼的基本不過:

我們驚訝的是當一個像 Apple 與美軍這樣複雜的組織,居然真的可以專注他們的行動。不是因為「神祕」,而是因為我們壓根沒料到他們會真的採用好策略。

也就是說,當我們聽到一個「好策略」時,通常的反應會是「就這樣?」但當你仔細去想想,要在一個複雜且龐大的官僚組織實行這樣的策略,勢必要觸碰到很多紅線,開罪到很多既得利益者,而那才是好策略無法被執行主要原因。故事中說得很簡單,Steve Jobs 把 Apple 的經銷商從 6 家砍到剩 1  家,但當你把自己放在他的處境,業績下滑,通路為王,你如何說服公司業務部門他們需要砍掉 5 家帶來 KPI 的夥伴?當然,在公司的層級,縮減到最低可行規模是 Apple 當時要獨立存活唯一的策略,但當業務部門必須配合執行該策略,甚至要砍掉 4/5 的人員,那是多麼難以推動的工作。

所以出奇制勝的不是這個策略有麼多的神奇,出奇制勝的是 Apple 能確實執行這個策略,有多麼的神奇。

力量的來源

接著,Rumelt 談到了「好策略」的來源,也就是「Insight」。

他以經典的中古世紀「大衛與巨人」之戰為例。表面上,面對小童大衛,九尺高、無堅不摧、戰無不勝的巨人佔盡了所有的優勢。但事實上,大衛有輕巧、靈活的優勢。因此當國王給大衛護甲時,大衛寧可不穿 — 被巨人擊中,無論有沒有護甲,大衛都是死路一條。但穿上護甲,大衛便會失去靈活的優勢,因此當然不可以穿。

此外,相較於巨人熟悉的近距離戰鬥,牧童大衛熟稔則是彈弓,可以在遠距離精準射中目標。所以大衛在巨人還來不及運用任何的優勢前,就已經用石頭射中巨人的前額,巨人暈眩倒下後,大衛才飛速接近,取下巨人頭顱得到勝利。

Claude Vignon: David with the Head of Goliath (c. 1620-23)

Rumelt 用這個故事來傳達,好策略往往不是在原來的戰場中用更多的資源去把劣勢變成優勢,好策略往往是另闢戰場,利用自身的相對優勢去剝削對方的相對劣勢。Rumelt 舉例 Walmart 發現 Kmart 的劣勢是「地方分權」的連鎖體系,所以他們用「中央集權」的「網路策略」把 Kmart 的獨立店各個擊破。另外,五角大廈發現蘇聯的優勢是「天然氣」,所以他們先與阿拉伯國家聯合,壓低石油價格,讓蘇聯無法繼續透過出口天然氣賺取鉅額資金。美國接著再持續投資在飛彈、整合電路板、潛艇等先進科技上,讓蘇聯疲於跟進,最後筋疲力盡 — 就像一個滿場跑的大衛最終累垮巨人一般。

(五角大廈的) Marshall 與 Roche,就像 Sam Walton (Walmart 創辦人) 一樣,擁有一個 Insight。當這個 Insight 被運用,會產生一個更有效的競爭方式,相當於發現了一個狀況裡面隱藏的力量。

有 Insight,才能有「高 Leverage」的策略,確實執行之後,就有機會帶來勝利。孫子兵法說:「形而無形、我專敵分」,其實也是同樣的意思。

以上就是今天我的讀書心得,下禮拜,我們將接著看第三章 Bad Strategy 與第四章 Why So Much Bad Strategy,歡迎加入。

前往 Good Strategy Bad Strategy 線上讀書會 #3

___

歡迎加入第七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和我們輔導的創業 CEO 們一起學習策略思考

(Photo via rpb1001 & euthman, CC License)

兩個世界 — App 開發商面對的抉擇

May 7th, 2013

Instagram

2007 年,Steve Jobs 站上舞台向全世界推出第一代 iPhone,也開啟了「真智慧手機」的時代。2008 年,Google 與 HTC 合作的第一代 Android 上市,同時把智慧手機推入了戰國時代。這個全球大戰一路打到 2013,而局勢在近期出現了非常有趣的變化。

首先,Apple 從當時完全主導的先行者,一路下滑到了 2013 第一季在全球僅剩的 17.3% 的市佔率。Android 則從當年的追趕者,反過來成了佔有 70% 以上絕對優勢的作業系統。但故事並沒有這麼簡單,打開北美的數字,你會發現蘋果仍是那裡的霸主 — 第一大電信公司 Verizon 首季銷售的 720 萬支智慧手機裡面,蘋果佔據了 400 萬支。第二大的 AT&T 去年第四季賣出 1,020 萬支智慧手機,iPhone 更佔據了其中的 860 萬支。

也就是說 Android 靠著 Samsung、HTC、Sony、LG 等這些國際夥伴的推動,在全球佔據了領導的地位,但那並沒有真的撼動蘋果在美國本土霸主的地位。5 年的智慧手機大戰打下來,這個世界被分成了兩個差異顯著的市場。

在北美,iPhone 佔據著領導的地位,尤其是付費能力最強的使用者族群。在北美以外的世界,iPhone 則冒著被邊緣化風險,在這裡,Samsung 取代了 Apple 的地位,不僅霸佔 30% 以上的主導市佔率,也靠著 Galaxy 與 Note 等高階系列吸引了不少高付費能力的用戶。

另一方面,當全球智慧手機在 2012 年以 44% 成長率大步邁進的同時,北美智慧手機市場卻早已進入飽和期,呈現年衰退 11% 的狀況,更進一步拉大北美與世界的差異。

所以身為開發商,如果你面對的是美國以外的市場,由於仍在飛速的成長,你可以針對新購手機的用戶,設計一些相當入門的簡訊、照片分享等等服務,也可以針對 Samsung 等高階手機用戶開發精緻、高 ARPU (Average Revenue Per User) 的應用程式。相反的,如果你面對的是北美市場,則必須要設計相當精緻的 Apps,才能在日漸飽和的世界中,從別的 Apps 手中搶走用戶的錢包與注意力。而想要在北美有高 ARPU,則你一定不能放過 iOS 的用戶族群。

這就是智慧手機戰到目前為止,呈現的非常有趣「兩個市場」現象。當然戰局未來一定還會有變化,所以持續追蹤市況,然後針對市況做出抉擇,邊打邊修正計畫,是每個 App 開發商必備的生存本領。

___

歡迎加入第七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和我們一起追逐 Mobile Internet 這個百年大浪

(本文編輯後刊登於《APP 情報誌》; Image via Instagram)

品味:正在變平的世界

May 3rd, 2013

Windows Phone 8

歡迎來到每週一次的「品味」專欄,在這裡,我分享我所看到的種種美好。

這兩年科技圈開始緩緩吹起一股「平面風」,從 Facebook、Google 到 Apple,大家紛紛把 Logo、網站、App,甚至是 OS 的使用者介面越改越平。雖然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但這一波風潮主要帶頭的似乎是微軟,他們在 2012 年推出的 Windows Phone 8 率先採用了完全平面化的設計。

接著在去年的全面 UI 大改版中,Google 也跟上了這個潮流:

Old Gmail

New Gmail

近期,Facebook 也把 Logo 以及網站上的許多 Icons 平面化了:

Facebook Logo Flattening

Facebook Flattening

最後連 Scott Forstall 走後,改由 Jony Ive 主導的 iOS,也傳出將在 7.0 版推出時大幅度的平面化

Apple Podcast App

當然 3D 立體、擬物或是平面,圓角或是方框,各自都有它們的擁護者。但不同的風格的確會讓使用者有不同的使用感受,當平面變得現代、時尚,立體就有可能會讓使用者感到比較傳統、復古。因此我鼓勵大家有空多欣賞別人的設計,感受不同設計給你的不同體驗,才能在做自己的產品時,選擇最適合你品牌精神的設計風格。

___

歡迎來第七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和我們一起研究設計,做好產品。

(Images via waddingtoncrushpath, betanews, 9to5Mac)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