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興趣加入明天的 Facebook、追隨未來的 Mark Zuckerberg?
2016 夏季 AppWorks Ecosystem 聯合大徵才正在舉行,共集結 105 家精選 Internet 公司、857 個職缺,歡迎你來精挑細選
前陣子參加了一場由政大學生舉辦的「與業界人士交流」活動,大概是感受到數位經濟蒸蒸日上,這群即將踏入社會的青年學子,都非常好奇如何選擇一家最具潛力的網路、電商公司加入,又如何能讓自己成為這個領域炙手可熱的人才。
這個網誌讀者,多半已在業界服務。但如果你服務的公司業務青黃不接,產業前景堪慮,正在思考是否該跳槽網路,我與他們分享的觀念與方法,還是可以供你參考。
網路:1 家成功、99 家失敗
傳統產業成熟後,往往自然形成多頭鼎立的格局 ─ 電信有三強、電子有五哥、百貨零售則是群雄並駕。相較之下,網路的各個次領域,早期或許百花齊放,但 5-10 年後常收縮到近乎贏者通拿的局面 ─ Google 霸佔搜尋、Facebook 雄據社交,而 Amazon 則是長期穩居電商龍頭。相對於獨領風騷者的欣欣向榮,落後者除了少數苟延殘喘,多數早在過程中被迫放棄。換言之,要加入一家節節高升的企業,在網路的世界,難度比傳產高上許多。
搭上火箭才能真的升空
加入一家日益蓬勃的公司,有太多好處。除了參與組織的不斷升級、獲得非常寶貴的經驗,還有日益放大的舞台、對個人品牌的加分,以及未來公司股票上市、被併購時所產生的可觀財務報酬。相對的,加入一家失敗的網路公司,除了獲取未來可能有用,但也可能沒用的實作經驗,其他好處相對十分有限。因此,如果要加入網路公司,就該花相當功夫,去確保自己搭乘的火箭,是最有潛力升空的那艘。
創辦人、創辦人、創辦人
一家網路公司未來有多少機會成功,當然很難判斷。否則不會連全球最成熟的北美創投業,都只有 20% 基金能產生超額利潤。[1] 有趣的是,網路公司成功機率雖然極難預測,但真正有影響力的主要因子,卻非常單純。其實,一家網路公司成功的機率,基本上控制在它的創辦人 (或是執行長) 身上。
你或許會問,不都說成功是一個團隊的成就?的確,達到成功的過程,必須仰賴一支精良團隊的執行。但這種團隊的組成,仍舊是領導人意志貫徹的結果。因此,即便要挑選一家未來會有優秀團隊的網路公司,今天還是要看它的創辦人。
創辦人有怎樣的氣質,未來才有較高的成功機率?根據我這些年的觀察,他必須有非常堅強的意志,極高的學習能力、相當的聰明才智、不錯的溝通能力,以及高人一等的執行力與拼勁。另一方面,孤芳自賞、短視近利、眼高手低、喜歡怨天尤人的網路公司領導者,失敗機率則遠高於平均。
縮小範圍、深入追蹤
所以要選擇一家網路公司加入,你必須對它創辦人的個性、價值觀、人格特質有相當的掌握。但實務上,網路公司何其多,每家都有領導者,如果要一一深入研究,時間恐怕難以允許。因此,你得先縮小範圍。舉例來說,可以限縮在自己真的有興趣、有優勢的垂直領域,或是已經獲得創投支持,換言之,跨越某種門檻的網路公司開始。
縮小範圍後,你接著該花時間好好深讀這些創辦人的網誌、Facebook 文章、媒體採訪,還應該去聽他們演講、趁機提問,與他們身邊的團隊、合作夥伴、投資人聊聊,透過這些資訊去了解他們真正的為人。這些研究需要相當的時間與精力,但最後,你應該可以挑出一兩家,自己真的喜歡,而且有優秀創辦人的網路公司。
主動出擊
目標設定後,接著就是主動出擊。幸運的是,前一階段所累積的基礎,在這一階段通通能派上用場。由於已經非常了解這些公司,你應該很清楚自己可以為它們扮演什麼角色;由於你深入研究其創辦人,與他溝通、讓他感受到你的熱情,並且理解你將如何幫助他實現理想,也會變得容易許多。而因為這是經過你精挑細選後,真心喜歡、且真心相信最具潛力的公司,加入之後,你也有更能如魚得水。甚至,你在過程中對同業的研究,也會成為未來新公司的養分。
當然,這是非常大費周章的過程,且即便如此,也無法保證你加入的就是明日獨角巨獸。不過,職業生涯本就沒有絕對,如果想跳槽網路,我想我有義務提醒你,慎選公司、慎選領導人,比過去重要非常非常多,且應該用系統性方法去實踐。
___
準備好跳槽網路了?歡迎來 2016 夏季 AppWorks Ecosystem 聯合大徵才瞧瞧
[1] 請參考 Kauffman Foundation 報告
(本文編輯後刊登於《30》; Photo via TechCrunch, CC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