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internet of things’

品味 / 物聯網大升級的 X Games 2016

January 15th, 2016

Intel + X Games

歡迎來到週五的「品味」專欄,在這裡,我分享我看到的種種美好

對我這種滑雪板、看 X Games 長大的觀眾,今年 CES 最令人興奮的消息,大概就是 Intel 將與 ESPN 合作,在兩週後的 X Games 2016 Aspen,透過物聯網技術,在即時轉播上展示這些超人類的跳躍、旋轉數據。

為了宣傳這個合作,Intel 特別製作了一支影片,請欣賞。

ESPN and Intel team up for X Games

這些即時資料不只是讓我這種數據迷興奮,根據影片顯示,選手們也因此得到了非常好的回饋,知道練習的時候可以加強哪些動作,讓表現更臻完美,或是可以量化的去比較與對手之間的差異,更清楚該彰顯自己的哪些特質。

從足球、高爾夫,到現在的雪板,物聯網技術的普及,真的在改變所有的運動。

___

也想參與創造改變世界的新東西?11 家 AppWorks 物聯網新創正在熱烈徵才中

創業 CEO / 三年內,行動化,或是邊緣化

January 5th, 2016

Digital generation

在「創業 CEO」系列,我們探討創業者如何教會自己,成為偉大的 CEO,因為歷史上最偉大的科技公司,往往都是由這樣的人在領導

最近台灣電子業很瘋物聯網,覺得那是他們期待以久的救世主,但如果你仔細研究近代的科技發展史,就知道事情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

第一代物聯網 ─ 個人電腦

在 80、90 年,個人電腦崛起的時代,全球有許多成功的 PC 品牌與製造商,像是 IBM、HP、Dell、Acer、ASUS 等,都靠著參與個人電腦上下游相關活動,建立了正向的商業模式。

但在 1995 年,Internet 開始普及之後,科技的價值產生的引擎漸漸從個人電腦本身,轉向了以 Internet 之上的各種服務。時至今日,多數消費者使用電腦只在意瀏覽器與上網,並不太在意 PC 本身的功能差異。因此,Google、Amazon、Facebook、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相繼成為市值千億美金的巨擘,而個人電腦則淪為難有差異性的 Commodity ─ IBM 早已出售 PC 事業、HP 遭到分拆、Dell 為了轉型下市,而台灣的雙 A 則陷入苦戰。

第二代物聯網 ─ 手機

在 1990 – 2000 年,手機開始普及的時代,全球一樣有許多成功的行動電話品牌與製造商,像是 Nokia、Motorola、Sony、三星、黑莓、HTC、蘋果等,都相繼在市場上找到不錯的成績。

但 2007 年後,智慧手機與 3G 普及帶來 Mobile Internet 的興起,行動的價值產生引擎又漸漸從裝置本身轉向了 Internet。時至今日,多數消費者只在意 Apps 與上網,手機的功能差異則越來越小,利潤空間也越來越薄。因此,Google、Facebook 因為 Mobile Internet 而更加強大,Uber、WhatsApp、滴滴快的、Snapchat 等手機原生服務相繼達到數十億美金估值。反觀手機廠這邊,Nokia 賤賣給微軟、Motorola 被聯想低價收購、Sony 即將退出手機市場,而三星、黑莓、HTC 都陷入苦戰,蘋果表現雖相對較佳,但到去年下半也開始出現銷售成長停滯。

Internet 顛覆與創新者兩難

在這段過程,Internet 顛覆的產業不僅僅是底層的載具,更是上層的應用。媒體類的像是音樂、報章雜誌、DVD 出租率先發難,接著是 3C 零售、量販,而後是服裝、飾品、美妝販售,乃至於今日的金融等服務。

雖然 Internet 的顛覆越來越深、越廣,但由於過程是極度緩慢的,導致許多企業陷入典型「創新者兩難」(Innovator’s Dilemma) 困境。在顛覆發生的初期,由於既得利益者與新進者間規模差異太大,衛冕者往往並不正視挑戰者代表的典範轉移潛在威力。

到了中期,當衛冕者發現新典範規模已經放大,這時才會開始奮力追趕。可惜 Internet 商業模式往往有巨大的網路、平台效應,後進者即使有多倍的資源,也不一定能夠趕上。

實體書店巨擘 Barnes & Noble 看著 Amazon 坐大後,投入大量資本發展電子商務、電子書,最終只是每下愈況,至今雙方規模已經差距 28 倍。傳統軟體商微軟看到 Google 靠 Search 崛起,投入數十億美金發展 Bing 想要競爭,但至今全球市佔率也僅僅是 12%。更有甚者,當同樣是網路公司的 Google 發現 Facebook 靠社群媒體崛起,也花了數億美金資本發展 Google+,但最終還是被遠遠拋在後面。

眼下 Mobile Internet 已經透過智慧手機普及至 30 億人,眼看會在未來十年內拿下全球絕大多數人口,再加上正開始崛起的穿戴裝置、車聯網等等新領域,在往後的世界,新經濟對舊經濟的顛覆,只會不斷增溫。

台灣的經濟情勢

把範圍限縮回台灣,隨著中國經濟降溫、美國聯準會升息,未來三年景氣很有可能都會呈現負循環。在不景氣的環境,舊經濟相對無效率的商業模式,疲態會越來越明顯。過去半年百貨零售業、傳統媒體業相對整體經濟的蕭條,就是最好的證明。而隨著聯準會逐漸升息,全球資金成本也會跟著上升,即使不論網路效應、平台效應帶來的門檻,未來業績下滑的傳統產業要匯集資源、轉型數位,也會越來越難。

2016,改變的一年

因此,各位創業 CEO,2016 年,我建議你未雨稠繆,趕快全力數位化、行動化你的企業,跳離即將被顛覆的舊經濟陣營 (是的,Desktop Internet 也在其中),建立有競爭力的新經濟商業模式。

如果你是企業的中階經理,我會建議你好好研究,你所乘坐的鐵達尼號,是否真的不可能沉船。如果不是的話,那你該看看四周,其實有很多正在破冰前進的新經濟快艇、正在起飛的 Mobile Internet 企業,都非常渴望人才的加入。2016 年,或許就是你換船的時刻

在大幅重組的世界,不變,才是最大的風險。

我大膽預言,三年內,徹底數位化、行動化,或是被邊緣化,無論個人、企業,或是整個台灣都一樣。

___

想要數位化的人才,2016 冬季 AppWorks Ecosystem 聯合大徵才正在進行中,104 家優質 Internet 公司提供了 929 個職缺,歡迎你來加入

(本文編輯後刊登於《30》; Photo via inesnjers, CC License)

品味 / Tech Tats 把穿戴裝置變成轉印貼紙

November 27th, 2015

tech tats

歡迎來到週五的「品味」專欄,在這裡,我分享我看到的種種美好

過去幾年,Google Glass、Fitbit、小米手環、Apple Watch 的相繼上市,把穿戴裝置這個產業正式推上檯面。雖然在一頭熱之後,市場對 Wearables 似乎有些退燒,也間接造成了 Google Glass 的砍掉重練與 Apple Watch 的期望修正。但如果你把時間拉長十年,我們幾乎可以確定的是穿戴裝置將成為未來人們必備的配件。

或者,Wearables 也不一定需要是個每天穿上的配件,它說不定可以像是轉印貼紙一樣,直接貼在皮膚上,就可以使用一天、一個禮拜、甚至是一個月、一年,就好像科幻片中的場景。

位於德州奧斯丁市 (Austin, Texas) 的 Chaotic Moon,近期推出了一個概念性產品 Tech Tats 就為我們展示了這樣的未來,請欣賞它的介紹影片。

Chaotic Moon Studios – Tech Tats

影片中可以看到,Tech Tats 尤其希望被應用在醫療領域,可以父母、醫生監控生病小孩的體溫等生理狀態,它也可以被應用在健康管理,或是儲存個人身分資料、信用卡帳戶等等。

當然把穿戴裝置做成轉印貼紙的 Tech Tats,離真正商用化、普及,或許還有五年、八年之久,但想到未來有一天能非常輕易的在便利商店、藥局,用很便宜的價錢取得即時需要的 Wearables,還是相當令人期待的啊!

___

歡迎在 Instagram 上追蹤我在生活中抓取的美景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