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Ludicorp’

流言終結者 #3:「我們要避免失敗…」

July 9th, 2011

中式的教育比較威權,所以架構往往是說一動、做一動。老師教的公式,不要問為什麼,趕快背起來。背得熟,就是 100 分,記不好、用不對,那就是 0 分。十多年這樣的體制下來,年輕人也被訓練成了盲目追求「答對」的機器,似乎這個世界除了那一個「正確」的答案,其他選項都沒有任何意義。

除此之外,幾千年下來的科舉制度,對這件事也沒有幫助。小孩子往往被父母警告,你必須要考上好高中,否則就沒有好大學,然後就沒有好工作,彷彿只要一次失敗,就足以宣告一個失敗的人生一樣。

所以當年輕人有些創業的念頭,跑來找我,往往第一個問題就是:「Jamie, 請問我們要怎麼避免失敗?」在他們眼中,創業「成功」似乎就跟考試一樣,只有一個正確的答案,而萬一不幸答錯,那就得遭受一輩子的恥辱。

每次碰到這個問題,我的答案其實都很簡單,那就是不要出來創業。倒不是因為我不想負責,而是因為創業,幾乎保證一定會失敗。事實上,我沒有聽過任何一個創業者,是在沒有經歷過某種形式的失敗之後, 才找到一些成功的,這點在其他產業成立,在競爭激烈的網路業更是明顯。Google 當初想把搜尋引擎用美金 100 萬賣給 Yahoo,想不到連這麼便宜的價格人家也不買單。在創辦 Facebook 之前,Mark Zuckerberg 做了一個校園美女評比網站,被哈佛校刊罵到臭頭。2000 達康股災後,Amazon 股價從 106 塊跌到 6 塊,創辦人 Jeff Bazos 被評為網路史上最大的騙子。像這樣的例子,我還可以舉出好幾百個。

但更重要的是,很多網路公司最後的成功,其實根本是從失敗中學習之下的結果。現在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網誌平台,有 6,000 多萬人在上面發表文章的 Blogger,當初創辦的原因根本不是想要做部落格。1999 年,Evan Williams 和他的兩位夥伴創立 Pyra Labs,目標其實是想做出全世界最棒的「線上專案管理」軟體。可惜辛苦了大半年,好不容易把 Pyra 的軟體推出去後,卻發現並沒有受到市場的歡迎。一邊努力改進產品,一邊想著要怎麼辦的三個人,有一天突然靈機一動,把內部用來寫會議紀錄的軟體丟出去,想不到大受歡迎,最後才生出了 Blogger。

全世界最受歡迎的照片分享網站 Flickr,也是意外之下的產物。2002 年,當 Caterina Fake 和他的老公創辦 Ludicorp 時,本來是想做一個萬人連線角色扮演遊戲的。想不到遊戲還沒做出來,卻發現使用者非常愛用 Ludicorp 的聊天室來分享照片。心裡雖然掙扎,最後他們還是決定把這個功能抽出來,最後演變成了今天的 Flickr。

這些故事告訴我們,創業能不能成功、如何成功,其實是沒有標準答案的。而說穿了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市場這麼大,裡面當然有非常多的機會,只是等待你去發掘。但是這些機會你坐在家裡面想破頭也想不到的,唯有當你自己跳到海中間,才能夠體會到哪裡暗潮洶湧,哪裡魚群聚集。所以,創業其實根本不用害怕失敗,每一次的失敗,都會教你很多事情,讓你跟成功越來越接近。既然如此,我們何不乾脆抱著多多失敗用力失敗的精神去面對它呢?

歡迎在 Google+ 加入我

這篇文章編輯後的版本,刊登在 2011 年 7 月號的《30 雜誌》上。

(photo via kwc, cc license)

Pivot — 創業家最重要的本領

October 29th, 2010

一直很想介紹 Pivot 這個概念,但是他非常的難翻譯。字面上,Pivot 是「轉軸」、「軸心」的意思,也就是一個機械構造賴以旋轉的基礎,是一個平常很少用的單字。但是 Pivot 變成了形容詞 “pivotal” 之後,就帶有「關鍵轉折」、「逆轉聲勢」的意思,變成一個非常常用的單字。

而創業上的 Pivot,就是比較接近「關鍵轉折」這個意思,一個團隊經歷一個 Pivot 後,做出了更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什麼意思呢?我們先用幾個例子來看看吧:

Pyra Labs 與 Blogger

我想大多數人不知道,現在已經被視為網路最重要、也最基本工具之一的「網誌」,或稱「部落」(blog) 當初是怎麼來的。Blog 這個字,其實是從 Web + Log → Weblog → Blog 來的,可以說是由 Pyra Labs 的創辦人 Evan Williams 發明的。而 Pyra Labs 這家公司,是在 1999 年時創立,本來想要開發一個線上專案管理軟體,結果這個軟體本身不怎麼受歡迎,想不到其中的「網路記事本」 (Web Log) 功能大家特別愛用。所以 Pyra Labs 最後決定來個 Pivot (轉換跑道),專心做 Blogger,後來雖然也經歷了不少苦日子,不過最終被 Google 買下,功德圓滿。

Ludicorp 與 Flickr

當 Stewart Butterfield 和 Caterina Fake 在 2004 年創辦 Ludicorp 時,他們一心想做的是一個網路萬人連線遊戲平台。想不到這個平台上的遊戲不怎麼紅,但是聊天室中的照片分享功能卻大受使用者的喜愛。於是他們做了一個 Pivot,把分享照片功能獨立成一個網站,才有了 Flickr 這個受到全世界照相迷愛用的分享平台。

Odeo 與 Twitter

很多人大概也不知道,現在在全世界最紅的「微網誌」Twitter,當初是怎麼來的。Evan Williams (沒錯,同一個人) 當初離開 Google 創辦 Odeo 這家公司的時候,本來是想要做一個 Podcasting (Personal On-Demand Broadcasting 網路個人隨選廣播) 平台。結果開發產品的同時,創辦團隊間發現有大量互相傳簡訊的需求,所以做了一個簡訊轉發/廣播平台 (twttr) 來滿足這樣的需求。不久之後發現 Podcasting 並不是市場想要的「未來廣播」,但是 twttr 反倒是紅了。於是,整個公司又來了一個 Pivot,才有了今天如日中天的 Twitter。

Pivot 的真正意思

看完了上面三個故事,我想你應該比較能夠了解 Pivot,他的意思就是從你的產品和市場互動的結果,挖掘出一個新的方向,然後調整組織的策略,重新出發。創業團隊需要 Pivot 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市場往往不是你想的那樣。唯有把產品丟出去,你才能從中萃取出新的出路,新的商機。

如果你去看歷史上的創業家,他們都是很會 Pivot 的,上面的 Evan Williams 就是很好的例子。而且這些人每次 Pivot,都會把組織帶到一個新的境界。所以,如果要說 Pivot 是創業家最重要的本領,其實一點也不為過。想更了解 Pivot?我們日後還會多聊到,你也可以去讀精實創業這個詞的發明人 Eric Ries 的網誌

有什麼 Pivot 的故事嗎?歡迎留言跟大家分享。

___

關於創業的種種思考,我常分享在 Facebook 上,歡迎追蹤

(Pic via soleir, CC License)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