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本網誌: Facebook, Google+, 電子報, RSS

消費者,你到底贏了什麼?

July 15th, 2011 by Jamie

1940 年代初,正值二次世界大戰的高峰,主戰場雖然在歐亞,但參戰的美國仍進入了全國動員的狀態。此時幾乎所有大型工廠的製造,都從自由經濟轉變成計劃生產,由政府來統一主導以便產出軍備和補給,支援前線作戰使用。

由於是計劃經濟,所以勞工的薪資也是常年固定的,這讓辛苦工作的工人相當不是滋味。於是,當大戰的情勢逐漸明朗,工人們便開始組織工會,透過集體的力量去跟政府談判,要求薪資的調整。但戒嚴畢竟是戒嚴,政府的勞委會也沒辦法改變戰時的法令,於是兩邊腦力激當之下,想出了用員工福利來做為另類的貼補,因而生出了後來為世界效法的退休終身撫恤和建保制度。

大戰後來結束了,但是這些工會並沒有因此解散,反而勢力越來越龐大。一次又一次的勞資衝突中,工會往往是最後勝利的那方。他們總是告訴勞工們:「我們贏了!從萬惡貪婪的商人手中,工會為你們鞏固了最多的福利。」

時序快轉到 2000 年代末期,面對日、韓車廠的激烈競爭,偉大的美國三大車廠居然敗下陣來了。通用、福特被迫變賣祖產,而克萊斯勒更是以形同倒閉的價格被賤賣。這造成了美國數十萬名的汽車工人失業,無數家庭的破碎。深究背後的原因,原來,在工會幾十年下來的強勢爭取之下,美國三大車廠的員工福利節節高升。所以,這三家公司每生產一台車,平均就要多花美金 3,000 元在員工福利之上,這樣的成本結構導致他們無法在價格或品質上與日、韓對手競爭,最後當然無法在市場上贏得消費者的青睞。

「從萬惡貪婪的商人手中,我為你們爭取了最多的福利。」這句話說起來很好聽:

但是各位消費者,請你記住,我們處在的是一個資本主義社會,每個人都必須要靠著 (某種形式的) 薪水過活。而薪水怎麼來?企業必須要賺錢,才有辦法付給員工薪水,才有辦法付給政府稅收,財政部才有辦法支應公務人員的所得。所以,政客們的話可以講得很漂亮,但是你千萬要想清楚,這些人到底是在幫你,還是在害你。

歡迎在 Google+ 加入我

(Image via splorp, CC license)

歡迎訂閱 MR JAMIE 電子報
讓新文章自動寄到你的信箱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