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本網誌: Facebook, Google+, 電子報, RSS

如何走出「知情的悲觀」

June 18th, 2012 by Jamie

自從這張圖在上個月底出現在 TO 的「創業公司是如何被不斷的新 idea 所摧毀?」一文之後,就成了不少 appWorks 團隊的「視力檢查表」,大家開始把它釘在牆上,然後對照自己到底處於哪個階段。

還不熟悉這張圖的朋友,它可以用來描述不同階段中創業者所抱持的心境。一開始,由於你知道的有限,所以處於「無知的樂觀」 (Uninformed Optimism) 當中,認為你的 Idea 非常棒,消費者一定早就在等這樣的產品,我得趕快把它做出來,然後很快就會大紅大紫、平步青雲。

接著,往往隨著產品的上線,你開始發現事情並沒有當初想的那麼簡單,消費者並沒有在等這個產品,而少數願意給你機會的客人,用完之後也沒有再回來。你被迫開始 Iterate & Pivot,但是事情並沒有起色,你漸漸進入「知情的悲觀」(Informed Pessimism) 當中。但這時的團隊,還沒有失去動力,仍舊在用力的掙扎著,試圖找到那個出路。

從這裡,有少數人會逐漸找到方向,但有更多人,會落到下一個階段,那就是「存在意義的危機」(Crisis of Meaning)。通常它發生在銀行只剩下幾個月現金,但無論產品怎麼改,就是無法得到市場的認同的時候。這時團隊內部會出現「為什麼要創業」的質疑,失去信心的人開始離開,甚至連創辦人自己都無法說服自己。一半以上的人會在這裡死去,但有極少數的人會痛定思痛,大刀闊斧的砍掉過於理想的計畫與因子,然後從那裡浴火重生。

「迷你窩」就是在這裡 Pivot 成為「神來也」,而「 Zakka」也是在這裡 Pivot 成「Lativ」。

我認為這是一個必經的過程,因為唯有經歷過那段日子,你才會了解到市場的殘酷,和出來做生意,你終究被迫要在理想和現實間取得平衡。也唯有當你身上刻著這一段傷疤,你才會時時刻刻被提醒「無知的樂觀」是多麼可怕,這時,你就成為了一個「有知的人」,而且往往因為有知,你是務實而且樂觀的,所謂「有知的樂觀」(Informed Optimism)。

成功創業者轉戰創投的 Andreessen Horowitz 創辦人 Ben  Horowitz 最近寫了一篇「The Struggle」,除了描述那個過程,也給了創業者一些如何走出掙扎的竅訣。以下就讓我借用他的重點,聊聊走出絕望的方法。

  • 別把所有責任都往肩上扛 — 會出來創業的人,通常都是很「羹」(撐) 的人,但是那對走出低谷沒有幫助。別把團隊擋在 Firewall 後面,讓你的共同創辦人們也一起參與這個過程,會讓你不那麼無助。況且,如果最後真的浴火重生,那段經歷會是永遠把你們綁在一起的東西。
  • 這不是圈叉遊戲,這是他媽的 3D 圍棋 — 科技產業變動得很快,沒有人卡到的位置是可以真正持久的。你以為微軟的 Windows 很穩固嗎?他們以為自己的對手是 Mac,但今年的耶誕假期打敗 PC 的將是 iPad。這個世界上永遠都在出現破壞式創新,所以這場 3D 圍棋也永遠都有出路。
  • 專注在道路 (而不是圍牆) — 當一個賽車手的第一課,就是專注在道路,而不是圍牆。當你以時速 300 公里前進時,分心 0.1 秒去顧慮牆壁,就是會讓你撞毀的原因。創業也是一樣,即使處在有知的悲觀中,也請你專注在所有的小可能之上,試著從中間尋找小成功,而不要浪費時間去研究已知的不可能。
  • 撐得夠久,也是會碰到幸運女神的 — 不要懷疑,大多數的大成功,往往都是瞎貓碰上死耗子。既然是瞎貓,那也得活夠久才能贓到一隻死老鼠吧。
  • 不要把個人情緒放進去 — 每個人都會犯錯,重點是能不能趕快發現,趕快修正,下次不要再犯。情緒化與責怪當初的自己,一點幫助也沒有。
  • 你要當男孩還是男人 — 能夠從這裡走出去的人,才是真正的男人。嚷嚷著我要創業,然後碰到一點點困難就夾著尾巴逃走的,只是長不大的偽彼得潘。撐住,能夠在荒蕪中找到出路的人,才配稱得上真正的創業家。

6 月號的「TO Startup Mixer 想像力就是你的行銷力」來了,本周四 (6/21) 6:30PM 在蛙咖啡松江店,快去報名

(Photo via fourhourworkweek)

歡迎訂閱 MR JAMIE 電子報
讓新文章自動寄到你的信箱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