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 JAMIE 的 Facebook Page,昨天正式突破了 40,000 人按讚 (也就是俗稱的 4 萬名粉絲)。當然這跟很多國際品牌動輒百萬、甚至千萬的人數比起來,一點都沒什麼,但對我自己來說,它是一個辛苦耕耘才達到的里程碑。所以今天除了要在這裡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之外,也想藉著這個機會,分享一下這些年來社群經營的種種感想。
累積
首先,最大的心得,是真正的粉絲就像朋友一樣,都是用「贏」來的,不是用「騙」來的。既然要贏,它當然一定很慢,所以你必須要很有耐心,還要能夠持之以恆。這 4 年來,我沒有辦過抽 7-11 禮券的活動,也沒有花過一毛錢在廣告上,一切就是每天真槍實彈一篇網誌再加上數則 Facebook 分享唯二兩個管道,一位一位的去贏得我的 4 萬個朋友。沒錯,這需要花不少時間,但只要你願意耕耘,就能夠有累積。在創業充滿不確定的世界,這事實上是少數日起有功,真的能夠保證創造價值的活動。
品牌定位 → TA
雖然我從來沒有公開談論過,但這個網誌長期的讀者大概都可以感覺到,MR JAMIE 的品牌設定,從一開始就是以「服務網路創業者」為定位。因此它的 TA (Target Audience),想當然耳就是所有的網路創業者。由於這樣的 TA 無法用傳統的人口屬性 (demographics) 去定義,因此從一開始我就被迫採用「興趣」 作為贏得 TA 的橋樑,也因此所有的網誌文章與 Facebook 分享,都必須要圍繞在「網路創業者會有興趣」的主題上面。一旦 TA 設定好,社群經營者就必須嚴守目標,所以無論 Facebook 上阿貓阿狗的照片再受歡迎,或是任何自己喜歡的東西,只要那不是創業者限定的內容,就不應該被拿來分享。
良性循環
當然「什麼是價值」很難確切定義,但至少以經營 Facebook Page 來說,就是分享有用的內容。分享是個很簡單的動作,但是每天找到有用的內容來分享就相當的困難。所以到最後我每天要讀 80-100 篇文章,然後才能從中選取最精華的拿出來分享。因此我改變了自己的生活作息,除了早上 5 點起床抓時間晨讀,也在一天當中、睡前,都養成了閱讀的習慣。經營社群一開始是為了服務創業者,而服務創業者的過程卻也敦促了我更用功,最後形成了一個超棒的良性循環。
粉絲不是聽眾
最後,我的領悟是不可以把粉絲當成「聽眾」,因為比起聽眾,他們更像是「代言人」。這一路上,有太多優秀的創業者,太多的合作夥伴,都是在這些粉絲朋友的介紹下,認識了我跟 appWorks。所以重點不是你想跟粉絲說什麼,重點是當粉絲跟他的朋友介紹你時,他會跟朋友們說什麼。
如果說寫網誌讓我可以向全世界發聲,那經營 Facebook Page 則讓我可以更貼近我的族群,更了解大家的需求,也與這些朋友建立更緊密的關係。在網路時代要建立一個品牌,兩者缺一不可。如果我都可以做到,我想,任何一個創業者,沒有理由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