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LBS’

Web 3.0 定義,北美兩大創投天王的 SoLoMo vs. SoMoCloGlo

May 6th, 2011

這次去北京參加 GMIC 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所有人上台必稱 SoLoMo。這是北美創投教父,John Doerr 在今年二月份提出來的概念,馬上被全世界的網路人奉為圭臬,連大陸的創業家也不例外。剛好昨天我的紐約創投友人 Fred Wilson 也提出他所看到,網路業正在發生的四個超大趨勢,我覺得可以拿來比較、討論一下。

不清楚的人,John Doerr 是北美最受到尊敬的老牌創投家,他投資過的公司包括:Google, Amazon, Compaq, Intuit (北美最大財務軟體公司) 和 Symantec 等等。

Fred Wilson 則是北美新生代創投的代表,不僅很受創業人的喜愛,投資報酬率更是遙遙領先所有 VC 同業,他投資過的公司包括:Twitter, Zynga, Tumblr, Foursquare, Disqus, Etsy, StackExchange, Kik, Kickstarter, Feedburner, Delicious 等等。

所以說這個比較等於是把創投界的 Michael Jordan 和 Kobe Bryant 拿出來 PK,我得先說的是兩個人講得都很有道理,你們都必須要好好研究、參考。

而我再說一次,Web 3.0 是一個沒有意義的字,就像「雲端」或是「行動網際網路/移動互聯網」一樣,請不用去卡在字面上的解釋。它只是一個方便的標籤,讓我們可以很快的統稱一些網路業正在發生的超大趨勢。

John Doerr 的 SoLoMo

SoLoMo 是 John Doerr 眼中當今最重要的三大超級趨勢 — So = Social, Lo = Local, Mo = Mobile。Social 是由 Facebook, Twitter, Zynga 這些公司帶起的社交化運動,網路應用必須要靠著社交來提供更多價值,才能夠打敗對手。Local 是隨著智慧手機的發達,我們得到的資訊將會越來的越在地、適地,也就是所謂的 LBS (Location-based Service)。而 Mobile,則是 Mobile Internet 的崛起,將會在 2 年內超越桌機,成為人們上網的主流方式。

Fred Wilson 的 SoMoCloGlo

而 Fred Wilson 昨天提出的四個超大趨勢,除了 So 和 Mo 與 John Doerr 一致,另外兩個是 John 沒提到的,那就是 Clo = Cloud, Glo = Global。Cloud 是雲端內容服務,最好的例子是 Netflix (北美線上 DVD 出租服務) 現在已經有 33% 的新用戶選擇只在網路上收看影音串流,而不租 DVD — 最新出爐 DVD 銷售數字下跌高達 20%。Global 則是全球化,無論是 Skype, Facebook, Twitter, Google,80% 以上的用戶都來自美國以外的地區。

大時代

更重要的是,在還沒有網路的「史前時代」,VC 們如果有一個超大趨勢可以投資,那就已經玩得很開心。但我們處在一個大碰撞時代,這幾股超大洪流不但正在發生,而且還彼此助長。Facebook 的 Social 靠著 Mobile 成長了好幾倍 (FB for iPhone 的 MAU 是 7,700 萬人),而很多 Mobile Apps 又靠著 Facebook 的 Social 爆紅。所以意思就是每個網路人都必須要密切觀察這所有的趨勢,好好去想要如何利用它們來幫助你成功,或者不要被後進者挾著大浪湮滅。

Social 和 Social Media

另外,在我的定義裡面我把 Social 和 Social Media (社群媒體) 分開。因為我認為 Social 指得是你的應用必須從基礎就設計好如何透過「朋友關係」加值,而 Social Media 則是一種全新的行銷管道、全新的宣傳方式。除非你要做的是結合 Social 和 Social Media 的 Facebook 本人,否則你應該要把它們區隔開,然後分別去想該如何利用。

以上,就是加入了北美東西岸創投天王的意見,關於 Web 3.0 定義更新、更完整的解釋,希望對你們思考要如何提供給使用者更棒的產品,能有一些啟發。

PS. 意猶未盡的人,可以去讀讀 John Doerr 同事「女王」Mary Meeker 的「Top 10 Mobile Internet Trends」,或者是看看去年 Web 2.0 Summit 的兩大天王對話

(Image via ft.com)

Why Groupon > Foursquare?

January 25th, 2011

還記得 Foursquare 嗎?就是去年夏天以前的媒體寵兒啊!什麼?你居然已經忘記了。短短半年時間,原本炙手可熱、幾乎已經變成 LBS 代名詞的 Foursquare,想不到就這樣一瞬間消失在我們生活中。除了官方急著跳出來說「我們還是有六百萬會員,很受歡迎的」之外,這陣子,Foursquare 根本沒有什麼好消息。

媒體寵兒

自從 2009 年三月在 SXSW (一年一度的「南南西」大拜拜活動) 大受歡迎以來,Foursquare 就一直是媒體的寵兒。有一陣子,TechCruch 甚至一個月寫了將近 100 篇關於 4SQ 的報導。可惜好景不常,就像 Foursquare 上容易玩膩的簽到、市長、徽章等功能一樣 — 不要懷疑,在我的朋友們早就放棄的時候,我還很負責任的玩了 378 天,總共累積了 932 次簽到,只是想試試我能撐到什麼時候 –,到了去年夏天之後,派對也就這樣終止了。

取而代之的,是更新的 LBS 媒體寵兒,結合 Social、Mobile、Local 的,成立短短兩年,今年就即將上市的 Groupon (噠啦)。我隱隱的感覺到這樣的變化,但是嘴巴說不準,於是就順手把 TechCrunch 的報導數量,做成了下面的圖表:

大家可以看到,的確從去年夏天之後,TC 提到 Foursquare 的數量大減,而 Groupon 則是穩定上升,到了年底就出現死亡交叉,4SQ 失寵,而 Groupn 則正式成為新一代小天王。

使用者怎麼說

這又讓我好奇使用者的反應呢?於是我又順手查了一下 Google Trends,結果反轉也是在差不多的時間出現,如果用搜尋的量來比的話:

流量方面有點不準,因為大多數人是透過手機來上 Foursquare,不過大家還是參考一下,我想最重要的是可以看到 4SQ 自從越來越少人報導,的確可以看到 Web 這邊的流量從 2010 年 11 月開始有明顯的下滑,這是前所未見的:

好賣 vs. 不好賣

同樣主打著「在地行銷」(Location-based Marketing)、能夠為店家「帶來人潮」等等特色,會造成 Groupon 和 Foursquare 這兩樣不同的命運,我認為最大的差異在於「進入門檻」。什麼意思呢?想像你是餐廳老闆,我是 Foursquare 的業務,今天來跟你談一個行銷專案:「嘿!老闆你好!要不要用我們的這個服務幫你的餐廳做行銷啊?就是可以讓使用者簽到有沒有?然後簽到最多的就變成市長,然後你再給他一個獎品,然後你還可以看看誰簽到…」相信我,講到這裡老闆已經迷路了。

沒錯,就是這樣複雜的邏輯,讓 Foursquare 無法在店家那邊推行。沒有店家的配合,日子久了簽到當然開始無趣,這時候會出現上面的崩盤狀況當然就不難理解。相反的,Groupon 的邏輯就很容易理解:「老闆你好!我們幫你做一檔五折團購,一次就可以賣出 3,000 張 coupon,雖然你會虧一點,但就把它當作行銷費用吧!」簡單易懂,老闆馬上可以作決定,一翻兩瞪眼。

這就是我所謂的進入門檻,既然實體店家大多都是「輕度網路使用者」,要跟他們合作,你的服務就必須要非常容易理解,非常容易想像,最好是實體的延伸,這樣才打得進去 —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投資 EZTABLE 的原因,世界上沒有比訂位更容易讓餐廳老闆了解的網路服務了。

老話一句,網路業是一個講求「轉換率」(Conversion) 的行業,在面對不同的客戶時,能夠針對他們的需求,把商業模式優化到極致的人,就是最後的贏家。這,是為什麼 Groupon 打趴 Foursquare 的最重要原因,也是網路業 16 年來許許多多戰役的勝負關鍵,這樣,清楚了嗎?

PS. (已結束) 本周五 (1/28) 6:30pm,appWorks Startup Mixer 回來了,這次有 10 個團隊可以上台自我介紹,快去報名吧!

(Image via chrism70@flickr under CC license)

山雨欲來的地圖大戰

March 10th, 2010

今天 (3/9) 的北美科技圈真精彩,幾家大廠都趕在一年一度的南南西大拜拜 (SXSW) 前,迫不及待的宣布在 LBS (Location-Based Services 一種根據使用者所在區域來提供相關資訊的服務) 方面的新進展,一場地圖大戰眼看即將開打。

話說去 (2009) 年中,正當 Twitter 這個話題有點炒到冷掉的時候,Foursquare 剛好異軍突起 (見稍早介紹),於是逐漸取代推特,變成新一代媒體寵兒。

在這些科技網誌的推波助瀾下,半年多來 FS 突飛猛進,不但流量大幅成長 (下圖),也談下了 Bravo 電視台拉斯維加斯購物中心等好幾個重要的贊助合約。

這樣的爆炸性成長,加上驚人的商業模式,搞得前兩任新人王 Twitter 和 Facebook 相當緊張,所以才會趕忙加入 LBS 這個戰局,想要消消 Foursquare 的氣燄。

而好巧不巧的是,三個公司通通選在今天發布重大消息。FB 方面,宣布了將開始支援所在地更新。Twitter 這廂也不惶多讓,開放給大家可以附註所在地。面對兩大社群平台的圍剿,FS 也發佈了新的商家工具,想要藉此拉開差距。

所以看來 TechCrunch 猜對了,今年的 SXSW 的確會是個 LBS 年,這場大戰也大概無可避免。問題是,除了看三強廝殺之外,想要開發 LBS 的中文團隊,有什麼要注意的事情呢?

重點還是應用

千萬不要被 LBS 這個名字騙了,重點真的不是誰在哪裡,這些地點關係都只是資料而已,最後還是你怎麼樣能夠利用這些數據,提供給使用者有價值資訊和服務。也就是說,當使用者告訴你他所在的位置,你應該要回過頭來告訴他附近有什麼好玩的、好吃的、好看的,告訴他他的哪個朋友也在附近,最近的免費無線上網在哪裡,這些才是牛肉的所在。

手機版本是基本需求

如果不能走到哪裡,打開手機,就可以使用你的服務,那什麼 LBS 都是白搭。所以,要做 LBS,手機可以上的網站是最基本的,而最好有手機應用可以下載。

讓使用者主導

FS 的成功告訴我們一個關鍵,大家喜歡主導,喜歡自己跟你說他在哪裡,不喜歡你去窺探他在哪。這中間有太多因素了,除了對於隱私權有掌控的感覺之外,還有人們喜歡愛現的本性。所以,就放他們自由吧!

得分、升級、徽章、特權

Foursquare 的另一個特色,是把這些社交遊戲 (social gaming) 的原素,發揮得淋漓盡致。尤其是讓使用者可以變成餐廳的市長,擁有獨享的折扣,都是會讓人上癮,想要長期持續使用的原因。

明確的商業模式

最後,讓 FB 和 Twitter 這麼在意 FS 原因,就是這個服務切入的角度,讓他有了很明確的商業模式,所以才能在短時間內,談下那麼多贊助合約。既然是地點相關服務,就可以觸即生意的場所,當你專注在串連使用者和這些商家時,自然而然就會有賺錢的機會。

結論

中文 LBS 絕對還有很大的發揮空間,這次 appWorks 的申請過程,也看到許多相關的提案,我期待我們可以在這個領域趕快追上英文市場的潮流。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