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本網誌: Facebook, Google+, 電子報, RSS

噗浪的台灣奇蹟

July 16th, 2009 by Jamie

自從今年初以來,上網”噗浪 (Plurk)”可以說漸漸變成台灣網民的全民運動。噗浪這個微網誌在台灣有多紅? 紅到它的成長速度可以比 Facebook 還快,且流量也在本周超越電玩第一站巴哈姆特 (gamer.com.tw),一路朝台灣第二大社群網站痞客邦殺來。(見下圖。來自 Google Trends)  如果這樣還不夠厲害,那讓我告訴你,連 62 歲的豬哥亮都在噗浪,這浪夠猛了吧?

相對的,在北美及全球排名第一的微網誌 Twitter,則是在台灣被噗浪打得抬不起頭:

我覺得這樣的現象可以稱得上是台灣奇蹟,因為噗浪在全球所有地區中,唯一只有在台灣打敗 Twitter,而且台灣網民對噗浪的流量貢獻度竟高達 25.7%,幾乎是美國流量的兩倍。(資料來源: Alexa)

除了恭喜噗浪在台灣的成功之外,我覺得我們應該要好好研究這個網站為什麼可以在台灣市場這樣夯,他們做對了什麼。而這樣的成功模式,為什麼又無法複製到全球其他地方。我相信這裡面有很多值得有心創業的同好們學習的地方。以下是我的淺見,但是我更希望能藉此拋磚引玉激起大家的討論所以非常歡迎你們留言貢獻你們的看法

在我看來,噗浪之所以在台灣這麼紅,他們做對的事情有:

產品設計與使用習慣

雖然同樣是微網誌,我覺得噗浪的產品設計與 Twitter 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大體來說,噗浪可以說是繼承台灣使用者熟悉的 MSN Messenger 介面,把一個一個的對話視窗搬進網頁中。相對的,Twitter 的設計比較忠於”微化網誌”這個概念,也就是把所有的發言,統一的堆疊在一起,不依主題分開。Twitter 這樣的版型,也可以說跟 Facebook News Feed 的延伸。所以,對於在 08 年已經很熟悉 Facebook 使用的北美民眾來說,適應 Twitter 是沒什麼問題的。相對的,對台灣網民而言,從 MSN 遷徙到噗浪,也是很直覺的。

另一方面,噗浪有許多”遊戲概念 (game like)”的功能,例如: Karma 值,徽章,等級等, 這也比較能夠吸引玩線上遊戲比例很高的台灣網民.

中文化

根據我自己的經驗,台灣網民相當偏好中文介面,對英文介面的網站則常常望之卻步。噗浪的確中文化的很早,早在 08 年 5 月,就已經提供中文版,比 Facebook 還先一步,也難怪後續成長動力較強。相對的,Twitter 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提供英日文以外的版本,這也是在台灣普及率偏低的原因之一.

贏取關鍵使用者採用

噗浪很早就獲得包括酪梨壽司水瓶鯨魚彎彎在內的多位台灣知名網路作家的支持,並加以推廣 — 光酪梨壽司一人就貢獻了 2856 個使用者。這樣口耳相傳的網絡效應 (network effect) 是相當可觀的,加上噗浪也相當用心經營這些早期支持者,其新加坡籍創辦人 Alvin 就在一年內兩度拜訪台灣,並跟 300 名台灣噗浪客共度噗浪一歲生日,於是建立起與 Twitter 的差距。再拿也是 Twitter 活躍使用者的壽司做例子,他在噗浪的追隨者人數就多達 Twitter 的四倍。從這點就可以看出贏得關鍵使用者,並加以經營,造成的影響。(下圖: 酪梨壽司的噗浪)

然而可惜的是, 噗浪在台灣大成功的這些關鍵,剛好也都是很難在其他地區複製的,甚至可能是導致失敗的因素。MSN 的使用習慣,是噗浪無法控制的。而對當地語言版本的依賴,也是因各國網民的習慣而不同。只有關鍵使用者方面,是噗浪可以努力的,然而以現在 Twitter 在全球各地一發不可收拾的氣勢,時機上或許已經太晚.

另一個值得一提的是,噗浪在台灣的大成功,間接引來了大陸的封鎖。這點也值得有心以台灣當跳板,進而前進內地市場的創業家們借鏡.

我就寫到此,非常希望聽到你們的意見,歡迎大家多多發表你們的看法.

歡迎訂閱 MR JAMIE 電子報
讓新文章自動寄到你的信箱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