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ust, 2009的文章

即時莫拉克災情 (透過 Google Maps)

August 10th, 2009

莫拉克颱風災情地圖 上周四 (8/6) 朋友們慶祝颱風假的言猶在耳,想不到一個周末後,台灣許多地區已經淹沒在大水中。Jamie 身在美國無法參與救災,在此除了希望對於受災區的朋友們表達慰問之外,也想藉此宣傳由 Billy Pan 發起的 莫拉克颱風地圖。(右圖來自 Google Maps)

這個互動式地圖由 Billy 與一群志工們建立,讓關心的民眾可以非常容易的綜覽整個災情的情況。如果你需要詳細地方災情,也可以透過 Google Maps 內建的互動功能,放大到某個地區去細覽。(如果你有新的災情訊息,請 email 給上述 Billy 網誌上的志工協助新增至該地圖上。)

重點是這麼好用的災情管理工具,他居然是免費的。這就是科技及網路的力量,只要你懂得去利用手邊的工具,不需要什麼成本,也能夠創造出很多價值。

而對於台灣的網路客能夠這麼快的組織起來,促進災情情報的散播,加速救災的工作,Jamie 覺得非常的佩服。也希望各政府機關,能夠多加正視民間的努力,透過這些現代網路科技的利用,來讓救災的執行更順利。

以下說明節錄自 Billy 的網誌:

簡單說明圖示的意思:

: 有急需救助的病患
:有等待支援的災民
:需要直昇機搶救的地方,或預定空投地點,計劃。
:土石流或潰堤的地方
:遷村或已有警力
:影片
:注意,斷橋,道路封閉,或危險的地方
:聯絡電話
:水患的地方
:顏色表示狀態,粉紅表有些情況,綠色表沒有,安全
:有重要資訊
:救援站,物資集散點,徵求物資。
:有人在找尋親友,詢問當地的情況,通常附有電話或E Mail可回報
:斷電,斷水,斷訊等
: 照片

Ask Jamie: 關於 創意分享 及 吸引創投

August 7th, 2009

昨天 Jack 來信問到:

看到你對創業有狂熱,也待在美國很久,想請叫你幾個問題。對美國人來說,創意或點子應該是很重要的,但對於分享創意的接受度有很高嗎?是採開放態度的嗎? 對於很多台灣團隊選擇參與資策會的IDEA SHOW活動,進而得到創投的青睞,你覺得是好方法嗎?或是你有什麼可提供建議的?

Jamie 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在此將我的答案與大家分享.

關於創意 (Idea)

Idea 也是創業的最大迷思 (myth 即似是而非的觀念) 之一。其實大多的時候,好創意是不值幾個錢的。說得更殘酷一點,我在創業的迷思(一)寫過,發明創意的先進者,90% 是失敗的,而往往是產業後進,也就是模仿者,反而能用更好的執行力,更好的策略,把該創意發揚光大。也就是因此,好的創業投資者,多半在尋找一流的團隊,而不是一流的創意.

了解了這一點,就知道分享創意,與別人討論你的 idea,其實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因為在討論的過程,你可以吸收別人的回饋,而你的創意經過試煉,也會更精準,更有競爭力。同樣的道理,參與創業競賽也是非常好的練功機會,除了淬煉你的商業計畫外,還可以學習其他團隊的想法,讓你自己的策略更實際,提升通過市場考驗的機率.

關於吸引創投 (VC or Venture Capital)

創業家應該要有的觀念是, 由於結構的因素,並非每個創新公司 (startup),都需要創投的資金,或是可以讓創投投資的。例如: 創投基金由於有年限的限制 (大約是 7-10 年),所以只能投資有”出場”潛力的公司,也就是 3-5 年內有可能被收購或上市的公司。但是被收購或是上市並非成功創業的唯一途徑。例如: 一個利基創業 (niche startup) 成長了幾年後, 達到潛能高點,有非常穩定的營收及純益,可以每年發放股利給股東,但是沒有上市的需求,也沒有人收購,這還是一個相當成功的創業。而另一方面,創投也是比較”貴”的資金來源,也就是他要求的回報 (required return),比很多其他資金來源來的高許多。而許多創業類別,其實可以找到其他較便宜的資金來源,例如: 貸款,政府補助或是一開始就嘗試獲利。再來就是創投由於基金大小的關係,也不可能投資資金需求很小的公司,所以如果你的資金需求只有幾百萬台幣,對大部分的創投基金來說,大概太小.

除了上述結構符合 (fit the book) 的問題外,大多創投基金在找投資標時,篩選的主要還是經營團隊,創意則是次要,因為創意是他們可以影響的。也就是說他們可以幫助一流的團隊調整方向,但是很難幫助一個二流的團隊改變成員結構。所以不錯的創意固然是重要,但是要吸引創投,更重要的是對的人。創投想要知道的是,為什麼你的團隊是最適合執行這個創意的團隊,這個創意的可觸及市場 (total addressible market) 有多大等等,這些都比 idea 本身有多”有創意”來得重要許多.

希望以上回答可以讓大家多了解創意跟創投。也歡迎大家多多發問.

Zynga 的 Facebook 成功哲學 台灣創業團隊如何複製?

August 4th, 2009

Zynga Games

自從 Facebook 在 07 年中發表 Facebook 平台 (Facebook Platform) ,開放應用軟體商在其上開發程式之後,兩年多來最成功之一,便是社交遊戲 (social games) 的第一把交椅 Zynga。Zynga 所開發的著名遊戲可以說是不計其數,包括德州撲克 (Texas Hold’em),黑道風雲 (Mafia Wars),以及最近的農場 (Farmville) 等,可以說個個賣座,每個遊戲也都有清楚的獲利模式,也難怪在不景氣的環境下,09 年營收還是呈現倍數成長,預計將突破一億美金。

上周 (7/27) 美國商業內幕網誌 (Business Insider) 專訪 Zynga 執行長馬克‧品克斯 (Mark Pincus),專訪的內容有許多值得台灣社交遊戲創業團隊學習的經驗分享。其中我覺得這個市場定位說明講得非常好:

…I was a hardcore addicted gamer until I was 16… I feel a real affinity to the mass market
audience who are not out looking for games. There are hardcore gamers
who are adults who feel really passionate about console games and
there’s a broader audience that will even buy Nintendo Wii games. We’re
after an even broader audience that will not even go to a destinations
games site — people who would love a five-minute World of Warcraft.
Three-minutes to learn, five-minutes to play…

(大略是這個意思: …和大家一樣,我十六歲以前也是非常熱愛玩遊戲,但是現在我只玩只要 3 分鐘上手,5 分鐘去玩的遊戲。向我這樣玩家的市場,比玩 PS3 類的遊戲狂市場來的大許多,甚至也較休閒的 Wii 市場也還大…)

比起美國來,兩岸三地的遊戲市場其實有過之而無不及,看看從天堂以來眾多線上角色扮演遊戲的成功便知道。但是 Zynga 暫時吃不到這塊市場的原因是這些玩家偏好中文介面。在這個 Facebook 正在興起的時候,Jamie 覺得台灣創業團隊可以積極複製 Zynga 的成功模式,搶先一步佔領市場。且社交遊戲的一大優點是開發成本低,是非常適合創業的主題。

至於一個成功的社交遊戲,Jamie 覺得應該要有以下幾個重點:

1. 容易上手沒有複雜的邏輯

2. 每次只需要花幾分鐘玩/管理

3. 鼓勵玩家間互動 (合作/競爭)

4. 獲利模式清楚 (月費制或是 freemium 制)

5. 有良好的鼓勵邀請朋友加入機制

6. 主題與當時當地流行接軌 (例如: Zynga 的 Vampire 遊戲搭上全球 Twilight 瘋)

Jamie 期待看到更多的社交遊戲團隊,如果你有類似的商業計畫 (business plan),也歡迎與我聯絡。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