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本網誌: Facebook, Google+, 電子報, RSS

如果我們要建一座矽谷…

May 14th, 2010 by Jamie

過去這一周來在矽谷訪問,拜見那邊創業圈的重要朋友。此行有三個目的,一方面想更深入了解 Y-Combinator 等“創業加速平台”的經營訣竅,好移植到即將在六月一號開跑的第一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另一方面則想聽聽大家覺得矽谷為什麼能成功,有什麼其他城市可以效法的。最後則是開始和一些華裔創業家聯絡,希望未來能讓其中一些人加入我們的顧問陣容,給 appWorks 旗下團隊更好的指導。

開著車在貫穿矽谷心臟的 101 號高速公路上下奔走,我突然發覺這個由舊金山 (San Francisco) 蔓延到聖荷西 (San Jose) 的經濟圈,和台北到新竹的產業鏈,其實有非常多的相似之處。大城市都在北邊,機場都在中間,由北到南都是一個小時左右,都有兩條高速公路,一條“山線” (I-280 和國道三號)、一條海線 (US-101 和國道一號)。矽谷圍繞著史丹佛 (Stanford) 但也有許多來自北邊柏克萊 (UC Berkeley) 的人才,竹科則是在清交旁,但也有不少來自台大的畢業生。兩個經濟圈的人口都是 8 百萬左右,產值也都在 2-3,000 億美金上下。

矽谷在過去受到過不少的挑戰,比較近期的像是 00-01 年的達康股災和 911 事件引起的創業蕭條,07-08 年的次貸風波所引發的科技裁員熱,不過他總是屹立不搖,始終可以用創新來渡過難關。

和大家討論的結果,矽谷最重要的優勢是人,尤其人和人間互相連結而成的網路,和他們身上累積的知識、經驗。由於這些網路,很多新人才也因此被吸引過來,而更重要的,是更多優質的新公司也被吸引過來,Facebook 在 2004 年中毅然從波士頓搬到這裡,就是最好的例子。

鼓勵嘗試、鼓勵從失敗中學習的文化,則是矽谷的另一個特色。Google、Yahoo 等這些大公司們,都是從車庫裡長出來的,因此了解創業過程讓人快速成長的能力,喜歡有這樣經驗的人才,甚至常常買下並沒有太成功的新創公司,來吸收這些人才。這造就了大家勇於試驗的風氣,反正如果不成功,還是可以帶著可貴的經驗,投效大公司。

矽谷最後一個與眾不同的地方,是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原則上。尤其是小公司嘗試合作時,都會先朝著互信、互惠的方式去著手,直到對方有傷害關係的行徑,才會列入黑名單中。這樣的經商方式,或許偶爾會受到一些傷害,但比起每每都要從不信任中開始,經過猜忌、懷疑直到取得對方信任為止,長期、總體而言,絕對是有效率許多。

我想,台北-新竹經濟圈絕對有條件可以更像矽谷,除了硬體產業,也可以擁有傲人的網路和軟體產業。這趟的心得,是這其實不是錢的問題,也不是地點,更不是語言的隔閡。我們要努力的,就是推動上面提到的這些“軟體”,鼓勵一流的人才投入網路業、鼓勵大家嘗試和鼓勵新創公司互相信賴、互相合作。而這些工作,我們也會列為appWorks 育成計畫的執行重點。

終於,下禮拜的今天,就會回到台灣。期待和大家一起努力,用軟體業再創一次台灣奇蹟。加油!

歡迎訂閱 MR JAMIE 電子報
讓新文章自動寄到你的信箱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