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的文章

[活動] 後ECFA時代的創業投資

October 16th, 2010

在北美,論壇 (Panel Discussion) 是創業投資人常常需要參與的活動。VC 們在台上的對談可以幫助創業人了解創投觀察到的趨勢、最近的投資方向、以及喜歡的團隊類型。這樣的活動在台灣比較少,也是我很想推動的。剛好台灣工銀基金會的創業私塾系列最近想要轉型,找上我給他們一些建議,於是就幫他們湊出了一個 VC 論壇。到時候我會在現場,我的好友 WI Harper 的合夥人 Lucas 也被我拱上台,邀請大家參加,活動詳情如下:

後ECFA時代的創業投資

台灣工業銀行教育基金會的「創業私塾.名家開講」活動又來了!! 將在10月22日(五)上午10點,於金車藝文中心(南京東路二段與新生北路口伯朗咖啡館3樓)舉辦,以創業聯誼會的形式,提供創業人士一個深度交流的平台。

本次活動邀請到四十世代的創投界菁英台灣工銀科技顧問(股)公司代總經理陳志明先生,深耕中國創投市場的美商中經合集團之合夥人王仁中先生,以及曾活躍於創投業界、具創業家經驗的產業代表–聯穎科技(股)公司廖文宏副總經理,共同探討後ECFA時代的創業投資,分析創投業對產業發展的關注焦點、創業與創投的新趨勢、以及新創事業如何吸引創投資金等議題,期望藉由創投與創業人士之間的深度交流與互動,協助新創團隊落實營運策略。

在此歡迎您共襄盛舉,也歡迎您轉寄給有興趣的朋友來參加!

一、活動主題:後ECFA時代的創業投資

二、與談人:

1. 台灣工銀科技顧問(股)公司 資深副總暨代總經理陳志明先生

2. 美商中經合集團 合夥人王仁中先生

3. 聯穎科技(股)公司 副總經理廖文宏先生

三、舉辦時間:2010年10月22日 (星期五) 上午10:00-12:00

四、活動地點:台北市南京東路二段1號3樓 金車藝文中心 (新生高架橋旁)

五、報名方式:請見此表格

(Pic via cc_chapman@flickr under CC license)

做足你的功課

October 15th, 2010

這兩天在和申請第二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的團隊們面談,每天談到晚上 8-9 點才回到家,然後都會有一種天上一天,地上一年的感覺。這些團隊們太有創意,和他們腦力激盪一整天下來,我自己也有了好多新的領悟,所以和早上出門前的心境相比,才會有一種大夢初醒,彷彿隔世的時空錯亂。

我尤其喜歡那些做足了功課的創業人,因為和他們的討論,可以非常的深入,圍繞在問題的本身、解決方案的各個環節,以及競爭對手可能有的反應等等,而不必浪費時間在跟他們說市場的情況、可行性、或是現有的類似產品等等。而所謂的做足了功課,我覺得至少要對於以下的這些東西瞭若指掌。

問題在哪裡?

之前就聊過,創業的意義就在於 (用更好的方式) 解決市場上存在的問題。既然如此,就必須要先確定問題在哪裡。很多人喜歡從自己碰到的問題著手,這是很好的事情,但是要去確定其他的人也有相同的困擾。否則做出來一個產品只有自己在那邊爽,那也沒辦法改變人們的生活,不是嗎?

目標客戶在哪裡?

定義了問題之後,還要更進一步的去了解目標客戶 (Target Audience, 俗稱 TA) 的特性,和他們都在哪裡。如果你要賣很貴的高級時尚商品,那 (主要的) 目標族群大概不可能是 15-25 歲的年輕人。如果你要做的是 LBS,那不會買智慧手機的使用者大概不太可能變成你的客戶。

競爭對手在哪裡?

一般創業人往往會誤以為「競爭對手」指的是在做同樣的事情的人,例如:Google 和 Bing。但其實創業的過程碰到的對手,常常是來自人們的「舊習慣」,例如:賣衣服網站的最大敵人其實是百貨公司,而任何美食網站也都必須要打敗「問朋友」這個最簡單直接的方式。所以除了要了解直接競爭對手,更重要的是要非常清楚的了解客戶「現在」是怎麼解決問題的,才能知道你提出的新方式他們有沒有可能採用。

可行性

最後,你必須要很清楚的知道你所提出的解決方式,到底有沒有可行性。發想的時候當然可以天馬行空,問題是回過頭來必須要徹底的檢視每一種解法的實際程度。舉例來說,如果你的產品需要在現在做到自動影像辨識或是 (任意) 中文字體辨識,那大概是不太可行。如果要做室內定位,還是要影片採礦,那技術也還相當的不成熟。

總而言之,千萬不要誤以為創業只是幾個人聚在一起,做些事情,然後就可以改變這個世界。他的本質是一場豪賭,你將會賭上青春、賭上資本、賭上名節,而最後只有非常非常少數的人會成功。既然如此,你就必須要大膽假設,然後努力的求證。在做任何決定之前,請做足你的功課。加油!

(Pic via lij@flickr under CC license)

讓一流的團隊一起創業…

October 13th, 2010

上個月有一天在和創投圈的朋友聊天,他突然問我最大的 nightmare (惡夢) 是什麼?我說當然是沒有好的人才要出來創業。身為一個創投,我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找到好的團隊,然後支持他們,幫助他們變成一流的企業。創業的過程中需要的資金、人才、人脈、合作夥伴、硬體、軟體、技術、通路、行銷,我們都可以想辦法。但如果第一流的人才不出來創業,我們手頭上有再多軍火可以幫他們打仗,也是白搭。

而剛剛結束的第二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申請,正好是我 nightmare 的相反,就是 dreams come true.  不僅申請的「量」超過了我們的預期 — 總共有 42 個團隊的報名,更重要的是在花了兩天時間仔細閱讀每一份申請書後,我們發現這些團隊的「質」更是讓人驚艷。這些成員有 80% 有碩士以上的學位,90% 有工作經驗,而且其中不乏知名遊戲大廠、硬體大廠、軟體公司甚至是投資銀行,跳出來的技術長、部門主管、資深研發人員、業務經理、行銷人員等等。光是想像能夠讓這些人一起在 appWorks 追逐他們的夢想、相互激盪、碰撞出火花,那個景象,就足以讓我全身起雞皮疙瘩。

剛好那天我的紐約創投朋友佛萊德‧威爾遜 (Fred Wilson),也在他的網誌上聊到當創業團隊一起合作時的優缺點,結論是創投應該鼓勵團隊們合作,但是不要強迫。Fred 也拿出上禮拜 Foursquare 大當機,10gen 怎麼幫忙 4SQ 重新部屬 MongoDB 來作例子。我覺得這就是創業團隊間合作最棒的情況,Foursquare 可以專心的把他們的 LBS 服務做好,而 10gen 則可以專心的研究他們的 DB 技術。當 4SQ 把 LBS 做得越好,使用量越成長, 10gen 也就必須把 MongoDB 做得更好。當 10gen 把 MongoDB 做得越好,4SQ 就知道他們可以沒有後顧之憂。

而類似的情況,這四個多月以來也不斷的在 appWorks 育成中心中發生。當團隊 A 需要把網站做成智慧手機的版本,團隊 B 就貢獻他們的行動開發經驗。當團隊 B 的新服務上線,需要填上內容,團隊 A 就提供他們網站上的 content.  而這些非常有價值的互動、合作的發生,appWorks 從頭到尾都不需要去主導,我們提供的,就是一個環境、一個平台,讓一流的創業團隊一起工作,然後這些 magic 就會自然而然的發生。

很高興 appWorks 育成計畫終於從一個小小的夢想,到一個草創初期的組織,然後到今天又劃下了另一個里程碑。我相信只要我們一直持續下去,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好人才願意出來創業。只要我們一直持續下去,這些團隊間激盪出來的火花就會越來越大、越來越燦爛、越來越成功。加油,appWorks!加油,創業團隊!加油,台灣的網路業!

(Pic via kadath@flickr under CC license)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