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的文章

第一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的第一個月

July 3rd, 2010

很難想像 appWorks 育成計畫開始到現在,只過了一個月的時間。

因為在這短短的 30 天裡面,選進來的 11 個團隊不但已經打破原本的靦腆,開始彼此關心、互相幫助,也已經學到了「精實創業模式」的精髓,並且開始把這些觀念運用在他們的產品中。更最重要的是,他們也開始懂得如何享受創業過程中的每分每秒。 (上面的照片是 30 雜誌來採訪時,他們配合我重現達文西「最後晚餐」的畫面,將刊登在七月號的「創業。免費 ─ 台北出現新矽谷」專題裡面。)

除了成長之外,這些團隊在這一個月裡面更已經有了許多成就。像是剛結束的「IDEAS Show」,我們就有三個團隊獲邀上台,Tagtoo 的「幫我神一下」因此也正式開放測試。另外,有三個團隊的智慧手機應用也分別放上市集,包括 Q.L.L 的「Pocket Chinese Tutor」、ezTable 與中華電信共同推出的「ezTable for Android」以及 Wantoto 和 SonyEricson 合作的「揪好康」等等。另外,DressDown 團隊所製作,令人驚艷的「好生活 GoodLife」好康資訊網站,也已經對外開放。

在這麼短的時間裡面,他們能夠成長這麼的迅速,是讓我們非常驚訝,卻又非常興奮的。這不但證明了我們當初的理想,也就是把一群團隊放在一起,給他們刺激和養分,然後讓他們發酵的模式是完全成立的。也證明了,當你把一群有創意的人聚集在一起,那個能量的累積,不是我們原先想的等差級數,他是用等比在提升的。

很難想像 appWorks 育成計畫開始到現在,只過了一個月的時間。更難想像的是照這樣的速度成長下去,再過五個月後,這些團隊將會是如何的驚人。就像 30 雜誌說得一樣,台灣彷彿出現了新矽谷一樣,這也是最近從加州回來參觀的朋友一致的感想,而我,很高興能夠在這裡見證歷史的發生,加油!

PS. ezTable 正在誠徵軟體工程師一名

目標 2020 年

June 30th, 2010

昨天 (6/30) 一整天參加了為了慶祝時代基金會二十周年,與 MIT (麻省理工學院) 聯合舉辦的「Vision 2020 Conference」,座談會上請到了包括半導體教父張忠謀等十多位台美各界學者專家,一起為大家擘劃未來十年台灣的競爭力來源。

總結八個小時的論述,基本上可以把未來十年台灣的競爭力,歸納在三個方向:

  1. 成為全球領先的「綠能」生產和使用國
  2. 繼續發展在華人市場領先的「創意文化」事業
  3. 透過「軟體」將電子產業帶到另一個高峰

而關於第三點「軟體」,各方都同意主要的發展會是在「雲端應用」上面,或者翻成白話就是「網路應用」和「手機應用」。MIT CSAIL 實驗室的 Victor Zue 教授也明白點出這個發展背後的兩大趨勢,就是「智慧手機普及」,和「網路即作業系統 (Web OS/或稱瀏覽器作業系統)」的成熟化,將讓日後大多的軟體應用,都透過手機作業系統,或者是瀏覽器來執行 (所以才是「網路應用」和「手機應用」)。

這些產業和學界專家的觀察,其實和我一直在本網誌倡導的主張,以及我們創辦 appWorks 的精神是非常一致的。一直以來台灣的硬體產業非常的發達,從代工出發,然後逐漸走向品牌。但是展望 2020 年,要讓我們在全球資訊業繼續佔有一席之地,那除了原本硬體的優勢,一個成熟的軟體產業,尤其是消費者應用,更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

Zue 教授也點出,台灣發展軟體產業,將有許多挑戰,像是如何善用硬體的優勢,如何發展創投等平台,如何從教育著手,如何改變廠商看待軟體的心態,以及政策端的支持等等。

這些的確都是我們一直以來面臨的課題,但是也不是沒有解答。appWorks 透過引進「育成創投」的模式,同時結合所有育成團隊,用「集體的力量」積極與品牌硬體策略合作,就可以一口氣改善前三個問題。

再加上我們背後整個社群 (也就是各位讀者) 的力量,要改變大家對網路和創業的態度,我想是時間的問題。至於政府,我認為其實是很有心想要幫忙的,這個從上周末熱鬧的 IDEAS Show 就可以看到。我們要做的,只是更積極的讓他們知道,要如何幫助我們。

另一方面,我認為「軟體」和「文創」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或者換另一個角度說,軟體將可以把台灣的優質內容和一流硬體,結合在一起,創造出一個世界級的使用者經驗,讓全球的消費者,都可以在三個層面同時感受到來自台灣的創意

更重要的是,我想或許很多人沒有體會到,但是,台灣的未來已經落在我們的肩膀上。要讓台灣保持現有的競爭力,要讓我們的軟體,像硬體一樣在世界上發光發熱,我們需要一起來關心網路和創業的議題,更需要第一流的人才願意選擇創業,而不是去聯發科上班。

距離 2020 年,還有 10 年的時間。在那之前,appWorks 育成計畫將能培育出 200 個以上的雲端應用團隊。但是,這樣還不夠,我們還需要更多人的加入。問題是,你準備好了跟我們站在同一陣線上嗎?

蘋果如何在七年內從谷底翻身並達到世界之頂?

June 28th, 2010

大家大概已經忘記了七年前,也就是 2003 年的時候,蘋果是處在怎樣的慘況。賈伯斯 (Steve Jobs) 回來當執行長已經是第六年了,雖然 iPod 的小成功讓營業額沒有繼續狂跌,但是主要產品線 Mac 的市占率卻不斷敗退,股價更跌到每股 6 塊美金的歷史低點。

但這個情況在接下來的三年內完全改觀,iPod 產生的營收在短短 36 個月內成長了 22 倍,正式超越了 Mac,成為蘋果的最主要產品線。接著 2007 年 iPhone 發表,賈伯同時把「蘋果電腦」裡面的「電腦」兩個字劃掉,正式宣告他們不再是一家科技產品公司,而是一家消費電子公司。至於剩下的,就像美國人常說的一樣,都是歷史了。之後的三年,蘋果的業績不斷的雙位數成長,直到上周終於取代微軟,成為北美資訊業股王 (市值王)。

問題是,蘋果是怎麼樣七年內從谷底爬到世界之頂的?關於這裡面的秘辛,創業雜誌 Fast Company 上周刊登了一篇名為「Invincible Apple: 10 Lessons From the Coolest Company Anywhere (無敵蘋果:你可以向這個全球最酷的公司學的十個原則)」的文章,透過訪問幾位蘋果的重要員工,為大家解開了他們組織運作的神秘面紗,歸結出十個可以效法的重點,我認為寫得相當精闢。

照慣例,我鼓勵大家連過去閱讀原文,以下則是我的重點整理和補充:

(如果要做消費產品) 別太在意科技圈的聲音

蘋果轉型成功的第一個重點,就是從專注在開發給消費市場的產品,從 iPod、iPhone 一直到 iPad,都是為了大眾所設計的。因此,他們雖然身處在矽谷的暴風中心,卻很少去管科技網誌的任何評論。相反的,他們非常用心經營與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等主流媒體上科技專欄作家的關係,常常能夠讓他們給予正面的評價,也因此能夠透過他們把品牌形象深植在消費者心中。

獨裁有時候是好的

全世界大概找不到第二個像賈伯一樣了解消費者的人,因此,在蘋果的組織裡面,獨裁不僅是有效的,更是他們能夠不斷推出一個個精準產品的最大動力。

不被主流輿論左右

在科技圈一片「開放平台才是王道」的論述中,蘋果獨排眾議,實行半封閉式的 iPhone App Store,結果證明還是可以創造出一片廣闊的天空 。所以,除了多吸收各方論點,創業人也要養成獨立思考,勇於冒險,小心求證的能力。

說不的藝術

蘋果的另一個專長,也是「精實創業模式 (Lean Startup)」的核心精神,就是學會向沒必要的功能說不。否則 iPhone 早就三頭六臂,但那根本不是主流消費者想要的。

服務客戶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這點我要說說自己的經驗,有一次公司的 iMac 螢幕壞掉,我搬去 Apple Store 修理,他們檢測後發現要修理兩個禮拜以上,結果就直接拿了一台新的送我們,還很貼心的把資料和軟體都幫我們複製過去。原本可能變成一個令人生氣的客服危機,卻在他們細心的處理下讓大家留下了好印象。

這全是行銷的一部份

就像上面的客服事件一樣,對蘋果來說,每個接觸點都是客戶和品牌互動的經驗,所以每件事情都要認真的當作行銷活動來處理。從商品、廣告、網站、直營點到加盟商,對蘋果而言,每件事情都要給消費者留下一個最好的印象。

消滅舊科技

這點從賈伯處理 Flash 事件的態度,和常常推出「向下不相容」的產品就可以看出。蘋果認為如果一直想要處理歷史遺跡,只會綁死產品,讓你無法前進。

從客戶的回饋得到啟示

客戶常常不知道他們想要什麼,所以別傻傻著完全照著他們的話做事。不過,如果你懂得稍微延伸,從客戶的回饋中卻可以聽到一些內幕。福特 (福特汽車創辦人 Henry Ford) 常說,如果我問客戶的話,他們會說給我一匹跑得更快的馬。但是當他把「馬」換成「汽車」,那就成功了。

試著改變而不是發明

從 iPod、iPhone 到 iPad,蘋果做的都不是發明一個全新的概念,或是全新的產品。相反的,他們拿了前人該成功卻沒成功的東西,把它做到完美,最後獲得市場的青睞。另外,不做全新的概念,也會讓消費者更容易了解。

照著自己的步伐

在 iPad 上市之前,微軟的 Courier 和 HP 的 Slate PC 都已經有消息漏出,但是 iPad 上市之後,這兩個產品紛紛胎死腹中。為什麼?因為微軟和 HP 發現自己做的是「跑得比較快的馬」。而不隨著其他科技公司起舞的蘋果,最後證明了他們的堅持才是正確的。

以上,就是你可以向賈伯和蘋果學的十個原則,希望給你ㄧ些啟發,加油!

(Pic via scobleizer@flickr under CC license)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