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的文章

Leo Babauta 的 20 個創業家精神

May 3rd, 2011

8oinks MashUp_June Review

我相信你一定沒有聽過 Leo Babauta (里歐‧巴保塔) 這個人,沒關係,我也是今天第一次認識他。沒有,他並沒有什麼驚人的學歷或是事蹟,但他是一個正牌的「Hacker 型創業家」,一個不斷的找方法突破的現狀的人。出生於關島,而後移居舊金山,Leo 早先是 GigaOM 的寫手,到了 2009 年才開始經營自己的 Zen Habits 網誌,但在短短一年內就被時代雜誌封為全美百大部落格,接著很快就出版了兩本暢銷書「Zen to Done」和「The Power of Less」,後面這本也被翻成了中文版 –「少做一點不會死!」。

到了今天,Zen Habits 已經發展成為一個超過 20 萬人訂閱的全球  Top 25 網誌, 同時 Leo 還開了 Write to Donemnmlist 等兩個飛速成長的部落格。重點是雖然 Zen Habits 如此成功,但 Leo 堅持他的網誌不但不接受任何廣告,而且還是「版權沒有翻印不究」(uncopyrighted)。

今天因緣際會在 Zen Habits 上看到 Leo 寫的「38 Life Lessons I’ve Learned in 38 Years」(這應該不用翻中文了吧?),覺得裡面有很多值得大家參考的「創業家精神」,因此特地節錄了 20 個我最喜歡的,並用我自己的話去解釋:

  1. 吞下你的高傲,勇於認錯。為了自尊而不肯道歉,只會傷了你跟夥伴們的感情。
  2. 物質不但不值錢,還會傷害你。這些東西往往對你的生活沒有加值,還讓你損失金錢、時間、管理成本、保險費用,甚至擔心受怕。(還記得嗎?財富不是錢!)
  3. 我一點都不酷,但那也沒關係,忠於自己才是王道。
  4. 你唯一需要的行銷就是一個好產品,如果它很棒,人們會幫你宣傳。(沒錯,請從對的行銷觀念開始!)
  5. 在網路化的時代,請你務必言行一致 — 你以為私下寄出的 email 永遠不會被公開嗎?再想一次吧!
  6. 你無法只用言語激勵人心,必須要做給他們看。
  7. 如果所有的魚兒都往東游,那你要往西 — 相信我,那些魚兒也不知道他們要往哪裡去。
  8. 你會錯過很多美好的事物,沒關係,你本來就不可能得到全部,好好享受你所擁有的,那才重要。
  9. 犯錯是學習最好的方法,千萬不要擔心失敗,不試試看你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記住下次別再犯同一個錯誤就好。
  10. 失敗是成功必經的道路 — 我沒有看過一個成功創業家沒有先失敗過好幾次的。
  11. 休息比你想像中的重要許多,你的身體需要復原,你的大腦也需要重新開機。
  12. 重點不是在終點,而是在過程,你必須要享受這一切。
  13. 卡住了嗎?去走一走吧!順便還能幫你維持健康。
  14. 把期望丟掉吧!還記得幸運的人嗎?
  15. 付出比收穫更讓人滿足,記得真正的付出是不求回報的。
  16. 合作往往比競爭有價值得多,要 PK 之前,先試著合作吧!
  17. 創造,你必須要創造才能改變這個世界。
  18. 別忘了大方向,常常我們卡在一個小東西,卻忘了大局。
  19. 學校教的、電視演的,是別人的價值觀,你應該要了解他們為什麼希望你遵循,然後發展出自己的世界觀。
  20. 你還有很多要學的,當你知道的越多,就發現自己越渺小,發現以前的思想有多幼稚。記得永遠懷著一顆好奇的心,努力的向生命學習。

以上,我覺得非常受用,也希望能夠給你們一些啟發。

PS. 5/12 (四) 我會在遠傳「2011 S Mart Day」跟大家聊聊「如何成為 VC 投資標的」,歡迎一起來同樂。

(Image via shirinwiniger, CC license)

程式設計的 Top 10 做與不做

May 2nd, 2011

聊完了軟體工程估算時間的問題,工程師薪水的問題,今天來和大家分享兩個很不錯的程式設計「做」與「不做」列表。首先,是 Andres Taylor (安綴斯‧泰勒) 寫的「Top 10 Things Ten Years of Professional Software Development Has Taught Me」,翻成中文就是「十年的程式設計經驗教我的十件事情」。

原文不長,裡面有很多不錯的觀念,我鼓勵你們去讀讀。以下是中文版:

  1. 物件導向比你想像中的還難,很多
  2. 程式設計師最重要的技能:溝通
  3. 你必須要學會說「不」
  4. 如果所有的事項都一樣重要,那意思是它們都不重要 — 無論如何必須把先後順序排出來
  5. 千萬別把事情複雜化
  6. 深入問題的核心,但是不要被困住了
  7. 非常清楚的了解其他人在做的事情,無論是行銷、設計、客服
  8. 你的同事就是你最好的老師  (你該試試 Pair Programming)
  9. 無論如何最後的產品必須是好用的
  10. 這世界上總會有一些混蛋

而至於什麼事情應該要避免,大家可以參考 Dare Obasanjo (戴爾‧歐巴桑侯) 寫的「Top 10 Signs Your Software Project is Doomed」,翻成中文就是「十個軟體專案注定失敗的跡象」。

  1. 第一個版本就想做太多功能
  2. 採用太新的技術平台
  3. 「複雜的問題,需要複雜的解法…」
  4. 團隊人手不足
  5. 成員開始隱藏進度落後的事實和原因 (Schedule Chicken)
  6. 不斷更改、增加的需求 (Scope Creep)
  7. 不知道客戶在哪裡
  8. 2.0 症候群 — 後繼版本非要更大、更強、更美 (Second System Syndrome)
  9. 與公司裡面另一個很有份量的產品競爭 (這在創業團隊應該不可能發生)
  10. 根本從一開始就選了一個你無法解決的大問題

以上,跟大家分享,希望能夠幫助你們在做的產品更順利、更成功,加油!

(via Coding Horror, photo via stianeikeland CC license)

為什麼工程師的薪水和生產力如此不成比例?

April 29th, 2011

算起來軟體工程師大概是全世界最特別的一種職業,因為一個最好的 programmer 和一個最爛的 programmer,生產力相差至少 10 倍,有時候甚至可以高達 100 倍。這在其他的職業幾乎是沒聽過的 — 像 Jordan (麥可‧喬丹) 這樣強的籃球員,平均一場比賽的生產力,頂多也只是菜鳥板凳的 10 倍。即使是其他腦力、創意密集的行業,例如:IC 設計、建築、商品設計等等,生產力的差別也都是在 10 倍的這個級距,很少達到 100 倍的。

但又為什麼,當 Jordan 的薪水是 NBA 菜鳥的 100 倍,一流建築師的費用是菜鳥的 1,000 倍時,最好的軟體工程師,他們所賺得的卻往往連新人的 5 倍都不到?這個問題我一直想不透。它也不是壞事,因為很久以前當我第一次發現了這個現象後,我就學會要花 3 倍的價錢去顧一個 10 倍強的工程師 — 多麼划算的一個買賣啊!只是這件事情發生的原因,讓我非常的困擾。第一,它一點都不符合經濟學上「邊際效應遞減」的原則,你看其他職業,例如上面提到的 NBA,當你要雇用一個生產力 10 倍的球員,你必須付出 100 倍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它一點都不公平,生產力 10 倍的人,就算沒有拿 100 倍的薪水,少說也應該要拿 10 倍的薪水。

直到昨天,讀了 John D. Cook (強‧庫克) 的這篇文章:「Why programmers are not paid in proportion to their productivity」,才給我了一個天大的啟發。

原來,這件發生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 John 其實也是引述  Joel Spolsky (喬‧史波斯基,有名的 Joel on Software 作者) 的說法:

第一,雖然全世界的工程師優劣差很多,但是一間公司的工程師優劣卻是差不多的,因為一流的工程師不可能長期忍受跟一群蠢蛋一起工作,所以遲早會離去,於是久而久之這間公司的工程師品質就會趨向一致 — 這也就是為什麼你必須要花很多力氣在團隊上面

而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一個好工程師的生產力,其實很難被察覺。如果你要判斷一個業務好不好,那很簡單,看看他的業績就行了。你要看一個建築工人的生產力,那也很簡單,看看他多快把房子蓋好就行了。以此類推,如果你要知道到一個軟體工程師的生產力,就看看他寫了幾行程式…

大錯特錯!!

一個軟體工程師生產力最高的時候,是當他可以少寫幾行程式的時候。當他可以用一些現成的東西,在很短的時間內拼湊出你需要的產品、解決方案的時候;當他可以跟你明確的溝通,不會浪費時間在開發錯誤的東西上的時候;當他可以正確的解讀數據,然後快速的修正產品的時候。這些…

通通不是用幾行程式碼去衡量的!!

問題是當一個優秀的工程師,快速的把產品湊出來,或者是很有效率的溝通時,老闆的反應是什麼?99.9% 都沒有辦法聯想到這就是極致生產力的表現,然後說:「嘿!我應該幫他加薪 10 倍!」所以,難怪好的工程師往往沒辦法獲得合理的報酬。

因此,如果你是創業團隊,該怎麼做?當然是用力的利用這個市場不平衡,把優秀的、在大公司鬱鬱不得志的工程師,通通都吸收到你的團隊來。而這也就剛好解釋了為什麼 EZTABLE 會說:我們在找的是「人」,而不是技術

PS. 意猶未盡的人,這裡有一篇 Hackers vs. Coders 的故事。

PPS. 我超喜歡下面的討論,比文章本身還精采,大家千萬不要錯過。

(Image via scobleizer, CC license)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