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的文章

Google AdSense vs BloggerAds vs 酷比 — 廣告聯播平台表現大評比

April 9th, 2011

雖然我常常說身為一個網站經營者,「放廣告」是最沒辦法的辦法,在那之前,你應該要想的是如何做出使用者會喜歡,喜歡到願意付錢的產品。但是總有某些時候,你會需要廣告,因為它可以讓你立即開始有些收入 (不過現金要 1-3 個月後才會收到),要放置也往往不需要花太多力氣 (除非你要自己養業務團隊)。

而如果你自己不想養業務團隊,那就必須要挑選一個好的廣告聯播平台。所以最近這幾個月來,我開始把 mrjamie.cc 放上各種聯播網的廣告,除了我自己想要了解這些平台差異和表現,也想取一些數據和大家分享。所以以下,就是三月份三個平台 — Google AdSense, BloggerAds, 酷比 — 的表現。

(點圖放大)

要比較這些數字的不同,大家必須要先了解這些廣告擺放的位置,大家可以看到我把 AdSense 擺在每篇文章的下方,BloggerAds 和酷比則是放在右方邊欄的最後 (酷比本在 BloggerAds 下方,現已移除)。所以對於大多數的讀者來說,他們應該都是先看完文章,才會注意到廣告 (或者是根本忽略)。AdSense 在本文和留言的中間,所以或許被注意到的機率會高一點,但它沒有擺放在首頁,所以也比別人少將近 20% 的瀏覽量。由於以上這些因素,這個比較並不是完美的,你們實際會得到的數據還會跟你們的社群有關係,不過至少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參考。

我們可以看到 BloggerAds 的表現明顯的比其它兩個平台好,eCPM 是 AdSense 的 5 倍,酷比則是完全被打趴在地上 (再次提醒,這只是本網誌的情況,不代表整體市場)。分析為什麼,是因為 BloggerAds 是一個 CPM + CPC 雙重付費的系統,所以當 Mr. Jamie 社群的人很不愛點廣告的情況下 — AdSense 都只有 0.05% CTR 大概比平均少了一半,BloggerAds 的 CPM 成份讓它還是可以有很好的表現。

所以,比較的結果是如果你的社群是一般消費者,比較會點廣告,那你可以考慮選擇 AdSense,因為無論是 CTR (廣告品質) 和 CPC (廣告價值),它都比酷比好上許多 (再次提醒,這只是本網誌的情況,不代表整體市場)。相反的,如果他們比較是科技人,不愛點廣告,那你可以考慮從 BloggerAds 開始,因為它的 CPM 元素可以在沒有點擊的情況下還是幫你帶來一些營收。

以上,就是目前為止的比較心得。另外值得一提的是,3 月份我寫了兩篇文章推薦書,總共幫書店賣出了 198 本,產生了 NT$ 51,072 的營收,也就是可以分得 NT$ 2,043 的分紅 (將全數捐出),又比上面的廣告聯播收益好上許多。所以,我還是堅持 CPA > CPC/CPM 這個理論。網路業的未來,絕對是電子商務,不是廣告。

4/12 更新: 為了公平起見,我在文章加入了一些說明,解釋這只是本網誌觀察到的數據,不能全然代表各產品的優劣。

(Image via modenadude@flickr under CC license)

13 件創業 CEO 每周必做的事

April 7th, 2011

一般人大概很難想像創業 CEO 的工作有多難當,你的公司在燒錢,說不定只剩下 6 個月的戰備存糧,你怎麼可能不擔心?偏偏在團隊面前你又必須裝作若無其事,一切都在你的掌控之中。每天起床都有數不盡的狀況,否則就是工程師不夠,否則就是有人要離職。否則就是需要再談下幾個重要的合作夥伴,否則就是有客戶不爽要解約。否則就是賣了廣告才發現沒有版位可以放,否則就是廣告賣不出去。什麼?今天公司要停電,天啊!這是世界末日嗎?

好,振作精神,既然你的生活註定是如此的混亂,抓住一些工作重點是必要的。剛好今天早上看到連續創辦 Fab.com、Socialmedian 和 Jobster 等多個成功網路公司的 Jason Goldberg 整理了一個列表:「13 Things You Must Do Every Week As A Startup CEO」 ,我認為非常精確到位,值得每一位創業 CEO 參考。按照慣例,鼓勵你們去讀讀原文,以下是我的版本:

  1. 記住你的一件事 — 不要懷疑,你的團隊只能做好一件事情。所以請你務必記住那件事是什麼,無論是提供消費者最精確的優惠資訊,還是幫他們解決錢包被會員卡塞爆的困擾,請把它清楚的寫在牆上,然後整個團隊上下一心往那個方向邁進。當然路途上會有很多其它的誘因,請好好檢視,如果是比較差的機會,請忽略。確定那是你要的 Pivot,那就換掉你的那件事。
  2. 記住你需要一流的團隊 — 花很多,我是說很多時間在團隊上面,找到好的人才,比你還厲害的人才,然後想辦法激勵他們跟你一起追求夢想。給他們很多自由,讓他們都有機會嘗試他們覺得可能的解決方案。創業不是一個工作,它是一種生活的態度,所以讓團隊裡的每一個人都愛上你們在做的事,是非常重要的。
  3. 注意你散發的價值觀 — 想清楚你要的組織文化是什麼?速度?藝術和科技的結合?數字導向?快樂優先?因為你做的每一件事情、說的每一句話,什麼行為被獎勵、什麼行為被檢討,這些,都會影響你們公司的價值觀,然後從員工、股東擴散到合作夥伴,所以請注意你每一個動作背後的涵義,而不只是動作本身。
  4. 請花 75% 的時間在產品上面 — 身為一個初創公司,你大概只有一個產品,所以它就是你公司的核心、命脈和品牌,你的全部,你說你怎麼能不好好的花時間在上面呢?請好好從一個客戶的角度去檢視你的產品,精細到每一個點的程度 (請愛用 Firebug 的即時預覽修改),跟每一個你可以碰到的顧客聊天,了解他們為什麼喜歡,為什麼不喜歡你的產品。
  5. 檢視數字 — 你大概沒什麼營收,所以這裡的數字指得是成長的數據,訂定你的 3-5 個 KCI (Key Customer Index),然後每周追蹤它們,了解它們為什麼成長,為什麼沒有成長。把你的分析寄給整個團隊,讓大家知道他們該追求什麼。
  6. 運動 — 創業是長期抗戰,少說要 2-5 年的時間 (好吧,其實你的下半輩子都會在創業),所以健康的身體是必要的,找一些你有興趣的運動,一個禮拜至少 2-4 次,況且運動後會分泌腦內啡,這常常是最容易有突破性想法的時候。
  7. 尋求回饋 — 相信我,你會犯錯,犯很多錯。最怕就是你不知道自己犯了錯。每個禮拜確定你跟大家要求回饋,你至少要有一個共同創辦人可以直白的跟你說你做錯了什麼,和一個董事可以隨時讓你諮詢。
  8. 離開辦公室 — 這個世界不是只有螢幕和電腦,去和真正的客戶、合作夥伴談談,不要什麼都用 email。
  9. 讀網誌、寫網誌、Twitter、參與討論 — 寫網誌的好處我已經講太多次了,你可以回顧你做對、做錯了什麼,而且成為一個網路上的意見領袖對你的公司有非常大的幫助。我有跟你說華文創業圈的精英,都在 Twitter 上嗎?還不趕快來參加討論。
  10. 管理現金 — 一個禮拜一次,確認你的庫存水位,有什麼進帳、花了什麼錢。你必須要清楚掌握你還有多少時間,並即時和投資人溝通增資的事宜。
  11. 計算投資效益 — 想像你是一個投資人,正在把時間投資到最有價值的地方。所以每個星期的最後,好好檢視你上一個禮拜所做的事情,有沒有創造出好的投資效益。哪些事情可以多投資一些時間,哪些可以不用,你必須要好好想清楚
  12. 一定要快樂 — 創業真的太辛苦了,如果這不是你樂在其中的事情,你真的不可能成功。你可以成熟,但是不必長大,請你記得一定要享受這個過程。
  13. 愛上這一切 — 除了享受,你甚至必須要愛上這一切,無論是你的公司、你的員工、你的投資人、你的合作夥伴,還有最重要的,你的家人。因為精神生活的飽滿,能夠讓你超越一切世俗的價值,才能創造最偉大的革命。

以上,希望能夠給每一個創業中的 CEO,一些不錯的引導,加油。

___

在 Facebook 上加入我們的創業討論吧!

(Images via collider.com, cheezburger.com)

AWS實戰聖經 — 來自雲端神人的武功秘笈

April 6th, 2011

其實很多人不知道,北美 2006 年以來網路業的大復興,Amazon 適時推出雲端伺服器服務 Amazon Web Services (簡稱 AWS) 居功厥偉。他讓任何只懂得如何開發網路應用 (Web Apps) 的團隊,用非常合理的價格,就能夠享受世界級的運營系統,彷彿像是一個擁有頂級機房和專業的系統工程師的 Top 10 網站一般 — 相信我,開發應用和管理運營需要非常不同的知識和技能。

所以,當我搬回到台灣,發現大家對於雲端運算和 AWS 的理解非常薄弱,甚至到了誤解的程度時,我決定要做些什麼改變它。如果能在台灣建一組 AWS,那當然是最好的,但是這條路太遠,要太多資源。於是,本著「精實創業」的精神,我決定先從最簡單的 MVP 著手,不能把 AWS 整座搬過來,至少可以把它的文件中文化吧?

於是,我鼓勵我的好朋友、研究 AWS 有 5 年的神人 — Hank Lin 開一個 AWS 網誌,然後再把他介紹給異塵行者,看看電腦人可不可以出一本 AWS 的專書,讓全台灣的開發者都可以有一本完整的手冊可以參考。於是,幾個月後,他們兩個沒日沒夜的努力之下,催生出了這本《AWS雲端企業實戰聖經》。

非常高興能夠為這本意義重大的書寫序,也期待它能夠幫助台灣的創業人、網路人更了解如何運用 AWS、雲端運算,來提升自己的 Time-to-Market 和競爭力,希望你們會喜歡這本書

來自雲端神人的武功秘笈

我常常宣稱 Hank 是全台灣第一個開始玩 AWS 的工程師,這樣說當然有點誇張,但跟事實可能也相差不遠。那是 2006 年的夏天,我和兩個朋友在紐約開始創業,Amazon 也剛好宣布他們的 EC2 雲端伺服器 (Elastic Computing Cloud) 和 S3 雲端儲存服務 (Simple Storage Service),開始進入封測。雖然我們的旅遊社群網站還在開發,但我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便填了表格向亞馬遜要求加入測試。這東西當初可熱門,一票難求,申請書送出去了,好幾個月都沒消沒息。

本來想反正雲端伺服器是一個還未經驗證的概念,拿不到入場券就算了,我們可以走傳統的主機代管。想不到等我們產品做得差不多了,Amazon 的入會邀請也寄來了。趕緊把帳號給 Hank,請他好好研究一下,然後就看他認真的鑽研了一個多月,等到我們產品正式對外發表,他已經成功的把 AWS 給的這些積木,組合出一個非常符合我們初期使用的系統架構。

後來發生的事情更有趣,從一開始我們一直認為 AWS 的功能過於陽春,所以暗暗打算著總有一天得要搬走。巧得是每當我們的網站成長,需要系統面的功能支援時,Amazon 也會剛好開出相應的東西 — 當我們需要把處理照片縮圖的工作獨立出來,Amazon 剛好推出可以專門負責的大型虛擬主機;我們需要播放影片,AWS 開出 CloudFront CDN 服務 (內容傳遞網路);我們要服務台灣的使用者,Amazon 適時增加新加坡的伺服器區域。結果從頭到尾,我們都沒離開亞馬遜的懷抱,而 Hank 也因為一路跟著需求不斷把 AWS 的新功能納入我們的架構,最後成為一個對這套雲端架構研究得出神入化的大師級人物。

很高興看到他終於把四年多來的心得寫成了一本書,讓所有有興趣研究 AWS 的後輩有機會吸收 Hank 身上累積的日月精華。我想這裡面有很多會是創業人,因為對於一個要從 10 萬使用者成長到 100 萬、1,000 萬、甚至是 1 億人的網路服務,Amazon 雲端平台提供的種種服務,有著數不盡的好處和超強的本益比優勢。很多人或許不知道,但如果要我說美國 2006 以來的網路產業復興,最重要的關鍵是什麼,我會說 AWS 居功厥偉。如果不是 EC2、S3 等服務把系統管理的複雜度大大降低,很多創業團隊可能到現在還是卡在規模化的種種問題當中,根本不可能做出這麼多可以支持上千萬、上億人使用的網站。

另外,我也希望 Hank 的這本書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讓台灣的資訊產業更了解一個一流的雲端平台到底是長什麼樣子。AWS 五年來累積了這麼多功能,但沒有一個不是從使用者的需求出發的。所以 PaaS/IaaS (Platform/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的重點不是 Platform/Infrastructure,而是 Service,不是把幾台機器塞到幾個貨櫃裡面,而是去滿足創業者、網站開發者的種種需要。也就是因為如此重視服務,Amazon 才能夠在北美雲端平台達到 96% 的超高市佔率。這點,我真心的希望還在用製造業思維看雲端運算的台廠,能夠早日有所覺悟。

簡單開場到此,重點還是書的內容,所以,請你們好好享用 Hank 為你們精心準備的這本少林武功秘笈,希望你們都能從中練得一身騰雲駕霧的好功夫,套一句絕地武士的說法:「願原力與你同在。」

(由於 Taaze 價格比較便宜,所以文中都是附上該站連結,如果偏好在博客來購買,連結在此。 — Update: 博客來在 4/7 也跟進降價了,現在兩邊是一樣的價錢。 )

PS. CloudTW Meetup 10 今天 (4/6) 7:00pm 將在 appWorks 舉行,Hank 大神將親臨現場幫大家介紹 AWS、簽書,歡迎加入我們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