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ary, 2011的文章

我看台灣 GQ/Vogue iPad 上市,誰在吃午餐?

January 6th, 2011

我在史騰商學院 (NYU Stern) 的兩年,有幸拜在許多大師門下。其中,教我「賽局理論」(Game Theory) 的,就是鼎鼎大名的 1996 年「競合關係」(Co-opetition) 一書作者,公認為當今賽局權威的亞當‧布蘭登柏格 (Adam M. Brandenburger) 先生。

求學過程中,我想大家都碰過很多很會做研究,發表很多論文,可惜很不會教書,沒辦法把一身武功全部傳授給學生的教授。但布先生剛好是特例,他不但學術地位首屈一指,還被我們那一屆的 MBA 學生選為年度最佳教授,從這點你就可以看出他為什麼是大師中的大師。

所以,四個月沉浸在布先生的賽局裡面,不但所有的理論框架都交給了我們,實際用來思考策略、競爭、甚至是創新的過程,更我們每一次作業的重點。他堅持我們必須用真實生活的案例,來驗證賽局模型的可用性。而在所有的賽局主題中,我最記得的就是其中一個,叫作「吃自己的午餐,在別人把它吃掉之前」。(Eat your own lunch, before someone else eats it.)

吃什麼午餐

什麼意思呢?就是在一個高度競爭的市場,領先的公司們必須不斷的推出新世代的產品,雖然因此會傷到既有成功產品的市場。這點,其實和傳統經濟學的「獨佔市場理論」是有衝突的。但讀過高中的人都知道,你必須要勇敢的把自己的午餐吃掉,否則很快的,就會有別人幫你這麼做。

蘋果在 iPod 大成功之後,並沒有停下來,每年繼續積極推出新 iPod、iPhone、iPad,背後的邏輯就是這個「午餐」策略。相反的,微軟在 XP、IE6、WinMo 6.5 成功霸佔市場後,放慢了創新的腳步,現在,這些午餐都岌岌可危。而在電玩的世界,成功的 Wii 慢了下來,於是讓 Xbox 有機會以 Kinect 豪取體感遊戲的市場。

GQ/Vogue 的午餐

來到雜誌產業,如果你放眼望去,GQ/Vogue 其實算是擁有非常獨特的領先地位的。理論上他們並不需要太擔心,因為即使整個雜誌業都被網路狂潮沖垮了,GQ/Vogue 大概也是最後被影響的那兩個。所以,當兩個月前我聽到他們積極在尋找 iPad 解決方案時,我馬上想到了布先生的話。哇!這家出版社不一樣,他們真的懂午餐。

結果,昨天的上市記者會,果然印證了我的推測。GQ/Vogue 不但要吃自己的午餐,而且下定決心要把它整碗吃掉。別的雜誌出 iPad 版,不甘不願,上架比實體雜誌慢好幾個禮拜 (甚至是好幾個月)。更重要的是,少了印刷、通路成本,卻還是捨不得砍價錢,很怕賣便宜了傷到紙本的市場。

但 GQ/Vogue 不是,他們宣誓 iPad 版每月一號準時上架,比紙本還快。多了精彩的影音內容,一份還只賣 NT$ 120,等於是紙本的六折。我問你,今天你如果有 iPad,還會去買紙本嗎?當然不會,這就叫做吃自己的午餐。如果你是別的時尚雜誌,想要用 iPad 來打擊 GQ/Vogue 的領導地位?抱歉,很難,因為人家已經做到這種程度了。

癮科技的主編 Atticus 說得好:「GQ VOGUE 推出iPad雜誌,在技術上落後美國一年,但在打造影響力上,領先所有台灣網路媒體十年。」

各位雜誌業的朋友,這樣你聽懂了嗎?

Ask Jamie: 如何維持網路客戶的忠誠度與高期待?

January 5th, 2011

我發現好久沒有新的「答客問」了,昨天晚上剛好收到一封很適合的 email,今天就把問題和答案在這邊和大家分享:

Jamie 你好:

我是你粉絲專頁的粉絲,想請教你對以下問題的看法。

有一家我常去的髮廊,老闆有經營一個私人網誌,但關於髮廊的官方資訊並不醒目,客人不容易找到相關資訊,於是我建議他可以成立一個粉絲專頁,放一些官方訊息與最新消息,增加網路曝光量與多個管道行銷,老闆他給了我兩個觀點,讓我從不同角度看待網路行銷與社群經營的利與弊,想請問一下 Jamie 對以下兩個觀點的看法:

1.老闆說他不喜歡網路來的客人,因為會透過網路搜尋的客人,他也很容易可以找到下一個髮廊,因此他認為網路客戶的忠誠度不高,以目前網路時代,網路行銷是擋不住的潮流,對此企業如何維持網路客戶的忠誠度?另外,跟維持非透過網路來的客戶(過去傳統的客戶)其忠誠度有甚麼相同及相異點?

2.老闆說網路來的客戶都有過高的期待,常常因為一些小缺失就上網抱怨,造成網上負面的觀感以及損害髮廊形象,對於在網路上的客戶,他們抱著過高的期待,企業該如何因應?再者,你如何看待「服務愈讓客戶滿意,客戶的期待就愈高,這種普遍存在的“黑洞理論"現象」?

最後,感謝 Jamie 撥冗看完這封信,並期待你的看法,謝謝。

C.C.

這是兩個非常有趣的問題,還讓我思考了一下。後來我給 C.C. 的回答,是這樣的:

C.C. 你好,

1. 透過 SEO / 搜尋引擎來的客人,的確就像路過的散客,來得容易,去得也容易。但粉絲頁則完全相反,上面的客人比較像忠實聽眾,要每天努力經營,和他們互動,但久了就會變成長期的主顧客。對很多人而言,要認同一個店家、品牌到願意按下讚的程度,其實是有一定門檻的。所以光是這樣的進入障礙,就已經篩選到很多沒有興趣長期關注這個品牌的散客了。

我認為你的建議很對,只是老闆對於「網路」的認知稍嫌片面,還停留在 Web 2.0 時代。相對的,懂得善用「社群媒體」等 Web 3.0 式行銷管道的店家,就會在這新的世界,取得無比的競爭優勢。

2. 這是「期望管理」的藝術,其實在還沒有網路的時代就已經存在 — 多少次我們看了美美的型錄、雜誌上漂亮的照片,結果收到商品或是到了店裡後,才發現大失所望。所以,與其用 Photoshop 過的精美影像把客人騙來,然後再讓他們失望,還不如用真實一點的東西,把最後的驚喜保留給來的人。另一方面,一個好的店家、商品、品牌,絕對是有多個面向的,其實你不用全部都宣傳,反而把其中的一些 — 後院、廁所、角落、沙發區,留給客人自己去體會箇中奧妙,換來他們會心的一笑,就會成為品牌體驗、印象上的大加分。

其實,不管是經營小生意,還是創大事業,許多行銷學中的基本概念,是放諸四海皆準的。以上,希望能對 C.C. 和大家都有幫助。

(Pic via karola@flickr under CC license)

2011 年十大網路趨勢

January 4th, 2011

那天回顧了 2010 一整年,在這個網誌上發生的精彩事件,最後一項是一年前寫的 2010 年十大網路趨勢。現在回頭看,似乎是投十中九,命中率還不錯。打籃球的人都知道,球感來的時候就要放膽出手。所以,今天就讓我們來再一次勇敢預測未來,到底 2011 的網路世界,會發生什麼值得創業人期待的重大事件?(其實只是隨便找個藉口寫今天的文章…)

1. Facebook 正式成為宇宙中心

Facebook 去年的策略,是把平台化為無形,用 Facebook Login + Open Graph 來深入其他網站。事實證明這個策略非常有效,Open Graph 才推出半年多,已經攻佔了超過 100 萬個網站,並且以每天 1 萬個的速度在增加。每個月,使用 Open Graph 登入 Facebook 的活躍使用者高達 2.5 億 (MAU),全世界前 100 大網站中,有 80 個已經支援這些服務。而進入 2011,早已取代 Google 成為第一大網站的 Facebook 聲勢將更不可擋,隨著 FmailPlatmobile 的推出,FB 的勢力將會到達無人可及的高峰。因此,所有創業團隊應該要持續研究 FB 的動作,思考如何支援、利用 FB 提供的資源,化為自己的競爭力,才是上策。

2. 平板元年

隨著 iPad 2 和超過 20 款 Android Pad 的上市,2011 年將會是平板正是成為主流消費產品的一年,甚至很有可能在這一年就超越筆記型,成為最暢銷的電腦「機種」 — 我知道這樣的市場改變速度,是非常難以令人相信的,但它真的可能會發生。隨之而來的是使用者上網的習慣、情境的大改變,少了鍵盤,多了攜帶性,大家將越來越習慣在客廳、床上、廁所、廚房等「另類」的地方上網,所以你的任務,就是去提供符合這些情境的應用程式。

3. 更多行動原生社群

在 2010,我們相繼看到 InstagramPath、PicPlz 等圍繞著照片分享而生的「行動原生社群」 一個個冒出來,然後一夕爆紅,短短時間就累積好幾百萬的使用者。原因是越來越多的智慧手機使用者,需要的是快速的分享工具,只要能符合這樣的需求,幫助他們方便的分享生活周遭事物,就有可能受到青睞。

4. 事實證明電子雜誌是過渡性產品

各位親愛的雜誌業同仁,我已經在這個網誌解釋好幾次了,E-Magazine 絕對不是救贖。這件事情已經在北美被證實 — 才上市不到半年,這些電子雜誌的銷售通通直直落,最慘的 WIRED 甚至從一開始的每月 100,000 份,已經腰斬再腰斬,剩下不到 23,000 份。原因在哪裡?因為 iPad 是上網裝置,因為電子雜誌不夠即時,因為讀者要的是以單篇文章為單位的內容,有太多太多的原因。但總歸一句話:雜誌是舊時代的產物,它跟網路當然格格不入。在 2011,隨著平板的普及,我們將會看到中文雜誌前仆後繼的電子化,然後又前仆後繼的發現根本沒有市場。與其白走這一條遭,或許你可以直接擁抱網路?

5. 行動付費開始上路

在北美,基於 iOS 的行動刷卡平台 Square,每天處理的金流已經即突破美金 100 萬元的水準。明年開始,Android 和 iPhone 更都將內建更方便交換金流資訊的 NFC 晶片,這將會引爆行動付費這個領域。出門不用帶信用卡的日子,終於離我們不遠了。

6. Quora 正式浮上檯面

和以往的 Q&A 服務不同的是,Quora 走的是 Web 3.0 路線 — 問答者全部都得用「真實身分」來分享知識。這讓該服務上的知識含量極高,問答的內容也非常有深度。我看好它將會有類似維基百科的地位, 成為人們非常重要的資訊分享平台和資料來源。

7. 隨選視訊取代傳統電視收看

經歷過去幾年的瘋狂成長,隨選視訊 (VOD/Video on Demand) 已經成為許多人偏愛的影片收視方式。在北美,Youtube 持續霸占第四大網站的位置,Netflix 已經佔據 25% 的頻寬使用,Hulu 準備好了要掛牌上市,再加上 Apple TV、Google TV 今年的相繼升級,2011 將是客廳大革命的開始。就像雜誌一樣,我們將會看到傳統的節目表模式開始被人們拋棄,想看什麼,就看什麼的時代,終於來臨。

8. 網路廣告取代電視成為最大媒體

2010 年,由於北美的不景氣,品牌省吃儉用,於是紛紛把預算撥到更有效率的網路廣告。在 2009,電視廣告的產值是 410 億,網路則是 260 億。到了 2010,預計電視將縮減至 350 億,而網路則將大幅成長至 320 億。若維持這樣的速度消長,那 2011 年將會是網路正式取代電視,成為最大媒體的一年。一旦北美帶頭革命了,那這件事情發生在亞洲也就不遠了。各位網路業的朋友,相信我,我們的明天絕對會是更美好的。

9. 行動電子商務時代來臨

在北美,電子商務龍頭 Amazon 從行動產生的營收已經高達整體的 1/6,這是在 2010 第二季,智慧手機市佔尚未過半前的數字。在 2011,隨著更多 Android、iPhone 被帶回家,隨著人們使用習慣的改變,行動電子商務只會成長得更快。所以,請你們準備好滿足使用者這樣的需求。

10. 更多中文網路公司被收購

在去年,我們相繼看到地圖日記、KKBOX 等網路公司被國外收購的例子。到了 2011,隨著網路創業的不斷加溫,我預期我們只會看到更多的成功故事。尤其是台灣團隊對外國公司而言,有著價格合理,並且進可攻、退可守等優勢,非常符合他們前進大中華市場的跳板角色,所以我非常看好台灣網路業在 2011 的前景。

以上,就是關於今年的網路產業,我認為值得期待的十大趨勢。這個世界能不能像我預測的這樣改變,我們一年後就能揭曉。但無論如何,我和 appWorks 的夥伴們,將會在第一線跟大家共同奮鬥,和你們一起創造更新更棒的網路服務,一起試著改變這個世界,一起努力讓人們的生活更得更美好。

加油!

(Pic via icjan@picplz)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