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2011的文章

10 個一流 UX 開發者的必備能力

May 10th, 2011

上次聊到了為什麼「Art」做不出好 UI,大家的討論非常熱烈,很多回應都非常精彩,幫這個話題添加了不少可以思考的面向。今天我們就接著聊一個一流的前端 UX (User Experience/使用者體驗) 開發者,應該具備什麼樣的能力。注意到這次我用的是 UX 而不是 Art 或是 UI (User Interface),因為使用者體驗才是一個軟體產品最重要的價值,尤其當你是一個從顧客出發的精實創業公司。

不確定 UX 是什麼的人,可以參考一下維基百科的定義

UX 就是使用者對一個產品所產生的感覺,它著重在體驗、情感、有意義的和有價值的人機互動以及擁有感 (也就是當你光拿著一台 iPad 2 就覺得很屌時),但它也包括了使用者對於產品的功能、容易上手程度和效率所留下的印象。(不一定是事實,所以不要再罵蘋果迷了!)

User experience (UX) is about how a person feels about using a product, system or service. User experience highlights the experiential, affective, meaningful and valuable aspects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and product ownership, but it also includes a person’s perceptions of the practical aspects such as utility, ease of use and efficiency of the system.

簡單的來說,UX 著重的是讓消費者愛上你的產品,愛到義無反顧,別人說什麼他都回答:「I don’t care!」,那你就成功了。要達到這種程度,當然非常的困難,但是那是每一個創業團隊必須要上下一心、群策群力、有志一同、齊心協力… 啊!反正就是共同努力的方向啦!

剛好昨天讀到一篇很棒的文章「10 Skills to Become a Frontend Developer worth Millions」(這不用翻成中文了吧?),大家有空可以去讀一讀,以下是我加入自己的經驗,幫你們整理的重點:

  1. 永遠在找新工具 — 不要懷疑,UX 還是一個非常年輕的領域,所以新的工具會一直不斷的跑出來。你的工作就是永遠都要對舊工具不滿,不停的找新工具來讓你的工作更有效率、產品更棒。最近出現的好物包括:KISSMetrics/Mixpanel (量測轉換率和 funnels), Usabilla (測試頁面設計) 等等 — 歡迎留言推薦!
  2. 建立流程才是重點 — 除了開發新的介面體驗,你還必須要守護前端程式碼、速度、注意規模化、品質等等,所以建立起一套循環流程 (Iteration Process),你才能事半功倍。
  3. 溝通、溝通、溝通 — 和使用者溝通、和後端開發者溝通,你必須要參與這些會議,因為你是品牌體驗的最終守護者。
  4. 了解工具和目的 — 你必須要非常清楚的知道這些工具是幹嘛的,要幫助你做到什麼。大多的時候我們追求的是轉換率 (conversion),但是到底要轉換什麼,你必須要清楚的了解,而不是別人說了就算。
  5. 美感 — 大多的 UX 開發者都是工程師出身,但是你必須要懂得一些美感,才能很快的製作出 A/B 測試用的各種版本頁面。
  6. 勇氣和說服力就像創業一樣,大多數的轉換率測試會是失敗收場,所以你必須要不斷的嘗試,還要能夠說服團隊裡面其他人,這些測試是有意義的。
  7. 以滿足使用者和提升轉換率為最高榮譽 — 要贏得使用者的愛是很難的,要提升轉換率常常也是一個長期抗戰,你必須要把這兩樣東西視為工作最重要的目標。
  8. 寫人看得懂的程式 — 每個人都會寫機器看得懂的程式,只有最厲害的開發者才能寫出別人都看得懂得 code,記住,不是只有你一個人需要使用這些程式碼。
  9. 速度是最重要的體驗 — 速度是一個網路應用最基本的功能,也是給使用者留下最深印象的體驗,無論如何,你都必須要不斷的優化。
  10. 很快的做出樣版 — 用 Balsamiq 這類的工具很快的做出一些樣板 (Mock-up),讓大家的討論可以更有效率。

以上,就是身為一個 UX 開發者的 10 個必備能力。千萬別忘了,使用者體驗是使用者留下的印象,所以除了轉換率的優化,常常和使用者聊天,確認他們對你的產品和品牌有好的體驗,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一直朝這個方向努力,不但會成為你最大的競爭優勢,有一天甚至可以像 Apple 一樣贏得一群死忠的粉絲,那才是真正拿不走的東西。

加油囉!

PS. 5/20 (五) 1:00pm,我們將在台大國際會議中心舉辦「appWorks Demo Day #2」,參與第二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的 12 個團隊,將在那裡向全世界介紹他們六個月來辛苦創業的成果,請先圈好你們的行事曆,更多資訊過幾天會公布。

(Image via pveugen, CC license)

4 個造成創業失敗的最重要陷阱,你該如何避免?

May 9th, 2011

我常說創業跟棒球很像,即使是全世界最厲害的打者,10 次上場打擊也有 6 次要摸摸鼻子下來,更何況你是剛剛開始拿球棒的新人。所以身為一個創業人,你的目標不是避免失敗,而是認知到你一定會失敗,然後學會如何從失敗中獲取教訓,讓你的打擊率一次比一次更高。

不過雖然如此,就像上場打擊一定要帶球棒一樣,有些創業失敗的陷阱其實你大可以避免。這些可以說是創業必要的基本觀念,很多前人已經經歷過了,你們學起來就好,不用自己嘗試一次。昨天剛好讀到一篇 Elad Gil (伊列‧蓋優) 寫的「4 Ways Startups Fail」(4 個新創團隊失敗的原因),我認為寫得非常好,按照慣例,原文不長,我鼓勵你們去讀讀。以下,則是我加入自己的經驗後整理出來的版本:

陷阱一:錢燒完了

大多創業團隊失敗的原因,不是在募不到創投的資金,而是在募到錢後開始盲目的花費,搬新家、一股腦的雇用工程師、每個人一台最高檔的 MacBook Pro 筆電。在你發現之前,你的公司已經只剩下 6 個月的現金水位了,但是你根本還沒找到 Product/Market Fit,怎麼辦?只好再去跟創投伸手要錢,我問你,這時候誰會再給你錢?

如何避免?

  • 精實創業 — 只把錢花在最有效率、生產力的地方 (我再說一次,精實指得是效率,不是摳門)
  • Product/Market Fit 優先 — 大多時候找 PMF 是不需要 (一大筆) 錢的
  • 假如明天開始創投都垮了 — 即使你拿到一些資金,你要當作你永遠不會再拿到更多
  • Hack Everything — 管理、行銷、人事、營運,所有的事情,都去想要怎麼把錢花得更有效率

陷阱二:團隊分裂

每個創業團隊都會吵架,但是解決的方式大不同。如果大家是就事論事,最後很快的做出結論,那還好。如果吵到不相往來,彼此看不順眼,甚至公司變成兩個黨派,那就非常糟糕。

如何避免?

  • 明確的分工 — 共同創辦人間要有明確的分工,一個事情就要有一個總負責人 (Direct Responsible Individual),關於這件事情,大家都要聽他的話
  • 認清決策一定會有錯誤 — 有些人一旦自己的意見不被採納,就陷入一種看好戲的心態,等著看對方出糗。這對於團隊一點好處也沒有,沒有一個人知道什麼會成功,什麼會失敗。如果這個決策最後失敗了,原因往往也跟你預測的不一樣。全部的人都在同一條船上,如果團隊決定了一個方向,那每個人都必須要盡全力讓這個東西成功,失敗也是每個人的責任,每個人的學習機會。
  • 開門見山的溝通 — 團隊這麼小,就你們幾個人,要養成什麼話都說出來的習慣,如果連這麼小的團隊都有溝通上的障礙,那你們注定失敗。

陷阱三:市場不對

很多創業失敗的原因,是選了一個錯誤的市場。大多數是太早,比較少是需要這樣東西的人不多。

如何避免?

  • 專注在找 Product/Market Fit — PMF 的重點是 Market 的需求,而不是產品本身的功能酷不酷,設計炫不炫,千萬別搞錯了
  • 選一個大/成長/多金的市場 — 千萬別搞錯了,大不一定要是幾億人,如果有 300~500 萬人有這樣的需求,而且每個人都有很高的付費意願,那也是很棒的市場。
  • 適時 Pivot — 苗頭不對,趕快 Pivot 吧!

陷阱四:爛咖投資人

相信我,這世界上最恐怖的不是笨蛋投資人,而是「不懂又想要插手」的投資人。他們會叫你趕快多雇一點員工、干預產品決策、沒事叫你開董事會、做報告,甚至還想要把你開除,找「專業的人」進來「管理」,天啊!

如何避免?

  • 只跟「你需要的人」拿錢 — 在找到 PMF 前,其實你不太需要錢,所以如果你跟這個人拿錢,應該只是為了你需要他成為你的支持者,幫助你找到 PMF。
  • 做好你的功課 — 拿錢之前,先跟別人聊聊,確認這個投資人帶來的是價值,而不是毀滅。
  • 過半 — 找到 PMF 之前,你需要能夠快速 Pivot,在那之前讓投資人過半,是很不好的架構。
  • 董事會 — 在找到 PMF 之前,董事會其實沒什麼功能。

以上,就是會造成創業失敗的四個最重要陷阱,以及如何避免,提供給你們參考。不過說穿了,其實也很簡單,就是在找到 Product/Market Fit 之前,請你什麼事情都不要做,專心的找 PMF,那就對了!

PS. 5/20 (五) 1:00pm,我們將在台大國際會議中心舉辦「appWorks Demo Day #2」,參與第二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的 12 個團隊,將在那裡向全世界介紹他們六個月來辛苦創業的成果,請先圈好你們的行事曆,更多資訊過幾天會公布。

(Image via Pierre J., CC license)

流言終結者 #1:「我只要找到一個超級 Idea…」

May 7th, 2011

一般人對於「創業」最大的誤解,是對「創意」、「創新」的盲目崇拜,認為只要找到一個超級 Idea,就能夠成功創業,變成下一個比爾‧蓋茲。這個邏輯最大的問題,在於沒有去認知到所謂的「超級 Idea」,往往是在極度競爭的環境中,一個創業團隊經歷長時間的嘗試、失敗,最後碰撞、研磨、變形出來的成果。身為旁人,你很容易忽略了這個過程的曲折,方便的用最後的結論來認定因果,所以才會上了「Ideas」的當。

更糟糕的是,很多時候我們不但忽略了創業的艱辛,甚至還會對成功嗤之以鼻。「那個東西我十年前就想到了!」– 這句話你一定不是第一次聽到。碰到這種人,我以前都懶得跟他們解釋,反正他們的想法天真,我也就成全他們繼續做夢。直到去年出現了「社群網戰」(The Social Network) 這部講 Facebook 創辦過程的電影,我才有一個比較容易的說法 –「沒錯,你就是那兩個划船隊員!」

大概很少人會反對,Facebook 是近年來最成功的網路創業公司。台灣這邊的民眾大多是在 2009 年之後才開始使用 Facebook 的,你知道在那之前他們已經存在多久了嗎?答案是整整五年。沒錯,早在 Facebook 是 Facebook 之前,他們可是經歷了好幾年的辛苦掙扎。看過電影的人就知道,馬克‧沙格博 (Mark Zuckerberg) 剛創辦 Facebook 時,他在想的根本只是「如何讓所有哈佛的學生加入這個網站」。要說他當年早就想到、知道、預測到這就是一個「超級 Idea」,6 年後全世界將會有 7 億人在使用者個網站,那根本就是癡人說夢。

更重要的是,當馬克還只有一個陽春到不行的 Facebook,忙著吸引哈佛的 1 萬名學生加入時,那時如日中天的社群網站 Myspace 早就已經擁有上千萬會員。打開電台、電視,每個歌手、藝人,每天在聊得都是誰在 Myspace 的朋友比較多。不要說一般人,連北美的創投、網路圈的專家,每個人都不看好 Facebook 能夠有一天打敗 Myspace,更別說統治全世界了。

改變這一切的不是馬克的這個 Facebook Idea 有多好,是他團隊的「執行力」,不斷的更新產品,不斷的從使用者的回饋中求進步、找成長、累積用戶。另外,Myspace 賣給新聞集團後,忙著開始營利,因而減緩了進步的速度,也對 2008 年整個戰局的扭轉,有著巨大的影響。

這兩年熱門的 iPhone,也是另外一個 Idea 不值錢的好例子。用任何的標準去看,「智慧型手機」現在聽起來都像是一個超級棒的產品種類,每家硬體廠商都搶著推出自有品牌的產品。但是如果你把時空拉回到 2007 年,蘋果執行長賈伯斯站到台上宣布 iPhone 之前,市場上早就充斥著許多不怎麼成功的智慧型手機,而大家對這個主意其實是半信半疑的。即便是在第一支 iPhone (iPhone 2G) 推出之後,其實市場上的反應也只是普普 — iPhone 上市後 15 個月的時間中,蘋果總共只賣出了 600 萬支手機,這比他們現在一個月賣出的手機還少。

而為什麼 iPhone 能夠到達今天的地位,是蘋果在第一代 iPhone 推出後,不斷積極的更新軟、硬體,陸續加入了 App Store、3G 上網、FaceTime 等殺手應用,和全世界的電信商簽約,然後才逐漸受到越來越多人喜愛。因此,智慧型手機這個 Idea,雖然不是蘋果想到的,但是是賈伯斯團隊把它執行到了極致,才變成了一個超級成功的產品。

而如果連社群網站、智慧手機這些「老梗」,都能被 Facebook 和 Apple 做成今天的成績,那只證明了這個世界上沒有爛 Idea,只有不會執行的團隊。所以,如果你有任何創業的想法,我說:「那就做吧!別再想了!」

這篇文章編輯後的版本,刊登在 2011 年 5 月號的《30 雜誌》上。

(Image via laughingsquid, CC license)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