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tember, 2011的文章

為什麼賣鞋的 Kenneth Cole 卻登記成一家電影公司?

September 27th, 2011

從我紐約的家往南走,往我最喜歡的法式小餐館吃 Brunch 的路上,會經過著名的精品皮鞋設計品牌「Kenneth Cole」的紐約總部。但總讓我好奇的是,這總部招牌上寫的是「Kenneth Cole Productions」,而不是「Kenneth Cole & Company」或是「Kenneth Cole Design Studio」什麼的。奇怪通常只有影片節目製作公司才會用 Productions 這樣的名號,但 Kenneth Cole 是做鞋子的,又不是拍電影出身的,怎麼會取這種名字?

今天早上才知道,原來這背後,是一段有血有淚的創業故事

時序拉回到 1982 年,Kenneth Cole 剛剛創業。他的公司有辦法製作出高級的皮鞋,但卻苦無有效方式推廣 — 不,那時候並沒有粉絲頁,大家也還沒有客戶開發的觀念。他想開店,但曼哈頓 (Manhattan) 的租金實在太貴,並不是一個創業者可以負擔得起的。當他還在苦惱時,一個消息傳來 — 紐約的 Market Week (有點類似現在的消費展) 即將要在 Hilton Hotel 開辦,Kenneth Cole 於是興奮的趕快去報名。

但事實證明這還是一條死路,Market Week 的攤位算起來比店鋪的租金還貴,根本不是給創業者去的。但 Kenneth Cole 決定他不要就這樣放棄,相反的,他要 hack 這個活動。卯起來,KC 去租了一台 13 公尺長的巨型卡車,他計畫要把鞋子放在車廂裡面,然後把車子停在 Hilton Hotel 的路邊,讓參加 Market Week 的消費者都能夠順便上他的卡車參觀選購精美的 Kenneth Cole 皮鞋。

問題是這下子換紐約市政府不准,他們說交通法規明文規定,你不能把卡車停在路邊那麼久。都已經到了這個地步,KC 當然不依。調查之下,他發現有兩種情況是可以的。首先,如果你是電信公司要維修線路,這個,KC 當然沒辦法辦到。但下一個條件,他發現,如果你是電影公司,有拍攝許可,就可以把製作卡車停在路邊。

沒錯,KC 決定一不做,二不休。他先把公司改名為 Kenneth Cole Productions,並登記成為電影公司,然後再去跟文化局申請拍攝「The Birth of a Shoe Company」電影。到了 Market Week 當天,他大大方方的把卡車開到 Hilton Hotel 旁邊,市政府不但沒有阻擋他,還派了兩名 NYPD (紐約市警察) 幫他在現場管理秩序。

最後的結果?KC 在 3 天內賣出了 40,000 雙精美的皮鞋,賺到了第一桶金,並且往最後遍佈全球、市值高達 2 億美金的 Kenneth Cole 時尚巨擘,成功的跨出了第一步。

好吧!其實這個故事沒有血也沒有淚,但是除了 Hack Everything,KC 也幫我們再次證明了:創業 = 大公司的相反,和要成功,最重要的其實是決心

你是真正的 Hacker,不屈不撓的創業者嗎?第四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歡迎你的加入。

(image via Google Streetview)

設計,不是美化 — 2011 台北設計大展的爛設計

September 26th, 2011

我上班的路上,每天都會經過「2011 台北世界設計展」的看板,那天剛好要幫一本聊設計的書寫推薦序,所以等紅綠燈的時候就順手拿起手機,想看看這個展的的網站有什麼好設計。首先,這個 2011designexpo.com.tw 的 SEO 非常差,無論你 Google 的是「設計展」還是「台北設計展」,第一名的網站都被「城市通」搶走了。(事實證明要查「設計展」,而且 2011designexpo.com.tw 仍舊不是第一名。)

好不容易從 CityTalk 那裡連回到 2011 Taipei World Design Expo 的網站,結果手機出現的畫面是這樣:

沒錯,空的,白的,什麼也沒有。不信邪,可能是手機壞掉了,拿起 iPad 再試,結果呢?

沒錯,更大一片空白。這就讓我好奇了,是「設計大展」,所以有什麼我這麻瓜悟不透的好設計嗎?到了公司,趕快打開電腦連上去。迎接我的,是一個下載將近 1 分鐘的 Flash…

「原來是 Flash,難怪 iOS 上打不開…」我心中暗唸著,「不過這東西下載這麼久,應該是什麼了不起的設計吧?」等著等著,好不容易,這隻三頭章魚猴子終於跑到了 100%,結果會發生什麼事情呢?你們可以自己去看看

沒錯,一個兩秒鐘的開場動畫,葉子和羽毛打個叉,就這樣。為了一個沒意義的兩秒動畫,這個網站不惜讓你等超過黃金 10 秒,也不惜讓你在 iPhone 和 iPad 上,都不能使用他們的網站。我傻眼,然後呢…?無論我怎麼點那個葉子和羽毛,這個 Flash 就只是這樣而已。

想不到,真的讓我想不到,原來 Enter 在網頁的下方。沒錯,我的視窗沒有放到最大,所以 Enter 就被隱藏起來了。進去之後,這個網站還有一大堆狗屁不通的爛設計。不過我想光這個開場動畫,你大概就可以想像我想講的。想像那些手拿 iPhone 的設計師,專程前來台灣看展,結果連上這樣一個官方網站,我個人認為這個 epic fail(ure) 足以媲美總統府的 700 萬玩具

這幾年,官方一直在講什麼「文創」、「軟實力」,然後不停的辦活動、蓋園區、搞經費。但光從這樣一個網站,就可以看到他們有多麼不了解「設計」,和它與跟「美化」的不同。這真的是一種文化的問題,設計,是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的,需要長期的思考培養、實作練習。而這些人,卻以為掛上一個「產業」,然後把錢倒進去,這一切就會像灌漿水泥一樣自然成形。如果文化真的這麼容易養成,就好了。

想設計出好網站、好 Apps 嗎?第四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歡迎你加入我們。

(images via 2011designexpo.com.tw)

Facebook f8: Timeline 和 Social Apps 背後的意義

September 23rd, 2011

Facebook 一年一度的 f8 開發者大會正在進行,Mark Zuckerberg 在開場的 keynote 宣布了兩個重大發展 — Timeline 和 Social Apps。今天會有很多人新聞報導這兩個大「新方向」的各種細節 (e.g.:TechOrange聯合新聞網),所以我在這裡就不再重覆介紹。

我今天想跟大家討論的,是這兩個發展背後的意義:

1. Timeline = 個人首頁 → Blog 化、開放化

我認為 Timeline 是 Facebook 從「牆後花園」(Walled Garden) 跨出到「開放網路」(Open Web) 非常重要的一步。他們看到 Blogger、Wordpress、Tumblr 等「網誌」、「輕網誌」,和 Flickr、Instagram 等「相片分享」服務,一直在幫助人們用「內容」去表達自己。即使在 FB 成為世界的中心之後,人們並沒有停止使用這些服務,反而有更多人透過 FB 發現到存在在 Blogger、Wordpress 等這些網站的有趣內容。

所以 Facebook 想要改變這件事情,它想要人們把這些本來要張貼在 Tumblr、Instagram 的文章、照片,改放到Facebook。他想要讓 Facebook Timeline 成為你的「個人首頁」,你表達自己的一個中心,所以你的朋友不用再從 Facebook 連到你的 Tumblr,去看你分享的東西。

但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必須要開放,因為無論是 WordPress、Tumblr、Flickr,都是「開放網路」的一部份,所以想要在「內容分享」上與這些服務競爭,那 Facebook 就必須要更開放。(現在就想試試 Timeline 的人,TechOrange 上有教學)

2. 不只是「讚」→ FB 全面深入你做的每一件事

自從一年半前的 f8 宣告了 Open Graph 的到來之後,OG 的第一個重大功能:「讚」(Like Button) 徹底的改變許多人的使用習慣 — 現在看完文章如果沒有一個地方可以按讚,是不是有一點怪怪的。現在 Facebook 還要把這件事情再擴大,因為他們知道你看了 10 篇文章後,可能只有 1 篇會按讚,但另外這 9 個「閱讀」,對他們而言還是很重要的資料 — 沒錯,Facebook 想要徹底的了解你。

但如何做到,又不會讓使用者反彈,是最大的問題,也因此他們非常巧妙的設計了這個系統。首先,就像玩 Facebook 遊戲一樣,第一次使用這些 Social Apps 網站、應用程式時,它們會跟你要求一次授權,然後從此你就不會再被通知。接著,為了吸引開發者支援這樣的功能,他們把使用者的 News Feed 整個改過,除了中間的 Top News ,也在右上角加上了 Ticker (跑馬燈) 的功能。而這裡,就是所有的開發者可以用來 SPAM 宣傳他們的 Social Apps 的地方。

有了這個誘因,像是 Spotify 這樣的 Social Apps 將會錄下你在他們的服務中的一舉一動 — Jamie 聽了這首歌、Jamie 看了那張專輯封面、Jamie 製作了這個播放清單,然後一五一十的送到 Facebook Ticker 裡面,因為 Spotify 希望因此我的朋友會看到,然後被我影響而開始使用 Spotify,而 Facebook 呢?緊接著十分之一的「讚」之後,它現在連我聽過什麼歌、看過甚麼文章、欣賞過什麼電影,通通都知了。

3. FB 鐘擺 → 請立即服用

自從 Facebook 平台化以來,他們就不斷的在「讓開發者送更多訊息到 News Feed」和「讓 News Feed 更乾淨」兩個衝突的價值觀中搖擺,無法找到好的平衡點 — 如果不讓 Apps 送訊息到 News Feed,少了病毒效應,開發者的意願就會降低。如果讓太多 App SPAMs,使用者就會反彈,就會開始少用 Facebook。

而這次,顯然 Facebook 又再度搖擺到開發者那邊,要讓你們可以大量發送訊息,宣傳你們的產品、服務。我認為這將會造就一些新的勝利者,例如他們主推的 Spotify,就很有可能因此成為 Social Music 的第一名。但根據過往的經驗,這個窗口不會開太久,因為垃圾行銷勢力很快就會進駐,讓 Tickers 充滿 SPAMs,然後 Facebook 就又會開始搖擺它的政策。

所以如果你正在經營、開發跟內容、生活品味相關的 Apps,最好現在趕快支援 Social Apps,因為相信我,機會不會存在太久。

以上,就是這次 f8 我的一些感想,跟大家分享。篇幅關係還有很多點我沒有提到,歡迎留言補充。

網路的世界每天都在劇烈變化,你需要一群專家幫你追蹤、分析,擬定最好的創業策略。第四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歡迎你加入我們。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