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December, 2012

創業 CEO:痛苦需要的不是宣洩,而是征服

Monday, December 17th, 2012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 –老子

歡迎來到「創業 CEO」系列的第五篇文章,在這個系列中,我們討論一個創業者如何教會自己成為一位偉大的 CEO,因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創業公司,往往都是由這樣的人在領導

當好一個 CEO 是一件非常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你必須要帶領一個由很多人所構成的組織,而人,雖然大家都不願意承認,其實都是「不理性」的動物,不僅如此,還得加上成長過程中養成的各種壞習慣。所以身為一個 CEO,你每天得面對各種大大小小的問題,而其中的大多數,始作俑者往往都是人性的弱點,以及人性與人性間的衝突。

更慘的是,你沒辦法怪任何人,因為所有造成問題的成員,都是你讓他進來的 — 即使不是你親自錄用,也是你信賴的副總、經理錄用的。任何造成問題的結構、文化,也都是你設計的 — 即使不是你親自設計,也是在你認可下被採用的。尤其當你是一個創業 CEO,整家公司從第一天就是在你的領導之下,當事情發生時,你除了生氣自己為什麼沒有早點想到會有這一天,實在也沒有別人可以怪罪。

就因為這樣先天上的結構,一個 CEO 的工作經常是非常痛苦的。但奇怪的是,為什麼有些人看起來卻樂在其中。

直覺的答案應該是他們比較懂得宣洩,但我不認為那是好的解釋,因為你很少看到一流的 CEO 同時也是玩得最瘋的 Party Animals。我個人的經驗是宣洩只會讓情況更糟。第一次創業時我靠著週末的狂歡來宣洩壓力與情緒,但久而久之,我對於狗屁事的容忍度只是越來越低,只要白天一有不如意,晚上就得跟夥伴們去喝個痛快才能舒服些。現在回想起來,我其實是在一個創業的三溫暖烤箱裡面,給了自己一個逃生門,當你越習慣跑到門外去喘口氣,你當然就越無法忍受烤箱內炙熱的空氣。

但可惜在創業的世界,這個烤箱的熱度並不會因為你跑出去而降低。事實上,隨著公司越來越大,牽涉的金額與相關人數越多,你每天面對的狗屁事只會越來越臭。所以第一流的 CEO 不會給自己一扇門,相反的,他們把自己鎖在這個烤箱內,然後強迫自己征服任何的溫度。

當然這是一個很辛苦的訓練,也因此真正能夠成為、並且長期維持當一個一流 CEO 的人不多。但一旦你能夠征服這樣的溫度,你當然就可以樂在其中。

而如果你正在經歷這樣的訓練,這裡有幾個我喜歡的心法與你分享:

  1. 找幾個烤箱裡的「箱友」 — 當你有人可以聊這樣的過程,交換克服高溫的心得,並且知道它是可以被成功擊敗的時候,那會大大砥礪你的意志。
  2. 把 Hack 人性當作人生對你最大的挑戰 — 既然人性生來就有許多不可理喻的地方,與其把它當作阻礙,不如把它當作一個挑戰。
  3. 拉高自己的高度 — 這是你創的企業,而你是它的 CEO,公司內外對於它的任何批評,怎麼可能不跟你個人扯上關係。當然你可以憤恨世人的不分青紅,下去與他們辯論攪和,但更好的方法是化批評為向上的力量,讓自己飛得更高更遠。
  4. 專注在前方 — 既然創業的過程省不了狗屁事,那重點就是如何冷靜、妥善的處理,讓今天過後公司是更好的公司,而你是更好的 CEO。所以發生事情之後不是責難,而是打破砂鍋,挖出問題的核心,然後想辦法根治。

關於面對創業過程中的種種痛苦,以上就是十多年來我所得到的領悟,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___

歡迎一天一錠,定時服用 MR JAMIE 電子報

(Inspired by Ben’s Blog; Photo via bombeador, CC License)

品味:重新發明解答

Friday, December 14th, 2012

歡迎來到「品味」系列的第三篇文章,在這個每週一次的系列,我試著跟大家分享我所看到、聽到的種種美好。

大多數創業者在「找問題」解決的時非常有創意,總是憑空幻想人們生活中可能 — 當然很多時候是不可能 — 存在的問題。然而他們在思考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時,卻又往往被「傳統」的框框套住,只從「既有」的基礎處上找答案,卻忽略了許多框框外的可能性。

要成為一個一流的創業者,你必須與他們相反。你要花很多時間觀察、研究人們的生活,從中找出真實存在、值得被解決的問題。然後,你需要學會「Re-invent (重新發明)」事物,用框框外面的方法,更漂亮的解決這些問題。「思想的舉重」是一個可以幫忙的日常訓練,而從別人的作品中找尋靈感,又是另一個很重要的功課。

今天,與大家分享過去這週裡面,我看到的兩個很棒的「Re-invention」。

Josh Zisson’s 100% Reflective Bike

在傍晚、夜間騎腳踏車,很多時候是相當危險的一件事情,尤其在與汽車爭道的大城市裡面。傳統的設計師,多是在「腳踏車是既有的」這樣的框框裡面思考,因此他們在腳踏車之上,再加上夜光燈、車燈、反射燈、反射踏板、反射輪圈等產品,試圖去解決這個問題。

一年多前,律師 Josh Zission 決定徹底重新思考這件事情,建造一台最安全的夜間腳踏車。他的結論:讓整台腳踏車都反射光源。但這樣還不夠,他發現傳統的反射材質,反射的效率往往不彰,浪費了許多射到材質上的光源,即使整台腳踏車都塗佈這樣的材質,也無法達到最好的反光、安全效果。因此,他又與 Halo Coating 公司合作,開發出來了新的反光覆蓋材質,讓他的反光腳踏車擁有了最棒的夜間反射能力。

所以有時候,非工業設計師出身的局外人,反而更能從框框外思考,重新解決一個問題。但身為律師的 Josh 為何要做這麼多?沒錯,因為他出了車禍,撞上了突然打開的車門,然而波士頓當地的警察卻認為這是他自己的錯,沒有跟車子保持安全距離。他一問之下,波士頓的腳踏車騎士中很多人都碰過類似的狀況,因此,他給了自己一個任務,重新檢視並且試著解決所有腳踏車相關的安全問題。

GravityLight by Martin Riddiford and Jim Reeves

另一個也是「發光」的問題,是多年來很多人嘗試解決的,在非洲等缺乏電力的落後地區,夜間照明的問題。最常見的就是試圖把太陽能、風力發電等裝置,與燈泡結合在一起。這些設計往往不是成本高昂,就是體積龐大、裝置困難。倫敦的兩位手持裝置設計師 Martin Riddiford 與 Jim Reeves,用他們 20 年來設計小東西的經驗,漂亮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答案是「重力」發電的 GravityLight,在一個發裝光裝置上加上沙包,使用者只需要把這個重物從地面舉起,產生的能量就足以讓燈泡發光 30 分鐘。實際是如何運作的,請看這支影片:

這個非常聰明又實用的 GravityLight 設計,現在正在 Indiegogo 上尋求贊助,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以行動支持他們的巧思,也可以提前拿到這個登山、露營時相當實用的產品。

最後希望今天的兩個分享,能夠給你們一些啟發,下次,也試著重新發明問題的解答,不過千萬別忘了,要針對的是真實存在的問題哦!

___

許多一天中的有趣見聞,也會分享在 Facebook 上,歡迎加入

(Images via Bike Safe Boston, Indiegogo)

創業哪有不弄髒手的

Thursday, December 13th, 2012

Premature scaling is the root of all evil. –Jamie Lin

前幾天,在 Wondero 上有一則作者姊姊創業失敗的故事

我姐很恨做「雞毛蒜皮」的小事… 剛創業的時候,馬上就請了一個「秘書」,來幫她整理每日的行程,以及「擋」別人的邀約… 在還沒找到「Product-Market-Fit」之前,她就請了三個工讀生來幫她整理一些文書、客服的工作… 為了省麻煩,就很帥氣的在一零一附近一棟豪華的辦公大樓裡,租了一間大大的辦公室,她還有請一個阿桑幫她倒辦公室的垃圾… 請了師傅來裝修,又再買了現成的桌椅進來放… 因為她不想做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在前三個月,公司什麼業務都還沒開展… 開支就已高達六十幾萬…

或許你聽了覺得沒什麼,這不就是「開公司」的成本。的確,如果你的目標只是開一間公司的話,那這樣弄完你其實已經成功了 — 你不只開了一家公司,而且還開得有模有樣。只可惜創業創的是一個事業,事業需要有長期、可規模化的商業模式,而一個成功商業模式中最重要的是「好產品」、「好顧客」、「好通路」與「利潤空間」,所謂 Product-Market Fit,所以在還沒有那些關鍵元素以前,開一家有模有樣的公司,大多時候沒辦法幫你找到那些東西,更有甚者,它會傷害你找到成功方程式的機率。

首先,創業者往往只有極少的糧草與時間,所以當你把它們花不必要的東西上面,必然會大大妨礙你專注在重要的事情 — 「好產品」、「好顧客」、「好通路」與「利潤空間」– 上面。更重要的,就像 Wondero 的文章說的一樣:

一些乍看「雞毛蒜皮」的小事,背後無非藏著三種東西:「機會」、「系統」、「智慧」。

幫消費者找水電師傅的 5945 呼叫師傅就是一個完美的例子。5945 一開始做的是一個「水電師傅搜尋引擎」,但做完之後發現使用者並不買單,苦惱的同時,兩位創辦人一天在客服信箱看到了一封信:「我很忙,你們可不可以直接把師傅找來我家?」那封信讓他們領悟到了原來顧客要的不是搜尋引擎,而是「誰來幫我把馬桶修好」,從那邊,5945 發展出了「需求單」的服務,然後逐漸找到了一個可規模化的商業模式。

想想看,如果當初他們怕麻煩,一開始就找了一個工讀生來處理客服信件,那或許到一年多後的今天,5945 都還在苦惱為什麼搜尋引擎沒有人用,或者早已放棄創業這條路。

另一個好例子是幫消費者訂餐廳的 EZTABLE。EZTABLE 讓消費者可以方便的透過他們預訂喜歡的餐廳,然後再透過餐券的銷售來獲利。一般的電子商務公司,都盡力減少與客戶接觸,錢透過金流公司收取,商品透過物流公司遞送,發票不然就電子化,不然就叫你直接捐給基金會,有事請寫 Email 來,沒事最好不要打電話給我。但 EZTABLE 的經營態度則截然不同,他們不僅把客服電話當做很重要的服務項目,雇用專門人員非常用心的去經營,並且還鼓勵顧客親自到他們辦公室來取貨。在這些與顧客接觸的過程中,創辦人 Alex 常常發現很多可以改進的地方,和新的、可執行的商業模式。你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做這些麻煩事,今天的 EZTABLE 不會進步如此神速。

因此,如果你在創業,要創業,千萬記得,不但不要怕手髒,相反的,請用力的去把手弄髒。跟別人做一樣的事情,你頂多當人家的山寨版。能夠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情,你才能找到更棒的商業模式。

共勉之。

___

我的生活所見,都分享在 Instagram,歡迎追蹤

(Image via robbie, CC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