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2013的文章

工業革命進入尾聲,市場革命正要開始

March 5th, 2013

Mark Zuckerberg at Startup School

二十世紀是人類大躍進的 100 年,這個躍進的過程主要由生產端的「工業革命」所驅動。工業技術與資訊科技的進步造就了生產效率的不斷提昇,再加上資源的大量開採,我們得以用越來越低的成本,生產越來越多的商品。

衣服就是最好的例子,我的曾祖母是 1908 年出生的,她說年輕的時候物資缺乏,衣服都是自已找布來縫,每個人只有幾件,破了再補,補了再穿。到我了我母親年輕的時代,開始出現量產,尤其是尼龍塑膠製的衣服,但售價仍是昂貴,每個人到過年時可能買個一、兩件新衣服。到了我們這一代,量產的衣服很多便宜到跟便當差不多錢,每季買個幾件衣服,每年買十數件甚至是數十件的大有人在。

工業革命帶來了 100 倍以上的成本下降,也創造了 100 倍以上的銷量增加。

但種種跡象顯示這個革命已經走到了尾聲。原物料方面,石油、金屬、能源等我們賴以製造的資源開採量越來越難增加,因此導致價格也開始震盪走高。而中國等「世界工廠」本身經濟開始富裕後,產線上作業員的成本也無法再更進一步壓低,甚至開始有反漲的現象。

也就是說,過去一百年來工業革命藉由不斷降低成本來增加銷量的公式,已經接近地球的物理極限,未來要再出現十倍、百倍的突破,需要有驚人的科技躍進 — 節能或許是個方向,但一座工廠要省下 10 倍的電力是非常困難的。

但也就在工業革命進入尾聲的同時,另一個革命正在興起。這個革命不是透過「Cost Down」去壓低「既有產品」的生產成本,所謂「下放式創新」與「效率式創新」,接著經由「降價」來創造市場價值。這個革命是透過在真實的市場裡面實驗、測試、修改,從那裡挖掘出人們內心深處的渴求,創造出新的產品種類與新的價值訴求,用「Value Up」來帶給人們全新的價值。

這場革命從軟體開始,無論是 Google, Facebook 還是各式各樣的網路服務,都帶給消費者許多全新的價值。近來它開始蔓延到硬體,從 Kickstarter 到 Indiegogo,每天有無數個新品種的商品,在消費者明確指名購買下被生產出來。

市場革命的背後是一件前所未有的事情,那就是過去 20 年來「全民大上網」這個運動。有史以來第一次,我們可以如此大規模並且即時的了解消費者的各種行為與需求,因此能夠從那邊創造出來的新產品、新服務與新市場價值,當然非常龐大。

工業革命帶來了科技的普及,因此讓所有人都可以上網、隨時上網,讓提供網路服務變得非常便宜,也讓各式小量生產製造變得可能。這些供應端的 Paradigm Shift 完成,現在反過來將造成市場端的革命。

這就是我們所處在的時代。

___

歡迎在 Google+ 上加入我們的討論

(Inspired by VentureHacks; Photo via scobleizer, CC License)

創業 CEO:不同的市場,不同的成長策略

March 4th, 2013

Flickr Growth

歡迎來到「創業 CEO」系列,在這個系列中,我們討論一個創業者如何教會自己成為一位偉大的 CEO,因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創業公司,往往都是由這樣的人在領導

一般來說,創業者會選擇追逐的市場分為兩種 –「新興市場」與「成熟市場」。

新興市場往往被底層的「Paradigm Shift」引發出來,規模相對較小,但成長快速,通常沒有來自大傢伙的競爭 — 當今的 Web Gaming, App Gaming 和 Mobile Social 可以被歸在這類 。成熟市場則已經存在許久,規模很大,成長趨緩,且往往山頭林立,你必須要自己想辦法創造 Paradigm Shift — 當今的 CPM/CPC 網路廣告市場與綜合型 B2C 電子商務市場可以歸在此類。

當面對這兩種非常不同的市場結構,你必須要採取不同的進攻策略。

在新興市場中,由於餅不斷的在成長,又缺乏既有的衛冕者,這時比的是誰的動作越快,越能夠抓住「新餅」中更大的區塊,就有機會成為明日的衛冕者 — 五年前開打的 Social Gaming 大拓荒、三年前展開的 Groupon-like 大亂戰,都是很好的例子。在這裡你不需要做太多不一樣的事情,只要能夠跑得比所有人都快,那就夠了。

而一旦稍微拉開領先差距,除了繼續往前跑,你還得密切觀察追趕者在做的事情,並且勇敢複製其中被市場所喜歡的,因為你最大的風險來自於後進者發明一種方法快速突破你的領先。所以我們看到 Zynga 大剌剌的抄襲任何小有成功的社群遊戲玩法,Facebook 也從來不吝於複製 Twitter、Tumblr 乃至於 Google+ 的各種優點。

但如果你面對的是成熟市場,由於它的成長已經趨緩,且新生出來的餅中絕大多數會自動送到佔據山頭、位置鞏固且資源豐富的「衛冕者」口中,你跑得再急也搶不到餅乾屑。在這裡你必須要想辦法從他們手中搶走客人,因此非得做些不一樣的事情。你往往從地方開始挖大傢伙們的牆角,逐漸鞏固小勢力,然後穩紮穩打慢慢包圍中央。這個過程也叫由下往上顛覆、破壞創新,無論如何你在想辦法製造出小型的 Paradigm Shift — 85 度 C、王品、瓦城的崛起都是這個領域的案例。

轉換客戶既有的消費習慣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也很少有工具能夠幫助你加速,因此在成熟市場你急不來,多半是先求小打小贏,小做小賺,再一步步放大這個成功。而當底層的 Paradigm Shift 已經發生,例如智慧手機普及,它將造成用戶的消費習慣快速改變,此時你必須儘快追上這個新大陸,所以你不急著賺錢,重點是先要贏得客戶,所以你會向投資人募資,透過資金來加速你的擴張。

(當然無論是新興還是成熟市場,無論客戶是快速取得或是一個個贏來,留下並且贏得他們的推薦永遠是必須做到的事情。)

新興與成熟市場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認清自己所處的位置,擬定對應的成長策略,是每個創業 CEO 必修的課題。

與你們分享。

___

一天中的種種觀察,我常分享在 Facebook,歡迎收聽

(Inspired by Joel; Chart via cdm, CC License)

品味:Chromebook Pixel

March 1st, 2013

Chromebook Pixel

歡迎來到每週一次的「品味」專欄,在這裡,我分享我所看到的種種美好。

繼上個禮拜的 Glass 之後, Google 又在本週推出了 Chromebook Pixel,一台基於 Chrome OS 的筆記型電腦。讓我們先來看看影片:

你可以明顯的感覺到這支影片有受到 Apple 的啟發,不過當近來全世界的電腦都「MacBook Air 化」的同時,Chromebook Pixel 倒是很勇敢的走了一條非常不一樣的路線。

Pixel 的外型選擇的是「方正」風,而不是時下流行的「刀片」風。轉到電腦的後方,不但沒有像大家一樣想辦法隱藏螢幕的轉軸,反而大剌剌的把它做成一個「Piano Hinge (鋼琴鉸鍊)」– 沒錯,就是鋼琴蓋上面都有的那個東西。

Chromebook Pixel - piano hinge

而在所有筆記型電腦都以 16:9 寬螢幕作為標準時,Chromebook Pixel 大膽採用了 3:2 的高螢幕,理由非常簡單,Chromebook 是一台「上網筆電」,而網頁通常是長的,而不是寬的。

Chromebook Pixel

除了尺寸,Pixel 的螢幕也是目前為止密度最高的,12.85 吋裡面塞下了 2,560 x 1,700 的畫素,並且還提供多點觸碰的功能。大概也是因為這支螢幕,雖然 Pixel 其他部分使用的元件只是一般 (Intel Core i5, 4GB RAM, 32GB SSD),但整台電腦的標價要高達 US$ 1,299,比 13 吋 MacBook Air 的入門款的 US$ 1,199 還要貴。

但有趣的是,Pixel 隨機附贈 Google Drive 雲端硬碟 1TB 版 3 年份會員,如果以這個服務每月 US$ 49.99 的牌價去算,36 個月的費用是 US$ 1,799,比 Pixel 的售價還要高 US$ 500。也就是說如果你是大用量雲端備份的用戶,那買 Pixel 送 Google Drive 其實是非常划算的交易。

___

一天中的美好風景,我都分享在 Instagram 上,歡迎收看

(Photos via Chromebook Pixel)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