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mber, 2013的文章

App 與 TV 的黃金交叉

November 26th, 2013

Apping

在最新一季的財務報告中,Google 透露了旗下 YouTube 的影片瀏覽量,已經有 40% 來自行動裝置,較一年前的 25% 大幅增加了 15 個百分點。換句話說,照這個速度進展下去,用手機與平板觀賞 YouTube 影片的使用量,將會在明年有機會正式超越桌面。

YouTube 並不是這中間的特例,根據 Facebook 所公布的資料顯示,該服務的活躍用戶中有 71% 會經常使用手機讀取朋友動態。另外,Twitter 的上市公開資料也顯示,在他們的 2.3 億活躍用戶中,高達 76% 會經常使用行動裝置登入該社群平台。

另外,根據調研機構 Walker Sands 近期公布的資料則顯示,行動佔據網路總流量的比率,已大幅成長至約 24%,較一年前躍升了 78%。換言之,如果智慧手機與平板電腦持續熱銷,行動有機會在 2015 年正式取代桌面,成為全球人類主流的上網情境。

而根據 Flurry 早先公布的資料則顯示,在行動的使用情境裡面,消費者目前有 80% 的時間花在各式各樣的 Apps 裡面,而只有 20% 的時間會花在用行動瀏覽器閱讀網頁。也就是說,在行動的世界裡面,Apps 是消費者的主流喜好,而瀏覽器則只是扮演配角。

80% mobile time apps

另外,同樣根據 Flurry 的統計,北美消費者如今每天花費 127 分鐘使用 Apps, 72 分鐘使用桌面或行動瀏覽器上網,以及 168 分鐘觀賞電視。換句話說,網路已經成美國人最主要的媒體消費管道,他們花在上網的時間,已經較電視多出 18%。另一方面,使用 Apps 的時間也遠遠超過瀏覽網頁,並且有機會在一、兩年內取代電視,成為最重要的媒體消費管道。

mobile app tv consumption

從種種面向來看,行動 Apps 都正在崛起,並且勢必成為消費者生活中最重要的核心。身為用戶,當手中的行動裝置能夠下載的 Apps 越來越多元,能夠發揮的功效越來越強大,那是一件非常令人興奮的事情。但相對的,身為現代的企業,則不能不為即將在一、兩年內發生的黃金交叉,提早做好準備。

這改變並非一夜之間,但它真的即將來到。

___

歡迎所有 Mobile Internet 團隊申請 AppWorks Accelerator Class #8

(本文編輯後刊登於《APP 情報誌》; photo via sayholatotravis, CC License)

創業 CEO:雇用產業經驗,或是職務能力

November 25th, 2013

Army Officers

在每週一次的「創業 CEO」系列,我們討論創業者如何教會自己成為偉大的 CEO,因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創業公司,往往都是由這樣的人在領導

我知道連續三次引用 Matt Blumberg 的文章很沒創意,但我不得不說 Matt 近期真是火力全開,上週這篇 Debunking the Myth of Hiring for Domain Expertise vs. Functional Expertise 又讓我思考了一整個禮拜,因此今天還是決定拿出來跟大家討論一下。按照慣例,我鼓勵你先去把文章看過,再來看以下我的一些想法。

雇用 vs. 拔擢

Startups 規模化到某個程度,總是會碰到這個難題,到底要從內部培養經理人,還是從外面雇用。內部培養的好處是文化的一致性,營運與團隊的熟悉度,但壞處就是可能缺乏管理經驗,什麼事情都必須從犯錯中學習,因此成熟時間較久與成本也較大。相對的,外來資深經理人可以帶來產業人脈,滿足時間的急迫性,以及解決內部人才不足的問題。但缺點就是對人與公司營運模式形成的前因後果不夠熟習,也可能會有文化的衝擊。

產業經驗 vs. 職務能力

因此,當公司有這樣的需求,且的確能找到文化有一致性的人才,再加上 CEO 可以花很大力氣幫他進入狀況的前提下,一個 Startup 會選擇添加外來資深經理人。這時有一種說法,是你否則就得到產業經驗 (Domain Expertise),否則就是職務能力 (Functional Expertise),但兩者很難兼顧。

什麼意思?

產業經驗指的是跟你相關行業的營運經驗,職務能力指的則是對你在找的職務有豐富管理與作業的經驗。理論上這兩者可以得兼,但實務上卻很難,為什麼?

舉一個稍微簡化,但是比較容易理解的例子:假設你是 2006 年剛剛崛起的 Facebook,為了未來的上市之路做準備,你需要找一個外來資深 CFO。如果要找對網路產業有豐富經驗的財務長,那只能挖角 Google、Amazon、eBay 的 CFO。這些公司如日中天,CFO 的薪資地位都非常崇高,你只是其中一個似乎有潛力的 Startup,但連商業模式都還沒有,這種公司每年有好幾十家,幾乎不可能說服這些大 CFO 加入你,否則也要斷一條腿 (很大的股權) 來換。

因此你往往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找這些公司裡面的財務部人員,那些被壓在下面短期內升等無望的人,也就是所謂的擁有產業經驗,但沒有職務能力的人。或者你可以找其他產業上市公司的 CFO,可能產業或公司的狀況不好,他們會願意加入有潛力的新興產業,也就是擁有職務能力,但沒有相關產業經驗的人。

規模化經驗

但 Matt 提出來另一個論點,事實上除了產業經驗與職務能力,另外有一個關鍵經驗是常常被忽略的,那就是對「規模化過程」的熟悉度。公司的規模化不會一次到位,實務上它比較像爬樓梯,每一階段都有階段的工作與目標,也有非常非常多的眉眉角角需要注意。如果外來資深經理人有過類似的經驗,則在你爬這個樓梯的每一步,就能給你很多重要的提醒,也會讓公司省下諸多無謂的錯誤。

這點我可以親身證明。AppWorks 的其中一位合夥人 Joseph 是從很早期就加入 CID (華威創投) 的夥伴,在那裡服務的 11 年中他第一手參與了 CID 從 20 人團隊一路擴張到橫跨全球五個地點,總人數達近百的規模化過程,也目睹了他們的基金數量與規模大幅成長的經過,因此在 AppWorks 規模化的路途上,他經常是我們最重要的明燈。

所以,就像 Matt 在他文章中說的一樣,既然除了產業經驗與職務能力之外,既然你在解決的是「規模化」這個問題,那麼吸引到有這個寶貴經驗的人,當然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___

歡迎申請 AppWorks Accelerator Class #8,加入這個 120 位創業 CEO 組成的 Network

(Photo via drakegoodman, CC License)

品味:Pencil─觸控筆也進入軟硬整合時代

November 22nd, 2013

Pencil by FiftyThree

歡迎來到每週一次的「品味」專欄,在這裡,我分享我所看到的種種美好。

下載量突破 800 萬次,相當受好評,我個人也非常愛用的創作塗鴉應用「Paper」的幕後製作公司 FiftyThree,六月剛剛完成由 Andreessen Horowitz 領投的 1,500 萬美金 A 輪增資,本週又有驚人之舉,推出一款軟硬整合的觸控筆 Pencil,讓我們趕快來看看這個再次讓人耳目一新的產品:


Pencil / Think With Your Hands

從影片中可以看到,Pencil 最大的賣點是使用它畫畫時,Paper 會自動排除來自 Pencil 以外手掌的感應,再也不用小心翼翼的騰空作圖。另一個賣點是橡皮擦,如果畫得不好,只需要把筆翻轉過來就可以擦掉,省去了切換模式的麻煩。此外 Pencil 也非常省電,一次充飽就可以持續使用 30 天,相當體貼。

引擎蓋下面,Pencil 靠的是 Bluetooh Smart 低功率協定與 iPad + Paper 溝通,用無線資料交換來補足觸碰螢幕的不足。目前不清楚是否有改善市售電容筆解析度太低,筆劃很難精準的問題。我已經訂購一支,等到試用後再跟大家分享。有趣的是,當被問到軟體這麼受歡迎,為什麼要跑去做硬體時,微軟硬體部門出身幾個創辦人回答,他們最先就是做硬體,只是硬體花了 2 年的時間才完成。更重要的是,無論是 Paper 或是 Pencil,他們看到的是提供人們更棒的創作工具,而並非軟或硬的差異。

另外 Pencil 的單頁式產品介紹非常值得一看,大家都應該去欣賞一下

___

歡迎所有軟硬整合新創團隊申請 AppWorks Accelerator Class #8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