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本網誌: Facebook, Google+, 電子報, RSS

創業的曲線加速

August 20th, 2014 by Jamie

Business Representative Learning Curve

我常常會建議想要創辦網路公司,卻沒有在這個產業工作過的人,先去加入一家好的網路公司,學習個兩、三年,再出來創業。

之前,我都是從「產業知識」與「商譽」這兩個關鍵資源的取得成本來解釋這個策略。

產業知識

網路雖然可以稱為一個行業,但它事實上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行業。網路之下是科技,而之上則搭載了媒體、通路、娛樂、服務等種種行業的數位化、去中間化。因此,它繼承了科技對於精準的嚴格要求、媒體的快速變化、通路的最後一哩戰爭、娛樂的大好大壞,以及服務的會員經營等諸多特性,再加上網路獨有大量數據的取得、分析與應用,以及 20 年下來的發展歷程,讓全部 Know-How 被迫不斷被融合、重新發明、重新使用,漸漸造就了今天這個超級錯綜的結構。

因此,如果沒有實際在這個行業裡待過,要從零開始創業,在創業的過程中想辦法全面取得這些前緣的產業知識,並且能夠化為實際策略與操作方法,事實上是非常困難,取得成本也是非常高的 (常常需要在錯誤中學習)。而相反的,去一家已經有些成績、規模又不會太大的網路公司上班,反而是取得這些關鍵行業知識比較低成本的方式 (還有人付你薪水)。

商譽

另一方面,要創辦一家成功的網路公司,往往需要非常多上下游協力廠商的幫忙,例如:雲端平台的佈署、關鍵第三方技術的整合、人才招募、廣告投放、通路選擇。身為名不見經傳又缺乏資源的新創公司,往往很難取得第一流協力廠商的信任與支持。

反過來說,如果先在一家頗具商譽的網路公司上班,在過程中努力去替優質合作夥伴創造雙贏,累積自身的商譽,那麼有天出來創業,絕對可以得到較多的支持。

速度

但除了產業知識與商譽之外,有一個角度我一直沒有很好的模型去解釋,那就是速度,或者說達到終點的速度。今天意外在 KKBOX 營運長 Izero (李明哲) 的 Facebook 分享中,讓我看到了這張很棒的圖,剛好可以拿來解釋這個道理。

011029gd60v8xyam6quvvs

你看,假設 X 軸是創業的進度,而 Y 軸是個人產業知識與商譽的積累。如果三個條件差不多的社會新鮮人,A 直接開始創業 (斜線),B 先到網路公司上班一陣子後再出來創業 (曲線),而 C 則是去大公司上班了十年才出來創業 (直角)。

從表面上看,一開始 A 的創業進度是領先的,因為 B 跟 C 都是去別人的公司歷練。但 B 經過了曲線加速,一旦出來創業,他到達終點的時間很有可能比 A 還要快上許多。至於在大公司待太久的 C,雖然很快比 A 與 B 累積了更多的知識與商譽,但由於太晚出來,到達成功的時間卻是最久的。

當然這不是一個完全精準的模型,但它相當程度描繪了我想表達的意念,直接開始創業,不僅是成本較高、成功機率較低的創業方式,也很有可能不是最快「到點」的方式。

因此,對於絕大多數想創業人卻缺乏網路產業歷練的新鮮人來說,先去一家優質的網路公司學習一陣子,實在是比較好的選擇。

___

2014 夏季 AppWorks Startups 聯合大徵才仍在熱烈進行中

歡迎在 Twitter 上追蹤我

(Graph via lucgaloppin, CC License)

歡迎訂閱 MR JAMIE 電子報
讓新文章自動寄到你的信箱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