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本網誌: Facebook, Google+, 電子報, RSS

創業 CEO / 理想的董事會

December 16th, 2014 by Jamie

Lego Board Meeting

在「創業 CEO」系列,我們討論創業者如何教會自己,成為偉大的 CEO,因為歷史上最偉大的科技公司,往往都是由這樣的人在領導

由合適的成員組成,運作良好的董事會,可以為新創公司帶來極大的價值,這點我們已經聊了很多次

但什麼是理想的董事會組成?Y-Combinator 總經理 Sam Altman 與 Union Square Ventures 合夥人 Fred Wilson 近期陸續分享了他們的經驗。

Sam Altman 在他的 Board Members 一文中說到:

我認為對於大多數早期公司來說,理想的董事會是由 5 位董事組成,包含 2 位創辦人、2 位投資人,以及 1 位外部人 (獨立董事)。我認為 4 人董事會,含 2 位創辦人、1 位投資人,以及 1 位外部人的組成也很好。(實務上,偶數幾乎從來不曾產生問題)

Fred Wilson 則在他的 The Perfect Board 一文中提到:

完美的董事會會由 5 或 7 人組成,看起像是這樣 (的結構):

創業 CEO、2 個獨立董事、2 位投資人

創業 CEO、3 個獨立董事、2 位投資人

如果創辦人已經不再擔任 CEO 了,那麼我喜歡這樣的設定:

CEO、創辦人、2 個獨立董事、3 個投資人

如果你的投資人少於 3 位 (耶!),那麼就把每個公式裡的投資人用獨董取代,就會得到一個勝利的設定。

當然這是他們從多年投資經驗中萃取出來的菁華,但在直接複製貼上前,我想你有需要了解背後的一些思考與延伸事項。

1. 新創董事會幾乎不會動用投票

公司董事會理論上是一種「一人一票」、「多數決」的民主機構,但實務上,投票是非常罕見的,尤其在新創公司的董事會裡。根據定義,新創是資源相對匱乏的一方,因此它的團隊、股東與董事們,必須共同奮鬥,齊力推動公司往目標邁進,才有些許的機會能推倒衛冕者。如果一家新創的董事們無法在重大策略、營運議題上取得共識,必須要用投票才能形成決策,那麼這家企業當然是難以成功的。

2. 創辦團隊佔董事會席次實務上沒有差異

既然董事會極少動用表決,而開會時共同創辦人也多半會列席,因此經營團隊在董事會佔一席或是多席,實務上沒有太大的差別。

3. 獨立董事的價值

很多創業者誤以為「獨立董事」是上市櫃公司才需要,用來交代政府的玩意。但實務上,就像 Altman 與 Wilson 點出的一樣,獨董,尤其是優秀的獨董,能為新創帶來極大的價值,這點我在好幾個 AppWorks 投資的公司董事會上,都有實際的經歷。這些外部董事最大的優點,就是沒有自身權、利的糾葛,因此最能從最純粹的角度,去幫公司思考短、中、長期最好的策略。

尤其當獨董自身有厚實的營運基礎、相關業界經驗,或是廣泛的投資觸角,那麼更經常能在關鍵的時刻,提醒大家他看到的盲點。經驗中,「稍長 CEO」或是「同儕 CEO」 ,尤其是新創獨董非常好的選擇。另外,本身投資涉略廣泛的天使,也是早期公司不錯的選擇。(優秀獨董也是平衡投資人最好的力量,團隊可以更不用擔心董事席次上居於少數)

4. 協助董事們進入狀況

董事們再怎麼優秀,畢竟還是人類,有資訊、知識、記憶的限制。好的經營團隊會花足夠的功夫協助董事們進入狀況,不管是第一次加入前做公司歷史等資訊的新手上路,或是每一次開會開始時的上月、上季、上次開會回顧,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5. 把討論專注在策略

好不容易把董事組織起來開會,最可惜的就是把時間浪費在細項數字的鑽研與回顧。董事們不是你的營運副總,他們最能貢獻的不是執行的細節,而是策略的討論。再次重申,最好的開會方法是把投影片在三、五天前寄給大家,然後用前面 15-30 分鐘講完重點,回答問題,接著就進入次月、次季、次年度的策略討論。

6. 認真經營這個組織

最後,要讓董事們一起發揮作用,除了開會外,建立這個小社群中間互相的信任與情誼也非常重要。每季開完會,如果能夠的話,盡量找大家一起用個晚餐,把酒言歡之間,也可以討論許多正式會議上無法覆蓋的軟性議題。

___

歡迎訂閱 MR JAMIE 電子報

(Photo georgivar, CC License)

歡迎訂閱 MR JAMIE 電子報
讓新文章自動寄到你的信箱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