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ober, 2015的文章

創業 CEO / 沒有理想的組織,跟鹹魚有什麼兩樣?

October 13th, 2015

Rainbow White House #lovewins

歡迎加入 AppWorks Accelerator Class #12,跟我們一起實踐理想

在「創業 CEO」系列,我們探討創業者如何教會自己,成為偉大的 CEO,因為歷史上最偉大的科技公司,往往都是由這樣的人在領導

如果你討厭繁瑣又重複的事情,那這世上大概很難找到比會計事務所更無趣的工作了。不僅如此,即便到了所謂四大的層級,除了公司名稱外,還是很難有太多的差異。[1]

但假設你今天是四大的領導者,你總不能就承認這是一個沒有差別的公司、提供無趣的工作,那等於是跟人才說掰掰、殺死所有同仁的士氣。

因此,雖然很艱難,但你還是必須給大家一個理由,為什麼這家公司很重要、為什麼這份工作很重要。

這麼困難的工作,在近期,四大所中的 KPMG 做到了

他們回頭檢視了自己做過的工作,發現在歷史的重要時刻,美國總統、南非政府,都把關鍵的金錢、選票爭議,交給了 KPMG 去清查、整理、認證、分配。

因此,他們在推出了一個名為「Higher Purpose」的內部活動。[2]

首先,他們先把公司在歷史上做過的大事,拍攝成了像這樣的影片分享給同仁:

KPMG We Shape History

接著,他們推出數位海報製作軟體,鼓勵同仁去製作貼圖,把自己最引以為傲的成就放上去:

KPMG Posters

這個活動大大成功,KPMG 的同仁們最終創造了超過 42,000 張海報。

而在年終的同仁調查中,KPMG 發現,有高達 90% 認為這個內部活動加強了他們對公司的榮譽感,也有 89% 的人表示 KPMG 是很棒的雇主,較去年同期的 82% 大幅上升。更神奇的是,而後在 Fortune 雜誌公布的年度百大雇主名單中,KPMG 居然躍升了 17 名,打敗 EY,成為四大所中的 No.1。

換句話說,僅僅是賦予組織的存在一個更崇高的意義,不但能讓同仁們對自己的工作更感到驕傲,也能讓企業的雇主品牌提昇,最終真的貢獻人才的吸引。

而如果連彼此差異性這麼低、工作內容這麼繁瑣重複的會計師事務所,都能向內探索自己,找到組織存在的莊嚴意義,因而達到激勵員工、提昇招聘的目的,那麼身為新時代網路公司執行長的你,實在沒有理由不賦予你的組織,一個有意義的意義。

或者換另一個角度想,這世界上本就沒有真正崇高的公司與工作,每個企業的實際作業內容,能夠有 1%、2% 是具創造性的、不繁瑣、不重複的,就已經非常不錯。

所以身為執行長,你的任務是去把這個小區塊照亮,讓同仁的思想與目光集中在上面,因此協助大家能夠更有信心、更有毅力去克服其他 99% 的繁瑣工作,那麼就能達到與 KPMG 類似的結果。

換句話說,你的公司是鹹魚,還是有偉大目的組織,其實很有可能,只是在你的一念之間。

___

歡迎在 Facebook 上追蹤我分享的每日精選國際新聞

[1] 真正的差異在個別合夥人的專長與經驗

[2] 大略可以翻譯為「崇高理想」

(Photo via IIP, CC License)

為什麼我支持 17,為什麼你也應該給他們一些鼓勵

October 2nd, 2015

17

今年初,因緣際會,我認識了在演藝圈綽號「Machi 大哥」的 Jeff 黃立成。

對我這一輩的台灣人來說,Jeff 是一個精神領袖級的人物。他與弟弟 Stanley 黃立行、表弟 Steven 林智文當年組成「LA Boyz」樂團,啟蒙了我們這一整個世代的年輕人,開始認識美國的黑人次文化,讓嘻哈 (Hip Hop) 最終成為了當時年輕人的主流音樂,也帶出了近 10 年嘻哈風格服飾的流行。

LA Boyz

昨天的 LA Boys,已經長大成今天的 LA Guys

Jeff 跟我說他身邊的藝人們,都有一個很大的困擾。由於台灣的影視、唱片行業越來越不景氣,如果不去對岸工作的話,多數藝人們的收入其實是持續減少的。與此同時,他們的工作壓力卻不斷增加,因為過去,他們只需要配合雜誌、報紙、電視曝光,但現在還要學會時時刻刻經營社群媒體。

他們每天辛苦分享自己的照片、故事、影音,把這些優質的內容免費貢獻給 Facebook,結果 FB 在內容周圍置放廣告,賺到的錢卻不會拆分給內容提供者。這也就算了,好不容易辛苦積累了一群粉絲,當藝人們想要透過這個管道來宣傳自己的電影、唱片,卻發現還要另外付錢買粉絲廣告,否則連一半的粉絲都觸及不到。

Jeff 覺得這樣一個平台獨大,遊戲規則實在難以公平。大家都稱他大哥,他覺得有這個義務,出來做些什麼改善當代藝人所處的劣勢。

決定開發 17

他研究了很多社群媒體之後,發現 YouTube 的模式他最欣賞。YouTube 賺到廣告錢後,會與優質的內容提供者拆分,收入最高的 YouTuber 甚至一年可以入帳 740 萬美金。Jeff 認為這是一個多贏的模式,內容提供者得到好的收入,更有動力製作精緻內容,用戶也因此有更多好看的節目可以觀賞,而平台則可以賺取應得的廣告拆成。

另一方面,4G 與智慧手機普及,他認為可以做一個直播 App,讓藝人、素人,大家都可以隨時隨地可以透過影音與粉絲互動。

他說這個 App 要叫 17,因為 17 跟「一起」諧音,表示可以跟粉絲一起玩,一起開心。

於是 Jeff 與他的 App 公司共同創辦人、台大電機畢業的神人 Popo 陳泰元等幾個夥伴,就開始著手打造這個 App。

幫助他們

由於網路視頻服務的頻寬成本相當高,而且在用戶數量還沒跨越關鍵門檻,恐怕也不會有廣告營收,Jeff 問我,有沒有機會幫助他們。

我想,他不但了解藝人、真心想幫藝人解決問題,又非常用功研究各種不同的社群媒體平台,應該有機會打造出一個藝人會愛用的 App。如果藝人喜歡用,那粉絲也會跟著上來。粉絲都上來,說不定就有機會成為一個廣受歡迎的平台,那之後他的理想中的廣告分拆商業模式,就有機會實現。

聊了兩、三個月,充分認識整個團隊後,了解他們的執行力後,我決定幫助他們。

大幸中的不幸

不久之後,17 App 上線了。初期的介面很粗糙,直播的效能也不太好,數百個人同時使用,整個服務就幾乎卡住了。

於是 Popo 與他的團隊開始快速改版,不斷找方法提昇效能。又過了一個月,當直播效能越來越順暢,市場的反應也漸漸開始增溫。

產品品質不斷提昇的結果,首先是在七月時,17 在台灣的 App Store 默默的衝上了第一名。這時的使用量開始增加,但還是緩慢的,而團隊也不斷隨著用戶的增加,持續改善伺服器效能、還有用戶行為的監督 ─ 9 個人的團隊中,2 個不是開發者的 Jeff 與助理,負責輪班監督用戶行為,如果有脫序的,馬上封鎖、刪除帳戶。

時序來到九月,幸運也不幸的,在底層默默積累的病毒效應突然一瞬間爆發,在短短幾個禮拜內,17 陸續在香港、馬來西亞、印尼,而後是美國、中國,通通暴衝到了免費總榜的第一名 ─ 幾乎是我從來沒有看過的現象。

受到市場這樣的歡迎,對於一個新創團隊而言,當然是非常興奮的。但接踵而來的,由於流量的暴衝是完全始料未及的,整個月,大家陷在救火模式。每一個國家暴衝,伺服器就被灌爆,短短一個月內,同時在線的用戶數,成長了近 100 倍。光光是維持服務的持續運行,就已經讓這只有 5 個工程師的團隊,每天晚上幾乎都沒辦法睡覺。

遭到下架

也就在這期間,日活躍用戶從數萬人,一口氣成長到了超過 300 萬,但團隊卻沒有及時增加用戶管理的人手,而後各種「自由派」的用戶大量進駐,也就種下日後因為內容管制沒有做好,最終遭到 Google Play 與 App Store 下架的後果。

但說實在,這其實是有點不公平的,即使你現在到 Instagram 搜尋,還是可以看到很多「露鳥俠」(證據一證據二證據三),甚至是大剌剌的性愛場面 (證據四)。有 Facebook 撐腰的 Instagram 並沒有因此而被 Google、Apple 下架,但來自臺灣、沒有富爸爸庇蔭的 17,卻要慘遭毒手。

本土媒體與網路圈的反對聲音

商場是現實的,這大家都知道。但我們的子弟兵出國打仗被不平等對待,國內卻沒有太多人替他們出聲。不僅如此,與此同時,台灣的媒體圈、網路圈還形成了一種聲浪,開始批評 17 靠「染黃」走紅,沒有道德。甚至有些同樣在社群、影音的網路同業,或許是為了明哲保身、或許是為了劃清界線,也發表相當負面,甚至有點越界的指控。[1]

鼓勵創新的社會?

在他們身邊陪著他們走過這段,我其實是非常不捨的。

Jeff 的出發點,是想提供給台灣,乃至於全世界的藝人、素人們,更公平、更能獎勵他們付出的一個表演舞台。而他真的在不到一年內,就做到了。你看這篇文章開頭的那位素人表演者,她可以透過手機,在網路上與一口氣與上千位粉絲互動,滿足自己的表演慾望、得到反饋,同時也讓觀賞者得到娛樂。這其實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Jeff 與 Popo 辛苦的開發這個產品,好不容易得到市場的喜歡,甚至成為七年來第一個台灣出發,能夠同時在美國、中國、印尼等大市場,取得總榜第一名佳績,並且在短短三個月內,突破 600 萬月活躍用戶,比當年的 Facebook、Instagram、Snapchat 成長都還要快速的 App,這樣的成績,居然沒幾乎沒辦法得到大家的鼓勵。

當然,一路上,他們犯了不少大大小小的錯誤 ─ 他們早就應該大量增加管理用戶的人手,他們早就應該更常透過社群媒體與大家溝通過程的難處、一步步的成績。

但說真的,他們只是一個一年的新創團隊,當然會犯錯,他們已經從中學到教訓,現在積極的改善當中 ─ 他們已經雇用了 10 個人全職輪班監督內容,並且預計要增加到 20 人。

唇亡齒寒

但回過頭來,我們這些旁觀者呢?我們一直說台灣要國際化、要支持年輕人走出舒適圈、要鼓勵他們犯錯,但當有個團隊真的這麼做了,並且真的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國際性成功,我們的反應呢?

我們居然沒有為他們鼓掌,我們居然只是幸災樂禍、我們居然只是挑剔他們的不足、只是批評他們沒辦法一次就成為完美。

這樣的一個社會,怎麼能夠讓更多優秀的年輕人願意出來創業。沒有優秀的年輕人願意創業,台灣怎麼會有未來。

當然,我是他們的投資人,所以我會有些偏心。如果真的很討厭色情,那麼你絕對有資格批評他們內容管理做得不夠好。但同時間,當一個台灣團隊,做到了一件從來沒有人做到的事情,我希望你們之中的很多人,可以站在更宏觀的角度,加入我,給他們鼓鼓掌。

看到台灣的希望

往前走,無論 17 這個產品的生死如何,最少最少,這個團隊證明給我們看了,台灣有能力做出世界級的社交 App,一點也不輸美國、中國、韓國的團隊。

當年 LA Boyz 的 Jeff,把嘻哈帶進台灣,徹底改變了當代年輕人的文化。現在 17 的 Jeff,又把台灣的 App 帶到全世界,示範給全台灣的年輕人看,我們有能力改變這個世界。

我們能夠擁有這樣一位影響兩代年輕人的創業家,這難道還不夠浪漫,還不值得我們欽佩嗎?

台灣要徹底改變,我們都有責任,而起點,恐怕得從每個人的眼界開始。

___

需要我與 AppWorks 幫助的創業者,AppWorks Accelerator Class #12 正在接受申請,歡迎加入

[1] 舉例來說,有些同業指控 17 靠「刷榜」衝上冠軍,但會這麼說的人其實恐怕沒有追到 Google Play 與 App Store 過去兩年的排行榜演算法變化。這些改變已經讓刷榜成本大幅提昇,不僅小團隊不可能負擔得起,甚至多數過去慣用刷榜的大型開發商,都已經改走正規廣告的路線。另一方面,還沒在美、中暴衝到冠軍前,光是馬來西亞、印尼的流量,就已經每天把 17 App 的伺服器打到快掛了,如果團隊處在這樣的窘境,就算再有錢,也不可能自己去刷榜找更多流量來灌爆自己。

PS. 有些朋友私訊問我,想體驗一下 17 App,還能下載嗎?你可以再等個一、兩週,他們正在積極跟 Google Play 與 App Store 兩個官方應用商城爭取恢復上架。這期間,如果你是 Android 手機用戶,也可以選擇透過這個第三方應用商城安裝。

創業跟我想的一點都不像

October 1st, 2015

Tesla Model X

創業之前,我以為只要做出一個好產品,用戶就會自己上門

創業之後,我才發現自己上門的都是同業跟競爭對手

創業之前,我想像在產品發表會上風迷全場

創業之後,我才發現連幾個同事我都講不清楚

創業之前,我以為被 TechCrunch 報導就會紅遍世界

創業之後,我才發現那只是 GA 上的一個小山丘

創業之前,我以為我註定改變世界

創業之後,我才發現連改變自己我都做不到

創業之前,我以為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創業之後,我才發現方向錯了再快也沒用

創業之前,我以為拿到數據就知道該怎麼做

創業之後,我才發現數據真的就只是數據

創業之前,我以為我什麼都學得會

創業之後,我才發現我什麼都不會

創業之前,我以為要靠 Growth Hacking 取得海量會員

創業之後,我才發現不回來的會員再多也沒用

創業之前,我以為很多人在用我的產品就是成功

創業之後,我才發現終究還是要有商業模式

創業之前,我以為精實創業就是不斷 Pivot

創業之後,我才發現達到 PMF 才是重點

創業之前,我以為登高一呼履歷就如雪片般飛來

創業之後,我才發現連要約一個人來面試都很難

創業之前,我以為募到資金就是一種成功

創業之後,我才發現募到資金才是挑戰的開始

創業之前,我以為天下的創投都一樣,給錢就好

創業之後,我才發現敗筆就是讓錯誤的投資人上車

創業之前,我以為企業投資我可以促進業務合作

創業之後,我才發現他們的業務部根本不甩投資部

創業之前,我以為管理交給專業經理人就好

創業之後,我才發現我根本挖不到厲害的經理人

創業之前,我以為財務就是做做帳

創業之後,我才發現居然可以被營運資金搞到破產

創業之前,我以為一切操之在我

創業之後,我才發現跪求人家都不一定賞臉

創業之前,我以為創業有點難

創業之後,我才發現它這麼難

創業之前,我以為我要實現夢想

創業之後,我才發現… 還是先活下來吧!

創業之後我發現,創業跟我想的完全不一樣。因此我們創辦了 AppWorks,幫助創業者學習成長、連結夥伴、招募人才、引入優質投資人,渡過這些無止盡的關卡。

AppWorks Accelerator Class #12 正在接受申請,歡迎你來加入,讓我與 AppWorks Network 的 520 位創業者,幫助你成為更優秀的自己。

___

(Photo via Tesla Motors)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