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ust, 2016的文章

創業 CEO / 為什麼台灣電商圈必須關注 LAZADA?加盟阿里後,區域戰局將白熱化

August 31st, 2016

LAZADA

五年前,東南亞大多數國家對於電商平台來說,幾乎是沙漠,不僅人口上網比低,信用卡不普及、沒有物流業者配合,都讓在印、菲、越、泰、馬等這些國家發展網路購物,可以說是滯礙難行。

但就在這短短幾年內,整個區域的局勢大逆轉,時至今日,許多國家電子商務已突破年交易額 10 億美金的初期門檻,金、物流體系快速升級,很多國家消費者都能享受隔日配送。

這轉變其中最重要的推手,就是 Rocket Internet 旗下的兩大電商平台,綜合電商 LAZADA 與時尚電商 Zalora。

其中尤其是 LAZADA,為了開疆闢土,他們在東南亞六國發展出許多區域獨有的支付體系,也大力投資建設倉儲物流。時至今日,該公司的年交易額已突破 13 億美金 (410 億台幣),超越 PChome,成為區域最大的 B2C / B2B2C 電商平台。

但扮演拓荒者的角色,是非常燒錢的,也因此 LAZADA 前前後後必須募資六輪、獲取近 6.5 億美金的資金,才有能力建立起這個橫跨六國,年交易額突破 10 億美金的平台。

可惜他們運氣不好,聯準會去年中升息後,國際資本入秋,導致 LAZADA 無法募得繼續推進所需要的金援。

也因此在共同股東淡馬錫的牽線下,LAZADA 最終決定以 10 億美金價格,加盟阿里巴巴集團。在阿里的資金與電商經營 Know-How 支持下,繼續朝東南亞 B2C 霸主地位邁進。

但強強聯手,戰局並不是就此結束。事實上,攤開東南亞各國的電商平台排行榜,還在極度碎片化的戰國時代。在每一個國家,都有幾個領先平台,但並沒有任何一家具有真正強勢的領導地位。

Fregmented SEA B2C EC Platforms

同一時間,國際電商平台也開始在區域布點。美國的 Amazon 六月宣布投入 6 億美金在印尼市場,中國的京東也看中該國的 2.5 億人口,開設海外第一站。台灣的 PChome、momo 購物網已經進駐泰國,而來自韓國的 Qoo10 則相中星、馬、印。

橫跨六國的 LAZADA,在阿里助拳下,能不能加速快跑,成為東南亞的真正盟主。還是會在各國勢力與當地強權夾擊下,遭到各個擊破。這是東南亞電商平台格局,未來 3 年最值得觀察的大戰。這局打完後,基本上區域平台勢力,將會定調。平台業者將難以再有機會進入,而品牌業者則將要面對越來越強勢的下游夥伴。

Hans-Peter Ressel

因此,身在台灣電商圈的我們,必須要關注 LAZADA,以及東南亞正在發生的 B2C 平台大戰。也因此,在本次 IMPACT 2016 上,我們特別邀請 LAZADA 集團中表現最優異的馬來西亞分公司執行長 Hans-Peter Ressel 蒞臨現場,為我們分享 LAZADA 的故事、加盟阿里的思考,以及他們未來稱霸東南亞的計畫。

早鳥票只到今天 (8/31),有興趣的朋友敬請把握

IMPACT 2016

創業 CEO / 為什麼台灣網路圈必須關注 Garena?先台灣後東協,目標成為大東南亞的騰訊 + 阿里

August 24th, 2016

garena

今天跟各位創業 CEO 分享一家你應該要關注的網路公司 ─ Garena

Garena 以代理 LoL 聞名,今年 3 月剛完成最新一輪 1.7 億美金增資,估值推升至 37.5 億 (1,200 億台幣),算起來是大東南亞最有價值的網路公司,比台灣的兩隻獨角獸 PChome 與 momo 加起來還大。假如 Garena 在台灣 IPO,將會是台股市值第 42 大的企業,超越台新金、仁寶、英業達、宏達電。[1]

為什麼一家遊戲公司能夠有這麼高的市場價值?因為 Garena 已經不只是一家遊戲公司,而是一家跨國 Internet 集團。5 月時帶領 TiEA 星馬考察團去參訪 Garena,得到集團總裁 Nick Nash 的熱情招待。

nick_nash

他跟我們分享, Garena 的企圖心,是成為東南亞的騰訊 + 阿里,換言之,同時擁有遊戲發行、金流、與電子商務三支獲利引擎。他們從遊戲出發,接著為了幫助玩家付費、提昇 ARPU,在東南亞多國打通了 AirPay 金流。金流普及後,他們接著切入電子商務,就是長期高掛在台灣 Google Play / App Store 購物排行榜冠軍的Shopee 蝦皮拍賣

shopee

為了讓蝦皮成為用戶手機購物的首選,Garena 透過長期補貼運費來建立消費者的習慣。而這個補貼目前為止產生不小的作用,根據第三方消息來源指出,蝦皮在台灣的交易額已僅次於露天、Y! 拍,成為前三大的 C2C 電商平台。

更重要的是,Nick 跟我們分享,在 Garena 的戰略思維中,在台灣市場成功非常關鍵。因為台灣的用戶量體不小、網路與手機普及率高、心態開放、付費習慣良好、對於補貼特別敏感,因此適合在這裡建立新商業模式,然後再把過程中的學習擴散到其他市場。

了解了 Garena 的故事、思維,以及區域戰略眼光,我真的覺得他們是非常值得台灣網路圈尊敬與效法的同業,尤其當我們開始往東南亞發展的此刻。因此,我特地邀請 Nick Nash 來到台灣,登上 IMPACT 2016 的舞台,跟台灣網路圈的大家分享他的觀點。

這就是為什麼 IMPACT 2016 會請到 Garena 全球總裁 Nick Nash 的背後故事,也是為什麼你該來現場聆聽他分享的原因。

我們好不容易湊齊 14 位東南亞、台灣龍頭 Internet 公司 CEO,這個超難得的學習機會,各位創業 CEO,請別錯過

IMPACT 2016

___

[1] 獨角獸 = 估值 10 億美元以上的新創

創業 CEO / 全通路時代正在降臨

August 17th, 2016

Omnichannel

自從智慧手機普及以來,越來越多零售、服務業者在講 O2O,所謂 Online-to-Offline,亦即把消費者從線上平台引導到線下商店,或是 Offline-to-Online,也就是把線下商品放到線上去銷售。

可惜多數時候,這兩種觀點都是見樹不見林的。

線上線下沒有分界

首先,台灣智慧手機普及近 80%、民眾平均每天滑手機 3 小時,都是世界第一。在這樣網路極度普及的社會,線上線下基本是同一群消費者,他們這一秒在你店裡,下一秒就在上網,這一分鐘在社群網站,下一分鐘又在通訊軟體。把這些人的消費決策歷程,僅用線上、線下兩步驟區隔,往往太過簡化。

線上線下競爭一樣激烈

另一方面,Online 和 Offline 不僅各有生態,且都極度競爭。相較於純網路販售,把消費者從線上引到線下完成交易,不僅時間拉長,到達實體店點過程中,也有太多誘惑可能讓他改變心意。同樣道理,線下產品與服務要在網路上銷售,也得面對網路原生同業的競爭,線下積累的優勢,來到數位世界不一定仍舊成立,有時甚至成為累贅。因此,O2O 理想上可以擴大市場 ,但由於要同時征服兩個高度競爭的異質環境,實務上往往反而事倍功半。

全通路零售

因此在近年來,在美國零售業,大家已經開始用更進步的觀念去看線上與線下的協作,其中一個漸漸成為主流的思維,稱作 Omni-Channel Retail,翻譯成中文稱為「全通路零售」。

在全通路零售的世界,消費者變成工作的核心,無論他透過線上的品牌網站、品牌 Apps、Facebook、YouTube、Instagram 等社群媒體,Snapchat、FB Messenger、簡訊等通訊平台,或是線下的街邊店、百貨專櫃、零時店點、活動現場,都能得到和諧且交響的品牌體驗。此外,品牌延伸出的這些服務體系,不僅能夠認識他是誰,更能根據他的個性、興趣、購買習慣,以及先前走過的決策歷程,提供給他當下最適合的資訊與服務。

全通路購物車

這樣多通道緊密協作的消費體系,可以做到許多非常體貼的服務。舉例來說,全通路購物車就是其中最基本的功能,換言之,當你把某個商品加入購物車後,無論你在桌面官網、行動官網、App,甚至未來在實體店面,只要登入之後,都可以看到這個商品在你的購物車裡面。

這個功能雖然基本,但在時間越來越碎片化的今日,對消費者而言是日益重要。因為你這一秒可能在家裡電腦上購物,出門後在捷運上又用手機繼續,到了公司開始工作、開會,午休時想到又用辦公室電腦登入去看看,最後晚上回家才拿起平板結帳。這些通路上,如果沒有統一的購物車,那麼你每次都得從零開始,完成消費的意願與機率當然大大降低。

個人化售前、售後服務

而當品牌旗下的各個通路已經認識某個顧客,那麼個人化便可以往消費的上、下游服務移動,換言之,提供專屬的售前、售後服務。個性化服務 Amazon 已經行之有年,但隨著智慧手機、社群媒體的普及,帶來對每個消費者更全面的理解,個人化將會越來越準確,也越來越廣泛下放。另一方面,Disney 樂園用官網、App 與智慧手環協作所組成的個人化體系,某種程度就是未來全通路服務模式的雛形。類似的架構,可以預期的,將會漸漸在零售、服務業中擴散開來。

品牌是核心

而當消費者經常在不同通路中與你的企業互動、交易,除了提供給他們個性化的服務,另一個重點,就是一致的品牌印象。換言之,當通路變得複雜,一個品牌的中心思想如果不明確、或是不堅定,就容易顯露出來,放大 100 倍後,好壞品牌高下立見。因此,回到核心,企業必須對自己經營的品牌,有明確且優秀的定義,才能在零售與服務往全通路整合的大洗牌過程中,成為領先者的角色。

___

零售 4.0 新創,歡迎加入 AppWorks Accelerator

(Photo via oclconference)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